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右侧侧脑室三角区肠源性囊肿一例 被引量:2
1
作者 高宝军 戴捷 +1 位作者 侯秋萍 李铁柱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4年第1期66-68,共3页
患者男,61岁。因“间断性头痛、头晕8个月,全身乏困,意识模糊1d”入院。 患者于8个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头晕,无其他不适;在当地卫生所按“高血压”口服药物后有所好转。半年余前上述症状再次出现,并伴有恶心、呕吐,呕吐... 患者男,61岁。因“间断性头痛、头晕8个月,全身乏困,意识模糊1d”入院。 患者于8个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头晕,无其他不适;在当地卫生所按“高血压”口服药物后有所好转。半年余前上述症状再次出现,并伴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为黏性液体,精神、食欲差,在当地医院按“胃炎”治疗后有所缓解,未再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侧侧脑室 囊肿 肠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露端倪--演绎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的中国故事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晓晴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9-60,共2页
记得1999年第一次去美国亚特兰大参加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ASCO)年会,当时将“分子靶向治疗”这个还觉陌生的名词仅仅与细胞和动物联系在了一起,感觉“服一片药代替化疗能够治疗肿瘤”就像“... 记得1999年第一次去美国亚特兰大参加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ASCO)年会,当时将“分子靶向治疗”这个还觉陌生的名词仅仅与细胞和动物联系在了一起,感觉“服一片药代替化疗能够治疗肿瘤”就像“天方夜谭”或“美丽的童话”般遥远。而现实是时隔三年的2002年,第一个肺癌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吉非替尼进入临床实践,此后更多分子靶向药物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其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突变与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TKIs)疗效关系的精彩故事真正掀开了个体化分子靶向治疗的序幕。基于新的理念、新的思维设计的药物及全新的临床试验思路,从2007年肺癌患者A L K靶点发现至2011年针对间变性淋巴瘤激酶融合基因(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 ALK)的抑制剂克唑替尼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许可上市,仅仅用4年的时间,便走完了EGF→EGFR→EGFR-TKI近乎40年的历程,转化性研究速度之快令人惊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ALK 美国临床肿瘤学会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分子靶向治疗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recept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激对大鼠血清皮质醇及白细胞介素2、6、8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9
3
作者 马文涛 杨来启 +6 位作者 林玉梅 王晓峰 刘光雄 吴兴曲 张红宾 原亚文 王蓉蓉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4-15,共2页
目的 :探讨心理应激时 ,大鼠血清皮质醇及IL -2、IL -6、IL -8水平的改变。方法 :雄性SD大鼠 18只 ,随机分为对照组 8只 ,实验组 10只 ;制造心理社会应激动物模型 ,于应激后 1h取大鼠血清 ,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IL -2、IL -6、IL -8及... 目的 :探讨心理应激时 ,大鼠血清皮质醇及IL -2、IL -6、IL -8水平的改变。方法 :雄性SD大鼠 18只 ,随机分为对照组 8只 ,实验组 10只 ;制造心理社会应激动物模型 ,于应激后 1h取大鼠血清 ,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IL -2、IL -6、IL -8及皮质醇水平。结果 :应激后 1h ,皮质醇水平显著升高 (P <0 0 1) ;IL -2、IL -6和IL -8水平皆显著降低 (P <0 0 5 )。结论 :心理应激后 ,大鼠免疫功能受到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应激 大鼠 血清皮质醇 白细胞介素 免疫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在辅助诊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度以上肝损伤中的应用 被引量:32
4
作者 姚明解 王雷婕 +8 位作者 关贵文 席婧媛 刘树红 文夏杰 邹军 陈香梅 贾继东 赵景民 鲁凤民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55-759,共5页
目的评价血清标志物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炎症活动度与纤维化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2月-2017年5月就诊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行肝穿刺检查的67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并随机分为2... 目的评价血清标志物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炎症活动度与纤维化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2月-2017年5月就诊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行肝穿刺检查的67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并随机分为2组(A组477例,B组201例),使用ELISA试剂盒,依照说明书进行血清GP73的定量检测。2独立样本间比较采用Mann-Whitny U检验,相关性比较使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定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血清GP73在A组与B组患者中均随着肝组织炎症活动度与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升高,在A组患者中血清GP73与肝脏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均显著相关(r值分别为0.529、0.434,P值均<0.001),在B组患者中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r值分别为0.418、0.437,P值均<0.001)。血清GP73诊断肝脏中度及以上炎症坏死(G≥2)及重度及以上炎症坏死(G≥3)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组患者分别为0.774[95%可信区间(95%CI):0.733~0.811,P<0.001)和0.844(95%CI:0.808~0.875,P<0.001),B组患者分别为0.730(95%CI:0.663~0.790,P<0.001)和0.716(95%CI:0.649~0.777,P<0.001)。ALT联合血清GP73检测在A组中可以使77.4%的G≥2和(或)S≥2患者被鉴别出来,B组中78.9%的患者被鉴别出来。结论血清GP73可用于辅助ALT鉴别适宜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减少对肝穿刺活组织检查的依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高尔基体蛋白73 丙氨酸转氨酶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不良事件研究进展及预防策略 被引量:32
5
作者 沙花燕 杨滢 +2 位作者 王亚东 于燕波 张昕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531-1534,共4页
对护理不良事件的定义、分类、管理现状及形成原因进行综述,并提出预防策略,旨在对护理不良事件的规避和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 护理不良事件 分类 原因 分级 预防 护理管理 综述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院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22
6
作者 洪贝 韩雪玲 +5 位作者 张文香 李莉 王丽 景莉 何红花 杨敏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267-270,共4页
目的了解某院医院感染现状,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床旁调查和查阅住院病历相结合的方法,对2008年10月25日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共调查住院患者727人,当日医院感染现患率为2.06%,例次现患率为2.20%... 目的了解某院医院感染现状,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床旁调查和查阅住院病历相结合的方法,对2008年10月25日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共调查住院患者727人,当日医院感染现患率为2.06%,例次现患率为2.20%;医院感染部位主要以呼吸道为主,其中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构成比均为18.75%;当日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6.82%,感染患者病原学送检率为58.87%,感染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前病原学送检率为35.48%。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有:深静脉置管、使用呼吸机、基础疾病、手术类别等。结论通过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可了解实际处于医院感染状态患者的资料,为制定有效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现患率 危险因素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喃阿霉素治疗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6
7
作者 杨清明 陈丽贞 +2 位作者 陆拓 马健 张立新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473-474,共2页
关键词 淋巴瘤 恶性 药物疗法 吡喃阿霉素 抗肿瘤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复发的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28
8
作者 胡淑芳 韩雪玲 +1 位作者 杨来启 吴兴曲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98-299,共2页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 1 1 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前瞻性观察和 3年随访研究。结果 Logis 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主要危险因素为病前性格、治疗依从性和疗效 ;单因素分析筛选出主要危险因素为治疗依从性、病...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 1 1 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前瞻性观察和 3年随访研究。结果 Logis 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主要危险因素为病前性格、治疗依从性和疗效 ;单因素分析筛选出主要危险因素为治疗依从性、病前性格、婚烟状况、疗效、自知力、生活事件和家族史。结论 复发危险因素的干预 ,对预防和减少精神分裂症的复发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复发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20层CT双入口灌注技术观察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病灶灌注特点 被引量:9
9
作者 李利佳 王迪 +3 位作者 刘倩颖 敖国昆 董莘 崔媛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349-353,共5页
目的运用320层CT双入口灌注成像技术,观察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病灶的灌注特点,研究病灶血液循环与结核病复治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在解放军第三。九医院确诊的54例肺结核患者进行研究,其中结核球6例,浸润性病灶21例,... 目的运用320层CT双入口灌注成像技术,观察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病灶的灌注特点,研究病灶血液循环与结核病复治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在解放军第三。九医院确诊的54例肺结核患者进行研究,其中结核球6例,浸润性病灶21例,空洞型病灶8例,多形性病灶19例,根据治疗效果,分为初治治愈组30例、复治组24例(首次复治10例、多次复治14例)。对初治治愈患者的灌注值与复治涂阳患者及初次复治与多次复治者的病灶灌注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初治治愈组患者的肺动脉血流量(pulmonary flow,PF)值为(46.4±9.2)ml·min^-1·(100m1),高于复治组[(25.9±7.6)ml·min^-1·(100m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0,P=0.001);而其支气管动脉血流量(bronchial flow,BF)值为(18.9±10.0)ml·min^-1·(100m1),低于初治组[(24.8±8.8)ml·min^-1·(100m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0,P=0.025)。多次复治组PF值为(20.7±4.6)ml·min^-1·(100ml),低于首次复治组E(32.6±5.3)ml·min。·(100m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8,P=0.001),而其BF值为(25.8±3.2)ml·min^-1·(100m1),高于首次复治组[(22.3±5.2)ml·min^-1·(100m1)^-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6.41,P=0.648)。结论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病灶的肺动脉血供明显低于初治治愈病灶,推测局部血液循环差是结核病患者复治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注成像 结核 再治疗 体层摄影技术 x线计算机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芪苈强心胶囊对急性心肌梗死行延迟性PCI术后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7
10
作者 白玲强 于军 +3 位作者 姜敏华 陈万强 杨瑞金 李永慧 《世界中医药》 CAS 2013年第6期686-688,共3页
目的:观察芪苈强心胶囊在AMI患者延迟性PCI术后心力衰竭(HF)的疗效。方法:将40例AMI后行延迟性PCI术治疗后出现HF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0例给予标准抗HF治疗,治疗组2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芪苈强心胶囊。2组治疗3个月后观察临床... 目的:观察芪苈强心胶囊在AMI患者延迟性PCI术后心力衰竭(HF)的疗效。方法:将40例AMI后行延迟性PCI术治疗后出现HF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0例给予标准抗HF治疗,治疗组2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芪苈强心胶囊。2组治疗3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和超声心动图左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6min步行实验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苈强心胶囊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延迟性PCI术后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有一定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AMI) 心力衰竭(HF) 延迟性PCI 芪苈强心胶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蹄金素杂环衍生物的合成及抗乙肝病毒活性 被引量:11
11
作者 梁光平 胡占兴 +4 位作者 刘青川 黄正明 张建新 梁光义 徐必学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353-2359,共7页
以马蹄金素[N-(N-苯甲酰基-L-苯丙氨酰基)-O-乙酰基-L-苯丙氨醇,MTS]为先导化合物,设计并合成了16个杂环取代的马蹄金素衍生物,其结构经NMR,ESI-MS和元素分析确证.以HepG2 2.2.15细胞为乙肝病毒(HBV)载体,对合成的马蹄金素衍生物进行了... 以马蹄金素[N-(N-苯甲酰基-L-苯丙氨酰基)-O-乙酰基-L-苯丙氨醇,MTS]为先导化合物,设计并合成了16个杂环取代的马蹄金素衍生物,其结构经NMR,ESI-MS和元素分析确证.以HepG2 2.2.15细胞为乙肝病毒(HBV)载体,对合成的马蹄金素衍生物进行了抗HBV活性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在测试浓度范围内,化合物5b(IC50=8.20μg/L,SI=10.26),5g(IC50=5.58μg/L,SI=22.78)和5i(IC50=5.07μg/L,SI=16.67)的抗HBV活性较强;在8μg/mL的浓度下,其抑制率分别为56.57%,67.06%和66.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蹄金素 衍生物 杂环 抗乙肝病毒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解郁法治疗肾虚肝郁型抑郁症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2
作者 林昱 杨来启 +2 位作者 杨喜民 邱财荣 张彦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10期2143-2145,共3页
目的:探讨益肾补虚、疏肝解郁类中药组方治疗肾虚肝郁型抑郁症的疗效。方法:采用补肾解郁方(黄芪、西洋参、白术、天麻、枸杞子、熟地、淫羊藿、白芍、酸枣仁、茯苓、知母、香附、柴胡、郁金等)治疗肾虚肝郁型抑郁症240例,并与氟西汀对... 目的:探讨益肾补虚、疏肝解郁类中药组方治疗肾虚肝郁型抑郁症的疗效。方法:采用补肾解郁方(黄芪、西洋参、白术、天麻、枸杞子、熟地、淫羊藿、白芍、酸枣仁、茯苓、知母、香附、柴胡、郁金等)治疗肾虚肝郁型抑郁症240例,并与氟西汀对照,用药疗程均为12周。在治疗3、6、12周时,对两组的汉密顿(HAMD)减分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经过3周治疗,补肾解郁组有效率低于氟西汀组(P<0.05)。6周末,两组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无效率均差异不显著(P>0.05)。12周末,补肾解郁组痊愈率、显效率、HAMD减分值和疗效指数(EI)显著高于氟西汀组(P<0.05)。不良反应明显低于氟西汀组(P<0.05)。结论:补肾解郁法治疗肾虚肝郁型抑郁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解郁法 抑郁症 肾虚肝郁 氟西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发精神分裂症治疗前后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5
13
作者 马文涛 杨来启 +7 位作者 张红宾 张彦 李淑艳 胡淑芳 王军焕 刘光雄 吴兴曲 王蓉蓉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45-347,共3页
目的 :探讨典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细胞因子的影响以及I型、II型患者免疫功能的差异。方法 :3 8例首发精神分裂症 (其中I型 2 0例 ,II型 18例 )用固定剂量的氯氮平、氯丙嗪进行 8周治疗 ,采用放射免疫法对治疗前后血浆白细... 目的 :探讨典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细胞因子的影响以及I型、II型患者免疫功能的差异。方法 :3 8例首发精神分裂症 (其中I型 2 0例 ,II型 18例 )用固定剂量的氯氮平、氯丙嗪进行 8周治疗 ,采用放射免疫法对治疗前后血浆白细胞介素 1β (IL -1β)、白细胞介素 2 (IL -2 )、白细胞介素 6(IL -6)、α -肿瘤坏死因子 (TNFα)进行了检测 ,同时以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阳性症状评定量表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测查精神分裂症患者。以 2 0例健康人为对照。结果 :氯氮平、氯丙嗪治疗均仅显著降低精神分裂症过高的IL -2水平 (P <0 0 5 ) ;I型患者治疗后IL -2水平显著低于疗前 (P <0 0 5 ) ;II型患者治疗后IL-1β水平显著低于疗前 (P <0 0 5 )。 结论 :非典型和典型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激活的免疫应答均产生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细胞因子 氯氮平 氯丙嗪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发与复发抑郁症患者视觉空间旋转的事件相关电位P500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玖 杨来启 +6 位作者 宁雅童 张茜如 邱纯 卢天娇 徐金芳 朱填莉 郭洁琼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5-79,共5页
目的:探讨首发与复发抑郁症患者视觉空间旋转的脑电生理特点。方法:对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诊断标准的26例首发抑郁症患者和28例复发抑郁症患者,以及28名健康对照进行视觉空间旋转任务的事件相关电位P500检查。测量... 目的:探讨首发与复发抑郁症患者视觉空间旋转的脑电生理特点。方法:对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诊断标准的26例首发抑郁症患者和28例复发抑郁症患者,以及28名健康对照进行视觉空间旋转任务的事件相关电位P500检查。测量其波幅和潜伏期,以便评估其视觉空间旋转信息加工认知功能。结果:与健康对照相比,首发抑郁症患者的P500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0±2.5)μV vs.(8.8±2.7)μV,P>0.05],潜伏期较长[(497.2±73.2)ms vs.(447.9±62.8)ms,P<0.05];复发抑郁症患者的P500波幅较低[(4.5±2.0)μV vs.(8.8±2.7)μV,P<0.05]、潜伏期较长[(548.3±82.5)ms vs.(447.9±62.8)ms,P<0.05]。与首发组相比,复发患者的P500波幅较低,潜伏期较长(均P<0.05)。对照组正、镜像P500波幅均与旋转角度呈负线性相关(b=-0.58、-0.59,均P<0.01);首发组正、镜像P500波幅均与旋转角度呈负线性相关(b=-0.57、-0.58,均P<0.01);复发组正、镜像P500波幅均与旋转角度无线性相关关系(b=-0.04、-0.02,均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首发抑郁症患者视觉空间旋转信息加工自身的电生理机制未见异常,而复发患者视觉空间旋转信息加工的电生理机制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发 复发 抑郁症患者 视觉空间旋转 事件相关电位 电生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菌药物应用管理成效分析 被引量:12
15
作者 韩雪玲 史锋庆 +4 位作者 吴兴曲 王新青 杨敏 王丽 洪贝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32-35,共4页
目的通过综合干预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方法成立医院抗菌药物管理委员会,规范用药原则,进行药学知识培训;加强微生物实验室建设等。回顾分析2004—2006年全部出院病例资料,评价上述管理措施的成效。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由2004年的70.18... 目的通过综合干预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方法成立医院抗菌药物管理委员会,规范用药原则,进行药学知识培训;加强微生物实验室建设等。回顾分析2004—2006年全部出院病例资料,评价上述管理措施的成效。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由2004年的70.18%下降到2006年的64.12%;治疗性用药率由2004年的40.10%上升到2006年的68.58%,预防性用药率由2004年的56.61%下降到2006年的31.09%,无指征用药率由2004年的3.29%下降到2006年的0.33%,单一用药率由2004年的68.76%上升到2006年的77.49%;病原学送检率由2004年的11.31%上升到2006年的50.60%。采取综合干预后,治疗性抗菌药物使用率、单一用药率及病原学送检率明显提高(均P<0.01),抗菌药物使用率、无指征用药率明显下降(均P<0.01)。结论通过药事委员会及相关部门的综合干预,可达到逐步规范临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 合理用药 医院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耐消毒剂基因携带情况及5种消毒剂最低抑菌浓度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亚萍 陈勇 +4 位作者 王文英 韩黎 韩雪玲 刘彦君 曹延霞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89-293,共5页
目的了解临床标本分离的大肠埃希菌(E.coli)对常用消毒剂耐药性及其消毒剂耐药基因携带状况。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82株E.coli耐消毒剂基因sugE(c)、sugE(p)、qacEΔ1和qacE进行检测,琼脂稀释法进行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结果... 目的了解临床标本分离的大肠埃希菌(E.coli)对常用消毒剂耐药性及其消毒剂耐药基因携带状况。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82株E.coli耐消毒剂基因sugE(c)、sugE(p)、qacEΔ1和qacE进行检测,琼脂稀释法进行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结果临床分离的82株E.coli中,sugE(c)、sugE(p)、qacEΔ1、qacE、sugE(c)+qacEΔ1、qacE+qacEΔ1+sugE(c)阳性率分别为84.15%(69株)、1.22%(1株)、76.83%(63株)、73.17%(60株)、68.29%(56株)、59.76%(49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与非产ESBLs菌株,头孢吡肟敏感株与耐药株4种耐消毒剂基因携带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苯扎氯铵、西吡氯铵、溴化铵及三氯生4种消毒剂对82株E.coli的MIC值均>标准菌株;氯己定对32株E.coli的MIC值>标准菌株,对另外50株E.coli的MIC值≤标准菌株。苯扎氯铵、西吡氯铵、溴化铵及三氯生对产ESBLs和非产ESBLs组、头孢吡肟敏感和耐药组的MIC值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氯己定MIC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临床送检标本分离的E.coli耐消毒剂基因qacE、qacEΔ1和sugE(c)检出率高,苯扎氯铵等消毒剂对E.coli的MIC普遍较标准菌株明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 耐消毒剂 基因 最低抑菌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硬脑膜颞浅动脉血管融通术治疗出血型烟雾病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17
作者 刘鹏 李德生 +1 位作者 杨伟中 段炼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169-173,共5页
目的探讨脑硬脑膜颞浅动脉血管融通术(EDAS)治疗出血型烟雾病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2002年12月—2011年12月在解放军第三○七医院行双侧EDAS治疗、术后采用DSA随访的出血型烟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项目包括性别、... 目的探讨脑硬脑膜颞浅动脉血管融通术(EDAS)治疗出血型烟雾病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2002年12月—2011年12月在解放军第三○七医院行双侧EDAS治疗、术后采用DSA随访的出血型烟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项目包括性别、首次手术年龄,术前出血次数、脑代谢情况(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评估、脑出血类型、是否合并脑缺血症状、烟雾病分期、大脑后动脉是否受累及是否有并发症(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任意一项),这些因素对血管重建效果的影响。结果①对85例(170侧大脑半球)术后6~43个月进行了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3±8)个月。170侧大脑半球血管重建有效率为50.6%(86/170)。2例在随访期发生再出血,DSA显示颅外血管已向颅内大量代偿。②单因素分析显示,随着年龄的增大,EDAS的有效率逐渐降低(P=0.003);出血前有缺血症状(P=0.000 1)、术前脑代谢降低或缺损者(P=0.000 1)及术前多次出血者(P=0.057)血管重建的效果更好。③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OR=1.919,95%CI:1.163~3.167,P=0.011)是影响出血型烟雾病患者手术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出血前有缺血症状(OR=0.252,95%CI:0.067~0.952,P=0.042)、脑代谢降低或缺损(OR=0.016,95%CI:0.004~0.060,P=0.000)是影响手术效果的保护性因素。结论年龄越低、出血前有缺血症状、脑代谢障碍者的血管重建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底异常血管网病 颅内出血 脑血管重建术 治疗效果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旋转能力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玖 杨来启 +5 位作者 赵瑾 刘光雄 张彦 吴兴曲 马文涛 邓自和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60-164,共5页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旋转的脑电生理机制,完善与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空间能力方面的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ERP)的功能联系。方法对来自解放军第三医院的3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28例正常健康人进行心理旋转任务的ERP...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旋转的脑电生理机制,完善与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空间能力方面的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ERP)的功能联系。方法对来自解放军第三医院的3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28例正常健康人进行心理旋转任务的ERP测定。测量其P300家族成分中P500的潜伏期、波幅及其错误数和反应时。结果与对照组P500[PZ:(493.39±54.00)ms,(5.63±4.22)μv;P3:(495.68±42.00)ms,(6.50±3.76)μv;P4:(478.89±43.42)ms,(4.93±3.67)μv;CZ:(487.11±45.21)ms,(5.34±4.10)μv]相比,患者组合计潜伏期均延迟[PZ:(573.37±45.01)ms,t=3.38;P3:(584.70±43.13)ms,t=2.92;P4:(578.30±41.71)ms,t=-2.30;CZ:(493.39±54.00)ms,t=-2.56],合计波幅均降低[PZ:(3.04±1.32)μv,t=3.26;P3:(4.02±1.52)μv,t=2.80;P4:(2.73±2.00)μv,t=-2.20;CZ:(5.63±4.22)μv,t=-2.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区分正镜像时,患者组正像和镜像潜伏期都延迟、波幅都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旋转能力受损,正镜像受损程度不一致,正镜像加工的电生理机制可能不同,提示可作为临床辅助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心理旋转 事件相关电位 P50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发抑郁症患者自我旋转任务下诱发电位P500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玖 杨来启 +5 位作者 张锋 廖扬 杨志兵 闫小飞 孙海婷 关可心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651-655,共5页
目的探讨抑郁症的自我旋转能力及其脑电生理机制,进一步了解抑郁症空间认知能力的损害。方法对23例首发抑郁症患者和22名健康对照者进行自我旋转任务下的事件相关电位测定,检测被试者的神经心理学表现和P500的潜伏期、波幅。结果与对照... 目的探讨抑郁症的自我旋转能力及其脑电生理机制,进一步了解抑郁症空间认知能力的损害。方法对23例首发抑郁症患者和22名健康对照者进行自我旋转任务下的事件相关电位测定,检测被试者的神经心理学表现和P500的潜伏期、波幅。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组左手和右手的错误率均升高[(28±5)%vs.(24±4)%,P<0.05;(26±4%)vs.(24±3%),P<0.05],而且左手和右手的反应时也均较对照组延长[(1193.79±53.32)ms vs.(742.62±15.21)ms,P<0.05;(1105.57±51.61)ms vs.(732.10±16.53)ms,P<0.05];患者组左手错误率升高值、反应时延长值均大于右手(P<0.05)。患者组左手、右手的P500波幅均降低[(5.22±2.41)μV vs.(8.28±3.11)μV,P<0.05;(6.79±3.24)μV vs.(8.29±3.41)μV,P<0.05],左右手潜伏期均较对照组延迟[(551.37±45.27)ms vs.(508.22±28.22)ms,P<0.05;(542.74±46.73)ms vs.(507.52±31.48)ms,P<0.05];患者组的左手波幅降低值、潜伏期延迟值均大于右手(P<0.05)。结论首发抑郁症患者自我旋转能力受损提示其信息加工的速度与深度均受损,左手受损程度大于右手,提示左右手加工的生物学机制可能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发 抑郁症 自我旋转 事件相关电位 P50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6小时完全睡眠剥夺对青年的客体和自我心理旋转能力的影响: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玖 吴兴曲 +6 位作者 杨来启 贾婷 邓自和 张彦 吴银霞 马文涛 刘光雄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691-695,共5页
目的:探讨36 h完全睡眠剥夺(total sleep deprivation,TSD)对青年人客体和自我旋转能力影响的差异。方法:对12名健康青年军人,在36 h TSD前后进行客体和自我心理旋转任务时进行事件相关电位测定,测量P500的潜伏期、波幅。结果:在客体旋... 目的:探讨36 h完全睡眠剥夺(total sleep deprivation,TSD)对青年人客体和自我旋转能力影响的差异。方法:对12名健康青年军人,在36 h TSD前后进行客体和自我心理旋转任务时进行事件相关电位测定,测量P500的潜伏期、波幅。结果:在客体旋转方面,与TSD前相比,TSD 36 h正像波幅差异不显著(P>0.05),镜像波幅[(6.2±2.4)μV vs.(7.1±2.6)μV]降低,正像[(475.1±24.4)msvs.(463.4±24.2)ms]与镜像潜伏期[(486.3±23.1)ms vs.(475.4±22.4)ms]均延迟(P<0.05)。在自我旋转方面,与TSD前相比,TSD 36 h左手[(5.2±2.4)μV vs.(7.6±2.5)μV]、右手[(5.6±2.3)μV vs.(7.7±2.2)μV]波幅均降低(P<0.05),左手[(533.8±36.1)ms vs.(503.7±29.4)ms]、右手[(522.6±35.3)ms vs.(501.4±34.1)ms]潜伏期均延迟(P<0.05)。与TSD前相比,TSD36 h客体旋转潜伏期延迟值、波幅降低值均低于自我旋转(P<0.05)。结论:36 h完全睡眠剥夺可能会损害青年军人的心理旋转能力,对客体旋转能力的损伤程度小于自我旋转。提示在从事需睡眠剥夺的作业任务时,需在剥夺时间加以控制和在任务类型上加以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睡眠剥夺 青年军人 客体旋转 自我旋转 事件相关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