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与模型构建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明坤 王哲 +2 位作者 杨柳 侯兰 张聚良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624-630,共7页
目的:对比分析中国和美国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IMPC)的病理特征和预后影响因素,并预测乳腺IMPC患者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15年7月83例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收治的乳腺... 目的:对比分析中国和美国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IMPC)的病理特征和预后影响因素,并预测乳腺IMPC患者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15年7月83例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收治的乳腺IMPC患者临床资料,收集2010年3月至2015年3月415例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的SEER数据库中诊断为乳腺IMPC患者资料,并对中国和美国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对比。进行单因素及Cox比例回归模型多因素和Fine-Gray竞争风险模型分析,并构建列线图模型预测患者的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和癌症特异生存(cancer-specific survival,CSS)率。对模型进行内部及外部验证,通过临床决策曲线分析评价模型的临床获益和应用价值。结果:对建模集和验证集的年龄、肿瘤位置、手术方式、是否为第一原发肿瘤、T分期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及Cox比例回归模型多因素和Fine-Gray竞争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N分期、M分期以及分子分型与乳腺IMPC预后相关(P<0.05),将这些因素纳入并建立OS和CSS的列线图预测模型。OS和CSS模型中建模集C-index分别为0.85和0.79,验证集外部验证C-index分别为0.72和0.70,bootstrap法内部验证C-index分别为0.81和0.74。校准曲线显示列线图预测的生存率与实际生存率接近,临床决策曲线分析显示模型的临床获益及应用价值较高。结论:列线图能准确预测中国及美国乳腺IMPC患者的预后,为临床的诊疗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 SEER 数据库 预后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cotec药物涂层球囊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3
2
作者 崔风强 陈江浩 +6 位作者 王辉 石文龙 李彦杰 韩增辉 余婧 王岭 凌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3184-3187,共4页
目的评价Acotec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427例经DCB治疗的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患者,平均年龄为(67.3±9.97)岁,其中男329例,女98例,共481条下肢有52... 目的评价Acotec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427例经DCB治疗的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患者,平均年龄为(67.3±9.97)岁,其中男329例,女98例,共481条下肢有528处闭塞性和(或)狭窄性病变。分为两组,股腘动脉组(n=351)与膝下动作组(n=76)。每隔6个月对患者进行一次随访,主要评价终点包括晚期管腔丢失(LLL)、靶病变再狭窄、靶病变血运重建(TLR)和严重临床事件。结果技术成功率为97.5%。DCB血管成形术后,59例(13.8%)因血流受限夹层或残余狭窄大于50%而植入支架。中位随访时间为27个月。术后1、2、3年的平均LLL分别为(1.00±0.30)、(1.73±0.41)、(2.14±0.40)mm。术后1年再狭窄率17.1%vs.24.1%(P=0.151),18.4%vs.29.8%(P=0.070)和26.7%vs.36.7%(P=0.277)。血运重建率分别为8.0%vs.16.5%(P=0.032),9.9%vs.19.3%(P=0.065)和15.9%vs.23.3%(P=0.303)。结论Acotec DCB治疗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安全有效,股腘动脉的临床结局优于膝下动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动脉闭塞性疾病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药物涂层球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