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酮咯酸镇痛专家共识 被引量:38
1
作者 方向明 朱涛 +11 位作者 米卫东 苏帆 李军 张加强 陈晖 陈国忠 赵平 祝胜美 耿立成 贾慧群 缪长虹 欧阳碧山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98-303,共6页
疼痛作为体温、脉搏、血压、呼吸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1],是实质或潜在的组织损伤所引起的不愉快感觉和情感体验,或是具有感觉、情绪、认知和社会层面的痛苦体验。手术后疼痛常在手术结束或麻醉作用消失后即刻发生,通常不超过3~7 d。... 疼痛作为体温、脉搏、血压、呼吸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1],是实质或潜在的组织损伤所引起的不愉快感觉和情感体验,或是具有感觉、情绪、认知和社会层面的痛苦体验。手术后疼痛常在手术结束或麻醉作用消失后即刻发生,通常不超过3~7 d。目前国内外术后镇痛不足普遍存在,如不能得到有效控制,部分患者可能发展为慢性疼痛,将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2]。此外,晚期癌症患者常伴有中、重度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酮咯酸 静脉注射 肌肉注射 镇痛效果 曲马多 阿片类药物 术后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多基因亚型与病毒载量同步检测在子宫颈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丽芳 欧阳小娟 +3 位作者 余英豪 曲利娟 黄惠娟 王旭洲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50-353,共4页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多亚型分型与病毒载量同步检测及DNA浓度在子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方法收集子宫颈相关疾病1247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液基细胞学检查(liquid-based cytologic test,LCT)、HPV多亚...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多亚型分型与病毒载量同步检测及DNA浓度在子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方法收集子宫颈相关疾病1247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液基细胞学检查(liquid-based cytologic test,LCT)、HPV多亚型分型与病毒载量检测及组织学检查,分析子宫颈脱落细胞提取DNA浓度与HPV多亚型检测值及其病毒载量的相关性。结果LCT诊断无上皮内病变或恶性病变(negative for intraepithelial lesion or malignancy,NILM)[包含有意义不明确的非典型鳞状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s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ASC-US)和念珠菌/滴虫感染]878例(70.40%);炎性抹片中有ASC-US,类似湿疣病变175例(14.03%);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湿疣病变126例(10.10%);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不排除鳞状细胞癌68例(5.45%),其阳性率随病变程度增加而升高;LCT提示炎性抹片中有ASC-US,类似湿疣病变、LSIL/湿疣病变及HSIL/不排除鳞状细胞癌的369例患者用三种方法检测,LCT联合HPV多亚型分型与病毒载量检测共同阳性244例,符合率为66.12%(244/369);LCT联合HPV多亚型分型与病毒载量检测方法诊断炎性抹片中有ASC-US、LISL/湿疣病变及以上病变与组织学结果比较,符合率96.69%(146/151),低于HPV多亚型分型与病毒载量检测与LCT结果的阳性符合率98.01%(148/15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CT与HPV多亚型分型与病毒载量检测联合应用及控制其DNA检测浓度,可提高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的准确率,为诊治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病变 液基细胞 HPV 病毒多亚型分型与病毒载量检测 DNA浓度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涎腺腺样囊性癌40例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邱明珠 徐宝卿 +4 位作者 汤晓晖 郑智勇 谢艳梅 余英豪 曲利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28-433,共6页
目的探讨涎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SA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SACC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Ki-67、CD117、CK19、p63、SMA、S-100、β-catenin、LEF-1... 目的探讨涎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SA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SACC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Ki-67、CD117、CK19、p63、SMA、S-100、β-catenin、LEF-1及D2-40的表达;FISH法检测MYB-NFIB融合基因。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单因素和多因素Cox生存分析预后因子。结果40例SACC中36例(90%)SACC镜下可见肿瘤周围收缩裂隙(peritumoral retraction cleft,PRC),D2-40显示PRC非脉管内瘤栓。14例SACC中8例(57.1%)MYB-NFIB融合基因阳性。39例SACC随访3~114个月,术后中位总生存时间为78个月,5、8、10年生存率为77.8%、26.4%及0;术后中位无瘤生存时间为51个月,2、5及8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8.5%、40.8%及0。预后分析显示,Ki-67增殖指数>15%(HR=3.943,P=0.037)、PRC(HR=2.469,P=0.040)与未根治性切除(HR=2.526,P=0.043)为独立影响变量。结论PRC见于90%的SACC,可作为病理诊断参数。Ki-67增殖指数>15%、PRC与未根治性切除为SACC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肿瘤 腺样囊性癌 肿瘤周围收缩裂隙 免疫组织化学 FIS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二硫化碳暴露所致肾损害9例临床病理特征及超微结构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延永琴 王程 +3 位作者 曾德华 刘庆宏 郑智勇 曲利娟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31-737,共7页
探讨9例长期二硫化碳暴露所致肾损害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其病因及预后。回顾性分析9例长期二硫化碳暴露所致肾损害的临床病理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病理类型、免疫组化及电镜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9例患者病理改变相似,但病变程度不同。... 探讨9例长期二硫化碳暴露所致肾损害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其病因及预后。回顾性分析9例长期二硫化碳暴露所致肾损害的临床病理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病理类型、免疫组化及电镜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9例患者病理改变相似,但病变程度不同。9例均表现为结节状系膜基质增生伴系膜细胞增生,其中4例伴"类K-W结节"形成;6例伴基底膜弥漫性增厚、局灶节段硬化或球性硬化;4例伴新月体形成(其中纤维性新月体2例、细胞性新月体2例);1例肾小球弥漫球性增生硬化。9例均有不同程度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伴慢性炎症细胞浸润,以及肾小球动脉硬化。9例IgA、IgM、C3d、C4d、C1q及Fib等免疫组化均无特异性表达,IgG、Ⅲ型胶原、Fibronectin、Amyloid A、κ、λ、HBsAg及HBcAg均阴性。9例中7例行电镜检查,超微结构显示2例见肾小球呈结节状球性硬化,2例在节段硬化区周围见少量高电子致密物沉积,其余病例节段硬化的肾小球均未见明显电子致密物沉积,也无其他特殊改变;各病例肾小管及肾间质均无特征性改变。结合光镜及电镜检查结果,9例患者最终诊断为特发性弥漫结节状系膜增生硬化性肾病,该病以肾小球弥漫结节状系膜增生硬化性伴"类K-W结节"形成为特征,该类病变可能是长期二硫化碳暴露所致肾损害的一种特殊的病理特征,我们推测该病变可能是肾脏疾病病理改变的一种新的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硫化碳 肾小球 系膜增生 结节状增生 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RNA-144抑制剂通过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信号通路减轻大鼠反流性食管炎食管黏膜损伤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宝珊 柳刚 +2 位作者 王雯 林燕芳 姚荔嘉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81-887,共7页
目的探讨微RNA(miRNA)-144抑制剂能否减轻大鼠反流性食管炎(RE)食管黏膜的损伤及可能机制。方法取1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RE组、miRNA-144抑制剂组,每组6只。RE组、miRNA-144抑制剂组采用前胃结扎联合幽门限制法建立慢性RE... 目的探讨微RNA(miRNA)-144抑制剂能否减轻大鼠反流性食管炎(RE)食管黏膜的损伤及可能机制。方法取1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RE组、miRNA-144抑制剂组,每组6只。RE组、miRNA-144抑制剂组采用前胃结扎联合幽门限制法建立慢性RE大鼠模型,造模后miRNA-144抑制剂组大鼠通过尾静脉注射miRNA-144 antagomir抑制体内miRNA-144的表达。应用qPCR法检测miRNA-144抑制剂的有效性及各组大鼠食管组织中Toll样受体4(TLR4)、NF-κB、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IκBα)mRNA的表达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食管组织中IL-6、IL-8、TNF-α的含量,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密封蛋白3(CLDN3)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cleaved caspase 3、Ki-67蛋白的表达,TUNEL法检测食管黏膜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RE组大鼠食管组织中TLR4、NF-κB、IκBα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P<0.01),炎症因子IL-6、IL-8、TNF-α的含量(P均<0.05)及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 caspase 3的表达增加(P<0.01),食管黏膜细胞凋亡增加(P<0.01),食管黏膜屏障指标CLDN3蛋白的表达减少(P<0.01)。与RE组相比,抑制miRNA-144表达可降低大鼠食管组织中TLR4、NF-κB、IκBαmRNA的表达(P均<0.05),减少炎症相关因子IL-6、IL-8、TNF-α的含量(P均<0.05),抑制RE大鼠食管黏膜细胞凋亡(P<0.05),并增加CLDN3蛋白的表达(P<0.01)。但抑制miRNA-144不影响食管黏膜细胞的增殖,miRNA-144抑制剂组Ki-67阳性细胞数与RE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RNA-144抑制剂可减轻RE大鼠食管黏膜的损伤,这种作用可能主要通过TLR4/NF-κB信号通路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RNA-144 反流性食管炎 TOLL样受体4 核因子ΚB 炎症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早期血管内治疗联用丁苯酞的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刘帅 资文杰 +14 位作者 邱忠明 李凤利 刘瀚圣 袁俊杰 罗伟东 桑红菲 岳飞学 李荣宗 陈旺 王魁花 孙军 郭章宝 徐伟 杨清武 龚自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4-130,共7页
目的探讨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早期血管内治疗联用丁苯酞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连续性纳入2014年1月至2019年5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及46家分中心的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早期接受血管内治疗患者,依据是否使用丁苯酞药物治疗,将其分... 目的探讨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早期血管内治疗联用丁苯酞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连续性纳入2014年1月至2019年5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及46家分中心的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早期接受血管内治疗患者,依据是否使用丁苯酞药物治疗,将其分为丁苯酞组和对照组,比较90 d良好功能预后发生率[定义为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3分]、48 h内症状性颅内出血(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sICH)和90 d病死率。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探讨丁苯酞与90 d功能预后、sICH发生率及90 d病死率的相关性,校正因素包括年龄、血压、发病到穿刺时间、mTICI血流分级、糖尿病、基线NIHSS评分、后循环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闭塞部位等混杂因素。结果最终共纳入患者645例,丁苯酞组232例,对照组413例。丁苯酞组90 d良好功能预后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39.2%(91/232)vs28.1%(116/413);χ^2=8.454,P=0.005];丁苯酞组患者sICH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7%(4/232)vs10.2%(41/403),χ^2=15.965,P<0.001];丁苯酞组90 d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34.1%(79/232)vs 52.8%(218/413),χ2=20.983,P<0.001]。使用丁苯酞治疗是90 d良好功能预后(OR:1.646,95%CI 1.091~2.483,P=0.018)、降低sICH发生率(OR:0.164,95%CI:0.056~0.475,P=0.001)及90 d病死率(OR:0.424,95%CI:0.278~0.647,P<0.001)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早期血管内治疗联用丁苯酞可显著改善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的90 d功能预后,降低sICH风险及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基底动脉闭塞 血管内治疗 丁苯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M_(2.5)对去势后雌性SD大鼠骨微结构micro-CT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林妹珠 黄惠娟 +4 位作者 倪清丽 董怡君 刘宗玉 蔡芬 张小蕊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274-1278,1293,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PM_(2.5)暴露对去势SD雌性大鼠骨微结构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35、70、150μg/m^(3))的PM_(2.5)对SD大鼠进行气道滴注,随机分为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滴注后5个月末行去势手术;滴注后9个月末取股骨、胫骨...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PM_(2.5)暴露对去势SD雌性大鼠骨微结构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35、70、150μg/m^(3))的PM_(2.5)对SD大鼠进行气道滴注,随机分为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滴注后5个月末行去势手术;滴注后9个月末取股骨、胫骨、腰椎,运用显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术(micro-CT)分别检测三者骨微结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M_(2.5)暴露组胫骨、股骨、腰椎的骨小梁骨密度(Tb.BMD)减小、骨体积分数(BV/TV)减小、结构模型指数(SMI)增大、骨小梁厚度(Tb.Th)减小、骨小梁数量(Tb.N)减少、骨小梁分离度(Tb.Sp)增加;PM_(2.5)暴露组中,胫骨骨小梁的BV/TV、Tb.Th、Tb.N、Tb.Sp指标改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骨小梁的Tb.BMD、BV/TV、SMI、Tb.N、Tb.Sp指标改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骨小梁的SMI、Tb.Th、Tb.N、Tb.Sp指标改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micro-CT三维重建图结果看,与对照组比较,PM_(2.5)暴露组胫骨骨髓腔内明显空虚,骨小梁缺如;股骨Ward三角区骨小梁数量稀疏、间隙变大;腰椎骨小梁结构的完整性被破坏,杆状结构增多。结论表明PM_(2.5)暴露可使去势后雌性SD大鼠胫骨、股骨、腰椎骨小梁结构遭到破坏,数量减少,由片状结构转为杆状结构,由此可见PM_(2.5)暴露可加重绝经后骨量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雌性SD大鼠 绝经后骨质疏松 MICRO-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融囊胚移植影响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张群芳 刘芸 +1 位作者 陈国勇 何凌云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98-902,共5页
目的·探讨行冻融胚胎移植(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FET)过程中影响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患者妊娠结局的因素,为EMT患者临床选择FET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 目的·探讨行冻融胚胎移植(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FET)过程中影响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患者妊娠结局的因素,为EMT患者临床选择FET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医院妇产科生殖医学中心行囊胚FET的EMT患者共329例,按内膜准备方案将患者分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降调节后激素替代周期组(A1组,138例)、激素替代周期组(B1组,52例)和自然周期组(C1组,139例),按年龄将其分为<30岁组(A2组,109例)、30~35岁组(B2组,161例)和>35岁组(C2组,59例),以及按孕激素转化日子宫内膜厚度将其分为<9 mm组(A3组,111例)、9~12 mm组(B3组,181例)和>12 mm组(C3组,37例)。分别于不同因素分组下,比较各组EMT患者囊胚FET妊娠结局间的差异。结果·依内膜准备方案分组,A1组患者的内膜厚度显著大于B1组(P=0.041),B1组患者的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均显著高于C1组(P=0.000,P=0.003);与A1组相比,B1组患者的种植率较高(P=0.023),C1组则较低(P=0.027)。依年龄分组,A2组患者的流产率显著高于B2组(P=0.007)。依孕激素转化日子宫内膜厚度分组,与A3组相比,B3组患者的种植率较高(P=0.041),而C3组则较低(P=0.026)。结论·激素替代周期内膜准备方案可提高EMT患者囊胚FET的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降低流产率和异位妊娠率。该方案可能是临床上较为经济、高效的内膜准备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冻融胚胎移植 内膜准备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 降调节 激素替代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疗联合抗病毒治疗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林莺 张荣东 +3 位作者 陈仁利 陈捷 吴颖 陈琦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07-1414,共8页
目的:探讨化疗联合抗病毒治疗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的疗效及相关预后因素。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49例既往确诊或新诊断的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是否行抗病毒治疗将患者分为2组,化疗联合抗病毒治疗组2... 目的:探讨化疗联合抗病毒治疗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的疗效及相关预后因素。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49例既往确诊或新诊断的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是否行抗病毒治疗将患者分为2组,化疗联合抗病毒治疗组27例,其中13例用重组人α-2b干扰素联合CHOP方案治疗,8例用齐多夫定联合CHOP方案化疗,6例采用CHOP方案联合干扰素加齐多夫定治疗;单纯化疗组22例,单用CHOP治疗。通过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血常规、LDH、β微球蛋白、Ki-67等指标变化,评估化疗联合抗病毒治疗ATLL的临床疗效,检测HTLV-1病毒拷贝数以评价抗病毒的效果,并进行相关预后因素分析。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14个月。与单纯化疗相比,经化疗联合抗病毒治疗患者肿瘤负荷较治疗前明显减轻,HTLV-1病毒拷贝数明显下降,白细胞数、LDH、β_(2)-MG、Ki-67阳性率及HTLV-1病毒量等指标均明显降低(P<0.05);化疗联合抗病毒组总有效率(CR+PR)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组(63.0%vs31.8%, P=0.035)。化疗联合抗病毒组、单纯化疗组患者1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4.1±2.9)%和(40.9±2.1)%(P=0.021),1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51.9±3.3)%和(13.6±2.8)%(P=0.017)。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HTLV-1病毒量及是否抗病毒治疗为影响患者远期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HR=7.518,95%CI:2.517-36.192, P=0.013;HR=5.617,95%CI:1.803-11.293, P=0.027)。结论:ATLL化疗基础上加用抗病毒可提高其疗效,延长其无进展生存时间及总体生存时间,HTLV-1病毒量及是否抗病毒治疗可影响患者长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CHOP方案 干扰素 齐多夫定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ASPSCR1-TFE3基因融合特征的PEComa样肿瘤:TFE3相关间叶性肿瘤的另一面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婷(译) 余英豪(审校)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356-1356,共1页
TFE3相关基因融合可见于肾细胞癌和腺泡状软组织肉瘤及伴TFE3重排的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Coma)样的间叶性肿瘤,而在间叶性肿瘤中,以往仅ASPSCR1-TFE3基因融合在腺泡状软组织肉瘤中被报道。作者报道3例具有ASPSCR1-TFE3基因融合的、... TFE3相关基因融合可见于肾细胞癌和腺泡状软组织肉瘤及伴TFE3重排的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Coma)样的间叶性肿瘤,而在间叶性肿瘤中,以往仅ASPSCR1-TFE3基因融合在腺泡状软组织肉瘤中被报道。作者报道3例具有ASPSCR1-TFE3基因融合的、少见的间叶性肿瘤,患者均为女性,年龄18~64岁,分别位于肾脏、膀胱和子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 间叶性肿瘤 肾细胞癌 CR1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 ASPS 基因融合 另一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M2.5悬滴液对去势后雌性SD大鼠骨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小蕊 黄惠娟 +7 位作者 林妹珠 倪清丽 王海红 杨荟 张贤丹 李秋月 游梦婷 梁启妍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32-335,363,共5页
目的观察PM2.5悬滴液暴露对去势后骨质疏松模型雌性SD大鼠的骨密度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PM2.5悬滴液对40只雌性SD大鼠进行气道滴注9个月。于滴注5月末测量SD雌鼠的骨密度(BMD)后,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卵巢摘除术和卵巢旁脂肪组织摘... 目的观察PM2.5悬滴液暴露对去势后骨质疏松模型雌性SD大鼠的骨密度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PM2.5悬滴液对40只雌性SD大鼠进行气道滴注9个月。于滴注5月末测量SD雌鼠的骨密度(BMD)后,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卵巢摘除术和卵巢旁脂肪组织摘除术。于气道滴注7月末和9月末离体后,采用双能X线仪器(DXA)来测量每只大鼠的右侧胫骨、右股骨、腰椎L_(4)~L_(6)骨密度。结果①PM2.5气道滴注5个月末,实验组与对照组胫骨、股骨、腰椎的骨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术后PM2.5气道滴注4个月后测量离体骨密度,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胫骨、股骨、腰椎的骨密度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同组间骨密度下降程度相比较:腰椎>股骨>胫骨。③随着PM2.5气道滴注时间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腰椎和股骨骨密度下降程度更快。④随着PM2.5气道滴注时间增加,实验组与对照组胫骨骨密度均先下降后升高,但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胫骨骨密度下降更快,上升速度更慢。结论PM2.5可促使绝经后雌性SD大鼠骨密度下降,并加快绝经后骨量的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绝经后骨质疏松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组织恶性混合瘤/肌上皮癌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婷 黄丽娇 +1 位作者 李仔峰 余英豪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37-740,共4页
目的探讨软组织恶性混合瘤/肌上皮癌(malignant mixed tumor/myopeithelia carcinoma,MMTMC)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对1例原发于大腿的软组织MMTMC进行HE和免疫组化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75岁,3... 目的探讨软组织恶性混合瘤/肌上皮癌(malignant mixed tumor/myopeithelia carcinoma,MMTMC)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对1例原发于大腿的软组织MMTMC进行HE和免疫组化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75岁,3个月前发现右大腿后部占位,进行性增大。CT平扫+三维重建示:皮下不规则软组织肿瘤,大小5.4 cm×6.4 cm,边界尚清,无包膜,病灶密度不均。镜下肿瘤位于真皮深层,被纤维分隔成结节状,推挤式边界。主要呈两种组织形态:实性片状、微囊状上皮样区和结节状、岛状黏液软骨样区。瘤细胞主要呈上皮样、梭形细胞及黏液内漂浮的软骨样细胞构成。上皮样瘤细胞异型明显伴核偏位,呈浆样、横纹肌样,胞质嗜伊红或透亮,见大量病理性核分裂象。免疫表型:瘤细胞CK(AE1/AE3)和vimentin阳性,desmin、Calponin、GFAP、EMA、p63和S-100局灶阳性,INI1表达缺失。结论MMTMC是一类罕见的软组织伴肌上皮分化恶性肿瘤,组织形态广泛,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病史、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标记。当发生于成人四肢时,需与黏液纤维肉瘤、黏液样脂肪肉瘤、骨外黏液样软骨肉瘤等其他形态多样的软组织肿瘤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肿瘤 恶性混合瘤/肌上皮癌 免疫组织化学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组化抗体CPA1对胰腺腺泡细胞癌的诊断具有高敏感性和特异性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婷(译) 余英豪(审校)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293-1293,共1页
胰腺腺泡细胞癌是一类源自胰腺腺泡细胞的罕见类型癌,常混合其他类型癌成分,其预后优于导管细胞癌,但比神经内分泌肿瘤差;其组织形态、免疫组化与神经内分泌肿瘤常交叉,难以鉴别。羧肽酶A1(CPA1)是一种由胰腺腺泡细胞产生,并在膳食蛋白... 胰腺腺泡细胞癌是一类源自胰腺腺泡细胞的罕见类型癌,常混合其他类型癌成分,其预后优于导管细胞癌,但比神经内分泌肿瘤差;其组织形态、免疫组化与神经内分泌肿瘤常交叉,难以鉴别。羧肽酶A1(CPA1)是一种由胰腺腺泡细胞产生,并在膳食蛋白中切割C末端支链和芳香族氨基酸中发挥作用的锌金属蛋白酶,由位于7q32.2的CPA1基因编码。近年,研究发现CPA1在胰腺腺泡细胞癌中具有高敏感性和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分泌肿瘤 胰腺腺泡细胞 敏感性和特异性 免疫组化 芳香族氨基酸 金属蛋白酶 羧肽酶A1 CP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血管疾病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点渗血风险评估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邓亚平 程丹丹 +4 位作者 邱菁 王芳 廖素丹 胡琴 陈凤平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5-47,共3页
目的 探讨心血管疾病患者静脉留置针相关渗血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为渗血预测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纳入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的心血管疾病患者301例,根据是否发生留置针相关渗血事件分为对照组和渗... 目的 探讨心血管疾病患者静脉留置针相关渗血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为渗血预测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纳入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的心血管疾病患者301例,根据是否发生留置针相关渗血事件分为对照组和渗血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渗血的影响因素,并建立回归方程模型.在143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中验证模型预测价值.结果 心血管疾病患者留置针相关渗血发生率为51.5%.年龄≥65岁、血管条件Ⅱ~Ⅲ级、置管侧肢体频繁测血压、凝血异常为渗血的危险因素,软管外留为保护因素(P<0.05,P<0.01).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构建回归方程,该方程预测渗血事件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5(95%CI 0.741~0.888,P<0.01),预测一致率为73.4%.结论 心血管疾病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存在高危渗血风险,以年龄、血管条件、凝血功能、置管侧肢体频繁测血压及软管外留构建的回归方程对预测留置针渗血事件有较高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留置针 渗血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原发肝脏单系统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1例
15
作者 延永琴 谢飞来 +3 位作者 朱育莲 刘庆宏 曲利娟 郑智勇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91-892,共2页
患者男童,3岁4个月,因腹痛入院。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持续性腹痛,多次就诊均考虑“胃肠炎”。2017年5月来我院就诊,考虑继发感染性胆道系统疾病,对症治疗未见好转。入院查体:剑突下3 cm触及肝边缘,右侧锁骨中线处肋下3 cm可触及。血... 患者男童,3岁4个月,因腹痛入院。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持续性腹痛,多次就诊均考虑“胃肠炎”。2017年5月来我院就诊,考虑继发感染性胆道系统疾病,对症治疗未见好转。入院查体:剑突下3 cm触及肝边缘,右侧锁骨中线处肋下3 cm可触及。血清学检测:抗核抗体ANA阳性,嗜肝病毒及其他自身抗体阴性,寄生虫专项阴性。上腹MRI:肝内弥漫斑片状、结节状异常信号影,T2WI呈稍高信号,部分结节病灶中央呈更高信号,T1WI呈低信号,DWI呈高信号,连续增强病灶呈环形强化(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儿童 原发肝脏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34例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16
作者 罗丹 黄海建 +5 位作者 许存宝 范大铬 郑智勇 李仔峰 杨直 陈小岩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41-844,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small cell-neuroendocrine carcinomas,SCNE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SCNEC的临床资料,采用HE、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染色,采用Kaplan-Meier法和Cox回归模... 目的探讨子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small cell-neuroendocrine carcinomas,SCNE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SCNEC的临床资料,采用HE、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染色,采用Kaplan-Meier法和Cox回归模型进行生存分析。结果患者年龄27~72岁,中位年龄47岁;肿瘤中位直径3 cm。27例为单纯性小细胞癌,7例合并其他类型癌或癌前病变。免疫表型:33例(97.06%)至少出现一项神经内分泌标志物阳性,仅1例活检病例Syn、CgA、CD56均阴性,被误诊为低分化子宫颈腺癌;Syn、CgA、CD56、CKpan、p16、TTF-1阳性率分别为91.18%、55.88%、88.24%、82.35%、100.00%、47.06%。Ki-67增殖指数为40%~90%。27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90个月,18例存活(66.67%),5年累积生存率为28.9%,3例有复发及远处转移。统计结果显示肿瘤直径与总生存期有关,是影响SCNEC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SCNEC有高度侵袭性,初诊多为活检标本,确诊需结合组织学特征及免疫表型;肿瘤直径是影响SCNEC预后的独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 诊断 预后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osai-Dorfman病特异性表达OCT2:显示独特的单核-巨噬细胞表型
17
作者 王婷(摘译) 余英豪(审校) +2 位作者 Ravindran A Gaurav G Go R S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42-942,共1页
Rosai-Dorfman病是一类累及淋巴结且具有显著异质性和临床特征的自限性组织细胞疾病,确诊该病前需排除其他组织肿瘤,尤其需与Erdheim-Chester病和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鉴别。作者收集33例Rosai-Dorfman病,对其组织学和免疫表型特... Rosai-Dorfman病是一类累及淋巴结且具有显著异质性和临床特征的自限性组织细胞疾病,确诊该病前需排除其他组织肿瘤,尤其需与Erdheim-Chester病和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鉴别。作者收集33例Rosai-Dorfman病,对其组织学和免疫表型特征进分析。患者年龄21~79岁,中位年龄54岁,女性占多数(73%,n=24)。根据WHO(2016)组织细胞肿瘤修订新分类,24例皮肤外病变被归为“R”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组织细胞肿瘤 自限性 患者年龄 特异性表达 临床特征 淋巴结 组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体细胞IDH2突变的多灶性肾细胞癌:一类尚未报道的肿瘤
18
作者 王婷(摘译) 余英豪(审校) +2 位作者 Merino M J Ricketts C J Moreno V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015-1015,共1页
肾细胞癌是一类由具有独特组织学特征和遗传学改变的不同肿瘤类型组成的异质性疾病,其中包括延胡索酸水合酶和琥珀酸脱氢酶的柠檬酸循环酶基因突变。作者报道1例独特组织学的右肾内多灶(6灶)实性肿物,患者男性,42岁,肿物直径0.6~1.4 cm... 肾细胞癌是一类由具有独特组织学特征和遗传学改变的不同肿瘤类型组成的异质性疾病,其中包括延胡索酸水合酶和琥珀酸脱氢酶的柠檬酸循环酶基因突变。作者报道1例独特组织学的右肾内多灶(6灶)实性肿物,患者男性,42岁,肿物直径0.6~1.4 cm,切面呈棕色,无坏死、出血。镜下肿瘤组织学形态呈双向分化:一种成分由弥漫生长的小细胞构成,偶见腺样和囊状结构,似Ⅰ型乳头状肾细胞癌;另一种成分由胞质丰富且嗜酸性或透明的大细胞呈实性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细胞癌 异质性疾病 肿物直径 遗传学改变 细胞构成 琥珀酸脱氢酶 实性肿物 多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恶性畸胎瘤的频发性DICER1热点突变:分子特征及独立分类建议
19
作者 Rooper L M Bynum J P +2 位作者 Miller K P 王婷(摘译) 余英豪(审校)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15-615,共1页
甲状腺畸胎瘤是一类罕见肿瘤,具有广泛的临床病理谱系。尽管良性和未成熟畸胎瘤主要发生于婴幼儿和少年,通常预后良好,但恶性畸胎瘤多发于成人,且呈侵袭性病程。其临床进展和预后的巨大差异提示良性、未成熟性畸胎瘤和恶性畸胎瘤可能是... 甲状腺畸胎瘤是一类罕见肿瘤,具有广泛的临床病理谱系。尽管良性和未成熟畸胎瘤主要发生于婴幼儿和少年,通常预后良好,但恶性畸胎瘤多发于成人,且呈侵袭性病程。其临床进展和预后的巨大差异提示良性、未成熟性畸胎瘤和恶性畸胎瘤可能是独立的实体肿瘤,而非不同级别的单一肿瘤。然而,迄今关于甲状腺畸胎瘤分级的组织发生以及分子特征的报道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畸胎瘤 实体肿瘤 甲状腺畸胎瘤 未成熟畸胎瘤 频发性 临床进展 预后良好 分子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SRF-FOXO1和SRF-NCOA1融合基因是分化良好横纹肌肉瘤的独特亚型
20
作者 Karanian M Pissaloux D +2 位作者 Gomez-Brouchet A 王婷(译) 余英豪(审校)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00-500,共1页
横纹肌肉瘤(RMS)是一类异质性的软组织肿瘤,目前包括4种不同组织学亚型,但这些亚型尚不足描述日常病理工作中遇到的所有RMS类型。作者报道一类最新发现特异性RMS组,以期进一步完善WHO RMS分类。在对RMS进行常规RNA测序过程中,作者发现了... 横纹肌肉瘤(RMS)是一类异质性的软组织肿瘤,目前包括4种不同组织学亚型,但这些亚型尚不足描述日常病理工作中遇到的所有RMS类型。作者报道一类最新发现特异性RMS组,以期进一步完善WHO RMS分类。在对RMS进行常规RNA测序过程中,作者发现了3例分化良好的RMS含有新的融合基因,并应用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对该组肿瘤行进一步分析。临床上,3例肿瘤均为深部脊柱旁肿瘤,发于新生儿和幼儿,均接受手术切除和辅助化疗,在最后一次随访(12~108个月)时均无瘤存活。组织学上这3例肿瘤生长模式相似:周边的肌母细胞核中度非典型性,在纤维间质中形成小束状结构,可见浸润性边界,中央的梭形细胞和横纹肌母细胞核非典型性明显,以大片的两种细胞混杂生长模式为特征,核仁明显,但核分裂少见。RNA测序显示该组肿瘤含有新的融合基因即SRF-FOXO1和SRF-NCOA1。与另外33例骨骼肌肿瘤包括胚胎型RMSs、腺泡状RMSs、VGLL2融合RMSs、MyoD1突变RMSs、骨的EWSR1/FUS-TFCP2上皮样和梭形细胞RMSs及PTCH1缺失横纹肌瘤表达谱进行比较,并根据聚类分析,作者发现这3例SRF融合肿瘤形成一组不同于其他类型骨骼肌肿瘤的特定表达谱,经aCGM分析显示11号染色体重复获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纹肌肉瘤 FOXO1 软组织肿瘤 梭形细胞 横纹肌瘤 纤维间质 SRF 胚胎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