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龙咳喘胶囊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肺肾气虚、痰热郁肺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被引量:5
1
作者 王洋 韩玲爱 +1 位作者 王永兴 王琼梅 《西部中医药》 2015年第11期6-10,共5页
目的:评价黄龙咳喘胶囊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肺肾气虚、痰热郁肺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肺肾气虚、痰热郁肺证)患者42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315例,口服黄龙咳喘胶囊治疗;对照组105例口服益肺胶囊治疗,1... 目的:评价黄龙咳喘胶囊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肺肾气虚、痰热郁肺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肺肾气虚、痰热郁肺证)患者42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315例,口服黄龙咳喘胶囊治疗;对照组105例口服益肺胶囊治疗,10天后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2组符合方案数据集(PPS)患者控显率分别为试验组19.48%,对照组12.87%,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总有效率分别为试验组87.01%,对照组76.24%,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2组全数据分析集(FAS)患者控显率分别为试验组19.17%,对照组12.38%,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总有效率试验组为86.90%,对照组为77.14%,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黄龙咳喘胶囊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肺肾气虚、痰热郁肺证)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支气管炎 有效性 安全性 黄龙咳喘胶囊 益肺胶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妇炎舒胶囊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7
2
作者 张晋峰 王军霞 +1 位作者 李小栓 李世梅 《西部中医药》 2015年第12期8-11,共4页
目的:评价妇炎舒胶囊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4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15例,对照组105例。观察组口服妇炎舒胶囊,5粒/次,3次/d。对照药组口服金鸡胶囊,4粒/次,3次/d。2组均经期停服药。结果:观察组脱落数1例... 目的:评价妇炎舒胶囊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4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15例,对照组105例。观察组口服妇炎舒胶囊,5粒/次,3次/d。对照药组口服金鸡胶囊,4粒/次,3次/d。2组均经期停服药。结果:观察组脱落数1例,剔除数6例,对照组脱落数3例,剔除数2例,2组脱落、剔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符合方案数据集(PPS)308例,符合全数据分析集(FAS)313例,符合SS集308例,对照组符合PPS集100例,符合FAS集102例,符合SS集101例。观察组、对照组PPS集局部体征疗效疗后4周愈显率分别为55.84%、49.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分别为85.71%、72.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炎舒胶囊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炎 慢性 妇炎舒胶囊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蛋白原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炎症反应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许毛 刘娜 +3 位作者 苏燕胜 秦小金 赵钰 马小亚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98-702,共5页
目的分析纤维蛋白原(FIB)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早期炎症反应的相关性,探讨FIB对MIRI炎症反应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9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照组(即CAG组)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MIRI组(即PCI组)先后连续进行CAG和经皮冠脉成形术... 目的分析纤维蛋白原(FIB)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早期炎症反应的相关性,探讨FIB对MIRI炎症反应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9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照组(即CAG组)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MIRI组(即PCI组)先后连续进行CAG和经皮冠脉成形术(PCI)。各组患者分别于术前(造影前)及术后2h采集患者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FIB、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髓过氧化物酶(MPO)、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IF)含量。根据血浆FIB水平将MIRI组分为3个血栓亚组,分析血浆FIB水平与炎症因子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MIRI组患者血浆FIB、CK-MB、cTnI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CAG组)(P<0.05或P<0.01),血浆炎症因子TNF-α、MPO、MIF含量明显升高(P<0.05)。FIB水平与炎症因子TNF-α、MPO、MIF水平存在一定相关性(r值分别是0.625,0.756,0.864,P<0.01)。结论血浆FIB水平与MIRI的炎症反应具有一定的相关性,FIB可作为心肌缺血再灌注相关炎症反应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炎症反应 纤维蛋白原 髓过氧化物酶 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氯乙酸灌洗治疗中大型颌骨囊肿 被引量:1
4
作者 赵和平 张建英 +4 位作者 朱晓瑜 赵晓琳 吴玫 魏谋达 杨磊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10期948-950,共3页
目的探讨颌骨囊肿35%三氯乙酸灌洗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35%(W/V)三氯乙酸对52例中大型颌骨囊肿进行灌洗治疗,同时尽量保存波及的牙齿,手术后进行随访,并进行X线检查。结果经临床应用52例,2次治愈的41例,3次治愈8例,3例治疗3次... 目的探讨颌骨囊肿35%三氯乙酸灌洗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35%(W/V)三氯乙酸对52例中大型颌骨囊肿进行灌洗治疗,同时尽量保存波及的牙齿,手术后进行随访,并进行X线检查。结果经临床应用52例,2次治愈的41例,3次治愈8例,3例治疗3次后囊肿缩小经手术切除后治愈。所有病例1,2,5年连续X线复查均无复发征象。除3例最后手术切除外,余49例均达到了消除病变、保留牙齿的目的,最大限度地保存了牙齿及颌骨的生理功能。结论35%三氯乙酸灌洗治疗是中大型颌骨囊肿治疗的较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氯乙酸 颌骨囊肿 灌洗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探索 被引量:7
5
作者 陈新海 董正华 +1 位作者 邹晓荣 徐丽娟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7年第7期626-627,共2页
随着世界范围内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病率的上升,糖尿病肾病(diabetes kidney disease,DKD)的发病率亦呈上升趋势。DKD是MD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也是引起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及透析的主要原因。... 随着世界范围内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病率的上升,糖尿病肾病(diabetes kidney disease,DKD)的发病率亦呈上升趋势。DKD是MD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也是引起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及透析的主要原因。[1]有西医专家认为,DKD早期尚可控制,到了中、晚期肾脏的损害不可逆转,恶化转快,短期内进入ESR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治疗 糖尿病肾病 微血管并发症 终末期肾病 世界范围 ESRD 患病率 发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维基百科和网页相似度分析的主题爬行策略 被引量:1
6
作者 栾霞 赵晓楠 《现代电子技术》 2014年第20期35-37,共3页
针对当前常用爬虫爬行策略的不足,提出结合维基百科和网页相似度分析的主题爬行策略。利用维基百科分类树的结构对主题进行描述;下载网页后对网页进行相应处理,结合文本相关性和Web链接分析来计算候选链接的优先级。实验表明,该爬虫搜... 针对当前常用爬虫爬行策略的不足,提出结合维基百科和网页相似度分析的主题爬行策略。利用维基百科分类树的结构对主题进行描述;下载网页后对网页进行相应处理,结合文本相关性和Web链接分析来计算候选链接的优先级。实验表明,该爬虫搜索结果与主题相关度明显高于传统爬虫,爬虫爬全率有一定提高。该主题爬虫主题描述方法和爬行策略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尤其在转基因生物领域中,该爬虫中有一定的创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基百科 文本相关性 链接分析 相似度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环切技术与传统翻瓣种植术对于牙列缺损患者口腔种植后牙槽嵴顶骨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37
7
作者 王琰 张春光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8年第3期290-293,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微创环切技术与传统翻瓣种植术对于牙列缺损患者口腔种植后牙槽嵴顶骨吸收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在解放军第三二三医院采用微创环切术植入58颗种植体作为研究组,其中男性25例(植入种植体27颗),女性28例(植... 目的对比分析微创环切技术与传统翻瓣种植术对于牙列缺损患者口腔种植后牙槽嵴顶骨吸收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在解放军第三二三医院采用微创环切术植入58颗种植体作为研究组,其中男性25例(植入种植体27颗),女性28例(植入种植体31颗);年龄32~55岁,平均年龄41.58岁;牙缺损时间为6~23个月;牙槽嵴宽度>10 mm。选择同期行传统翻瓣种植术的50颗种植体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20例(植入种植体21颗),女性24例(植入种植体29颗);年龄30~56岁,平均年龄42.14岁;牙缺损时间为6~24个月;牙槽嵴宽度>10 mm。两组患者术后随访1年,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及成功率,对比两组种植体稳定性及牙槽嵴顶骨吸收量。结果研究组中1例患者术后出现感染、肿胀情况,种植成功率为98.28%;对照组患者中术后出现感染、肿胀情况3例,种植体松动2例,术后6个月种植体周围有明显骨吸收2例,种植成功率为86.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研究组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为(2.58±1.16)分,对照组为(3.84±1.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牙槽嵴顶骨吸收量比较,研究组明显小于对照组[(0.24±0.06)mm vs(0.95±0.09)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种植体植入3个月后,研究组种植体稳定系数略高于对照组[(84.21±2.24)vs(82.36±2.6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骨量留存好牙缺失患者采用微创环切种植技术进行牙种植,术后不良情况发生较少,疼痛较轻,术后种植体稳定性较好,牙槽嵴顶骨吸收量较小,种植成功率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环切 牙种植 骨吸收 VAS评分 稳定系数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