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CT评价吡格列酮抗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作用的可行性。方法将20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药物干预组(n=10)和对照组(n=10)。采用主动脉球囊拉伤术与间断高脂饲料饲养的方法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并进行...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CT评价吡格列酮抗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作用的可行性。方法将20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药物干预组(n=10)和对照组(n=10)。采用主动脉球囊拉伤术与间断高脂饲料饲养的方法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并进行药物诱发斑块破裂实验。药物干预组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于原饲料里添加吡格列酮10mg/(kg·d)。分别于实验中期(第8周)和晚期(第16周)进行PET/CT扫描,自动测量感兴趣区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VUmax)和平均标准化摄取值(SVUmean)。斑块破裂诱发实验后对2组兔主动脉进行解剖并留取组织进行病理学分析。结果药物干预组的血栓动脉段明显低于对照组(14.6%vs 39.1%,P=0.000),斑块激发实验后破裂斑块的SUVmean(1.486±0.486 vs 0.655±0.235,P=0.000)和SUVmax(1.862±0.564 vs 0.843±0.058,P=0.000)均明显高于非破裂斑块。药物干预组斑块面积、巨噬细胞计数、新生血管计数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SUVmean和SUVmax与斑块面积、巨噬细胞计数呈明显正相关,但与新生血管计数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PET/CT作为一种无创的功能-形态多模式成像技术,能够有效监测吡格列酮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展开更多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对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血清S100B质量浓度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探讨乌司他丁对脑缺血患者的脑保护作用.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临床研究,选择拟在全麻下行介入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40~65岁,B...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对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血清S100B质量浓度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探讨乌司他丁对脑缺血患者的脑保护作用.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临床研究,选择拟在全麻下行介入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40~65岁,BMI 20~30 kg/m^2,将其随机分为两组(n=30):乌司他丁组(U组)和对照组(C组).U组患者麻醉诱导前30 min给予乌司他丁10 000 U/kg(由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 L静脉滴注),C组患者在相同时间段静脉滴注100 m L生理盐水.于手术前及术后第1、3天行外周静脉采血,采用ELISA检测患者血清S100B质量浓度;同时在两组患者手术前及术后第1、3天,用MMSE评价其认知功能.结果:术后第1天和第3天,U组患者血清S100B质量浓度显著低于C组(P<0.05);同时,术后第1天,U组患者MMSE评分高于C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预处理可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血清S100B质量浓度并改善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具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CT评价吡格列酮抗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作用的可行性。方法将20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药物干预组(n=10)和对照组(n=10)。采用主动脉球囊拉伤术与间断高脂饲料饲养的方法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并进行药物诱发斑块破裂实验。药物干预组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于原饲料里添加吡格列酮10mg/(kg·d)。分别于实验中期(第8周)和晚期(第16周)进行PET/CT扫描,自动测量感兴趣区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VUmax)和平均标准化摄取值(SVUmean)。斑块破裂诱发实验后对2组兔主动脉进行解剖并留取组织进行病理学分析。结果药物干预组的血栓动脉段明显低于对照组(14.6%vs 39.1%,P=0.000),斑块激发实验后破裂斑块的SUVmean(1.486±0.486 vs 0.655±0.235,P=0.000)和SUVmax(1.862±0.564 vs 0.843±0.058,P=0.000)均明显高于非破裂斑块。药物干预组斑块面积、巨噬细胞计数、新生血管计数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SUVmean和SUVmax与斑块面积、巨噬细胞计数呈明显正相关,但与新生血管计数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PET/CT作为一种无创的功能-形态多模式成像技术,能够有效监测吡格列酮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文摘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对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血清S100B质量浓度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探讨乌司他丁对脑缺血患者的脑保护作用.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临床研究,选择拟在全麻下行介入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40~65岁,BMI 20~30 kg/m^2,将其随机分为两组(n=30):乌司他丁组(U组)和对照组(C组).U组患者麻醉诱导前30 min给予乌司他丁10 000 U/kg(由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 L静脉滴注),C组患者在相同时间段静脉滴注100 m L生理盐水.于手术前及术后第1、3天行外周静脉采血,采用ELISA检测患者血清S100B质量浓度;同时在两组患者手术前及术后第1、3天,用MMSE评价其认知功能.结果:术后第1天和第3天,U组患者血清S100B质量浓度显著低于C组(P<0.05);同时,术后第1天,U组患者MMSE评分高于C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预处理可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血清S100B质量浓度并改善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具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