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杨梅黄酮对炎性痛大鼠的外周镇痛作用 被引量:5
1
作者 宋英 张咏梅 +1 位作者 徐洁 花嵘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08-1111,共4页
目的研究杨梅黄酮对炎性痛大鼠的外周镇痛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左侧后肢足底中心皮下注射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建立慢性炎性痛模型。检测给予杨梅黄酮前后大鼠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al lat... 目的研究杨梅黄酮对炎性痛大鼠的外周镇痛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左侧后肢足底中心皮下注射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建立慢性炎性痛模型。检测给予杨梅黄酮前后大鼠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TWL)的改变。电生理学方法分析杨梅黄酮对背根节神经元放电频率及电压依赖性钾电流的影响。结果大鼠左侧足底皮下注射CFA致炎后,TWL明显降低(P<0.05),腹腔注射50、500 mg·kg-1杨梅黄酮使CFA组大鼠TWL明显升高(P<0.05),电流钳记录显示杨梅黄酮抑制背根节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P<0.01),且该抑制作用是通过增加钙依赖性钾通道电流(P<0.05)产生的。结论杨梅黄酮通过增加背根节神经元钙依赖性钾电流,抑制神经元兴奋性而发挥外周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梅黄酮 完全弗氏佐剂 钾电流 炎性痛 背根神经节 膜片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小胶质细胞参与大鼠功能性慢性内脏痛的维持 被引量:4
2
作者 陈自洋 周田田 +3 位作者 喻乐 赵冰雪 花嵘 张咏梅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708-712,共5页
目的:探讨脊髓小胶质细胞对大鼠功能性慢性内脏痛维持的影响.方法:新生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30只,随机分成2组(n=15):假手术组(S组),新生期结直肠扩张组(CRD组).CRD组大鼠出生后第8、10、12天,每天给予两次结直肠扩张... 目的:探讨脊髓小胶质细胞对大鼠功能性慢性内脏痛维持的影响.方法:新生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30只,随机分成2组(n=15):假手术组(S组),新生期结直肠扩张组(CRD组).CRD组大鼠出生后第8、10、12天,每天给予两次结直肠扩张.出生后第6、8、12周,检测腹壁撤退反射(AWR)评分、痛阈以及腹外斜肌放电(EMG)幅度.HE染色观察结直肠病理改变,取脊髓L2~S4节段,通过免疫荧光计数脊髓背角活化的小胶质细胞,计算小胶质细胞活化率.结果:第6、8、12周两组大鼠结直肠无明显病理改变;与S组相比,CRD组大鼠在20、40、60、80 mmHg结直肠压力下AWR评分、EMG幅度明显增加,痛阈降低(P<0.05);且小胶质细胞活化数及活化率明显增加(P<0.05).结论:脊髓小胶质细胞活化参与大鼠功能性慢性内脏痛的维持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期结直肠扩张 脊髓 小胶质细胞 功能性慢性内脏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