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院校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体验
1
作者 陈启飞 夏志高 樊军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87-89,共3页
作为应用型研究生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成为军队院校研究生教育新的增长点。在培养"进校不离岗"型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同时,我院对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招生和培养进行了试点。在提高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 作为应用型研究生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成为军队院校研究生教育新的增长点。在培养"进校不离岗"型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同时,我院对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招生和培养进行了试点。在提高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方面,我们从扩大招生规模、提升课程教学水平、控制学位论文质量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我院培养的工程硕士受到了部队和地方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队院校 工程硕士研究生 全日制 培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转旋耕刀正切面分析及参数选择 被引量:26
2
作者 丁为民 王耀华 彭嵩植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0-43,共4页
为提高反转旋耕刀的性能 ,根据旋耕刀运动的特点 ,从旋耕刀几何学及切削角度方面出发 ,对反转旋耕刀正切面角度及对磨刃面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提出 :由于反转旋耕时旋耕刀的变隙角小于正转旋耕 ,使得反转旋耕刀的切土角和隙角大于正转旋... 为提高反转旋耕刀的性能 ,根据旋耕刀运动的特点 ,从旋耕刀几何学及切削角度方面出发 ,对反转旋耕刀正切面角度及对磨刃面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提出 :由于反转旋耕时旋耕刀的变隙角小于正转旋耕 ,使得反转旋耕刀的切土角和隙角大于正转旋耕刀 ;在同样结构参数、运动参数及切土条件下 ,反转旋耕刀的安装角应比正转旋耕刀小一些 ;反转旋耕时 ,刀辊转速宜取高一些。由于上述原因 ,会造成反转旋耕刀的切土阻力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转旋耕刀 正切面 参数选择 旋耕作业机具 切削角度 作业性能 磨刃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量纲分析的氧化铝陶瓷膜通量关联式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周志鹏 吴克宏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2-25,共4页
通过量纲分析,建立了氧化铝陶瓷膜在处理高浊度水时,影响膜通量变化的压力、膜孔径、膜管长度、膜面流速、原水浊度、工作时间以及温度等因素之间的关联式.并通过试验,针对膜通量的快速衰减期以及相对平缓期,分别分析求解了各项系数.通... 通过量纲分析,建立了氧化铝陶瓷膜在处理高浊度水时,影响膜通量变化的压力、膜孔径、膜管长度、膜面流速、原水浊度、工作时间以及温度等因素之间的关联式.并通过试验,针对膜通量的快速衰减期以及相对平缓期,分别分析求解了各项系数.通过分析比较发现,20℃时关联式相对于实测数据的平均相对误差仅为1.5%,由此证明利用量纲分析得出的膜通量衰减关联式较好地反映了实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纲分析 关联式 膜通量 氧化铝陶瓷膜 高浊度水 膜面流速 原水浊度 工作时间 分析比较 相对误差 实测数据 膜孔径 20℃ 衰减 膜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汽车发动机故障特征选择 被引量:7
4
作者 夏天 王新晴 +1 位作者 肖云魁 梁升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2010年第2期219-223,共5页
最优特征选择属于组合优化范畴,针对汽车发动机机械故障特征选择问题,分析了冗余特征的存在对于故障分类器分类性能的影响,选择最优特征组合可以提高故障分类的正确率,提出基于离散粒子群算法的特征优化组合算法,利用BP神经网络评价特... 最优特征选择属于组合优化范畴,针对汽车发动机机械故障特征选择问题,分析了冗余特征的存在对于故障分类器分类性能的影响,选择最优特征组合可以提高故障分类的正确率,提出基于离散粒子群算法的特征优化组合算法,利用BP神经网络评价特征优化的性能,并将其应用到汽车发动机曲轴轴承磨损故障诊断中.实验结果表明,与遗传算法相比,基于离散粒子群算法的特征优化算法优化效率较高,分类正确率较高,优化后的特征集可以显著地提高故障分类器的分类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粒子群 特征选择 汽车发动机 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环境中水塔的定向爆破拆除 被引量:3
5
作者 范磊 齐世福 《爆破》 CSCD 2008年第3期68-70,共3页
在复杂环境中成功地定向爆破拆除1座30m高的水塔。通过采取严格措施控制了水塔的塌落振动和爆破飞石,使之既不产生过大的后坐,又不在倒塌后产生较大的侧向偏移。介绍的爆破技术参数设计及安全防护措施,为类似工程的实践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水塔 定向爆破拆除 复杂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利介绍(二)--增强爆破安全挡波墙的构筑方法
6
《爆破》 CSCD 2008年第3期64-64,共1页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爆破安全挡波墙的构筑方法,其特征在于以爆源中心为圆心,设置环形或圆弧形的挡波墙,挡波墙的内环半径r=0.64cm,高度H=1.277cm,纵剖面为直角梯形,顶部宽度为α=0.75—1m,斜边与底边夹角为α=65°-75°...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爆破安全挡波墙的构筑方法,其特征在于以爆源中心为圆心,设置环形或圆弧形的挡波墙,挡波墙的内环半径r=0.64cm,高度H=1.277cm,纵剖面为直角梯形,顶部宽度为α=0.75—1m,斜边与底边夹角为α=65°-75°。挡波墙最好选用编织袋内装沙土,密实堆积成墙的主体。沿挡波墙内壁堆放干草束,并用粘土对其进行固定。干草束和粘土总厚度一般为0.4-0.5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筑方法 爆破安全 挡波墙 专利介绍 直角梯形 圆弧形 纵剖面 编织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