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准确确定核素心室显像角度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张仲慧 王新强 +3 位作者 汤建中 董小波 古汉民 阚冀荣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89-291,共3页
目的:探讨常规目测方法与断层采集方法确定平衡法核素心室显像左、右心室分开的角度差异及对左室功能参数的影响。方法:选择进行平衡法门控心室显像的患者35例,分别以常规目测和断层采集方法确定左右心室分开的角度,并进行两次显像,对... 目的:探讨常规目测方法与断层采集方法确定平衡法核素心室显像左、右心室分开的角度差异及对左室功能参数的影响。方法:选择进行平衡法门控心室显像的患者35例,分别以常规目测和断层采集方法确定左右心室分开的角度,并进行两次显像,对两种方法的角度以及处理所得左室主要功能参数(左室射血分数、高峰射血率、高峰充盈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以断层采集确定的角度为标准,与常规角度对比平均的角度差为8°,最大的偏差值达17°,由此所得的左室功能参数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左、右心室角度分隔是否准确对左室功能参数测量具有明显的影响,断层方法确定角度简便、实用、客观、准确,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核素显像 放射性核素心室显像术 心室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治疗后AFP升高的肝癌患者^(18)F-FDG PET/CT显像与增强CT的对比 被引量:6
2
作者 梁英魁 川玲 +3 位作者 赵文锐 方庭正 王升 朱家瑞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0年第5期515-519,共5页
目的比较18F-FDG PET/CT与增强CT(CECT)在评估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后甲胎蛋白(AFP)升高的原发性肝癌(HCC)患者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TACE后近期AFP升高HCC患者的18F-FDGPET/CT与CECT扫描表现。结果由手术活检、血... 目的比较18F-FDG PET/CT与增强CT(CECT)在评估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后甲胎蛋白(AFP)升高的原发性肝癌(HCC)患者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TACE后近期AFP升高HCC患者的18F-FDGPET/CT与CECT扫描表现。结果由手术活检、血管造影及临床随访(最短随访3~6个月)证实。在PET/CT首次显像(60min)和延迟显像时(120min)测量肝内病灶区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SUV比值(SUVratio)=肿瘤区最大SUV值/非肿瘤肝组织的平均SUV值。比较18F-FDG PET/CT与CECT的灵敏度与准确率以及PET/CT首次显像与延迟显像时病灶区的SUVmax值与SUVratio。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与配对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38例复发或转移(手术及活检病理证实10例、血管造影证实14例,临床随访确诊证实14例),4例临床随访正常。其中18F-FDG PET/CT灵敏度为92.11%(35/38)、准确率为90.48%(38/42);CECT的敏感度为73.68%(28/38)、准确率为73.81%(31/42)。两者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敏感度χ2=4.55,P=0.033;准确率χ2=3.98,P=0.046)。肝内病灶的早期相与延迟相SUVmax分别为4.5±1.5、4.7±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81,P=0.341)。SUVratio分别为2.0±0.7、2.3±0.8,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91,P=0.019)。结论 18F-FDG PET/CT代谢显像能够很好地揭示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AFP升高的原因,尤其在碘化油沉积较密实而CECT阴性的患者优于CECT。PET/CT延迟相可更好地显示肝内病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正电子发射型体层摄影术 氟脱氧葡萄糖F18 甲胎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评价伽马刀治疗肿瘤疗效 被引量:2
3
作者 川玲 赵文锐 +6 位作者 梁英魁 方庭正 王升 王新强 高春华 王春方 王伟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0年第4期455-458,共4页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在评价伽马刀治疗肿瘤疗效中的价值。方法对39例肿瘤术后复发患者,在伽马刀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根据CT显像的病灶大小、PET显像的平均标准摄取值(SUVmean)变化以及SUV变化率(△SUV)分别进行近期疗效判定。结果...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在评价伽马刀治疗肿瘤疗效中的价值。方法对39例肿瘤术后复发患者,在伽马刀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根据CT显像的病灶大小、PET显像的平均标准摄取值(SUVmean)变化以及SUV变化率(△SUV)分别进行近期疗效判定。结果治疗前PET/CT全身检查后检出病灶并行伽马刀定位病灶65个,平均直径(3.32±3.57)cm;平均SUVmean5.92±2.62。伽马刀治疗3个月后复查,PET/CT检出病灶50个,平均直径(2.54±2.76)cm;平均SUVmean3.82±3.40。伽马刀治疗后病灶最大直径普遍较前缩小(P<0.05),伽马刀治疗后SUVmean显著降低(P<0.001)。伽马刀治疗后CT显示的总有效率为38.46%(25/65),PET SUVmean显示总有效率为55.38%(36/65),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4,P<0.05)。△SUV的总有效率为49.23%(32/65)。结论 18F-FDG PET/CT可以从病灶的大小和代谢两方面评价伽马刀治疗肿瘤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正电子发射型 肿瘤 治疗 伽马刀 氟脱氧葡萄糖F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系统结节病^(18)F-FDG PET/CT显像1例 被引量:1
4
作者 杜鹏 梁英魁 +1 位作者 川玲 朱家瑞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326-2326,共1页
关键词 结节病 放射性核素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假肿瘤性胰腺炎的^(18)F-FDG PET/CT显像1例
5
作者 梁英魁 郭烽 +3 位作者 雷霄 王升 赵文锐 川玲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566-1566,共1页
患者女,55岁,内镜下息肉切除术后1个月,超声发现胰尾部少血实性结节,直径约2.4cm,肝多发囊肿;既往无胆结石、胰腺炎病史,1年前曾因子宫多发平滑肌瘤、宫颈慢性炎症接受子宫全切术。^18F-FDGPET/CT示胰体尾部等密度小结节伴远... 患者女,55岁,内镜下息肉切除术后1个月,超声发现胰尾部少血实性结节,直径约2.4cm,肝多发囊肿;既往无胆结石、胰腺炎病史,1年前曾因子宫多发平滑肌瘤、宫颈慢性炎症接受子宫全切术。^18F-FDGPET/CT示胰体尾部等密度小结节伴远侧胰管串珠样扩张,增强后显著不均匀强化,中心密度略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正电子发射型体层摄影术 氟脱氧葡萄糖18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