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右心形态和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12
1
作者 张玉顺 吴栋梁 +3 位作者 张军 李寰 代政学 贾国良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87-289,共3页
目的 :评价继发孔房间隔缺损 (房缺 )封堵术后及随访中右心形态及右心室功能的变化。方法 :全组患者 36例 ,男性 11例 ,女性 2 5例 ,年龄 5~ 5 6 ( 2 7 2± 14 6 )岁。均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于封堵术前 1天、术后 2天、术后 ... 目的 :评价继发孔房间隔缺损 (房缺 )封堵术后及随访中右心形态及右心室功能的变化。方法 :全组患者 36例 ,男性 11例 ,女性 2 5例 ,年龄 5~ 5 6 ( 2 7 2± 14 6 )岁。均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于封堵术前 1天、术后 2天、术后 3个月分别行超声心动图检查 ,右心室容积采用面积长度法计算。结果 :房缺封堵术后 2天及 3个月随访 ,右心房上下径、左右径 ,舒张末期右心室前后径、左右径均进行性改善 ,与术前比较 ,有显著差异 (P <0 0 5~ 0 0 1)。术后 2天 ,右心室的舒张末期容积 ,每搏输出量、射血分数均较术前明显改善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术后 3个月右心室的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每搏输出量、射血分数较术前进一步改善 ,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房缺封堵术后及短期随访中 ,右心形态进行性改善 ,主要表现在右心房上下径、左右径及右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左右径进行性缩小 ;右心室的高动力循环状态术后虽明显减轻 ,但随访中右心功能无明显改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封堵术后 右心形态 超声心动描记术 Amplatzer封堵器置入术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抑制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王琛 司瑞 +4 位作者 张明明 余文军 郝启萌 张荣庆 王海昌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80-284,共5页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HBSP)抑制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CMECs)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分离培养大鼠CMECs,建立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模拟缺血/再灌注组(SI/R组)、SI/R+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组(...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HBSP)抑制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CMECs)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分离培养大鼠CMECs,建立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模拟缺血/再灌注组(SI/R组)、SI/R+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组(SI/R+rh EPO组)、SI/R+HBSP组;HBSP分别选择2.5 ng/ml、25 ng/ml、50 ng/ml、100 ng/ml四个浓度,通过噻唑蓝(MTT)比色实验检测CMECs增殖能力以确定药物作用的最适浓度。而后采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 UTP缺口末端标记测定(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率来进一步验证其保护作用。研究保护机制的实验分组为:对照组、SI/R组、SI/R+HBSP(HBSP最适浓度为25 ng/ml)组、SI/R+HBSP+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抑制剂(LY294002)组、SI/R+HBSP+雷帕霉素组,采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 TOR)、核糖体S6蛋白激酶(p70S6K)等蛋白的表达及其磷酸化水平。结果:与SI/R组比,SI/R+rh EPO组和SI/R+HBSP组CMECs增殖能力明显上升(P<0.05),凋亡率显著下降(P<0.01),迁移能力增强。用抑制剂LY294002及雷帕霉素处理后,与SI/R组相比,SI/R+HBSP组AKT、m TOR及p70S6K的磷酸化水平均显著提高(P<0.05);与SI/R+HBSP组相比,SI/R+HBSP+LY294002组的AKT、m TOR及p70S6K的磷酸化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SI/R+HBSP+雷帕霉素组m TOR磷酸化水平及p70S6K磷酸化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HBSP能够抑制缺血/再灌注诱导的CMECs的损伤,其保护作用可能与PI3K-AKT/mT OR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 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 缺血/再灌注损伤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K_2对大鼠主动脉钙化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姜晓宇 张东海 +5 位作者 吕安林 李寰 邱翠婷 马晓磊 郭显 李珊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01-1105,共5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K_2对大鼠血管钙化形成及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方法:24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6周钙化组、12周钙化组和6周钙化+6周维生素K_2组。采用华法林诱导大鼠体内血管钙化形成。分别通过茜素红S染包法和邻甲酚肽络合酮比包... 目的:探讨维生素K_2对大鼠血管钙化形成及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方法:24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6周钙化组、12周钙化组和6周钙化+6周维生素K_2组。采用华法林诱导大鼠体内血管钙化形成。分别通过茜素红S染包法和邻甲酚肽络合酮比包法检测4组大鼠主动脉组织钙结节形成情况及钙沉积含量;活性氧检测试剂盒(二氢乙啶)检测大鼠主动脉组织活性氧阳性细胞数;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测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线粒体形态变化。结果:6周及12周两个钙化组大鼠主动脉有钙结节形成,钙沉积含量及活性氧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6周钙化+6周维生素K_2组大鼠与两个钙化组相比,上述各指标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两个钙化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线粒体肿胀,结构模糊不清,胞质内空泡变性;6周钙化+6周维生素K_2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体积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胞质内未见空泡变性。结论:华法林诱导血管钙化形成与氧化应激损伤有关,氧化应激损伤可造成细胞超微结构损伤。维生素K_2可能通过减轻血管平滑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改善血管钙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钙化 氧化应激 活性氧 线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自发性夹层的临床表现与治疗四例
4
作者 李成祥 贾国良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89-389,共1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自发性夹层 诊断 治疗 临床表现 超声心动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磷诱导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邱翠婷 吕安林 +4 位作者 李寰 姜晓宇 马晓磊 李珊 郭显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4-67,共4页
目的:探讨氧化应激损伤在钙磷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钙化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氯化钙(Ca Cl2)联合β-甘油磷酸钠(β-GP)建立大鼠VSMCs钙化模型。实验分为4组,对照组、钙化组、钙化+过氧化氢(H2O2)组和钙化+过氧化氢酶组。... 目的:探讨氧化应激损伤在钙磷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钙化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氯化钙(Ca Cl2)联合β-甘油磷酸钠(β-GP)建立大鼠VSMCs钙化模型。实验分为4组,对照组、钙化组、钙化+过氧化氢(H2O2)组和钙化+过氧化氢酶组。8天后分别通过茜素红S染色法和邻甲酚肽络合酮比色法检测各组细胞钙结节形成及钙含量;活性氧检测试剂盒(DCFH-DA探针)检测各组细胞活性氧阳性细胞数;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中成骨转录因子Runx2的蛋白表达量。结果:钙化组活性氧的产生、钙结节、钙含量及Runx2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钙化+过氧化氢组与钙化组相比,各项指标进一步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钙化+过氧化氢酶组活性氧产生量、钙结节、钙含量及Runx2蛋白表达量均低于钙化组和钙化+过氧化氢组,仍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中Runx2蛋白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化钙联合β-GP通过激活ROS-Runx2信号通路诱导大鼠VSMCs钙化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 氧化应激 活性氧 Runx2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噬在高磷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过程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邱翠婷 郑海军 +3 位作者 余文军 李爱琴 李寰 吕安林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84-488,共5页
目的:探讨自噬在高磷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钙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磷酸盐(3.2 mmol/L Pi,即高磷状态)建立大鼠VSMC钙化模型。实验分为三组:对照组、钙化组(分为3个亚组:3.2 mmol/L Pi 4d组、3.2 mmol/L Pi 6d组、3.2 mmo... 目的:探讨自噬在高磷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钙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磷酸盐(3.2 mmol/L Pi,即高磷状态)建立大鼠VSMC钙化模型。实验分为三组:对照组、钙化组(分为3个亚组:3.2 mmol/L Pi 4d组、3.2 mmol/L Pi 6d组、3.2 mmol/L Pi 8d组);钙化+3-甲基腺嘌呤(3-MA)组(3.2mmol/L Pi 8 d+5 mmol/L 3-MA)。分别通过茜素红S染色法和邻甲酚肽络合酮比色法检测各组细胞钙结节形成及钙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转录因子蛋白(Runx2)、α-肌动蛋白(α-SMA)和自噬相关蛋白—膜型微管蛋白1轻链3β(LC3Ⅱ)蛋白表达量。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VSMC内自噬小体形成情况。免疫荧光显微镜下观察VSMC中LC3和Runx2定位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3.2 mmol/L Pi 8 d组钙结节、钙含量、Runx2和LC3Ⅱ蛋白表达量及自噬小体均显著增高,α-SMA蛋白表达量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3.2 mmol/L Pi 8 d组相比,钙化+3-MA组细胞钙含量增多,LC3荧光分布量降低,Runx2阳性细胞数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噬在磷酸盐诱导的VSMC钙化过程中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磷酸盐类 平滑 钙质沉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