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空军特色医学中心2009-2019年化妆品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王一宇 马彦云 +8 位作者 冯雪娇 于佳轶 范立英 殷丽楠 周汇 田蓉 李强 史飞 刘玮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462-464,共3页
化妆品不良反应是指消费者在正常使用化妆品过程中因化妆品本身质量问题所引起的人体表皮皮下等附属器的病变和损伤等反应,由化妆品引起的各种不良反应事件逐年递增[1]。北京地区化妆品消费人群组成结构多元,可较好的代表中国北方人群... 化妆品不良反应是指消费者在正常使用化妆品过程中因化妆品本身质量问题所引起的人体表皮皮下等附属器的病变和损伤等反应,由化妆品引起的各种不良反应事件逐年递增[1]。北京地区化妆品消费人群组成结构多元,可较好的代表中国北方人群化妆品不良反应的特征,然而既往研究[2]的数据已经陈旧亟待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妆品 斑贴试验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牛油果树果脂等植物成分的保湿产品改善皮肤干燥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评价 被引量:2
2
作者 仲少敏 那君 +17 位作者 冯雪娇 于佳怡 王一宇 刘玮 霍唯 华薇 李朝霞 舒晓红 汤莹 王曦 邹琳 李利 叶聪秀 郑跃 易金玲 赖维 吴艳 朱学骏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42-146,共5页
目的:探讨一种含牛油果树果脂等植物成分的保湿产品改善皮肤干燥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自身前后对照试验进行研究,共收集196例受试者。受试者在双侧小腿胫前皮肤使用该保湿产品,每日1次,共14 d。分别在使用前、... 目的:探讨一种含牛油果树果脂等植物成分的保湿产品改善皮肤干燥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自身前后对照试验进行研究,共收集196例受试者。受试者在双侧小腿胫前皮肤使用该保湿产品,每日1次,共14 d。分别在使用前、使用后1 h、4 h、24 h、7 d及14 d进行受试区皮肤生理指标检测及干燥程度的主观评分。结果:受试者单次使用研究产品后1 h、4 h及24 h,受试区皮肤角质层含水量较基线水平显著增加,分别升高17.11±6.72、13.98±6.36、10.79±6.28(P<0.001),保湿时效≥24 h。使用7 d和14 d后,角质层含水量分别为41.18±8.70和43.48±8.84,较基线水平(26.53±8.68)明显升高;经皮水分丢失分别为(6.48±2.33)g/h/m^(2)和(6.46±3.43)g/h/m^(2),较基线水平[(7.36±3.96)g/h/m^(2)]减少;pH值改变分别为5.28±0.60和5.37±0.53,较基线水平(5.51±0.70)降低并保持稳定;皮肤干燥程度主观评分显著降低,有2例(1.02%)受试者出现一过性轻度烧灼感和刺痛感,继续使用后消失。结论:该保湿产品可有效改善皮肤干燥且效果持久,无严重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性皮肤 皮肤屏障 保湿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能蓝光辐照致皮肤屏障损伤的表型特征 被引量:4
3
作者 刘沛仪 马彦云 +4 位作者 宁静 张馨元 葛格 刘玮 王久存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394-400,共7页
目的:本文通过人体临床试验、小鼠实验和细胞实验观察蓝光致皮肤屏障损伤的表型特征,初步揭示高能蓝光对皮肤屏障损伤的影响。方法:纳入40名健康受试者,测量背部皮肤辐照蓝光(120 J/cm2)前后的经皮水分丢失(TEWL)值。将12只背部事先脱... 目的:本文通过人体临床试验、小鼠实验和细胞实验观察蓝光致皮肤屏障损伤的表型特征,初步揭示高能蓝光对皮肤屏障损伤的影响。方法:纳入40名健康受试者,测量背部皮肤辐照蓝光(120 J/cm2)前后的经皮水分丢失(TEWL)值。将12只背部事先脱毛的清洁级C57BL/6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与照光组,照光组连续2周进行每日200 J/cm2的蓝光辐照后,观察小鼠背部皮肤的变化情况,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测小鼠皮肤表皮的厚度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皮肤屏障功能蛋白的表达变化:丝聚蛋白(FLG)、角蛋白(KRT)1及KRT10。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检测蓝光辐照后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HaCat细胞中皮肤屏障功能基因的表达变化:KRT1、KRT10、KRT14、FLG、内披蛋白(IVL)及兜甲蛋白(LOR)。结果 :蓝光辐照24 h后,受试者皮肤TEWL值是辐照前的1.2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连续2周的蓝光辐照期间观察到小鼠背部皮肤出现粗糙、脱屑及瘙痒等皮肤屏障损伤的相关特征表型;辐照2周后小鼠背部皮肤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照光组的皮肤屏障功能蛋白(FLG、KRT1、KRT10)均上调,且蛋白定位异常;HE染色结果显示照光组的表皮厚度(22.49±3.96 nm)及表皮的角质层厚度(6.55±2.49 nm)相比于对照组的表皮厚度(7.59±1.94 nm)及对照组的角质层厚度(2.46±0.99 nm)均有增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照光组HaCat细胞中的皮肤屏障功能基因(KRT1、KRT10、KRT14、FLG、IVL、LOR)的表达均上调(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能蓝光损伤皮肤屏障,该损伤可能与蓝光诱发的皮肤屏障功能相关蛋白表达的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蓝光 皮肤屏障 屏障损伤 经皮水分丢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光辐照对皮肤的生物学效应 被引量:3
4
作者 刘玮 葛格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87-192,共6页
蓝光在可见光谱中波长最短,生活中的蓝光主要来源于太阳光和电子设备屏幕,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蓝光辐照对皮肤可产生各种生物学效应,包括有益影响和有害影响。该文就蓝光辐照对皮肤产生的生物学效应及蓝光防护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蓝光 皮肤 光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有脊柱侧弯的先天性毛细血管扩张性大理石样皮肤
5
作者 刘丹 晋亮 +4 位作者 王清玉 陈红 郭广进 刘玮 李强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3-36,共4页
报告1例罕见的皮损持续存在且伴有脊柱侧弯的先天性毛细血管扩张性大理石样皮肤。患者女,19岁。背部树枝状青紫色毛细血管扩张伴脊柱侧弯19年。皮肤科检查:背部见网状或树枝状青紫色毛细血管扩张,伴局部坏死破溃、结痂、色素脱失及萎缩... 报告1例罕见的皮损持续存在且伴有脊柱侧弯的先天性毛细血管扩张性大理石样皮肤。患者女,19岁。背部树枝状青紫色毛细血管扩张伴脊柱侧弯19年。皮肤科检查:背部见网状或树枝状青紫色毛细血管扩张,伴局部坏死破溃、结痂、色素脱失及萎缩凹陷。皮损组织病理:表皮轻度萎缩,棘层色素增加,表皮突向下延伸,真皮全层胶原致密、均质化,大量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管周有少量淋巴细胞浸润。诊断为先天性毛细血管扩张性大理石样皮肤(cutis marmorata telangiectatica congenita, CMT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毛细血管扩张性大理石样皮肤 脊柱侧弯 血管畸形 先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下组织蒂旋转皮瓣在上唇较大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马云云 晋亮 +4 位作者 葛华 李林丽 曾维惠 耿松梅 谭宣丰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79-182,共4页
目的:探讨口角外下方皮下组织蒂旋转皮瓣在上唇较大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收集西电集团医院皮肤科门诊收治的上唇部皮肤肿瘤患者23例,对其术后遗留的缺损采用口角外下方皮下组织蒂旋转皮瓣进行修复。结果:所有患者术后伤口均达到Ⅰ期... 目的:探讨口角外下方皮下组织蒂旋转皮瓣在上唇较大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收集西电集团医院皮肤科门诊收治的上唇部皮肤肿瘤患者23例,对其术后遗留的缺损采用口角外下方皮下组织蒂旋转皮瓣进行修复。结果:所有患者术后伤口均达到Ⅰ期愈合,远期瘢痕不明显,修复后无口唇上翻及牵拉畸形,患者满意度高。仅1例患者发生针垫样畸形,后通过局部封闭治疗已明显改善。结论:应用口角外下方皮下组织蒂旋转皮瓣修复上唇较大缺损,疗效好且安全可靠,操作简单易行,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下组织蒂旋转皮瓣 上唇缺损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屑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和促炎因子的调控和预警意义 被引量:6
7
作者 庞晓文 刘芳 +3 位作者 张萍 刘雯 林凯 朱赛楠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9-23,共5页
银屑病在临床上常合并关节炎、代谢综合征、炎症性肠病等其他免疫炎症性疾病^([1-2]),应激、创伤、感染的触发作用以及其他免疫炎症性疾病的高共患率均提示银屑病也是一种全身性免疫炎症性疾病。从病理生理学角度看,银屑病是一种以皮肤... 银屑病在临床上常合并关节炎、代谢综合征、炎症性肠病等其他免疫炎症性疾病^([1-2]),应激、创伤、感染的触发作用以及其他免疫炎症性疾病的高共患率均提示银屑病也是一种全身性免疫炎症性疾病。从病理生理学角度看,银屑病是一种以皮肤局部和全身炎症为特征的免疫介导性疾病,在细胞水平主要表现为免疫炎性细胞趋化、游走、聚集浸润以及活化,在分子水平则主要是表达细胞因子的基因激活和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异常^([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白细胞 促炎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lorMeter和VISIA-CR图像提取肤色的方法对比 被引量:1
8
作者 于一帆 马彦云 +4 位作者 蔡希阳 濮伟霖 刘玮 王一宇 王久存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19,共5页
目的:建立基于VISIA-CR图像提取中国人群面部肤色表型的方法,比较VISIA-CR图像提取的肤色参数与ColorMeter肤色仪测量值的一致性,为利用面部图像数据提取肤色表型建立参考方法。方法:基于机器学习模型自建算法自动批量提取VISIA-CR图像... 目的:建立基于VISIA-CR图像提取中国人群面部肤色表型的方法,比较VISIA-CR图像提取的肤色参数与ColorMeter肤色仪测量值的一致性,为利用面部图像数据提取肤色表型建立参考方法。方法:基于机器学习模型自建算法自动批量提取VISIA-CR图像的肤色参数,并比较提取面积、位置和光源模式对结果的影响;随后利用256例健康人群面部VISIA-CR图像提取的肤色参数与ColorMeter肤色仪测量值进行了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VISIA-CR标准光和交叉偏振光两种模式下提取的肤色参数强相关(L^(*),R=0.86;a^(*),R=0.90;b^(*),R=0.85;P<0.05),相邻或对称位置下不同面积的肤色参数也强相关(R>0.82,P<0.05),提示光源模式、相邻或对称位置和测量面积对VISIA-CR图像提取结果的影响不大。VISIA-CR图像提取的肤色参数与ColorMeter测量值有相关性(P<0.05),其中交叉偏振光模式下,较大提取面积的肤色参数L^(*)值与仪器测量值强相关(R>0.73)。结论:该方法可从VISIA-CR图像中准确提取肤色参数且能较好解决肤色不均的测量偏差问题,交叉偏振光模式和较大提取面积下的肤色参数L^(*)值更接近ColorMeter仪器测量结果,推荐用于肤色表型的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肤色 肤色仪 图像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