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院间护士锐器伤分布差异的多因素研究 被引量:78
1
作者 谢红珍 聂军 +2 位作者 白杨 潘绍山 梅桂萍 《护理研究》 2004年第1期8-10,共3页
目的 :了解医院间导致护士锐器伤发生的危险因素 ,为宏观上针对单位制定预防锐器伤的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法对 13所医院护士锐器伤的发生率与床护比、年人均手术量、使用后针头处理方法等 13项院间因素进行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间导致护士锐器伤发生的危险因素 ,为宏观上针对单位制定预防锐器伤的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法对 13所医院护士锐器伤的发生率与床护比、年人均手术量、使用后针头处理方法等 13项院间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床护比、年人均手术量、静脉导管使用量、套管针使用量、真空采血针头的使用量与医院间护士锐器伤发生率相关 ,前 3项为锐器伤发生的可能危险因素 ,后两项为保护性因素。结论 :工作超负荷与锐器伤发生相关 ,配备足够的护理编制可减少锐器伤的发生 ;安全产品的使用可降低锐器伤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 护士 锐器伤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梗死前心绞痛对再灌注治疗后心肌微血管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7
2
作者 陈小林 刘伊丽 +5 位作者 查道刚 张稳柱 刘俭 谢志斌 李琦 贾满盈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 :探讨心肌梗死前心绞痛对再灌注治疗后心肌微血管功能的影响 ,从心肌微循环灌注角度阐明梗死前心绞痛的意义。  方法 :2 4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分为有梗死前心绞痛 (AP)组 (AP组 ,13例 )和无梗死前心绞痛组 (无AP组 ,11例 )。所有... 目的 :探讨心肌梗死前心绞痛对再灌注治疗后心肌微血管功能的影响 ,从心肌微循环灌注角度阐明梗死前心绞痛的意义。  方法 :2 4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分为有梗死前心绞痛 (AP)组 (AP组 ,13例 )和无梗死前心绞痛组 (无AP组 ,11例 )。所有病人在症状开始后 6小时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 ,术后 12小时内行静脉心肌声学造影 ;监测心肌酶谱变化。  结果 :两组病人基本临床情况无显著差异 (P >0 0 5 )。有AP组与无AP组肌酸激酶峰值分别为 1880± 2 60U/L、2 3 5 7± 3 81U/L (P <0 0 1) ,肌酸激酶MB同工酶峰值分别为 3 84± 5 4U/L、 5 3 1± 5 7U /L (P <0 0 1) ;室壁运动积分分别为 1 0 1± 1 0 4、 1 2 3± 0 44 (P <0 0 5 ) ,左心室射血分数分别为 0 61± 0 13、 0 43± 0 11(P <0 0 1) ;心肌声学造影积分分别为 1 2 3± 0 44、 1 91± 1 0 4(P <0 0 5 ) ,标化A×B值分别为 0 81± 0 2 3、 0 46± 0 3 5 (P <0 0 1) ,均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 :有微血管损伤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 ,其心肌损伤严重 ,心功能较差 ;梗死前心绞痛通过预适应效应限制心肌损伤 ,有利于心肌存活、心功能恢复及心肌微血管完整性的保存。因而 ,梗死前心绞痛不仅对心肌有保护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再灌注治疗 微血管 预适应 声学造影 心肌梗死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酮Ⅱ-A抑制血管合成醛固酮及醛固酮合酶基因CYP11B2信使核糖核酸表达 被引量:14
3
作者 吴平生 梁欣伟 +7 位作者 郭志刚 张远慧 刘伊丽 聂道海 刘品明 郭庆秋 张榕华 赖文岩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75-177,共3页
目的:说明丹参酮ⅡA对血管合成血管紧张素Ⅱ及醛固酮的作用。方法:用大鼠肠系膜动脉离体灌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放射免疫法检测肠系膜动脉中合成的血管紧张素Ⅱ及醛固酮。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SouthernB... 目的:说明丹参酮ⅡA对血管合成血管紧张素Ⅱ及醛固酮的作用。方法:用大鼠肠系膜动脉离体灌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放射免疫法检测肠系膜动脉中合成的血管紧张素Ⅱ及醛固酮。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SouthernBlot法检测血管中醛固酮合酶基因CYP11B2信使核糖核酸(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丹参酮ⅡA抑制血管合成醛固酮,但不能抑制血管合成血管紧张素Ⅱ。丹参酮ⅡA抑制血管中醛固酮合酶基因CYP11B2mRNA的表达。结论:丹参酮ⅡA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机制可能与其抑制血管合成醛固酮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 醛固酮 醛固酮合酶基因 MRNA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istar大鼠Ⅱ度烫伤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40
4
作者 张立颖 李亚洁 +2 位作者 扬磊 张进华 李亦蕾 《护理研究》 2003年第06A期624-626,共3页
目的 :探索实验研究中所需大鼠Ⅱ度烫伤模型建立的实验条件。方法 :将 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两组 ,每组 4只。选取腹部作为烫伤部位。第 1组烫伤条件为 99℃ ,持续 3s ;第 2组烫伤条件为 99℃ ,持续10s。烫伤前取自身对照组织在光镜下... 目的 :探索实验研究中所需大鼠Ⅱ度烫伤模型建立的实验条件。方法 :将 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两组 ,每组 4只。选取腹部作为烫伤部位。第 1组烫伤条件为 99℃ ,持续 3s ;第 2组烫伤条件为 99℃ ,持续10s。烫伤前取自身对照组织在光镜下观察病理切片。烫伤后对局部组织进行大体观察和光镜下病理切片观察。结果 :第 1组大鼠为浅Ⅱ度烫伤 ,第2组大鼠为深Ⅱ度烫伤。结论 :两组烫伤模型的制作均符合实验要求。烫伤温度为 99℃、持续时间 3s即可制作出Wistar大鼠浅Ⅱ度烫伤模型。因此 ,拟选取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Ⅱ度烫伤 动物模型 早期冷却疗法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移植术后合并严重肺部感染原因分析与救护 被引量:20
5
作者 叶桂荣 王静新 +3 位作者 张玉兰 赵代红 江海霞 姚琳 《护理研究》 2002年第2期80-82,共3页
为探讨肾移植术后合并严重肺部感染的病原学、好发时间、药物的管理与救护措施 ,对肾移植术后合并严重肺部感染的 49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 :术后 3个月内发生严重感染 3 3例 ,占 67.3 4% ;6个月内发生严重肺部感染者44例 ,占 ... 为探讨肾移植术后合并严重肺部感染的病原学、好发时间、药物的管理与救护措施 ,对肾移植术后合并严重肺部感染的 49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 :术后 3个月内发生严重感染 3 3例 ,占 67.3 4% ;6个月内发生严重肺部感染者44例 ,占 89.80 %。细菌感染者 3 7例次 ,真菌感染者2 0例次 ,巨细胞病毒感染者14例次 ,结核杆菌感染者 11例次。 2 0例为单纯感染 ,2 4例为混合感染。细菌感染中铜绿假单胞菌为主要致病菌 ,提示肾移植术后严重感染主要是院内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严重肺部感染 手术后并发症 病原学 好发时间 措施 救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灌注治疗后心肌无再流现象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7
6
作者 陈小林 查道刚 +5 位作者 谢志斌 刘俭 王鹏 李琦 吴平生 刘伊丽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73-176,共4页
目的 :阐明与急性心肌梗死成功再灌注后无再流现象发生相关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 :3 2例前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症状出现后 2 4h内成功施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使梗死相关动脉均达到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 (TIMI) 3... 目的 :阐明与急性心肌梗死成功再灌注后无再流现象发生相关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 :3 2例前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症状出现后 2 4h内成功施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使梗死相关动脉均达到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 (TIMI) 3级血流 ,术后 12h内进行静脉心肌声学造影 (MCE) ,应用多变量分析确定无再流现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3 2例患者根据术后 12hMCE积分显示无再流者 11例 ,再流者 2 1例。单变量分析表明急性心肌梗死症状发作前 48h内无心肌梗死前心绞痛、心功能Killip分级、梗死相关动脉完全闭塞、异常Q波数、梗死相关动脉成功再通后2 0min相关导联ST段抬高指数 (∑STI)下降 <5 0 %和∑STI再抬高≥ 3 0 %及超声心动图上室壁运动积分与无再流现象明显相关 (P <0 0 5 ) ;多变量分析发现上述因素中除心功能Killip分级 ,其它均是无再流现象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其中异常Q波数与无再流现象发生相关性最好 (R2 =0 896,P =0 0 0 0 4)。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成功再灌注后约 1/3患者静脉MCE时表现为无再流现象 ,无再流现象与心肌损害的严重性 (异常Q波数 )、危险区的大小 (室壁运动积分 )、梗死相关动脉完全闭塞、∑STI再抬高和无心肌梗死前心绞痛等因素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塞 再灌注 无再流 心肌声学造影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后早期ST段变化预测心肌微血管功能 被引量:6
7
作者 陈小林 查道刚 +6 位作者 张稳柱 刘俭 谢志斌 王鹏 吴平生 李琦 刘伊丽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77-179,共3页
目的 :评价急性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和支架置入术后ST段变化与心肌微血管灌注之间的关系 ,探讨ST段变化预测心肌微血管功能的可行性。方法 :测量PTCA和支架置入术前及术后 1、5、10、2 0、3 0min及 12h内相关导... 目的 :评价急性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和支架置入术后ST段变化与心肌微血管灌注之间的关系 ,探讨ST段变化预测心肌微血管功能的可行性。方法 :测量PTCA和支架置入术前及术后 1、5、10、2 0、3 0min及 12h内相关导联ST段抬高指数 (∑STI)。术后 12h内行静脉心肌声学造影 (MCE)。根据心肌灌注将 2 4例患者分为无再流者 8例 (MCE积分为 3分或 2分 ) ,再流者 16例(MCE积分为 1分 )。MCE图像用MCE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心肌梗死相关动脉成功重建后 ,16例患者危险区有再流 ,8例出现无再流现象 ;再流者 16例患者中 ,14例∑STI下降≥ 5 0 % ,而在无再流者 8例中只有 1例 (P =0 0 0 0 1) ;无再流者 7例在术后 10min内∑STI进一步抬高≥3 0 % ,而再流者仅有 2例 (P =0 0 0 3 )。∑STI变化预测心肌微血管灌注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均为 87 5 % ,阳性预测值为 93 3 % ,阴性预测值为 77 8%。术后 2 0min的∑STI与标化A·β值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γ =-0 881,P =0 0 0 0 1)。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成功再灌注治疗后不同的ST段变化与心肌微血管灌注有关 ;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后早期ST段变化可预测心肌微血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再灌注治疗 早期ST段变化 预测 心肌微血管功能 心肌声学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缺氧心肌细胞的保护机制 被引量:11
8
作者 张建青 刘伊丽 +1 位作者 赖世忠 刘俭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6年第10期595-598,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缺氧心肌细胞的保护机制。方法:培养Wistar大鼠心肌细胞,72小时后分为对照组、卡托普利组、依那普利拉组、缺氧组、缺氧加卡托普利组、缺氧加依那普利拉组。药物终浓度为10-5mol/...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缺氧心肌细胞的保护机制。方法:培养Wistar大鼠心肌细胞,72小时后分为对照组、卡托普利组、依那普利拉组、缺氧组、缺氧加卡托普利组、缺氧加依那普利拉组。药物终浓度为10-5mol/L。前3组采用有氧培养,后3组应用低糖无氧培养30分钟。在MPV3型显微分光光度计下测定心肌细胞内乳酸脱氢酶、琥珀酸脱氢酶相对含量,并取细胞上清液应用生化分析仪测定细胞内酶漏出情况。实验结果采用t检验。结果:卡托普利和依那普利拉均可提高心肌细胞内乳酸脱氢酶含量(与对照组、缺氧组相比P<0.01);减少缺氧心肌细胞内酶的漏出(与缺氧组相比P<0.01)。结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明显改善缺氧心肌细胞糖代谢,加速糖酵解,减轻缺氧性损伤,对缺氧心肌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 转换酶 抑制剂 心肌缺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实验和运动训练 被引量:24
9
作者 惠海鹏 许顶立 刘伊丽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80-381,共2页
本文概述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实验的种类及作用 ;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运动实验 运动训练 种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哚普利和洛沙坦对心肌细胞间粘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祥平 许顶立 贾满盈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11-313,共3页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培哚普利和血管紧张素Ⅱ的Ⅰ型受体(AT1)拮抗剂洛沙坦对肿瘤坏死因子(TNF)α刺激的心肌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  方法:运用流式细胞仪观察培养的乳...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培哚普利和血管紧张素Ⅱ的Ⅰ型受体(AT1)拮抗剂洛沙坦对肿瘤坏死因子(TNF)α刺激的心肌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  方法:运用流式细胞仪观察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ICAM-1的表达量。  结果:TNF-α可明显增加心肌细胞ICAM-1的表达量。从时间变化看,以刺激6 小时表达量最高,但随作用时间延长表达量减少。培哚普利(10- 6 m ol/L,10- 8 m ol/L)和洛沙坦(10- 6 m ol/L,10- 8 m ol/L)均可明显抑制TNF-α刺激的心肌细胞ICAM-1 的表达量。  结论:培哚普利和洛沙坦均可抑制培养的心肌细胞因子TNF-α诱导而上调的ICAM-1 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细胞 ICAM-1 TNFΑ 培哚普利 洛沙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病人的心理学效应及心理护理 被引量:62
11
作者 杨瑞 李亚洁 《护理研究》 2004年第4期577-579,共3页
关键词 创伤 心理学效应 心理护理 免疫系统 神经内分泌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媒体课件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12
作者 华艳萍 李亚洁 王惠珍 《护理研究》 2003年第03A期260-261,共2页
关键词 多媒体课件 护理 教育 MCA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中急性血管闭塞并发症的紧急处理 被引量:5
13
作者 侯玉清 刘伊丽 +2 位作者 贾满盈 郭志刚 牛序芳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52-152,共1页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中急性血管闭塞并发症的紧急处理侯玉清刘伊丽贾满盈郭志刚牛序芳⒇业已证实,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措施,然而急性血管闭塞严重影响手术效果。据统计,美国一年内因术中急性血...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中急性血管闭塞并发症的紧急处理侯玉清刘伊丽贾满盈郭志刚牛序芳⒇业已证实,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措施,然而急性血管闭塞严重影响手术效果。据统计,美国一年内因术中急性血管闭塞造成1000多例患者死亡。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成形术 血管闭塞 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苏打片预防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便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丽姿 李亚洁 毛惠娜 《护理研究》 2003年第05A期533-534,共2页
关键词 大黄苏打片 预防 老年人 急性心肌梗死 便秘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病人的营养支持与护理进展 被引量:12
15
作者 郭丽芳 赵志荣 滕中华 《护理研究》 2004年第1期23-25,共3页
关键词 肝移植 营养支持 护理 糖代谢 蛋白质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高湿环境热应激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李亚洁 廖晓艳 李利 《护理研究》 2004年第9期1514-1517,共4页
介绍了高温高湿环境对人体的负面影响 ,重点综述了高温高湿环境热应激的实验条件、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进展。
关键词 高温高湿环境 热应激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重症监护期病人精神状态异常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被引量:3
17
作者 叶桂荣 赵代红 +3 位作者 吴晓敏 张玉兰 江海霞 方妹妮 《护理研究》 2003年第04A期377-379,共3页
目的 :探讨肝移植病人术后出现精神状态异常的原因及最佳护理措施。方法 :收集 10例肝移植病人术后重症监护期间各项临床指标和实验检查结果 ,并用镇静 -激越评分系统(SAS)将病人分为激越组和对照组 ,比较两组各种数据。结果 :激越组与... 目的 :探讨肝移植病人术后出现精神状态异常的原因及最佳护理措施。方法 :收集 10例肝移植病人术后重症监护期间各项临床指标和实验检查结果 ,并用镇静 -激越评分系统(SAS)将病人分为激越组和对照组 ,比较两组各种数据。结果 :激越组与对照组病人在性别、年龄以及术后肝肾功能状态、普乐可复 (FK5 0 6)血浓度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而在心率、呼吸、血压、静脉使用FK5 0 6的时间、体内留置导管数等方面 ,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肝移植病人手术后在重症监护期间出现精神状态异常是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积极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护理措施 ,可减轻精神状态异常的程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术后 重症监护期 病人 精神状态异常 原因分析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案例教学法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38
18
作者 杨瑞 李亚洁 《护理研究》 2003年第09A期1006-1008,共3页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护理教学 应用 课程设置 护理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巴胺渗出早期处理方法探讨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丽姿 李亚洁 +1 位作者 王秀岚 叶文胜 《护理研究》 2002年第6期342-342,共1页
多巴胺属拟肾上腺素类药,可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血液循环,临床常用于抢救休克[1].静脉输注多巴胺可能会出现输液部位渗漏现象,表现为红、紫、苍白或小水疱等组织缺血的征象,若不及时正确处理,则会引起组织坏死,甚至造成功能障碍,给病人... 多巴胺属拟肾上腺素类药,可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血液循环,临床常用于抢救休克[1].静脉输注多巴胺可能会出现输液部位渗漏现象,表现为红、紫、苍白或小水疱等组织缺血的征象,若不及时正确处理,则会引起组织坏死,甚至造成功能障碍,给病人带来痛苦,增加其心理和经济上的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输注 渗漏现象 多巴胺 早期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度二尖瓣狭窄的球囊成形术方法学探讨(摘要) 被引量:3
20
作者 侯玉清 翁昌鸿 +4 位作者 刘伊丽 赖世忠 贾满盈 牛序芳 李崇信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5年第8期478-479,共2页
重度二尖瓣狭窄的球囊成形术方法学探讨(摘要)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附属南方医院侯玉清,翁昌鸿,刘伊丽,赖世忠,贾满盈,牛序芳,李崇信近年来,随着经皮穿刺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的广泛应用,其方法学也不断改进和... 重度二尖瓣狭窄的球囊成形术方法学探讨(摘要)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附属南方医院侯玉清,翁昌鸿,刘伊丽,赖世忠,贾满盈,牛序芳,李崇信近年来,随着经皮穿刺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的广泛应用,其方法学也不断改进和完善。作者采用自行设计的球囊负压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 二尖瓣狭窄 二尖瓣 球囊成形术 方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