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例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8
1
作者 翟莉 黄岚 +4 位作者 智光 吕豪 黄建新 彭珊 葛贤顺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4年第1期56-58,共3页
目的 探讨不同危险因素与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 选择 2 0 0例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 ,根据不同危险因素分组 :1有吸烟史者 12 2例 ;2有高脂血症者 44例 ;3有糖尿病病史者 5 8例 ;4高血压病史者 10 2例。 5有家族史着 5 ... 目的 探讨不同危险因素与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 选择 2 0 0例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 ,根据不同危险因素分组 :1有吸烟史者 12 2例 ;2有高脂血症者 44例 ;3有糖尿病病史者 5 8例 ;4高血压病史者 10 2例。 5有家族史着 5 6例。结果 在单支病变者中 ,吸烟和高血压病史例数较多 ,双支病变者中有吸烟、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病史的例数逐渐增多 ,而多支病变者中有糖尿病和高血压病史的例数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因素 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力衰竭病人心肌组织肿瘤坏死因子、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基因表达与心功能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杨丽霞 王先梅 +5 位作者 祝善俊 杨永健 郭传明 石燕昆 王燕 任丽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60-362,共3页
目的 :了解充血性心务衰竭 (CHF)病人心肌组织肿瘤坏死因子 α (THF α)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的基因表达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 :通过手术取材 ,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测定 31例瓣膜病所致不同程序CHF病人 (心力... 目的 :了解充血性心务衰竭 (CHF)病人心肌组织肿瘤坏死因子 α (THF α)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的基因表达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 :通过手术取材 ,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测定 31例瓣膜病所致不同程序CHF病人 (心力衰竭组 )与 5例正常人 (正常对照组 )心肌组织TNF α和iNOS的mRNA表达。结果 :心力衰竭组与正常对照比较 ,心肌细胞TNF α和iNOS的mRNA表达明显增强 ,且随心功能恶化和心腔扩大 ,TNF α和iNOS的mRNA表达越强。CHF病人中 ,左心室舒张末内径 (LVEDd)≥ 5 5mm者与 <5 5mm者比较 ,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 <0 4 5者与≥ 0 4 5者相比 ,心肌组织TNF α和iNOS的mRNA表达均明显增强 ,P <0 0 5。结论 :CHF病人心肌组织TNF α和iNOS的基因表达与疾病严重程度和左心室扩大呈正相关 ,而与左心室收缩功能呈负相关 ,提示心脏局部的细胞因子在CHF病人的心室重构和心功能恶化等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血性心力衰竭 心肌 肿瘤坏死因子 一氧化氮合成酶 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 心功能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哚普利和安体舒通对实验性高血压大鼠心肌基质胶原重构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李隆贵 林先河 耿召华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75-377,共3页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醛固酮拮抗剂对实验性高血压大鼠心肌胶原基质重构的干预作用。  方法 :缩窄大鼠腹主动脉复制高血压模型 ,随机分成高血压组 (H组 ) ,安体舒通干预组 (A组 )、培哚普利干预组 (P组 )、培哚普利 +...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醛固酮拮抗剂对实验性高血压大鼠心肌胶原基质重构的干预作用。  方法 :缩窄大鼠腹主动脉复制高血压模型 ,随机分成高血压组 (H组 ) ,安体舒通干预组 (A组 )、培哚普利干预组 (P组 )、培哚普利 +安体舒通干预组 (PA组 )以及对照组 (C组 )。  结果 :与 C组比较 ,术后 2月 H组收缩期左心室压力下降速率 (- dp/ dt)显著降低 ;左心室重量、心肌血管紧张素 和醛固酮含量显著增高 ;H组、P组、A组 3组心肌 型胶原与 型胶原比值 ( / )均显著高于 C组 ,而 PA组 / 显著低于 P组和 A组。 / 与左心室 - dp/ dt显著相关。各药物干预组间血清钾、肌酐测定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结论 :培哚普利和安体舒通联用能同时抑制血管紧张素 及醛固酮 ,对实验性高血压大鼠心肌胶原重构的作用优于单用其中任何一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重构 高血压 培哚普利 安体舒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力超负荷性心肌肥厚大鼠心肌细胞内钙激活蛋白酶活性分布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健 何作云 王培勇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69-471,共3页
目的:研究大鼠心肌肥厚时,钙激活蛋白酶(Calpain)在心肌细胞胞浆和细胞核的活性分布,并探讨细胞核钙摄取的改变,以进一步阐明心肌肥厚的发生机制。 方法:将10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150~200?g)随机分... 目的:研究大鼠心肌肥厚时,钙激活蛋白酶(Calpain)在心肌细胞胞浆和细胞核的活性分布,并探讨细胞核钙摄取的改变,以进一步阐明心肌肥厚的发生机制。 方法:将10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150~200?g)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和腹主动脉缩窄组(n=50),制备腹主动脉缩窄大鼠心肌肥厚模型、差速离心和密度梯度离心提纯心肌细胞核,荧光法测酶活性,以45Ca2+测定细胞核摄取能力。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腹主动脉缩窄组大鼠左心室重量指数增加,伴有明显的血流动力学异常,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其心肌细胞核Calpain活性亦增加4078%,有显著性意义(P<0.05=;细胞浆Calpain活性下降2171%,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心肌Calpain在细胞浆的活性显著高于在细胞核的活性,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而腹主动脉缩窄组心肌Calpain在细胞核的活性与在细胞浆的活性无显著差异;细胞核45Ca2+摄入量也显著增加(较对照组高28%~97%,P<0.01)。 结论:肥厚心肌Calpain由细胞浆向细胞核转位、细胞核内Calpain活性增加,细胞核钙摄取能力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肥厚 细胞核 钙激活蛋白酶 动物实验 心肌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血管化与药物治疗对不同病程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5
作者 翟莉 黄岚 +5 位作者 智光 吕豪 葛贤顺 张艳红 王晓瑾 胡艳丽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3年第5期361-363,共3页
目的 观察再血管化与药物治疗对心肌梗死 (MI)患者左心室重塑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 2 0 0例冠心病 MI患者 ,分为 1再血管化治疗组 95例 ;2单纯药物治疗组 10 5例。并用超声心动图观察不同病程 (3个月、3个月~ 1年、1年以上 ) M... 目的 观察再血管化与药物治疗对心肌梗死 (MI)患者左心室重塑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 2 0 0例冠心病 MI患者 ,分为 1再血管化治疗组 95例 ;2单纯药物治疗组 10 5例。并用超声心动图观察不同病程 (3个月、3个月~ 1年、1年以上 ) MI患者心腔径、收缩及舒张功能的改变。结果 单纯药物治疗组 ,随病程的延长左心室 ,EDV,EDVI,ESV,ESVI明显增加 ,EF显著降低 (P<0 .0 5 )。再血管化治疗组 ,不同病程间各项指标 ,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单纯药物治疗者随病程的延长左心室重塑有所加重 ,收缩功能显著减低 ;再血管化治疗有助于抑制 MI患者左心室重塑的进展及收缩功能的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血管化 药物治疗 心肌梗死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集的血小板对血管张力的影响及内皮细胞舒血管因子的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黄岚 陈思聪 +3 位作者 张亚霏 张国元 龚肖崎 罗在明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4年第9期544-546,共3页
缺氧─再给氧、机械方法分别作为大鼠胸主动脉环内皮损伤和去除的手段,观察聚集的血小板及血小板分泌产物二磷酸腺苷(ADP)、5-羟色胺(5-HT)对血管张力的影响及内皮细胞舒血管因子(EDRF)的作用。发现聚集的血小板、... 缺氧─再给氧、机械方法分别作为大鼠胸主动脉环内皮损伤和去除的手段,观察聚集的血小板及血小板分泌产物二磷酸腺苷(ADP)、5-羟色胺(5-HT)对血管张力的影响及内皮细胞舒血管因子(EDRF)的作用。发现聚集的血小板、ADP和5-HT均引起内皮正常的血管环呈浓度依赖性舒张,且这种舒张作用可被EDRF特异抑制剂血红蛋白(Hb)逆转。缺氧─再给氧使血管环的此种舒张作用明显减弱,在去内皮的血管环几乎消失。提示正常血管内皮细胞通过释放EDRF,介导聚集血小板、ADP和5-HT所致的血管舒张,缺氧一再给氧可致内皮分泌EDRF机制受损,去内皮则使该机制丧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舒血管 血小板 离体动脉环 EDR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素E_1对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3
7
作者 侯凡 李震一 +3 位作者 孟素荣 李爱民 张晓燕 祝善俊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5年第10期591-593,共3页
应用漂浮导管监测前列腺素E1(PGE1)对11例以二尖瓣狭窄为主的风湿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血液动力学作用。先以PGE120ng·kg(-1)/min静脉滴注10分钟,再按患者情况每5~10... 应用漂浮导管监测前列腺素E1(PGE1)对11例以二尖瓣狭窄为主的风湿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血液动力学作用。先以PGE120ng·kg(-1)/min静脉滴注10分钟,再按患者情况每5~10分钟增加5~10ng·kg(-1)/min。初剂量10分钟时显著降低了平均肺动脉压(MPAP,P<0.01)、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P<0.01)和右房压(RAP,P<0.05)。剂量达30.6±5.1ng·kg(-1)/min维持10及20分钟时,MPAP、PCWP和RAP等参数变化更显著;总外周阻力和肺血管阻力均显著降低(P<0.01),心脏指数显著增加(P<0.05),血压和心率的变化无显著性意义(P>0.05)。用药后,本组患者血液动力学异常基本被纠正,副作用轻微。提示PGE1对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为主的肺动脉高压患者有良好血液动力学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 心脏瓣膜疾病 肺动脉高压 前列腺素E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