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8F-FDG PET/CT最大SUV与PSA在前列腺癌诊治中的相关性 被引量:7
1
作者 马潞娜 李立伟 +3 位作者 郭和清 王骁 周鑫 李海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95-597,共3页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 SUVmax与PSA在诊断前列腺癌中的相关关系。方法:前列腺癌患者30例和前列腺增生患者15例,PSA>4 ng/m L者39例,6例PSA<4 ng/m L,所有患者均进行18F-FDG PET/CT检查,给出SUVmax,SUVmax>2.5或f/t<0.16...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 SUVmax与PSA在诊断前列腺癌中的相关关系。方法:前列腺癌患者30例和前列腺增生患者15例,PSA>4 ng/m L者39例,6例PSA<4 ng/m L,所有患者均进行18F-FDG PET/CT检查,给出SUVmax,SUVmax>2.5或f/t<0.16作为诊断前列腺癌标准。结果 :原发性前列腺癌30例SUVmax5.72±2.31,平均t PSA9.65±4.12,f PSA2.65±1.37,f/t0.16±0.0289;前列腺良性病变15例SUVmax2.49±1.43,平均t PSA6.88±1.98,f PSA1.97±1.34,f/t0.25±0.0421。SUVmax与血清f PSA呈微弱正相关(t=0.8767,P<0.05),与f/t比值呈负相关(t=0.9878,P<0.01)。30例前列腺癌患者SUVmax与病理检查结果符合21例(70.0%),f/t符合24例(80.0%);15例前列腺增生患者,SUVmax符合10例(66.7%),f/t符合9例(60.0%)。若以SUVmax>2.5同时f/t<0.16诊断前列腺癌,则灵敏度为63.3%(19/30),准确率达90.5%(19/21),以SUVmax<2.5同时f/t>0.16诊断前列腺良性病变,则灵敏度为40%(6/15),准确率为75%(6/8),而SUVmax<2.5同时f/t<0.16,或SUVmax>2.5同时f/t>0.16者,要根据SUV分布特点和前列腺体积等综合判定,并根据PET/CT影像指导穿刺部位提高穿刺阳性率。结论:f/t比值测定结合SUVmax检查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上提高了PSA筛选前列腺癌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减少了不必要的前列腺穿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最大标准化摄取值 前列腺特异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混合氧刺激脑血流SPECT对单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脑血管储备力的评估 被引量:7
2
作者 马潞娜 石静 +2 位作者 李立伟 王骁 李海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3559-3561,共3页
目的:应用^99mTc—ECD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结合C02混合氧吸入前后脑血流量的改变来评价单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的脑血管储备力(CVR)。方法:血管造影确诊为单侧大脑中动脉狭窄70%~90%患者36例,所有患者均在脑血管造影检查后1~2... 目的:应用^99mTc—ECD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结合C02混合氧吸入前后脑血流量的改变来评价单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的脑血管储备力(CVR)。方法:血管造影确诊为单侧大脑中动脉狭窄70%~90%患者36例,所有患者均在脑血管造影检查后1~2周内分别进行1次静息^99mTc—ECD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和1次混合氧刺激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计算机自动计算出大脑半球各部位12个区域,计算各部位感兴趣区(ROU放射性计数与小脑计数比值,≥85%为正常,〈85%为局部脑血流量(rCBF)减低;比较吸入CO2混合氧后各个ROI与静息状态下各ROI的rCBF计数与小脑比值的同一部位差值用来评价CVR。结果:各ROI吸入CO2混合氧刺激前后rCBF放射性计数与小脑比值测定出现下列4种结果:A型,静息状态下及CO2吸入负荷试验后各ROI放射性计数与小脑比值均未见明显异常者共8例(96个ROI,差值〉0);B型,静息状态下比值未见异常,CO2吸入后rCBF计数与小脑比值减低的共9例(39个ROI,差值〈0);C型,静息状态下rCBF计数减低,CO2吸入后rCBF与小脑比值更低、且计数减低范围扩大者10例(62个ROI,差值〈0);D型,静息状态下rCBF计数减低,CO2吸入刺激后rCBF与小脑比值反而升高者9例(24个ROI,差值〉0)。结论:^99mTc—ECDSPECT脑血流灌注断层静息显像结合混合氧刺激负荷显像不仅可评价脑组织血流灌注障碍,而且可用于脑血管狭窄或闭塞后的CVR的监测,帮助临床早期识别卒中高危人群,从而早期采用相应治疗措施.预防卒中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疾病 CO2刺激 脑血管储备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黄酮类对去卵巢大鼠性激素、血脂、腹部脂肪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戴雨 戴大江 +2 位作者 牛建昭 宋颖 王兰芳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84-86,共3页
目的 研究大豆异黄酮类对去卵巢大鼠性激素、血脂、腹部脂肪的作用及机理。方法 用大豆异黄酮、金雀异黄酮大剂量、小剂量及雌激素灌肠胃 6周后观察药物对大鼠甘油三脂 (TG)、总胆固醇 (TC)、腹部脂肪及雌二醇 (E2 )、孕酮 (P)、睾酮 ... 目的 研究大豆异黄酮类对去卵巢大鼠性激素、血脂、腹部脂肪的作用及机理。方法 用大豆异黄酮、金雀异黄酮大剂量、小剂量及雌激素灌肠胃 6周后观察药物对大鼠甘油三脂 (TG)、总胆固醇 (TC)、腹部脂肪及雌二醇 (E2 )、孕酮 (P)、睾酮 (T)、泌乳素 (PRL)、促卵泡生成素 (PSH)、促黄体生成素 (LH)的影响。结果 模型大鼠去卵巢 7周后血清TG( 3 94± 0 2 )、TC( 4 17± 0 2 5 )水平、腹部脂肪重量 ( 15 2 4± 3 95 )、体重指数 (BMI=体重 (g) 身长 (cm) 2 ) ( 0 6 77± 0 0 41)较假手术组增加 (P <0 0 5 )。雌激素 (E2 ) ( 1 2 6± 0 76 )、孕酮 (P) ( 2 8 13± 17)、睾酮 (T)( 0 2 6 7± 0 2 7)较假手术降低 (P <0 0 5 )。服用雌激素、大豆异黄酮、金雀异黄酮组、雌二醇 (E2 )增加 ,腹部脂肪重量下降 ,体重指数、血清TG、TC下降 (P <0 0 5 ) )。结论 大豆异黄酮、金雀异黄酮具有降低去卵巢大鼠腹部脂肪、血清甘油三脂 (TG)、总胆固醇 (TC)的作用。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能使去卵巢大鼠血清E2 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黄酮类 性激素 血脂 腹部脂肪 卵巢 促卵泡生成素 促黄体生成素 孕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例恶性肿瘤^(125)I粒子种植近距离放疗后近期^(18)F-FDGPET/CT影像表现 被引量:1
4
作者 马潞娜 李立伟 +6 位作者 王骁 周鑫 赵丽红 王剑杰 金泉 陈娇旭 马春慧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4244-4245,共2页
放射性粒子治疗恶性肿瘤已取得较大成绩,对其疗效评价主要依靠CT测量大小估算局部控制率等方法,缺乏肿瘤生物代谢特征.更缺乏对肿瘤再分期的评价。18F—FDG PET/CT显像不仅对肿瘤大小进行精确测量,更主要是以功能代谢特征在指导放... 放射性粒子治疗恶性肿瘤已取得较大成绩,对其疗效评价主要依靠CT测量大小估算局部控制率等方法,缺乏肿瘤生物代谢特征.更缺乏对肿瘤再分期的评价。18F—FDG PET/CT显像不仅对肿瘤大小进行精确测量,更主要是以功能代谢特征在指导放疗计划、生物靶区制定、再分期、疗效监测等诸多方面发挥极其重要作用。现将我科2007年5月至2009年5月2年时间对125I粒子治疗恶性肿瘤8例影像表现分析如下,以期获得近期疗效评价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CT显像 18F-FDG 125I粒子 CT影像表现 恶性肿瘤 放疗后 近距离 种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α-乙酰-精氨酰-甘氨酰-天冬氨酰-对甲氧基苯乙胺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建昌 温守明 +2 位作者 石津生 李颖 孙晓丽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07-210,共4页
Nα-乙酰 -精氨酰 -甘氨酰 -天冬氨酰 -对甲氧基苯乙胺 (W2 0 0 2 )是精 -甘 -天冬氨酸 (Arg- Gly- Asp)肽类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为探讨其抗血小板聚集的活性 ,分别用比浊法和血小板计数的方法测定二磷酸腺苷 (ADP)及高剪切速率诱导的血... Nα-乙酰 -精氨酰 -甘氨酰 -天冬氨酰 -对甲氧基苯乙胺 (W2 0 0 2 )是精 -甘 -天冬氨酸 (Arg- Gly- Asp)肽类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为探讨其抗血小板聚集的活性 ,分别用比浊法和血小板计数的方法测定二磷酸腺苷 (ADP)及高剪切速率诱导的血小板聚集 ,并用放射性配体分析法测定血小板表面结合 [12 5I]纤维蛋白原 (FGN)的含量 ,以了解 W2 0 0 2竞争性抑制 [12 5I]FGN与血小板糖蛋白 (GP) b/ a结合的生物活性 .结果显示 :W2 0 0 2有明显的抑制 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的活性 ,除最低终浓度(9 μmol· L-1)外 ,其余各浓度点 (2 70 ,1 35,45μmol· L-1)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差异均非常显著 ;其对抗高剪切速率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也有明确的量 -效关系 ;抑制 [12 5I]FGN与血小板结合的 IC50值为 (41 .5± 2 .9)μmol· L-1,在老年人和青年人群中比较无明显差异 .研究提示 W2 0 0 2通过抑制FGN与血小板 GP b/ a的结合而发挥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血小板聚集 纤维蛋白原 W00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5例恶性肿瘤^(125)I粒子治疗后^(18)F-FDGPET/CT影像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马潞娜 李立伟 王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56-958,共3页
目的:采用18F-FDG PET/CT检查对105例全身恶性肿瘤125I粒子治疗后的近期及远期效果进行观察、监测,并对其影像学表现与治疗效果进行综合分析。方法:105例恶性肿瘤患者,包括颌面部肿瘤81例、前列腺癌患者15例、肺癌2例、食管癌3例、肝癌... 目的:采用18F-FDG PET/CT检查对105例全身恶性肿瘤125I粒子治疗后的近期及远期效果进行观察、监测,并对其影像学表现与治疗效果进行综合分析。方法:105例恶性肿瘤患者,包括颌面部肿瘤81例、前列腺癌患者15例、肺癌2例、食管癌3例、肝癌4例。经125I粒子治疗前和(或)后接受18F-FDG PET/CT检查患者共计105例218例次,其中单次检查40例、两次检查29例、3次以上检查36例,采用SIEMENS BIOGRAPH 16 PET/CT检查仪进行局部或全身扫描,计算治疗前后SUV降低率。结果:治疗后3个月PET/CT复查显示:局部CMR 16例占34%,最大SUV降低均在75%以上,局部PMR者为25例占53.2%,SUV降低25%~75%,SMD 6例占12.8%,SUV降低<15%;治疗后6个月复查显示:CMR 39例占68.4%,PMD 10例占17.6%,PMR 6例占10.5%,SMD 2例;治疗12个月时CMR者占66.7%,PMD 20%,PMR 10%,SMD3.3%;24~36个月CMR者占58.8%,PMR和PMD各2例占11.8%,SMD 3例。结论 :18F-FDG PET/CT检查可以更加准确、客观地评价125I粒子治疗后的局部控制率、残留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进行治疗后再分期,为将来依靠生物靶区制定粒子种植计划提供准确信息,进一步降低局部残留复发几率,提高局部控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125I PET/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9m)TC-MIBI骨扫描对单发骨病变良恶性鉴定价值探讨
7
作者 马潞娜 金泉 +2 位作者 张淑梅 黄义 李路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56-56,共1页
99mTC—MIBI骨扫描对单发骨病变良恶性鉴定价值探讨马潞娜①金泉张淑梅黄义李路平1995年3月至1996年5月,我们对30例骨肿瘤患者在常规骨显像中发现单发孤立病变后进行99mTC—MIBI全身骨显像及病理检查,... 99mTC—MIBI骨扫描对单发骨病变良恶性鉴定价值探讨马潞娜①金泉张淑梅黄义李路平1995年3月至1996年5月,我们对30例骨肿瘤患者在常规骨显像中发现单发孤立病变后进行99mTC—MIBI全身骨显像及病理检查,对其良恶性进行鉴定,现报告如下: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放射性核素显像 诊断 锝99M MIB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