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耳鸣研究任重而道远 被引量:8
1
作者 王洪田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9年第3期183-184,共2页
耳鸣是耳科三大难症耳鸣、耳聋、眩晕之一。目前,耳聋和眩晕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耳鸣却一直没有大的进展。我们对耳鸣的发生、发展、转归规律仍然知之甚少,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我们对耳鸣的重视程度不够。
关键词 耳鸣 重视程度 耳聋 眩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非综合征型聋患者GJB2基因突变流行病学文献荟萃分析 被引量:50
2
作者 纪育斌 兰兰 +2 位作者 王大勇 赵亚丽 王秋菊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23-327,共5页
目的综合分析GJB2基因在我国非综合征型感音神经性聋人群中的流行病学特征,发现既往研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方法通过万方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检索2000年1月~2010年8月间国内外期刊刊登的有关GJB2基因突变流行病学文献,... 目的综合分析GJB2基因在我国非综合征型感音神经性聋人群中的流行病学特征,发现既往研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方法通过万方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检索2000年1月~2010年8月间国内外期刊刊登的有关GJB2基因突变流行病学文献,制定文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采用荟萃分析方法对各文献研究样本状况及GJB2基因突变的流行病学数据进行统计描述,综合分析GJB2基因在我国的总体突变频率及突变热点的总体等位基因频率等数据。结果纳入文献32篇,研究样本量14~2 063例,致病突变频率0%~28.57%,致病突变携带频率0%~38.33%;GJB2总体致病突变频率为12.88%(1 028/7 984),总体致病突变携带频率为19.41%(1 575/8 115);4种常见突变热点c.235delC、c.299_300delAT、c.176_191del16和c.35delG的总体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11.90%、2.22%、0.65%和0.27%。语前聋患者中GJB2基因的致病突变频率高于语后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患者中GJB2基因的致病突变频率高于总体致病突变频率(P〈0.05)。结论 GJB2基因突变是我国非综合征型感音神经性聋人群重要的分子病因之一,GJB2基因最为常见的突变类型是c.235delC,其次是c.299_300delAT,c.176_191del16和c.35delG;其流行病学研究中存在样本量不足和样本纳入标准不规范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聋 GJB2基因 基因突变 流行病学 荟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听力与聋病易感基因联合筛查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1
3
作者 胡书君 历建强 +9 位作者 张鹏 兰兰 郑锦 李娜 宋杰 王大勇 田红霞 丁海娜 王嵩川 王秋菊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22-224,共3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听力与聋病易感基因联合筛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对2007年11月~2008年8月间洛阳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出生的2788例新生儿进行听力和聋病易感基因同步筛查,采用筛查型耳声发射仪进行听力初筛和复筛,未通过复筛的新... 目的探讨新生儿听力与聋病易感基因联合筛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对2007年11月~2008年8月间洛阳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出生的2788例新生儿进行听力和聋病易感基因同步筛查,采用筛查型耳声发射仪进行听力初筛和复筛,未通过复筛的新生儿转诊至指定的听力筛查诊断中心行听力学评估和医学诊断;所有新生儿出生时采取脐带血,采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结合直接测序方法对三种常见耳聋易感基因(m.1555A>G、GJB2、SLC26A4)突变进行筛查;SPSS11.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听力筛查结果 :初筛未通过174例(6.24%,174/2788),复筛64例(36.78%,64/174),复筛未通过15例(23.44%,15/64);确诊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5例,其中,1例为GJB2基因c.235delC纯合突变,2例为SLC26A4基因c.919-2A>G杂合携带。②基因筛查结果 :2788例中基因筛查异常者81例,其中6例(0.22%,6/2788)为mtDNA12SrRNAm.1555A>G阳性(给予禁用耳毒性药物等防聋指导),1例(0.04%,1/2788,确诊为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为GJB2基因c.235delC纯合突变,40例(1.43%,14/2788)为GJB2基因c.235delC杂合携带,34例(1.22%,34/2788)为SLC26A4基因c.919-2A>G杂合携带。结论新生儿听力和聋病易感基因联合筛查能够发现与遗传相关的迟发性耳聋和听力损伤高危新生儿,耳聋易感基因筛查对新生儿听力筛查可起到必要的补充和进一步完善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听力筛查 基因筛查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杨酸钠引起耳鸣大鼠听皮层突触形态改变的透射电镜观察 被引量:9
4
作者 王洪田 孙建和 +4 位作者 于宁 胡吟燕 翟所强 杨伟炎 韩东一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9年第3期208-211,共4页
目的用透射电镜观察水杨酸钠引起耳鸣大鼠听皮层突触形态的变化。方法成年健康雄性白色Wistar大鼠32只,随机平分为2组。第一组腹腔注射水杨酸钠350mg/kg,第二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均在每天上午9点注射,持续30天。两组所处饲养环境(... 目的用透射电镜观察水杨酸钠引起耳鸣大鼠听皮层突触形态的变化。方法成年健康雄性白色Wistar大鼠32只,随机平分为2组。第一组腹腔注射水杨酸钠350mg/kg,第二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均在每天上午9点注射,持续30天。两组所处饲养环境(包括环境噪声、12小时昼夜节律、饮食等)完全相同。1月后快速处死,取双侧听皮层组织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水杨酸组突触数量明显增加,许多突触形态由平型变成凹型或U型,突触界面曲率增加,突触面积增大,活性区增加,每一活性区的长度增加,突触间隙明显增宽,突触后膜致密物质厚度增加。U型突触直径平均为(1.7±0.23)μm,平直型突触直径平均为(0.53±0.14)μm,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水杨酸钠能够引起听皮层突触形态的改变,这种改变与长时程增强现象(Long-term potentiation,LTP)非常相似,有可能是耳鸣与突触可塑性以及与学习记忆相关的有力证据,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水杨酸 耳鸣模型 听皮层 突触 透射电镜 长时程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诊老年性听力损失调查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雷磊 冀飞 周其友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11年第2期179-183,共5页
目的分析60岁以上自觉听力障碍的老年人听力损失概况,探讨老年性聋患者的特点。方法调查门诊老年及老年前期患者110例,男95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74.4±12.1岁。其中50岁~59岁者15例,作为老年前期对照;60岁以上老年者95例:60~69岁2... 目的分析60岁以上自觉听力障碍的老年人听力损失概况,探讨老年性聋患者的特点。方法调查门诊老年及老年前期患者110例,男95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74.4±12.1岁。其中50岁~59岁者15例,作为老年前期对照;60岁以上老年者95例:60~69岁25例,70~79岁26例,80~89岁32例,90岁以上12例。所有110例患者行纯音测听,31例行鼓室图测试。按照Goodman听力障碍分级法将受试者每耳的听力进行分级,并根据听力曲线形状分类。结果全部110名受试者共220耳中,正常听力65耳,占29.5%;轻度到中重度听力损失131耳,占59.5%;重度以上听力损失24耳,占11%。12耳有传导性听力下降,占5.45%。斜坡下降型听力曲线99耳,占45%;陡降型听力曲线34耳,占15.45%;平坦下降型听力曲线45耳,占20.45%;切迹下降型听力曲线5耳,占2.27%;上升和上升-下降型曲线2耳,占0.91%;全聋2耳,占0.91%;正常听力曲线21耳,占9.55%。鼓室图测试结果,A型曲线33例,占接受该测试受试者的53.23%;Ad型曲线9例,占14.52%;As型曲线6例,占9.68%;C型曲线11例,占17.74%;B型曲线3例,占4.84%。老年性聋患者听力随年龄增长缓慢下降,下降速度大约为10dB/10岁。结论老年聋患者在50岁~70岁听阈整体上保持稳定;在70岁~80岁之间会有一个较为明显的听力下降时期;在80岁以后,高频听阈整体稳定在一个较低水平上。中频听力的下降会造成患者响度感知上的明显衰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老年性聋 听力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泌性中耳炎与耳鸣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洪田 申小青 +1 位作者 翟所强 杨伟炎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2期50-51,共2页
目的 探讨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患者的耳鸣特点。方法:选择以耳鸣为第一主诉的SOM患者23例,采用耳鸣分类调查表和耳鸣问卷进行耳鸣的分类统计,积极对因治疗后仍遗留长期耳鸣者采用耳鸣习服疗法治疗。结果:客观耳鸣2... 目的 探讨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患者的耳鸣特点。方法:选择以耳鸣为第一主诉的SOM患者23例,采用耳鸣分类调查表和耳鸣问卷进行耳鸣的分类统计,积极对因治疗后仍遗留长期耳鸣者采用耳鸣习服疗法治疗。结果:客观耳鸣2例2耳,主观耳鸣21例29耳,以单调、连续耳鸣居多,耳鸣匹配以低频为主。对病因治愈后仍遗留长期耳鸣者采用习服疗法,患者均能较快地适应和习惯耳鸣。结论:SOM既可引起客观性耳鸣,也可引起主观性耳鸣,而且耳鸣可以成为第一主诉。文中对耳鸣病因、耳鸣成为第一主诉的原因以及治疗方法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泌性中耳炎 耳鸣 耳鸣习服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氧诱导离体大鼠耳蜗Corti器毛细胞凋亡的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原红艳 张淑香 +1 位作者 李兴启 李树华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4-166,共3页
目的探讨氧自由基中毒后耳蜗毛细胞有无凋亡及其变化规律。方法选用新生1~5d龄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12耳):①无血清培养液组(H2O2浓度为零);②0.05mmol/LH2O2组;③0.1mmol/LH2O2组;①0.5mmol/LH2O2组。分离... 目的探讨氧自由基中毒后耳蜗毛细胞有无凋亡及其变化规律。方法选用新生1~5d龄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12耳):①无血清培养液组(H2O2浓度为零);②0.05mmol/LH2O2组;③0.1mmol/LH2O2组;①0.5mmol/LH2O2组。分离Cord器,并用尖刀按顶回、中回、底回将其分为3段,分别放人相应浓度的H2O2培养液中培养.培养结束后用丫啶橙/碘化丙啶双重染色技术检测并计数凋亡的毛细胞。结果不同浓度H2O2组均检测到凋亡毛细胞,外毛细胞(OHC)是H2O2攻击的主要靶细胞,而支持细胞无凋亡。底回毛细胞损伤明显重于顶回和中回,各回外毛细胞损伤明显高于内毛细胞;随H2O2浓度增加,各回凋亡细胞增加。结论本实验条件下,外源性H2O2可直接诱导离体培养大鼠耳蜗Corti器毛细胞凋亡。支持细胞无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氧 H2O2 耳蜗 毛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耳炎”—常说常新的话题 被引量:3
8
作者 杨伟炎 苏振伦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4期243-244,共2页
关键词 中耳炎 乳突手术 分子生物学技术 自家吹张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聋病基因研究取得新进展 被引量:6
9
作者 杨伟炎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4期239-240,共2页
关键词 基因研究 聋病 国内 世界卫生组织 统计数据 听力语言 听力损失 世界范围内 残疾性疾病 残疾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豚鼠耳蜗外毛细胞的钾通道
10
作者 苏振伦 顾瑞 姜泗长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3期205-209,共5页
目的研究外毛细胞钾离子通道的生物物理学和药理学特性。方法用细胞贴附式和内面向外式膜片钳技术,研究豚鼠耳蜗单离外毛细胞底侧膜的钾离子单通道电流。结果记录到两种钾离子单通道电流(1)大电导型钙激活钾通道,在等渗140mmol/LKC1溶... 目的研究外毛细胞钾离子通道的生物物理学和药理学特性。方法用细胞贴附式和内面向外式膜片钳技术,研究豚鼠耳蜗单离外毛细胞底侧膜的钾离子单通道电流。结果记录到两种钾离子单通道电流(1)大电导型钙激活钾通道,在等渗140mmol/LKC1溶液时电导为161±26pS(内面向外式)或155±27pS(细胞贴附式),反转电位为0mV;浴液为Hanks液而电极内液为140mmo/LKC1液时,电导为133±9pS(细胞贴附式)。当膜内面浴于无钙液时通道活动消失。通道呈簇状发放或快速簇状发放方式,其开启和关闭时程直方图均可用三阶指数方程拟合。双氢链霉素能够可逆性地抑制外毛细胞的大电导型钙激活钾通道,表现为电流幅度减少,在链霉素浓度增大以及细胞膜电位偏正时更明显,新霉素的抑制作用更强。(2)~44pS钾通道。结论豚鼠耳蜗外毛细胞底侧膜具有两种钾离子通道,研究了其大电导型钙激活钾通道的生物物理学和药理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豚鼠 耳蜗 外毛细胞 钾通道 生物物理学 药理学特性 氨基糖甙类抗生素 膜片钳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78例新生儿听力和聋病易感基因联合筛查结果分析 被引量:21
11
作者 李隽 历建强 +9 位作者 王智楠 徐忠强 兰兰 魏幼华 丁海娜 胡艳玲 陈平 乐伟琼 李娜 王秋菊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19-422,共4页
目的探讨听力和聋病易感基因联合筛查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出生后3~5天的678名新生儿,采取足跟末梢血提取DNA,并采用基因测序检测所有血样的线粒体12SrRNAm.1555A〉G、GJB2基因c.235delC、SLC26A4基因c.919-2A〉G三个基因突变位点;同时... 目的探讨听力和聋病易感基因联合筛查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出生后3~5天的678名新生儿,采取足跟末梢血提取DNA,并采用基因测序检测所有血样的线粒体12SrRNAm.1555A〉G、GJB2基因c.235delC、SLC26A4基因c.919-2A〉G三个基因突变位点;同时对所有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初筛采用筛查型耳声发射(OAE),复筛采用筛查型OAE结合自动判别听性脑干反应(AABR)。结果678例中听力初筛未通过21例,复筛未通过13例;8例在3月龄时进行了听力学诊断,最终确诊4例新生儿听力损失。25例(3.69%,25/678)存在线粒体12SrRNA、GJB2基因和SLC26A4基因的变异,其中,1例线粒体12SrRNAm.1555A〉G阳性儿通过听力筛查;2例GJB2基因c.235delC纯合突变、1例GJB2基因c.235delC和c.299delAT复杂突变,听力筛查均未通过;13例GJB2基因c.235delC杂合携带者和8例SLC26A4基因c.919-2A〉G杂合突变者中,17例通过听力筛查。结论新生儿听力和聋病易感基因联合筛查,可发现部分听力筛查不能发现的高危耳聋新生儿和迟发性耳聋新生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耳聋 听力筛查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线粒体DNA12SrRNA A1555G突变的流行病学文献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纪育斌 王秋菊 +5 位作者 兰兰 王卉 史伟 刘穹 满荣军 韩东一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10,共5页
目的回顾总结国内线粒体DNA12SrRNA A1555G突变流行病学调研的文献,了解其在国人耳聋患者中的分布特征及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方法通过Cbmdisc和PUBMED数据库检索1996~2008年国内报道的各地区对A1555G突变流行病学调... 目的回顾总结国内线粒体DNA12SrRNA A1555G突变流行病学调研的文献,了解其在国人耳聋患者中的分布特征及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方法通过Cbmdisc和PUBMED数据库检索1996~2008年国内报道的各地区对A1555G突变流行病学调研文献,应用CHISS统计软件对每篇文献中样本量、样本特征、地域分布、突变频率及A1555G突变与氨基糖苷类药物应用的相互关系等多个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检索到相关文献25篇,纳入研究21篇,研究区域涉及国内14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调查人群均为非综合征型感音神经性聋患者;样本总量3473人,A1555G突变者230人(6.62%,230/3473);各地区样本量78~802人,突变频率0.67%~14.6%,各地区突变频率存在较大差异(P=0.0000)。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用药史的患者739人中A1555G突变者100人,突变频率为2.70%~33.33%,平均13.53%,高于非综合征型耳聋人群(P=0.0000)。结论国内线粒体DNA12SrRNAA1555G突变频率的流行病学调查存在省市覆盖不全、种族均衡性偏差、地区数据差异较大、样本选择量不足、随机化不充分、缺少种族和年龄划分等诸多问题,需进一步进行系统的线粒体A1555G突变流行趋势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聋 线粒体DNA 基因突变 流行病学 药物性耳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低频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听力学检查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9
13
作者 刘岩 周其友 +3 位作者 侯志强 李倩 王大勇 王秋菊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11年第1期38-42,共5页
目的明确各项听力学检查在急性低频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诊断及研究中的意义,以指导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2008年7月至2010年5月在本科就诊的急性低频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的临床听力学检查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所有15例患者中有... 目的明确各项听力学检查在急性低频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诊断及研究中的意义,以指导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2008年7月至2010年5月在本科就诊的急性低频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的临床听力学检查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所有15例患者中有9人(60.0%)有明显诱发因素。在随访期间,有8例(53.3%)出现复发。男女两性无诱发因素和复发率差异。8例患者进行了耳蜗电图的检查,有5例(62.5%)-SP/AP(总合电位/动作电位)检查异常。结论纯音测听、耳蜗电图、DPOAE(畸变产物耳声发射)、ABR(听性脑干电位)在急性低频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诊断及研究中意义较大。其发病很可能与生活压力事件相关,病因可能是膜迷路积水、自身免疫性机制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因素的综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低频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听力学检查 耳蜗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听力损害时脑皮层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洪田 韩东一 +5 位作者 翟所强 杨伟炎 田嘉禾 尹大一 单保慈 唐孝威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1期22-24,共3页
目的 探讨听力损失对脑葡萄糖代谢活动的影响。方法 对12例有听力损失但无耳鸣患者进行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研究,其中2例双耳全聋,10例双耳中度聋。分别在静息(视听封闭)和声刺激(2kHz短纯音130dBSPL)条件下进行PET成像。与13例听... 目的 探讨听力损失对脑葡萄糖代谢活动的影响。方法 对12例有听力损失但无耳鸣患者进行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研究,其中2例双耳全聋,10例双耳中度聋。分别在静息(视听封闭)和声刺激(2kHz短纯音130dBSPL)条件下进行PET成像。与13例听力正常者在静息条件下和4例听力正常者在声刺激条件下的PET作对照。PET示踪剂为^(18)F标记的去氧葡萄糖(^(18)F-FDG)。用专门统计分析软件(SPM)以及感兴趣区技术(ROI)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例全聋患者的听皮层葡萄糖代谢活动显著低于正常人(P<0.001),而视皮层及体感皮层的代谢活动显著高于正常人(P<0.001)。另10例听力下降患者的听皮层代谢活动低于正常人(P<0.05),声刺激后听皮层兴奋区域显著大于正常人(P<0.001)。提示听力下降引起听皮层神经元葡萄糖代谢活动的相应下降,但与听力下降相邻频率的声刺激却引起相应听皮层的代谢活动的显著增加,而且兴奋区域扩大。表明听皮层发生了功能重组。全聋患者的结果提示,视觉功能显著增强了,这是系统间功能重组的重要证据。结论 PET作为新型脑功能成像仪器,为研究听觉与脑功能提供了新方法,为听系功能重组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提供了有力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觉 葡萄糖代谢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 可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纯音诱发的AP—SP复合波和滤波短声诱发AP的比较
15
作者 李兴启 孙建和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1993年第1期15-17,共3页
本文用慢性园窗电极方法,记录豚鼠耳蜗电位,对短纯音诱发的AP-SP复合波和滤波短声诱发的AP波进行比较,结果提示用短纯音诱发的AP-SP复合波在各个频率波形分化清楚,具有较好的频率选择性,无论是正常听力,中耳疾患还是内耳病变的... 本文用慢性园窗电极方法,记录豚鼠耳蜗电位,对短纯音诱发的AP-SP复合波和滤波短声诱发的AP波进行比较,结果提示用短纯音诱发的AP-SP复合波在各个频率波形分化清楚,具有较好的频率选择性,无论是正常听力,中耳疾患还是内耳病变的豚鼠,AP-SP复合波如同AP波一样,均可获得电反应的听力曲线,且AP-SP复合波对内耳病变更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蜗电位 短纯音 滤波短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柳州地区161例先天性聋患者易感基因突变检测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赵恒静 纪育斌 +2 位作者 李红辉 赵翠 王秋菊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13,共3页
目的通过对柳州地区161例先天性聋患者常见耳聋易感基因突变的检测,探讨该地区先天性聋患者耳聋易感基因突变的检出情况。方法收集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和门诊散发的经听力学诊断确诊为先天性聋的患者161例,采集静脉血样,提取DNA,经PCR... 目的通过对柳州地区161例先天性聋患者常见耳聋易感基因突变的检测,探讨该地区先天性聋患者耳聋易感基因突变的检出情况。方法收集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和门诊散发的经听力学诊断确诊为先天性聋的患者161例,采集静脉血样,提取DNA,经PCR扩增,采用限制酶切和直接测序技术对GJB2、线粒体DNA12SrRNA A1555G和SLC26A4(PDS)三种耳聋易感基因突变热点进行检测。结果161例患者中1例(0.62%)为线粒体DNA1555G突变,2例(1.24%)为GJB2235delC纯合突变,1例为235delC杂合突变,1例为299~300delAT杂合突变,GJB2总体突变携带率为2.48%;SLC26A4基因IVS7-2A>G杂合突变10例(6.21%)。总体分子水平上能明确诊断或提示遗传性聋者占9.31%。结论柳州市本组先天性耳聋患者中,三种常见耳聋易感基因突变频率较低,未知的遗传或环境因素在该地区耳聋的发病中可能起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 基因突变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