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安宁疗护核心素养的医学照护能力框架构建与提升策略研究
1
作者 丁胜华 刘永梅 +2 位作者 陈红娟 王微微 赵胜男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43-948,共6页
结合国内外研究及临床现状,论述基于安宁疗护核心素养的医学照护能力框架构建与提升策略。研究结果显示,构建基于安宁疗护为核心素养的医学照护能力框架尤为重要,安宁疗护需要具备的核心能力有全面评估和制定个性化方案的能力、有效的... 结合国内外研究及临床现状,论述基于安宁疗护核心素养的医学照护能力框架构建与提升策略。研究结果显示,构建基于安宁疗护为核心素养的医学照护能力框架尤为重要,安宁疗护需要具备的核心能力有全面评估和制定个性化方案的能力、有效的沟通能力、跨学科团队协作能力、持续学习与自我提升的能力。要将上述能力纳入构建基于安宁疗护为核心的医学照护能力框架中,能够进一步提高照护质量。但在安宁疗护医学照护能力框架构建过程中存在政策支持落实难、人才队伍专业性差、服务模式单一且不规范、社会接受度低、跨学科合作与资源整合难等一系列问题。提出通过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培养综合型人才、发展安宁照护模式多元化、提高社会认可度、加大跨学科合作与资源整合力度的有效对策,可以有效提升医学照护人员的核心素养和专业能力,进而推动安宁疗护服务的发展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照护能力 安宁疗护 素养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瘫患者下台阶过程下肢生物力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周鲁星 孟庆华 +3 位作者 刘文红 张楠 崔帅琦 刘姣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5-131,共7页
目的对比分析偏瘫患者以不同方式下台阶过程中下肢生物力学特征,为降低患者下台阶过程中的跌倒风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10名正常人和20名符合要求的偏瘫患者,使用Qualisys动作捕捉系统和Kistler三维测力台对受试者下台阶过程中的运... 目的对比分析偏瘫患者以不同方式下台阶过程中下肢生物力学特征,为降低患者下台阶过程中的跌倒风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10名正常人和20名符合要求的偏瘫患者,使用Qualisys动作捕捉系统和Kistler三维测力台对受试者下台阶过程中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其在下台阶过程中的生物力学特征和跌倒风险。结果相较于正常人和先用健足下台阶(steps on the healthy side,SHS),先用患足下台阶(steps on the affected side,SAS)时,患侧下肢各关节屈伸活动幅度较小;SHS降低了健侧膝关节屈伸活动幅度,患侧下肢各关节屈伸活动幅度较SAS大;SAS下台阶左右方向地面反作用力(ground reaction force,GRF)曲线变化与正常人较为一致,患侧落地瞬间垂直GRF最大为1.05倍体重,健侧为1.25倍体重,低于正常人(1.5倍体重);SHS下台阶健侧落地瞬间最大垂直GRF为1.85倍体重,高于SAS和正常人。结论相较于SAS,患者使用SHS下台阶患侧关节活动幅度和落地瞬间垂直GRF较大,更难掌握。SAS更符合偏瘫患者下台阶的生物力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 下台阶 跌倒 关节角度 地面反作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磺顺阿曲库铵麻醉诱导致寂静胸一例 被引量:2
3
作者 彭海 王丽芸 冯依娜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26-726,共1页
患者,男,55岁,BMI 24.8 kg/m2, ASA Ⅱ级。因上腹部不适1个月入院,临床诊断为右侧腹股沟疝气,拟行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于1个月前体力劳动后发现右侧腹股沟区肿物,站立、行走时肿物突出明显,平卧后肿物消失。病程中无发热,无咳嗽... 患者,男,55岁,BMI 24.8 kg/m2, ASA Ⅱ级。因上腹部不适1个月入院,临床诊断为右侧腹股沟疝气,拟行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于1个月前体力劳动后发现右侧腹股沟区肿物,站立、行走时肿物突出明显,平卧后肿物消失。病程中无发热,无咳嗽、咳痰,饮食佳,睡眠可,大小便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诱导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 上腹部不适 腹股沟疝气 临床诊断 腹股沟区 体力劳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瘫患者以不同步态模式通过障碍物的生物力学特征对比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周鲁星 孟庆华 +4 位作者 刘文红 黄旭 刘姣 李猛 薛艳艳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05-811,共7页
目的探讨偏瘫患者使用“健上患下”和“患上健下”步态模式通过障碍物的生物力学特征,为降低患者跌倒发生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Qualisys动作捕捉系统和三维测力台采集15名偏瘫患者正常行走、健上患下、患上健下通过障碍物的运动学... 目的探讨偏瘫患者使用“健上患下”和“患上健下”步态模式通过障碍物的生物力学特征,为降低患者跌倒发生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Qualisys动作捕捉系统和三维测力台采集15名偏瘫患者正常行走、健上患下、患上健下通过障碍物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结果与正常行走相比,健上患下和患上健下通过障碍物都不同程度增加了双侧的下肢活动幅度;与正常行走和健上患下相比,患上健下模式下患侧腿垂直地面反作用力出现较大波动,步态稳定性较差,具有较大跌倒风险。结论患者通过障碍物时,对接触障碍物的一侧肢体关节活动幅度要求较高,患侧肢适应能力较差。在触地后单腿支撑期,垂直方向地面反作用力变化较大。当身体重量完全转移到该侧时,容易导致患者跌倒。相比患上健下,患者使用健上患下方式通过障碍物时能容易保持步态稳定性,降低跌倒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 障碍物 关节活动幅度 步态稳定性 跌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酚酸A抑制血小板及中性粒细胞活化作用 被引量:3
5
作者 杨文杰 王洪颖 +11 位作者 马璐璐 方乐玉 李春晓 张璐莎 张丽媛 王倩怡 孙伟 冷雨泽 薛岳进 李梦瑶 陈璐 王虹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40-748,共9页
目的探究丹酚酸A(Salvianolic acid A,SAA)对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小鼠心脏的血小板募集、活化及中性粒细胞的影响。方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MI模型组、SAA(5、10 mg·kg^(-1))组、替罗非班(tirofiban,0... 目的探究丹酚酸A(Salvianolic acid A,SAA)对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小鼠心脏的血小板募集、活化及中性粒细胞的影响。方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MI模型组、SAA(5、10 mg·kg^(-1))组、替罗非班(tirofiban,0.87 mg·kg^(-1))组,尾静脉注射给药3 d。超声心动、HE染色检测小鼠心功能及梗死面积;采用IHC、FCS、ELISA、Western blot等方法探讨了SAA抑制血小板及中性粒细胞活化作用。结果与MI组相比,SAA可以改善MI小鼠的心功能及心脏病理变化;减少心肌组织中CD42c及外周血中CD62p的表达,同时不影响尾出血时间;降低ADP诱导的血小板活化,上调p-VASP/VASP比值,降低p-PI3K/PI3K和p-AKT/AKT比值;减少心肌组织中CD45、Ly6G以及CXCL1和CXCL2表达;减少心肌组织中补体成分C3aR的表达,降低C3a诱导的NE、MPO、MMP9、LF的水平。结论SAA具有通过抑制PI3K/AKT、VASP通路发挥抗血小板活化的作用,以及通过抑制C3aR及C3a的表达发挥抗中性粒细胞活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酚酸A 心肌梗死 中性粒细胞 血小板募集 血小板活化 补体C3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