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茶多酚对心血管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8
1
作者 李露 吕佳倩 +4 位作者 江承佳 陈家俊 李文娟 张妍淞 姚于飞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283-288,共6页
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全球的主要死因之一,死于心血管疾病的人数逐年上升。大量实验证明茶多酚在抗动脉粥样硬化、降血压、降血脂、心肌保护、血管保护、抗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心血管保护作用方面均有较... 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全球的主要死因之一,死于心血管疾病的人数逐年上升。大量实验证明茶多酚在抗动脉粥样硬化、降血压、降血脂、心肌保护、血管保护、抗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心血管保护作用方面均有较好的效果。本文对近年来茶多酚在防治心血管疾病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概述了其心血管防护作用及机理,分析了我国茶多酚的研究现状,并对茶多酚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旨在为茶多酚在心血管疾病防治方面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疾病 心血管疾病 茶多酚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业学位与科学学位护理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认知的比较 被引量:16
2
作者 宋琦 谭洁 +3 位作者 何朝珠 钟清玲 黄叶莉 马燕兰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9期67-69,共3页
目的比较分析科学学位与专业学位护理硕士研究生的临床实践认知,为我国护理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分类培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对全国13所护理学院的69名科学学位和56名专业学位护理硕士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科学学位护理硕... 目的比较分析科学学位与专业学位护理硕士研究生的临床实践认知,为我国护理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分类培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对全国13所护理学院的69名科学学位和56名专业学位护理硕士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科学学位护理硕士研究生对临床实践效果的认可度为49.28%,专业学位为21.4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科学学位护理硕士研究生(75.36%)认为临床教学能力是临床实践中最需要培养的能力,专业学位护理硕士研究生(55.36%)则认为是临床科研能力;与专业学位护理硕士研究生相比,科学学位护理硕士研究生认为临床教学能力、临床专业技能更为重要(均P<0.01);科学学位与专业学位护理硕士研究生均更愿意成为护理教育者。结论科学学位护理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效果认可度高于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学位护理硕士研究生对应具备的临床能力及就业方向存在偏差,应规范专业学位护理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模式,加强专业学位培养定位教育,改善认知,以达到专业学位护理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硕士研究生 专业学位 科学学位 临床实践 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暂时性腹腔关闭与常规关腹技术治疗严重腹腔感染的临床对比 被引量:8
3
作者 陈帆 朱宏亮 +2 位作者 钱洪军 易伟 谢先强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28-631,共4页
目的观察暂时性腹腔关闭(temporary abdominal closure,TAC)与常规关腹技术在严重腹腔感染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4年7月15例严重腹腔感染的临床资料,其中8例采用负压封闭引流关闭系统(vacuum sealing drainage,... 目的观察暂时性腹腔关闭(temporary abdominal closure,TAC)与常规关腹技术在严重腹腔感染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4年7月15例严重腹腔感染的临床资料,其中8例采用负压封闭引流关闭系统(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行暂时性关腹,7例常规关腹。比较2组术后腹内压变化、创面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等。结果常规关腹组术后72 h内腹内压逐渐升高,术后6-72 h各监测的时间点均高于暂时性关腹组(P〈0.01)。暂时性关腹组术后腹内压变化相对平稳(波动在7.7-18.1 mm Hg之间),创面愈合早[(11.3±1.8)d vs.(19.4±6.7)d,t=-3.142,P=0.005],切口感染少[12.5%(1/8)vs.100%(6/6),P=0.005]。结论暂时性腹腔关闭技术在治疗严重腹腔感染中能有效地预防腹内压升高,促进创面愈合,减少术后并发症,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关闭系统 暂时性腹腔关闭术 严重腹腔感染 腹腔内高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螺旋CT、超声及X线诊断肠梗阻的临床对比分析 被引量:42
4
作者 谭少庆 张捷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年第7期1052-1054,共3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B超、腹部X线平片诊断肠梗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0年10月我院经手术证实为肠梗阻的21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64层螺旋CT检查135例;B超检查167例;腹部X线平片196例。比较三种方法术前诊断正确性...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B超、腹部X线平片诊断肠梗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0年10月我院经手术证实为肠梗阻的21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64层螺旋CT检查135例;B超检查167例;腹部X线平片196例。比较三种方法术前诊断正确性。结果:64层螺旋CT、B超、腹部X线平片对肠梗阻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94.1%、86.8%、72.4%;对肠梗阻部位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80.7%、63.4%和53.5%;对梗阻原因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2.9%、59.2%、34.1%;对绞窄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76.7%、58.1%和27.9%;64层螺旋CT对肠梗阻、梗阻部位和梗阻原因的诊断与B超、X线片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B超与X线片相比也具有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64层螺旋CT对肠梗阻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明显优于B超及腹部X线平片检查,对临床及时制定治疗方案有极大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梗阻 超声检查 X线诊断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型鼻贴在长期留置鼻肠管患者鼻部皮肤保护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5
作者 冯馨 李斌 +2 位作者 陈帆 熊惠梅 黄海琴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6期42-44,共3页
目的探讨L型鼻贴在长期留置鼻肠管患者鼻部皮肤保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0例普外科长期留置鼻肠管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交替使用圆角鼻贴及L型鼻贴固定鼻肠管,对照组使用圆角鼻贴固定鼻肠管,两组均每5天更... 目的探讨L型鼻贴在长期留置鼻肠管患者鼻部皮肤保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0例普外科长期留置鼻肠管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交替使用圆角鼻贴及L型鼻贴固定鼻肠管,对照组使用圆角鼻贴固定鼻肠管,两组均每5天更换鼻贴1次。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均无鼻肠管脱出发生,鼻肠管移位率分别为4.00%、8.00%,鼻肠管移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鼻部皮肤刺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舒适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L型鼻贴可有效减少皮肤刺激的发生率,提高患者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肠管 L型鼻贴 皮肤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前草中总苯乙醇苷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杨洋 封传华 +5 位作者 李刚 汤小林 易满 徐兰 陶晓璇 张浪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8年第1期93-97,共5页
目的:筛选车前草中总苯乙醇苷提取的最佳工艺。方法:以总苯乙醇苷的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车前草中总苯乙醇苷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车前草中总苯乙醇苷的最佳提取工艺为:车前草粉末(过2号筛)加入25倍量、50%的乙醇并调节... 目的:筛选车前草中总苯乙醇苷提取的最佳工艺。方法:以总苯乙醇苷的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车前草中总苯乙醇苷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车前草中总苯乙醇苷的最佳提取工艺为:车前草粉末(过2号筛)加入25倍量、50%的乙醇并调节p H值为5,于95℃加热回流提取两次,每次120 min。结论:研究结果表明,该提取工艺简单、可靠、重复性好,为车前草的进一步深度开发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前草 总苯乙醇苷 提取工艺 正交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角鼻贴及扣环夹在胃肠减压双重固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8
7
作者 李斌 冯馨 +2 位作者 陈帆 熊惠梅 黄海琴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8期51-53,共3页
目的探讨圆角鼻贴及扣环夹在胃肠减压双重固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46例普外科胃肠减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3例)和对照组(73例),观察组使用圆角鼻贴+扣环夹法固定胃肠减压,对照组使用直角鼻贴+挂绳法固定胃肠减压。结果观察组鼻贴卷... 目的探讨圆角鼻贴及扣环夹在胃肠减压双重固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46例普外科胃肠减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3例)和对照组(73例),观察组使用圆角鼻贴+扣环夹法固定胃肠减压,对照组使用直角鼻贴+挂绳法固定胃肠减压。结果观察组鼻贴卷边率、胃管脱出率显著低于对照组,鼻贴更换间隔时间显著延长,胃肠减压器固定落实率显著提高,护士粘贴鼻贴的时间及固定胃肠减压器的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圆角鼻贴及扣环夹应用于普外科胃肠减压双重固定,增强了固定效果,提高了工作效率,有利于促进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减压 胃管 圆角鼻贴 双重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技术用于慢性肾脏病健康管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5
8
作者 张佩嘉 谭洁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1期99-102,共4页
介绍互联网技术在慢性肾病自我管理、社区居家健康服务、延续性护理、社会支持和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应用现状,分析现存问题,展望其未来发展趋势,为广大医护人员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慢病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慢性肾病 健康管理 互联网技术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子泵抑制剂长期用药的临床风险 被引量:19
9
作者 张增珠 李刚 +2 位作者 陈集志 熊贤兵 王丹辉 《中国药物警戒》 2013年第11期663-665,共3页
目的了解质子泵抑制剂长期用药的临床风险研究现状。方法以"质子泵抑制剂"、"风险"、"Meta"为关键词,检索CNKI、Pubmed数据库,收集相关文献并对其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长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可能带来诸多... 目的了解质子泵抑制剂长期用药的临床风险研究现状。方法以"质子泵抑制剂"、"风险"、"Meta"为关键词,检索CNKI、Pubmed数据库,收集相关文献并对其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长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可能带来诸多风险,如骨折、呼吸系统感染、自发性腹膜炎、艰难梭杆菌感染等,临床在制定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方案时应结合患者病情综合考虑,尽量避免因长期使用该类药物所带来的临床用药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泵抑制剂 长期用药 临床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21在急性髓系白血病骨髓细胞中的异常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1
10
作者 黄婷 杨桂玲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8-102,共5页
目的分析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骨髓细胞中miR-21的表达情况及其在白血病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40例初治AML患者、22例完全缓解期AML(AML-CR)患者、13例难治复发患者、20例非血液肿瘤患者及健... 目的分析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骨髓细胞中miR-21的表达情况及其在白血病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40例初治AML患者、22例完全缓解期AML(AML-CR)患者、13例难治复发患者、20例非血液肿瘤患者及健康人骨髓中miR-21的表达水平,并分析AML患者miR-21的表达水平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miR-21在AML中的表达是上调的,初治组、完全缓解组及难治复发组miR-21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完全缓解组miR-21的表达量较初治组有所下降(P<0.05);难治复发组miR-21的表达量高于初治组,但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治AML miR-21表达水平与骨髓原始幼稚细胞数呈正相关(P<0.05),与外周血白细胞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含量以及年龄、性别、染色体异常等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miR-21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中的表达上调,并与肿瘤负荷相关,可能在白血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并有望成为白血病诊断的新的分子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MIR-21 骨髓细胞 实时荧光定量PCR 分子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消毒方法对静脉留置针贴膜固定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斌 冯馨 +2 位作者 高丹 王笑华 谭洁 《护理学杂志》 2010年第6期45-46,共2页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的消毒方法对留置针贴膜固定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20例静脉留置针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20例)和对照组(100例),实验组留置针穿刺前采用0.2%碘伏消毒后75%乙醇脱碘,对照组仅采用0.2%碘伏消毒。结果实验组留置针固定效果显...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的消毒方法对留置针贴膜固定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20例静脉留置针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20例)和对照组(100例),实验组留置针穿刺前采用0.2%碘伏消毒后75%乙醇脱碘,对照组仅采用0.2%碘伏消毒。结果实验组留置针固定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静脉留置针穿刺前采用0.2%碘伏消毒后75%乙醇脱碘的消毒方法能提高留置针贴膜固定效果,减少留置期间贴膜卷边和起泡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置针 贴膜 消毒方法 碘伏 乙醇 固定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山柰中槲皮素和山柰素含量 被引量:2
12
作者 封传华 李刚 +2 位作者 张静 徐兰 陶晓璇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6期77-79,共3页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山柰药材中槲皮素和山柰素的含量.方法 采用ODS2 C18(5 μm,4.6 mm×150 mm)色谱柱,以甲醇-0.4%磷酸(47∶53)为流动相,流速1 mL/min,柱温30 ℃,检测波长为367 nm,进样量为10 μL.结果 槲皮素在0.01...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山柰药材中槲皮素和山柰素的含量.方法 采用ODS2 C18(5 μm,4.6 mm×150 mm)色谱柱,以甲醇-0.4%磷酸(47∶53)为流动相,流速1 mL/min,柱温30 ℃,检测波长为367 nm,进样量为10 μL.结果 槲皮素在0.016 5~1.65 μg 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7),平均回收率为96.8%,RSD=2.02%;山柰素在0.014 6~1.46 μg 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5),平均回收率为97.3%,RSD=1.77%.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重复性较好,可用于山柰药材中槲皮素和山柰素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山柰 槲皮素 山柰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手循环送管法在头皮静脉留置针的应用 被引量:10
13
作者 晏兰 张萍 廖浩 《护理学杂志》 2007年第21期76-76,共1页
关键词 静脉输液 穿刺 头皮静脉 留置针 单手循环送管法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料设计运用于银杏内酯A、B水凝胶骨架缓释片的处方优化及释药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侯莉 张国松 +4 位作者 封传华 刘晓谦 李东勲 王跃生 范玫玫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10期82-86,共5页
目的优化银杏内酯A、B水凝胶骨架缓释片的处方组成,并对其体外释药机制进行研究。方法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采用混料设计对缓释片的处方进行优化。通过考察体外释放度,以累积释放度对时间进行线性拟合,对银杏内酯A、B水凝胶骨架缓释片... 目的优化银杏内酯A、B水凝胶骨架缓释片的处方组成,并对其体外释药机制进行研究。方法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采用混料设计对缓释片的处方进行优化。通过考察体外释放度,以累积释放度对时间进行线性拟合,对银杏内酯A、B水凝胶骨架缓释片的释药机制进行分析。结果确定银杏内酯A、B缓释片的最优处方组成为:药粉∶HPMC∶乳糖=23∶24∶53。结论混料设计用于优化银杏内酯A、B缓释片的最佳处方结果准确,以此比例制备的缓释片以非Fick模式释药,释药符合零级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内酯A 银杏内酯B 水凝胶骨架缓释片 混料设计 处方优化 释药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失误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谌少波 杨保良 +2 位作者 双峰 邹鸿星 邵银初 《浙江临床医学》 2017年第8期1451-1452,共2页
目的 探讨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失误的原因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方法 对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行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160例,其中对发生治疗失误的4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出在使用微创内固定系统... 目的 探讨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失误的原因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方法 对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行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160例,其中对发生治疗失误的4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出在使用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时的失误原因,同时根据资料提出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结果 4例行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的患者中有2例发生股骨螺钉及接骨板断裂,1例发生股骨螺钉松动及接骨板移位,1例发生胫骨骨不连,2次治疗后骨折愈合,患者恢复良好;统计发现出现有皮肤软组织并发症1例,骨折对位不良1例,骨折复位丢失1例以及内固定失败1例.结论 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发生失误的主要原因,是操作医师未正确理解微创内固定系统的理念、原则、手术指征以及操作,也是导致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升高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内固定 膝关节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心功能与内分泌代谢因素的关系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江 余冠东 +1 位作者 罗地来 曹源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1年第3期158-158,共1页
关键词 老年人 高血压 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节护理对普外科手术护理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章晓玲 《西部中医药》 2013年第12期134-135,共2页
目的:探讨细节护理对手外伤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40例手外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入住手外1病区,对照组患者入住手外2病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细节护理。分别在入院第4天比较2组患者焦虑、... 目的:探讨细节护理对手外伤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40例手外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入住手外1病区,对照组患者入住手外2病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细节护理。分别在入院第4天比较2组患者焦虑、恐惧、忧郁等心理状况及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焦虑、恐惧、忧郁等心理状况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细节护理能明显减轻手外伤患者心理状况,提高护理满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节护理 心理状况 满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联合CVVH治疗重症有机磷中毒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1
18
作者 阮春花 《浙江临床医学》 2013年第3期430-431,共2页
有机磷中毒是临床危重症,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可致各主要器官损害,尤其是有机磷农药脂溶性很强,极易通过血脑屏障,抑制呼吸中枢,导致中枢性呼吸衰竭。血液净化治疗不仅能清除体内药物或毒物,而且能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有机磷中毒是临床危重症,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可致各主要器官损害,尤其是有机磷农药脂溶性很强,极易通过血脑屏障,抑制呼吸中枢,导致中枢性呼吸衰竭。血液净化治疗不仅能清除体内药物或毒物,而且能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在抢救重症中毒患者中显示出优势。血液灌流(HP)联合连续性静脉血液滤过(CVVH)能预防毒物的血浓度反跳,明显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净化治疗 有机磷中毒 中毒患者 危重症 CVVH 连续性静脉血液滤过 中枢性呼吸衰竭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钙代谢与心功能的关系
19
作者 周江 余冠东 +1 位作者 胡洪文 余新胜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1年第6期368-368,共1页
关键词 老年人 高血压 心室功能 钙代谢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病患者的夏季调整降压治疗 被引量:2
20
作者 涂晓文 《中国社区医师》 2010年第25期14-14,共1页
注意对生活方式的调整 夏天温度高,人体出汗多,体液丢失较多,加上体内血管扩张,外周血管阻力减少,因此部分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会有所降低,部分患者甚至趋于正常。但正是因为夏季气温高,往往也会导致患者睡眠质量下降,从而引发夜... 注意对生活方式的调整 夏天温度高,人体出汗多,体液丢失较多,加上体内血管扩张,外周血管阻力减少,因此部分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会有所降低,部分患者甚至趋于正常。但正是因为夏季气温高,往往也会导致患者睡眠质量下降,从而引发夜间血压升高,加重心脑血管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病患者 夏季气温 降压治疗 外周血管阻力 高血压患者 生活方式 血管扩张 睡眠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