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紫黑糯米皮层对促进小鼠骨髓祖细胞分化和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顾德法 李军 +2 位作者 易扬华 郑钦岳 沈有安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50-252,共3页
紫黑糯米皮层对促进小鼠骨髓祖细胞分化和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顾德法,李军,易扬华,郑钦岳,沈有安(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上海201106)(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上海200433)关键词:紫黑... 紫黑糯米皮层对促进小鼠骨髓祖细胞分化和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顾德法,李军,易扬华,郑钦岳,沈有安(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上海201106)(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上海200433)关键词:紫黑糯米,骨髓祖细胞分化,脾淋巴细胞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黑糯米 骨髓祖细胞 脾淋巴细胞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合化学物质组学的整体系统生物学——中药复方配伍和作用机理研究的整体方法论 被引量:78
2
作者 罗国安 梁琼麟 +8 位作者 刘清飞 张荣利 杨辉华 李雪 王义明 贾伟 张卫东 张川 李贻奎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7年第1期10-15,24,共7页
本文以中医药学和系统生物学为基础,探讨建立一个整合化学物质组学的整体系统生物学体系,用于研究外部干预系统(中药复方)与生物应答系统(人体复杂系统)之间“系统-系统”的相互作用。整合化学物质组学的整体系统生物学提供了一个中医... 本文以中医药学和系统生物学为基础,探讨建立一个整合化学物质组学的整体系统生物学体系,用于研究外部干预系统(中药复方)与生物应答系统(人体复杂系统)之间“系统-系统”的相互作用。整合化学物质组学的整体系统生物学提供了一个中医药学与现代科学交流融合的平台,有助于全面、系统、深刻的揭示中医方剂的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阐明中药复方的配伍规律,指导复方新药研发,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医药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化学物质组学的整体系统生物学 化学物质组学 中药复方 “系统-系统”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用于苯唑西林钠及其制剂中含量和有关物质的测定 被引量:9
3
作者 乐健 陈桂良 洪战英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530-533,561,共5页
目的 建立测定苯唑西林钠及其有关物质的 HPL C方法。方法 色谱条件 :采用 Hypersil BDS苯基柱 (5 μm,2 5 0 mm× 4 .0 mm) ,以 0 .0 2 mol/ L磷酸二氢钾溶液 (用磷酸调节 p H至 3.6 ) -乙腈 -甲醇 (70 0∶2 2 5∶ 75 )为流动相 ... 目的 建立测定苯唑西林钠及其有关物质的 HPL C方法。方法 色谱条件 :采用 Hypersil BDS苯基柱 (5 μm,2 5 0 mm× 4 .0 mm) ,以 0 .0 2 mol/ L磷酸二氢钾溶液 (用磷酸调节 p H至 3.6 ) -乙腈 -甲醇 (70 0∶2 2 5∶ 75 )为流动相 ,流速为 1.0 ml/ min,检测波长 2 2 5 nm。结果 苯唑西林钠含量测定在 0 .115~ 9.2 0 8μg范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r=1.0 0 0 0 ,有关物质测定在 4 .6~ 92 0 .8ng范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r=1.0 0 0 0 ,最低检测限 2 .3ng,平均加样回收率为 99.9% (RSD=1.4 % )。结论 该法简单、准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唑西林钠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含量测定 有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分析学实验室的建设与实践 被引量:6
4
作者 范国荣 洪战英 +2 位作者 吴玉田 闻俊 周婷婷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55-157,共3页
高校的实验室建设为学科建设和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从实验室研究方向、硬件设施、人员队伍、运行管理等方面介绍了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药物分析学实验室的建设实践与体会,并提出实验室今后的发展规划。
关键词 药物分析学 实验室建设 发展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非那嗪奈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冬洁 李建其 +3 位作者 黄丽瑛 苏定冯 沈甫明 奚涛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16-720,共5页
目的探讨盐酸非那嗪奈(fenazinel dihydrochloride,FD)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线拴法制备大鼠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24h)模型。测定脑梗死面积;检测缺血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丙二醛(MDA)、乳酸(LA)... 目的探讨盐酸非那嗪奈(fenazinel dihydrochloride,FD)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线拴法制备大鼠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24h)模型。测定脑梗死面积;检测缺血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丙二醛(MDA)、乳酸(LA)含量;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制备大鼠原代神经元细胞撤血清损伤模型及N-甲基-D-门冬氨酸(NMDA)损伤模型,检测FD对损伤细胞死亡率、SOD活性及MDA、LA含量的影响。结果FD可明显降低脑梗死面积,升高组织中SOD活性,降低MDA、LA含量,减轻脑组织病理学损害;在细胞水平上,FD降低损伤细胞死亡率,升高SOD活性,降低MDA、LA含量。结论FD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与降低兴奋性氨基酸损伤、清除氧自由基及改善能量代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非那嗪奈 局灶性脑缺血 大鼠皮质神经元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体大鼠肠道菌群对淫羊藿苷的代谢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徐文 张亚萍 +2 位作者 张卫东 张新民 沈自尹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6年第6期98-100,106,共4页
目的:考察大鼠肠道茵群对淫羊藿苷和淫羊藿次苷Ⅱ的代谢情况。为研究淫羊藿苷的口服吸收机理打下基础。方法:将待测药物与新配制的大鼠肠内容物混悬液在37℃孵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孵化前后溶液中淫羊藿苷和淫羊藿次苷Ⅱ的... 目的:考察大鼠肠道茵群对淫羊藿苷和淫羊藿次苷Ⅱ的代谢情况。为研究淫羊藿苷的口服吸收机理打下基础。方法:将待测药物与新配制的大鼠肠内容物混悬液在37℃孵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孵化前后溶液中淫羊藿苷和淫羊藿次苷Ⅱ的浓度。结果:淫羊藿苷被肠道菌群迅速代谢成淫羊藿次苷Ⅱ,而淫羊藿次苷Ⅱ不被代谢。结论:研究淫羊藿次苷Ⅱ的吸收和代谢机理对于研究淫羊藿苷的口服吸收机理非常有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苷 淫羊藿次苷Ⅱ 大鼠肠道菌群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填充柱超临界流体色谱系统中的溶剂效应 被引量:3
7
作者 陆峰 刘荔荔 吴玉田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54-157,共4页
考察了填充柱超临界流体色谱法 (SFC)中的样品溶剂及连续进样等因素对化合物保留行为变化的影响规律。以超临界 CO2 或含低体积分数甲醇的 CO2 为流动相时 ,氨基柱上组分的保留时间随着样品溶剂的极性增大而增大 ,而溶剂对 C1 8柱上组... 考察了填充柱超临界流体色谱法 (SFC)中的样品溶剂及连续进样等因素对化合物保留行为变化的影响规律。以超临界 CO2 或含低体积分数甲醇的 CO2 为流动相时 ,氨基柱上组分的保留时间随着样品溶剂的极性增大而增大 ,而溶剂对 C1 8柱上组分的保留时间影响不大 ;在 C1 8柱上 ,溶剂对连续进样的后续效应不强 ;而在氨基柱上 ,甲醇溶液的后续效应比丙酮、氯仿溶液的后续效应强。当甲醇的体积分数大于 1 .0 %时 ,溶剂的效应明显减弱。这种变化规律对填充柱 SFC的合理进样并获得重现性良好的色谱数据具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流体 色谱法 溶剂效应 填充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铁锁地上部分化学成分研究(英文) 被引量:6
8
作者 文波 李博 沈云亨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75-678,共4页
运用柱色谱方法,对金铁锁地上部分的80%乙醇提取物进行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从中共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利用理化性质及ESI-MS,NMR光谱分析法,分别鉴定为麦芽酚(1),尼克酰胺(2),尿嘧啶核苷(3),2'-脱氧尿苷(4),胸嘧啶核苷(5),2'-... 运用柱色谱方法,对金铁锁地上部分的80%乙醇提取物进行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从中共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利用理化性质及ESI-MS,NMR光谱分析法,分别鉴定为麦芽酚(1),尼克酰胺(2),尿嘧啶核苷(3),2'-脱氧尿苷(4),胸嘧啶核苷(5),2'-脱氧胸苷(6),尿嘧啶(7),1-O-(4-羟甲基苯基)α-L-吡喃鼠李糖苷(8),苄基-β-D-吡喃葡萄糖苷(9),(6R,9R)-3-氧代-α-紫罗兰醇-9-O-β-D-吡喃葡萄糖苷(10)和川牛膝甾酮(11)。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铁锁 地上部分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提取物对钙调磷酸酶-活化T细胞核因子通路的抑制作用
9
作者 刘芳 林国超 +3 位作者 敢小双 邓文娟 翟春涛 胡振林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22-927,共6页
通过研究多种具有清热解毒、除湿功效的中草药提取物对钙调磷酸酶-活化T细胞核因子(Ca N-NFAT)信号通路的抑制作用发现天然的Ca N-NFAT通路抑制剂。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方法,检测多种中药提取物对Ca N-NFAT信号通路影响;采用CCK8法... 通过研究多种具有清热解毒、除湿功效的中草药提取物对钙调磷酸酶-活化T细胞核因子(Ca N-NFAT)信号通路的抑制作用发现天然的Ca N-NFAT通路抑制剂。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方法,检测多种中药提取物对Ca N-NFAT信号通路影响;采用CCK8法检测中药提取物的非特异性细胞毒性。实验发现:多种中药提取物在1 mg/m L浓度时对PMA/A23187刺激的K562细胞内Ca N-NFAT通路具有抑制作用,并且没有显著的细胞毒作用;其中部分中药提取物在0.25~1 mg/m L剂量范围内对Ca N-NFAT通路具有剂量依赖性的抑制作用,结果提示这些中药提取物中可能含有能够有效抑制Ca N-NFAT信号通路的活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调磷酸酶 活化T细胞核因子 信号转导 细胞因子 炎症 中药提取物 湿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兔儿风的五环三萜类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吴相雷 熊筱娟 +2 位作者 吴志军 沈云亨 黄皓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9-114,共6页
以采自云南省楚雄自治州楚雄市的云南兔儿风(Ainsliaea yunnanensis)干燥地上部分为研究对象,应用现代色谱手段(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制备液相及制备薄层色谱等),从云南兔儿风植物中分离单体化合物,... 以采自云南省楚雄自治州楚雄市的云南兔儿风(Ainsliaea yunnanensis)干燥地上部分为研究对象,应用现代色谱手段(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制备液相及制备薄层色谱等),从云南兔儿风植物中分离单体化合物,运用光谱分析技术(MS、1 H-NMR、13 C-NMR、DEPT、COSY、HSQC、HMBC、ROSEY)鉴定其化学结构,对云南兔儿风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为兔儿风属植物研究及植物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物质基础。结果表明:从云南兔儿风乙醇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了11个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α-香树脂醇乙酸酯(1)、羽扇豆醇乙酸酯(2)、9,12-二烯乌苏烷乙酸酯(3)、α-香树脂酮(4)、羽扇豆烯酮(5)、蛇菰素B(6)、降香萜醇乙酸酯(7)、齐墩果烷-11-羰基-12-烯-3-醇棕榈酸酯(8)、12-烯基白桦脂醇(9)、西米杜鹃醇(10)、二十烷酸羽扇豆醇乙酸酯(11)。其中,化合物1~6,9~11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通过对云南兔儿风化学分进行深入研究,明确其主要的活性成分,阐明云南兔儿风药用植物中抗炎活性物质基础,为相关的新药科研工作及产品开发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兔儿风 化学成分 五环三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缺血大鼠脑组织及血浆中microRNA-124a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6
11
作者 林洋 芮耀诚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143-147,共5页
目的探讨microRNA-124a在脑缺血人鼠血浆和脑组织中表达的变化,以及其在正常大鼠不同组织和不同类型细胞中的分布。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35只,采用完全随机分组方法,3只用于检测microRNA-124a在正常大鼠各组织中的表达;候手术组、模型组... 目的探讨microRNA-124a在脑缺血人鼠血浆和脑组织中表达的变化,以及其在正常大鼠不同组织和不同类型细胞中的分布。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35只,采用完全随机分组方法,3只用于检测microRNA-124a在正常大鼠各组织中的表达;候手术组、模型组各16只,其中每组8只用于检测造模前0 h和造模后2、4、8、12、24及48h血浆microRNA-124a表达,8只用于检测造模后24h缺血区脑组织micr0RNA-124a表达。采用线柃法制作大脑中动脉水久性闭塞模型,实时荧光定量PCR法(Real-time PCR)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应法(RT-PCR)检测microRNA-124a的表达。结果①microRNA-124a在大鼠恼、主动脉、肺、肝、心、脾、肌肉及肾脏中表达量依次降低,脑中的表达量足肾的1116.68(451.94~2740.08)倍,而主动脉是肾脏的12.81(6.72~24.42)倍;在大鼠海马神经元、小胶质细胞中的表达量分别是小鼠脑做血管内皮细胞的1031.12(501.50~2120.20)和19.43(13.20~28.60)倍。②与造模前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浆中microRNA-124a表达量在造模后8h开始升高(P=0.02);24h达高峰(P=0,008),约为造模前的18倍,随后逐渐下降,但48h表达量仍然高于造摸前(P=0.03)。假手术组大鼠血浆中microRNA-124的表达在造模前、后不同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③造模后24 h,模型组缺血区脑组织中microRNA-124a表达量明显降低,约为假手术组的12%~28%。结论 microRNA-124a特异性表达于大鼠脑神经元中。脑缺血24 h后,血浆中microRNA-124a表达量显著增高,而脑组织中表达最显著减少,机制可能与脑损伤造成microRNA-124a大量释放入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微RNAS 血浆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中主要活性成分生物合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2
作者 刘薇薇 陈军峰 +2 位作者 肖莹 张磊 陈万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6年第11期1891-1898,共8页
丹参酮类和丹参酚酸类化合物是丹参中两类主要的活性成分,其含量水平是丹参药效的决定因素,直接体现了药材的品质。为深入解析丹参的品质内涵以提升丹参品质,学者们开展了一系列研究以阐明丹参中活性成分的生物合成机制及累积特征。近年... 丹参酮类和丹参酚酸类化合物是丹参中两类主要的活性成分,其含量水平是丹参药效的决定因素,直接体现了药材的品质。为深入解析丹参的品质内涵以提升丹参品质,学者们开展了一系列研究以阐明丹参中活性成分的生物合成机制及累积特征。近年来,随着更高效的基因组、代谢组等研究手段的应用,丹参活性成分的生物合成研究获得了快速发展,本研究对该领域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丹参的活性成分及其药材品质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丹参酮 丹参酚酸 生物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