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泡状棘球蚴病门静脉血供的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任伟新 肖湘生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6期732-736,共5页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造影(MSCTA)和间接门静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对肝泡状棘球蚴病是否存在门静脉血供和门脉受累进行研究。方法所有病例均行MSCTA和间接门静脉DSA检查。应用高级图像处理工作站,对MSCTA的资源影像行冠、矢状面...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造影(MSCTA)和间接门静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对肝泡状棘球蚴病是否存在门静脉血供和门脉受累进行研究。方法所有病例均行MSCTA和间接门静脉DSA检查。应用高级图像处理工作站,对MSCTA的资源影像行冠、矢状面重建和三维血管成像重建;选择肠系膜上动脉或脾动脉行间接门静脉DSA造影,显示门脉分支及病灶染色情况;对照分析影像学上的门静脉改变征象和手术结果。结果MSCTA门脉期血管成像显示:门静脉受压移位8例、包绕10例、闭塞6例;尽管无1例在门静脉期呈现病灶明显增强,但有6例可见门静脉分支伸入到病灶内。间接门静脉DSA显示:门静脉受压移位6例、包绕11例、闭塞8例;门静脉期病灶呈环行染色3例、带状染色4例(43.8%,7/16),无病灶染色9例。与手术所见相比,MSCTA观察门静脉受累的敏感性88%、特异性81.8%、阳性预测值91.7%;DSA的敏感性93.9%、特异性88.9%、阳性预测值96.8%。结论间接门静脉DSA显示门静脉可能参与肝泡状棘球蚴病的供血,MSCTA和间接门静脉DSA能够可靠地评价肝泡状棘球蚴病的门静脉受累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状棘球蚴病 门静脉 血供 CT 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透析技术的支气管动脉灌注卡铂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安潇 肖湘生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6期737-742,共6页
目的借助微透析技术精确取样测定犬肺组织中游离药物浓度,计算卡铂支气管动脉灌注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对比静脉化疗的变化趋势,为临床介入给药提供参考。方法实验犬分为介入组和静脉组,首先CT下经皮穿刺肺内植入微透析探针,然后介入组支... 目的借助微透析技术精确取样测定犬肺组织中游离药物浓度,计算卡铂支气管动脉灌注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对比静脉化疗的变化趋势,为临床介入给药提供参考。方法实验犬分为介入组和静脉组,首先CT下经皮穿刺肺内植入微透析探针,然后介入组支气管动脉灌注卡铂200 mg,静脉组静滴同量药物。给药毕收集透析液进行测定,以3P87程序处理数据,计算出相关参数,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无论是支气管动脉给药还是静脉给药,肺内卡铂药物浓度的变化趋势均与伴吸收相的二室开放模型最为拟合,不过两者代谢动力学参数却各有不同。介入组卡铂AUC(药时曲线下面积)值〔(321.17±18.96)μg.L-1.h〕明显高于静脉组〔(185.75±33.21)μg.L-1.h〕(P<0.01);介入组Vc(中央室表观分布容积)值〔(13.81±3.35)mg.L.μg-1〕明显小于静脉组:〔(31.25±2.66)mg.L.μg-1,P<0.01〕。动脉给药相比静滴卡铂α值和tl/2α变化不明显,但β值明显减少,tl/2β显著延长,清除率C l值减少。结论与静脉给药相比,支气管动脉灌注并不影响卡铂代谢的基本变化趋势,但确实带来部分药代动力参数的改变。动脉给药使卡铂的吸收相缩短,峰浓度升高,分布相则影响不大,但消除相明显延长。动静脉给药药代动力学的差异提示临床介入不能简单套用静脉化疗的用量及频次,对卡铂而言宜适当减低剂量以及间隔较长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透析 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 卡铂 药物代谢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