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验性近视眼巩膜成纤维细胞黏弹性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陈维毅 王超英 +3 位作者 张全有 李阳阳 陈静 董江峰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7年第1期26-29,58,共5页
目的研究豚鼠镜片诱导型近视眼(lens induced myopia,LIM)后极部巩膜成纤维细胞黏弹性特性的变化。方法取2周龄豚鼠10只制备LIM动物模型,对侧眼为自身对照眼,再随机选取10只正常2周龄豚鼠作为正常对照眼。将各组豚鼠后极部巩膜成纤维细... 目的研究豚鼠镜片诱导型近视眼(lens induced myopia,LIM)后极部巩膜成纤维细胞黏弹性特性的变化。方法取2周龄豚鼠10只制备LIM动物模型,对侧眼为自身对照眼,再随机选取10只正常2周龄豚鼠作为正常对照眼。将各组豚鼠后极部巩膜成纤维细胞作体外培养,并传1代,行光镜观察与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进行细胞鉴定,采用微管吸吮技术表征巩膜成纤维细胞的黏弹性特性。结果经45天凹透镜诱导,实验眼与自身对照眼比较,诱导出(-8.95±0.60)D的相对近视,眼轴延长了(0.60±0.12)mm,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凹透镜诱导前后变化差异有显著意义。凹透镜诱导45天后巩膜成纤维细胞粘弹性测定正常对照组(E_∞=0.30055±0.07713kPa,E_0=0.52553±0.14053kPa,μ=1.94124±1.03281kPa.s,n=52)和自身对照组(E_∞=0.34792±0.09709kPa,E_0=0.59722±0.18118kPa,μ=2.17855±1.22801kPa.s,n=49)均显著低于LIM组(E_∞=0.43555±0.13043kPa,E_0=0.76691±0.21674kPa,μ=4.17255±1.59239kPa·s, n=58)P<0.05,而正常对照组和自身对照组的各项黏弹性参数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凹透镜诱导可以引起明显轴性近视。LIM组后极部巩膜成纤维细胞的黏弹性参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自身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动物模型 豚鼠 巩膜成纤维细胞 微管吸吮 黏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后巩膜加固术治疗家兔近视眼后成纤维细胞生物力学性能变化 被引量:6
2
作者 田海霞 王超英 +2 位作者 陈维毅 王国辉 张全有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10年第3期190-194,共5页
目的研究后巩膜加固术后家兔眼球不同时期成纤维细胞力学特性的变化,从生物力学的角度探讨后巩膜加固术的作用机制。方法 3周龄新西兰家兔45只随机选取一侧眼球用眼睑缝合方法制备近视动物模型,建模60天后,眼球随机分为两组,A组行后巩... 目的研究后巩膜加固术后家兔眼球不同时期成纤维细胞力学特性的变化,从生物力学的角度探讨后巩膜加固术的作用机制。方法 3周龄新西兰家兔45只随机选取一侧眼球用眼睑缝合方法制备近视动物模型,建模60天后,眼球随机分为两组,A组行后巩膜加固术(PSR),B组行相似手术(不放置加固条带)。分别于术后3个月和6个月取材培养培养巩膜加固区及过渡组织的成纤维细胞。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对培养的细胞进行鉴定。利用微管吸吮方法结合半无限体细胞力学模型测定各组成纤维细胞的力学特性(包括成纤维细胞的平衡弹性模量E肄和表观黏性μ)。结果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巩膜成纤维细胞的平衡弹性模量及表观黏性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巩膜加固术6个月,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巩膜成纤维细胞的平衡弹性模量及表观黏性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巩膜加固术后3月组与6月组的巩膜成纤维细胞比较,E肄和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巩膜加固术后3个月与6个月组的过渡区成纤维细胞的力学特性,E肄分别为(289.2依84.3),(276.9依113.9)Pa;μ分别为(1575.2依459)Pa·s,(1492.2依562.6)Pa·s,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巩膜加固术的增强作用并不是原位巩膜成纤维细胞本身生物力学的加强,而是由于加固条带及引起过渡区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后巩膜加固术 细胞培养 巩膜成纤维细胞 微管吸吮 弹性模量 表观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草枯中毒致眼部、口腔及皮肤病损一例 被引量:3
3
作者 仝春梅 王超英 +1 位作者 刘迎庆 韩宝雁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190-1190,共1页
关键词 百草枯中毒 口腔内 皮肤病损 眼部 疼痛症状 眼球结膜充血 眼化学烧伤 眼角膜上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产儿全视野闪光视网膜电图检查 被引量:3
4
作者 陈璐 郑微 +5 位作者 王超英 苏鸣 李彦存 任生刚 滑会兰 郭红星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73-877,共5页
目的观察全视野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中的变化及其评价早产儿视网膜功能的可行性。方法 4~12周龄早产儿84例(168眼),其中ROP(+)组30例,ROP(-)组54例。在睡眠状态下进行F-ERG检查,记录视杆反应、最大混合反应... 目的观察全视野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中的变化及其评价早产儿视网膜功能的可行性。方法 4~12周龄早产儿84例(168眼),其中ROP(+)组30例,ROP(-)组54例。在睡眠状态下进行F-ERG检查,记录视杆反应、最大混合反应以及视锥反应。成人组为健康成年人15例(30眼)。F-ERG的记录遵循ISCEV2000年修订的临床视觉电生理国际标准化程序。结果 F-ERG各反应波形发生率3组比较,ROP(+)组最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视杆反应:χ2=50.710,P=0.000;最大混合反应:χ2=32.002,P=0.000;视锥反应:χ2=23.992,P=0.000)。ROP(+)组和ROP(-)组视杆反应波形发生率低于视锥反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0.306,P=0.000;χ2=12.706,P=0.000)。3组F-ERG各反应a波、b波隐含时及振幅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视杆反应:b波隐含时F=66.405,P=0.000;b波振幅F=180.496,P=0.000。最大混合反应:a波隐含时F=9.536,P=0.000;a波振幅F=189.150,P=0.000;b波隐含时F=89.851,P=0.000;b波振幅F=278.984,P=0.000。视锥反应:a波隐含时F=37.526,P=0.000;a波振幅F=67.182,P=0.000;b波隐含时F=32.470,P=0.000;b波振幅F=145.631,P=0.000)。除视锥反应a波振幅和b波隐含时ROP(+)组与ROP(-)组比较以及最大混合反应a波隐含时ROP(-)组与成人组比较外,ROP(+)组余各反应a波、b波隐含时明显延长,振幅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出生后4~12周早产儿的视网膜功能仍处于发育过程中,视杆细胞较视锥细胞成熟晚;而ROP对其视网膜功能有一定的影响,且主要影响视杆细胞功能,其影响与病变程度有关。F-ERG可以作为评价早产儿视网膜功能的检测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电图 视网膜功能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后巩膜加固材料力学性能比较 被引量:5
5
作者 张学锋 陈维毅 +2 位作者 王超英 闫志鹏 郭媛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5期530-532,共3页
在模拟人体环境的生物环境箱中对人巩膜、兔巩膜、人工心包补片、脱细胞猪真皮进行生理应力下的单轴拉伸、蠕变及极限抗拉强度实验,计算各材料弹性模量,蠕变性能及极限破坏强度;与人巩膜相比,人工心包补片蠕变变形极小,极限强度极大,弹... 在模拟人体环境的生物环境箱中对人巩膜、兔巩膜、人工心包补片、脱细胞猪真皮进行生理应力下的单轴拉伸、蠕变及极限抗拉强度实验,计算各材料弹性模量,蠕变性能及极限破坏强度;与人巩膜相比,人工心包补片蠕变变形极小,极限强度极大,弹性模量纵向稍大,横向及斜向稍小;兔巩膜蠕变变形是人巩膜两倍以上,弹性模量比人巩膜稍大;脱细胞猪真皮弹性模量与人巩膜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巩膜加固 生物力学 材料 蠕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 被引量:7
6
作者 刘迎庆 杨方耀 《眼科新进展》 CAS 2001年第5期355-356,共2页
目的 探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17例 17眼大泡性角膜病变施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或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手术。随访观察 2~43个月并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角膜植片透明 12例 ,半透明 3例 ,植片混... 目的 探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17例 17眼大泡性角膜病变施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或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手术。随访观察 2~43个月并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角膜植片透明 12例 ,半透明 3例 ,植片混浊 2例。其中 4例在术后 2周~ 2 1个月发生角膜免疫排斥反应 ,经保守治疗后控制。全部患者术后眼部刺激症状消失。除 1例术前视力无光感 ,术后视力无变化外 ,其余病例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或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手术 ,是解除眼部疼痛刺激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泡性角膜病变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 角膜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形觉剥夺性近视眼后极部巩膜HPSE mRNA和MMP-2 mRNA表达的时间动态变化 被引量:1
7
作者 王虹霞 王超英 +2 位作者 高铁英 王志学 范玉香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32-1035,共4页
目的探讨形觉剥夺性近视前后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SE)mRNA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2mRNA在大鼠后极部巩膜中表达的时间动态变化。方法采用出生后2~3周的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成A、B、C3组,每组10只,... 目的探讨形觉剥夺性近视前后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SE)mRNA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2mRNA在大鼠后极部巩膜中表达的时间动态变化。方法采用出生后2~3周的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成A、B、C3组,每组10只,右眼分别行单眼眼睑缝合20d、40d、60d,左眼开放作为对照眼。于实验前、后剪取包括视盘在内的约3mm×3mm大小的后极部巩膜,行RT-PCR反应检测HPSEmRNA及MMP-2mRNA的表达。结果正常眼后极部巩膜均有HPSE mRNA和MMP-2mRNA少量表达。形觉剥夺前,HPSEmRNA和MMP-2mRNA表达组间及组内左、右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形觉剥夺后,各组实验眼HPSEmRNA和MMP-2mRNA表达均较对照眼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大鼠在形觉剥夺诱导后实验眼后极部巩膜HPSE mRNA和MMP-2mRNA表达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肝素酶 基质金属蛋白酶 形觉剥夺 巩膜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MTO-LDV飞秒激光设备应用3a后制瓣稳定性分析
8
作者 许寅聪 鲁齐 王超英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57-259,共3页
目的评估使用3 a的FEMTO-LDV飞秒激光制瓣的稳定性。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0月和2013年5月行飞秒激光制瓣的LASIK患者各60眼,根据手术时间分为2010年组和2013年组,通过对2组患者飞秒激光所制角膜瓣的精确性、一致性、重复性进行对比分析... 目的评估使用3 a的FEMTO-LDV飞秒激光制瓣的稳定性。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0月和2013年5月行飞秒激光制瓣的LASIK患者各60眼,根据手术时间分为2010年组和2013年组,通过对2组患者飞秒激光所制角膜瓣的精确性、一致性、重复性进行对比分析来监测设备的稳定性。结果 2010年组、2013年组制瓣前角膜中央厚度分别为428.5~592.0(534.6±32.1)μm、495.0~618.0(539.9±25.3)μm,2010年组、2013年组所制角膜瓣厚度分别为64.0~108.0(89.1±9.1)μm、66.5~108.5(89.4±8.7)μm,两组间制瓣前角膜中央厚度及所制角膜瓣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实际角膜瓣厚度与预设值之间的差值2010年组、2013年组分别为(-0.93±9.14)μm、(-0.63±8.84)μm,2组实际角膜瓣厚度与预设值之间的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5)。在偏差±20μm以内的2010年组、2013年组患者分别为58眼、57眼,占各组总例数的96.67%和95.00%。结论不同阶段飞秒激光设备制作的角膜瓣保持了较好的精确性、一致性和重复性,设备稳定性保持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 准分子激光 角膜瓣厚度 稳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