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六味五灵片抗肝纤维化作用的谱效关系 被引量:15
1
作者 程玲 郑娟 +7 位作者 徐平华 沈刚 李娟娟 邱玲 张利红 武娜 韩晋 袁海龙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20-825,共6页
目的研究六味五灵片(南五味子、女贞子、连翘等)抗肝纤维化作用的谱效关系,探索其药效物质基础。方法拉丁超立方法将六味五灵片中6味药材随机抽样成20个不同比例的组合,HPLC法获取其提取物的指纹图谱。以LX-2肝星状细胞为药效模型,MTT... 目的研究六味五灵片(南五味子、女贞子、连翘等)抗肝纤维化作用的谱效关系,探索其药效物质基础。方法拉丁超立方法将六味五灵片中6味药材随机抽样成20个不同比例的组合,HPLC法获取其提取物的指纹图谱。以LX-2肝星状细胞为药效模型,MTT法测定各组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利用主成分分析及相关分析法,对药效数据和指纹图谱信息进行处理。结果 20个不同比例组合提取物对LX-2细胞均有抑制作用,HPLC指纹图谱有23个共有峰,其中14(五味子醇甲)、20(五味子甲素)、17、19、21号峰与药效关系密切。结论六味五灵片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可能是多成分相互影响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味五灵片 抗肝纤维化 LX-2肝星状细胞 谱效关系 HPLC MT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波刀治疗复发性肝癌患者的效果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欢 孙静 +4 位作者 张弢 范毓泽 孙颖哲 何卫平 段学章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7年第12期2337-2341,共5页
目的分析射波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切除术后、消融术后复发性肝癌的效果和影响生存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11年1月-2014年1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三○二医院行射波刀治疗的34例术后复发性肝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计算患者放疗后的生存率和生... 目的分析射波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切除术后、消融术后复发性肝癌的效果和影响生存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11年1月-2014年1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三○二医院行射波刀治疗的34例术后复发性肝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计算患者放疗后的生存率和生存时间,分析影响其生存的相关因素。肿瘤靶区(GTV)为1.475~1082.075 cm3,中位值162.99 cm3,分割剂量7~20 Gy/次(中位值9 Gy),照射次数2~8次(中位值5次),肿瘤剂量24~60 Gy(中位值45 Gy),每日照射1次。主要观察指标为近期疗效、毒副作用、远期疗效。Log-rank检验分析生存相关影响因素,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结果放疗后患者1、2、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1.2%、70.6%和44.1%,中位生存期34个月。1、2、3年的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55.9%、38.2%、29.4%。术后≤1年(早期)及>1年(晚期)复发组经放疗后1、2、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9%、73.7%、57.9%和93%、73.3%、33.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54,P=0.36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术后复发时间、复发灶直径、数目、肝功能分级、AFP水平、有无合并化疗等因素与放疗后患者生存期无明显相关性(P值均>0.05)。结论射波刀治疗复发性肝癌是安全有效的,肝癌局部控制率好,患者总生存率较高,且治疗几乎无创伤性,副作用小,患者易耐受,为原发性肝癌肝内复发提供了新的治疗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复发 放射外科手术 存活率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合并肝性脑病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6
3
作者 宫嫚 周超 +18 位作者 张宁 孙克伟 张振刚 李瀚旻 李秀惠 杨宏志 李芹 王林 周小舟 毛德文 过建春 卓蕴慧 王宪波 邓欣 王介非 曹武奎 张淑琴 张明香 李筠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95-800,共6页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合并肝性脑病(HE)患者8周病死率情况,分析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2月18家医院收治的HBV-ACLF患者,采用随机对照设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中西医...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合并肝性脑病(HE)患者8周病死率情况,分析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2月18家医院收治的HBV-ACLF患者,采用随机对照设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和单纯西医综合治疗,纳入所有0周合并HE的患者125例。观察2组8周病死率情况。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方法及logrank检验,危险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试验组及对照组8周病死率分别为27.5%、50.0%(χ~2=5.630,P=0.018),8周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41.2 d、28.4 d,累积生存概率分别为60.4%、32.5%(χ~2=6.187,P=0.013);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是HBV-ACLF合并HE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风险比(HR)=0.424,P=0.018,95%可信区间(95%CI):0.208~0.864],高TBil(HR=1.063,P=0.042,95%CI:1.002~1.128)、低PTA(HR=0.942,P=0.044,95%CI:0.890~0.998)、ACLF分期晚期(HR=2.737,P=0.009,95%CI:1.287~5.818)、合并消化道出血(HR=5.291,P=0.003,95%CI:1.736~16.126)是8周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中医药治疗可显著降低HBV-ACLF合并HE患者的8周病死率,提高8周生存概率,延长生存时间。TBil、PTA、疾病分期、消化道出血是该组患者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肝性脑病 肝炎病毒 乙型 中西医结合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首例莱姆病合并斑点热混合感染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孟艳 张昕 +12 位作者 王丹凤 汤紫荣 窦相峰 张建军 杨霄星 杨军勇 杨洋 武庆锐 武晶 李若曦 冯宝玉 刘璐 聂为民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1-84,共4页
目的分析北京市首例莱姆病合并斑点热混合感染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蜱传疾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现场流行病学个案调查,了解患者活动史、发病就诊过程,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调查结果提示北... 目的分析北京市首例莱姆病合并斑点热混合感染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蜱传疾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现场流行病学个案调查,了解患者活动史、发病就诊过程,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调查结果提示北京市郊可能存在莱姆病和斑点热重叠自然疫源地。结论本起疫情是北京市首例莱姆病合并斑点热混合感染确诊病例,建议在相关地区开展人群和病媒生物监测,明确莱姆病和斑点热疫区范围,警惕人群感染蜱传疾病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姆病 斑点热 混合感染 流行病学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肝患者石蜡包埋肝组织中HBV cccDNA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5
5
作者 韩佳琪 钟彦伟 +5 位作者 任晓强 邹正升 刘树红 刘学恩 赵景民 徐东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59-462,共4页
目的建立慢性乙肝患者微量石蜡包埋肝组织共价闭合环状DNA(HBV cccDNA)定量检测方法。方法以37例慢性乙肝患者甲醛固定石蜡包埋肝组织为研究对象,提取肝组织HBV DNA,经不降解质粒的ATP依赖的DNA酶(PSAD)消化后,利用滚环扩增加跨缺口实... 目的建立慢性乙肝患者微量石蜡包埋肝组织共价闭合环状DNA(HBV cccDNA)定量检测方法。方法以37例慢性乙肝患者甲醛固定石蜡包埋肝组织为研究对象,提取肝组织HBV DNA,经不降解质粒的ATP依赖的DNA酶(PSAD)消化后,利用滚环扩增加跨缺口实时荧光PCR扩增技术检测肝组织中HBV cccDNA含量,以β-actin为内参照。通过已知浓度的模板DNA进行梯度稀释鉴定该方法的灵敏度,并对该方法进行批内和批间重复性检测。应用该方法分析37例慢性乙肝患者肝组织HBV cccDNA与血清总HBV DNA、肝组织总HBV DNA的关系,以及肝组织HBV cccDNA和HBV DNA与血清HBeAg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成功建立了微量石蜡包埋肝组织HBV cccDNA的定量检测方法,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灵敏度和稳定性。HBeAg阳性者肝组织中cccDNA含量明显高于HBeAg阴性者,HBV cccDNA水平与血清总HBV DNA水平(R2=0.48,P=0.042)及肝组织总HBV DNA水平(R2=0.63,P=0.001)呈正相关。结论该方法可特异灵敏地定量检测微量石蜡包埋组织切片中的HBV cccD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DNA 环状 核酸扩增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观察及应用分析 被引量:44
6
作者 唐红梅 张惠英 +6 位作者 文凤 牛小霞 尚丽丹 储芳 黄顺 刘素霞 唐永红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5年第7期2396-2398,共3页
[目的]分析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应用情况,使其更安全有效。[方法]对新生儿疾病诊疗中心75例置入PICC的新生儿进行观察,分析不同体重、不同静脉置入PICC的使用情况以及PICC导管尖端位置与静脉炎的关系。[结果]使用P... [目的]分析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应用情况,使其更安全有效。[方法]对新生儿疾病诊疗中心75例置入PICC的新生儿进行观察,分析不同体重、不同静脉置入PICC的使用情况以及PICC导管尖端位置与静脉炎的关系。[结果]使用PICC以体重<1 500g的早产儿为主,占80.0%;置管静脉以贵要静脉为主,占65.33%;通过贵要静脉置入的PICC置入长度容易达到预测长度,导管尖端容易达到上腔静脉;导管尖端位置位于上腔静脉的患儿使用时间较长,且较少发生静脉炎。[结论]新生儿PICC是NICU中早产儿和危重新生儿进行肠道外营养和治疗用药的有效途径,高效的置管、正确的使用和维护能够延长导管的使用时间、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新生儿 置管长度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造影成像技术在早期肝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1
7
作者 皋月娟 李猛 +3 位作者 陈敏 田江克 刘阳 张大鹍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1期87-90,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成像技术在早期肝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影响超声造影诊断准确率的因素。方法本研究纳入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肝硬化合并肝内小占位性病变患者215例(236个病灶),并对其进行超声造影检查,所有病灶直径均...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成像技术在早期肝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影响超声造影诊断准确率的因素。方法本研究纳入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肝硬化合并肝内小占位性病变患者215例(236个病灶),并对其进行超声造影检查,所有病灶直径均<3 cm,造影检查结束15天内行穿刺活检病理诊断。对比超声造影诊断与病理诊断结果,分析良性结节与恶性结节超声造影特征及造影相关指标,讨论导致误诊和漏诊的因素。结果超声造影诊断灵敏度为93.14%,特异度为95.52%,诊断符合率为94.49%。小肝癌典型造影特征为"快进快出",肝硬化结节典型造影特征为门脉相与延迟相与邻近肝组织同步显影。肝硬化结节的抵达时间、增强时间及开始消退时间均明显长于小肝癌(P<0.01),而其峰值强度和增强斜率均明显低于小肝癌(P<0.01)。影响诊断准确率的因素包括:病灶位置、血流动力学、癌组织分化程度及病灶内血供。结论超声造影技术可以较好地区分典型小肝癌与肝硬化结节,但造影结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应结合造影定性与定量诊断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小肝癌 肝硬化结节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中药制剂肃毒星对乙型肝炎病毒体外复制的抑制作用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姚伟明 刘妍 +5 位作者 思兰兰 许智慧 李鹏高 卜绿萍 兰金初 徐东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1-124,共4页
目的观察新型中药制剂肃毒星对野生和恩替卡韦(ETV)耐药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抑制作用。方法以不同浓度(0、0.0005﹑0.001﹑0.005﹑0.01mg/ml)的肃毒星分别处理HepG2.2.15细胞(D基因型/ayw亚型野生HBV稳定复制细胞系)和HepG2.A64细胞(C... 目的观察新型中药制剂肃毒星对野生和恩替卡韦(ETV)耐药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抑制作用。方法以不同浓度(0、0.0005﹑0.001﹑0.005﹑0.01mg/ml)的肃毒星分别处理HepG2.2.15细胞(D基因型/ayw亚型野生HBV稳定复制细胞系)和HepG2.A64细胞(C基因型/adr亚型ETV耐药HBV稳定复制细胞系),作用时间4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HBsAg和HBeAg含量的变化;提取细胞内病毒核心颗粒,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两种细胞内HBV DNA复制水平的变化。观察不同作用时间下,药物对HBV DNA的抑制作用。结果肃毒星对HepG2.2.15细胞和HepG2.A64细胞内HBV DNA复制和HBsAg、HBeAg的分泌均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具有药物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最高浓度(0.01mg/ml)的肃毒星对HepG2.2.15细胞内病毒的抑制率达到80.83%,对HBsAg和HBeAg的抑制率分别达51.00%和64.05%;而对HepG2.A64细胞内HBV DNA抑制率为65.18%,对HBsAg和HBeAg的抑制率分别为32.85%和73.86%。随肃毒星作用时间延长,其对HepG2.2.15细胞HBV DNA的抑制效果增强,但未显示对HepG2.A64细胞内ETV耐药型HBV株病毒抑制率增强的效果。结论体外细胞培养实验中,肃毒星不仅可有效抑制野生HBV复制和抗原分泌,而且对ETV耐药HBV的复制和抗原分泌也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肃毒星 病毒复带虬抗病毒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印信息重排序的多流攻击反制方法 被引量:4
9
作者 王振兴 张连成 +1 位作者 郭毅 李硕 《应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78-284,共7页
网络流水印是一种网络攻击源主动追踪技术,但根据其流间依赖关系实施的多流攻击对流水印可用性构成严重威胁.提出基于水印信息重排序的多流攻击反制方法,对于不同的目标数据流,采用不同的随机种子来随机选择水印信息的不同排列进行嵌入... 网络流水印是一种网络攻击源主动追踪技术,但根据其流间依赖关系实施的多流攻击对流水印可用性构成严重威胁.提出基于水印信息重排序的多流攻击反制方法,对于不同的目标数据流,采用不同的随机种子来随机选择水印信息的不同排列进行嵌入,有效消除了已标记数据流之间的依赖关系.分析与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抵御多流攻击.与嵌入位置随机化方法相比,误报率低,而且对水印检测器性能影响小,是一种抵御多流攻击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流水印 多流攻击 水印信息重排序 嵌入位置随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艾注射液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中晚期肝癌伴慢性乙型肝炎的Meta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马骁 文建霞 +2 位作者 李浩田 魏士长 赵艳玲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157-2164,共8页
目的对康艾注射液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中晚期肝癌伴慢性乙型肝炎进行Meta分析。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万方、维普、CBM、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纳入关于康艾注射液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中晚期肝癌伴慢性乙型肝炎的随机对照试... 目的对康艾注射液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中晚期肝癌伴慢性乙型肝炎进行Meta分析。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万方、维普、CBM、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纳入关于康艾注射液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中晚期肝癌伴慢性乙型肝炎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评价其方法学质量,通过Rev Man 5. 3软件对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751例患者,所有文献均具有一定偏倚。与对照组(单用恩替卡韦或康艾注射液)比较,试验组(康艾注射液联合恩替卡韦)可显著提高生存质量有效率(P <0. 05),增加保肝作用(显著降低ALT、AST、TBIL,显著升高ALB,P <0. 05)、凝血功能(显著降低PT、TT、FIB,P <0. 05;对APTT无显著影响,P> 0. 05)、抗病毒活性(显著降低HBV-DNA,P <0. 05)、抑制肿瘤细胞能力(显著降低AFP,P <0. 05); 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 0. 05)。结论康艾注射液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中晚期肝癌伴慢性乙型肝炎时,生活质量有效率、安全性更高,疗效更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艾注射液 恩替卡韦 中晚期肝癌 慢性乙型肝炎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体定向放射和调强放射治疗原发性肝癌椎体继发性恶性肿瘤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3
11
作者 孙静 朴俊杰 +5 位作者 范毓泽 何卫平 李欢 孙颖哲 王卉 段学章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1135-1138,共4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PLC)椎体继发性恶性肿瘤患者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和调强放射治疗的效果比较。方法收集2011年12月-2014年1月于解放军第三○二医院接受治疗的PLC伴椎体继发性转移瘤患者49例,分为A组(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n=20)和B组(...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PLC)椎体继发性恶性肿瘤患者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和调强放射治疗的效果比较。方法收集2011年12月-2014年1月于解放军第三○二医院接受治疗的PLC伴椎体继发性转移瘤患者49例,分为A组(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n=20)和B组(行调强放射治疗,n=29)。分别给予35 Gy/5 F和35 Gy/10 F的处方剂量。通过患者疼痛缓解时间评估止痛效果、影像学评估病变情况、生存期评估对生存的影响。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两组生存率曲线运用K-M方法绘制,两组总生存率比较运用log-rank检验。结果两组放射治疗后影像学检查提示病情完全或部分缓解及稳定的患者比例、患者疼痛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患者止痛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53,P<0.01);两组总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6)。结论放射治疗对PLC椎体继发性恶性肿瘤疗效确切。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在相同处方剂量的前提下,不仅缓解疼痛时间短,同时并未使临近的快反应组织产生严重的不可耐受的急性或晚期毒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放射外科手术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在疼痛过程中的机制和作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鸿雁 李彤 倪家骧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9期3675-3678,共4页
趋化运动是非兴奋细胞在趋化因子刺激下所发生的共同反应。神经元的趋化因子受体常通过激活三聚体G蛋白下游信号从而转导级联反应,进而活化分子信号转导通路。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在疼痛的发生和持续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分别从趋化因... 趋化运动是非兴奋细胞在趋化因子刺激下所发生的共同反应。神经元的趋化因子受体常通过激活三聚体G蛋白下游信号从而转导级联反应,进而活化分子信号转导通路。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在疼痛的发生和持续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分别从趋化因子与神经系统的关系、趋化因子及其受体与疼痛的关系进一步分析了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在疼痛过程中的作用以及相关机制,同时为寻找和研发阻断趋化因子受体的药物以及疼痛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趋化因子类 受体 趋化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肝衰竭小鼠血清TNFα与血脑屏障通透性的改变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文 吕飒 +1 位作者 周莹 刘沛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81-683,共3页
目的探讨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APAP)导致的急性肝衰竭(ALF)小鼠模型中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血脑屏障(BBB)通透性的改变。方法应用APAP建立ALF小鼠模型,观察死亡率、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TNFα含量及肝组织病理学变化。... 目的探讨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APAP)导致的急性肝衰竭(ALF)小鼠模型中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血脑屏障(BBB)通透性的改变。方法应用APAP建立ALF小鼠模型,观察死亡率、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TNFα含量及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利用伊文思蓝(EB)在脑中含量检测BBB通透性。结果小鼠注射APAP后4 h开始死亡,6 h死亡率达到高峰。血清ALT水平2 h开始升高,9 h达到高峰。肝脏病理学9 h病变最重,表现为大块或亚大块出血性坏死。6 h组血清TNFα较0小时组显著升高。脑组织EB含量于2 h开始升高,6 h达到高峰。结论在APAP所致的ALF动物模型中,血清TNFα水平明显增高,且与脑组织EB含量的显著升高相一致。TNFα可能是导致ALF时BBB通透性增加的重要细胞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肝衰竭 肿瘤坏死因子 血脑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病人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4
作者 刘冰 杨慧银 鲍鹤玫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2年第1期48-49,共2页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效果的影响。[方法]将68例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实施护理,观察组按中医护理路径实施护理,治疗8周后观察两组病人服药...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效果的影响。[方法]将68例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实施护理,观察组按中医护理路径实施护理,治疗8周后观察两组病人服药依从性、并发症发生率、生存质量及病人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对医疗护理的满意度及服药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生存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能提高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病人服药的依从性、满意度,提高病人生存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重型肝炎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医护理 临床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相关病毒与变异体DHFR和GFP重组载体的构建及其在NIH3T3细胞中的表达
15
作者 李黎波 罗荣城 +3 位作者 冯茹 董青 成军 吴小兵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73-273,共1页
全身化疗仍然是目前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而化疗对骨髓造血的抑制严重影响治疗肿瘤的疗效.将耐药基因导入造血干细胞可以保护机体的造血,从而提高对化疗敏感肿瘤患者对化疗药物的耐受性,增大化疗药物的剂量,缩短化疗间隔时间提... 全身化疗仍然是目前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而化疗对骨髓造血的抑制严重影响治疗肿瘤的疗效.将耐药基因导入造血干细胞可以保护机体的造血,从而提高对化疗敏感肿瘤患者对化疗药物的耐受性,增大化疗药物的剂量,缩短化疗间隔时间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相关病毒 变异体 DHFR GFP重组载体 构建 NIH3T3细胞 表达 治疗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硬化病并发肺部层生镰刀霉感染1例
16
作者 胡志敏 郭莉娜 +5 位作者 张鞠玲 杨启文 肖盟 徐志鹏 周小勇 崔天盆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04-505,共2页
数十年来,免疫功能受损患者并发真菌性肺炎的发病率有较大幅度上升,其中镰刀霉属感染仅次于曲霉属感染。2014年4月我们发现1例系统性硬化病患者由层生镰刀霉引起的肺部感染,经两性霉素B治疗后感染受控,报道如下。
关键词 系统性硬化病 镰刀霉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2+)和Na^+对多核酶系统体外切割反应的影响(英文)
17
作者 田生礼 郑硕 +2 位作者 刘士德 徐东平 Takao OHNUMA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612-618,共7页
为了进一步了解2价Mg2+和1价Na+存在与否的情况下,多核酶系统对底物RNA的切割效率,构建了pGEM-Coat′A,pGEM-Coat′A196Rz质粒和pGEM-MDR1靶质粒.通过用SP6/T7转录试剂盒在体外转录RNA,在无细胞系统进行切割反应,反应产物通过6%变性聚... 为了进一步了解2价Mg2+和1价Na+存在与否的情况下,多核酶系统对底物RNA的切割效率,构建了pGEM-Coat′A,pGEM-Coat′A196Rz质粒和pGEM-MDR1靶质粒.通过用SP6/T7转录试剂盒在体外转录RNA,在无细胞系统进行切割反应,反应产物通过6%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干胶、X光片曝光自显影,利用ImageJ生物图像分析软件分析.结果表明,多核酶系统的切割效率依赖于二价Mg2+的浓度,切割产物随Mg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而且具有反应时间的依赖性.在Na+浓度低于200mmol/L且单独存在时,没有切割产物生成.相反,在Na+和Mg2+共存时,表现出Na+抑制Mg2+诱导的切割活性,切割效率明显低于Mg2+单独存在时的结果.这些结果提示,在生理环境下,Mg2+对于多核酶系统对底物的切割反应是必需的,而Na+则不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核酶系统 MG^2+ NA^+ RNA切割 切割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膜早破对胎龄<37周早产儿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29
18
作者 段顺艳 孔祥永 +35 位作者 徐凤丹 吕红艳 巨容 李占魁 曾淑娟 武辉 张雪峰 刘卫鹏 刘芳 程红斌 丁艳洁 陈铁强 许平 杨李红 吴素静 汪瑾 彭立 赵小林 丘惠娴 温伟溪 李莹 李楠 文峥 郭果 王凤 李改梅 李薇 赵晓英 许云波 陈文超 尹欢 王晓亮 单瑞艳 韩梅盈 杨春燕 封志纯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87-891,共5页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premature rupture of the membrane,PROM)对早产儿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收取课题组各协作单位产科登记信息在2014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出生的胎龄〈37周的早产儿共7684例。各协作单位派专人培训后填写统一的表格,...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premature rupture of the membrane,PROM)对早产儿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收取课题组各协作单位产科登记信息在2014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出生的胎龄〈37周的早产儿共7684例。各协作单位派专人培训后填写统一的表格,记录相关信息,包括患儿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有无PROM、胎盘早剥、产前激素使用、Apgar评分、羊水污染、并发症等。按有无PROM分为PROM组与对照组,统一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PROM组病死率小于对照组,颅内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产儿视网膜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R值95%CI分析:病死率〈1;颅内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产儿视网膜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并发症〉1。(2)调整胎龄、出生体质量、性别、分娩方式、胎盘早剥、前置胎盘、产前激素、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病和5 min Apgar评分〈7分等因素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产儿视网膜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率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OR 95%CI〉1,但病死率和ICH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ROM是早产儿并发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产儿视网膜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的危险因素,规范处理PROM可减少早产儿并发症NEC、早产儿视网膜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膜早破 早产儿 病死率 合并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V基因组A1846T变异对病毒复制力及核心启动子活性的上调作用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江玲 许智慧 +6 位作者 刘妍 李晓东 姚伟明 李韦杰 戴久增 辛绍杰 徐东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14,共5页
目的评价乙肝病毒(HBV)基因组核苷酸(nt)A1846T变异对病毒体外复制力及核心启动子(CP)转录活性的影响。方法 385例研究对象包括116例轻中度慢性乙肝(CHB-M)患者,123例重度慢性乙肝(CHB-S)患者和146例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从患者... 目的评价乙肝病毒(HBV)基因组核苷酸(nt)A1846T变异对病毒体外复制力及核心启动子(CP)转录活性的影响。方法 385例研究对象包括116例轻中度慢性乙肝(CHB-M)患者,123例重度慢性乙肝(CHB-S)患者和146例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从患者血清中提取HBV DNA,PCR扩增HBV全长基因组,统计A1846T变异的发生率。挑选代表性A1846T变异株HBV全长序列克隆至pGEM-Teasy载体中,并通过定点突变获得野生型对照。BspQⅠ/ScaⅠ双酶切HBV基因组,转染HepG2细胞,检测病毒复制力和HBsAg表达水平;用PCR分别扩增含nt1846变异型和野生型的HBVCP区片段,构建pGL3-CP双荧光素酶真核报告表达载体,转染HepG2细胞,分析检测A1846T变异对荧光素酶表达的影响。结果 HBV A1846T变异发生率随疾病程度加重依次增高,CHB-M、CHB-S和ACLF患者的变异检出率分别为31.03%、42.27%和55.48%(P<0.01)。A1846T变异株的复制力、分泌的HBsAg水平和核心启动子活性较野生株分别提高了320%、28%和85%,常见的CP区A1762T/G1764A双联变异株分别较野生株提高了67%、9%和72%,A1846T变异对提高病毒复制力的影响更强。结论 A1846T变异可显著增加HBV复制力,提高HBsAg表达水平,增强启动子活性,顺式激活下游基因转录表达,提示该变异可能与慢性乙肝重症化发生机制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肝功能衰竭 突变 启动区 DNA复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比值对肝细胞癌切除术预后的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昭光 任辉 +2 位作者 张佳斌 李志杰 王洪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814-1818,共5页
目的:探讨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比值(APRI)与肝细胞癌(HCC)手术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在我院接受根治性切除术的228例HCC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ROC曲线获得APRI值最佳截点为1.62,将患者分为低APRI组(APRI<1.62)和高APRI组(APR... 目的:探讨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比值(APRI)与肝细胞癌(HCC)手术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在我院接受根治性切除术的228例HCC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ROC曲线获得APRI值最佳截点为1.62,将患者分为低APRI组(APRI<1.62)和高APRI组(APRI≥1.62),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及预后。结果:术前APRI值同术前AST、PLT、HBsAg阳性率、肝脏纤维化、门脉癌栓密切相关。低APRI组患者术后总生存率(50%)显著高于高APRI组(31%)的患者(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APRI值、肿瘤最大横径、肿瘤数目、门静脉癌栓、肿瘤的TNM分期及分化程度均是影响HCC患者术后总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术前外周血APRI值同接受根治性手术的HCC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是其独立的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肝癌 血小板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肝切除术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