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经皮射频消融治疗中央型非小细胞肺癌 被引量:11
1
作者 马军朋 卢伟 +4 位作者 杨超 郑好 蒋富强 杜鹏 杨剑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517-520,共4页
目的探讨TACE联合经皮射频消融(PRFA)治疗中央型非小细胞肺癌(CNSCLC)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不可手术切除的中晚期CNSCLC患者(共50个病灶),均接受肿瘤供血动脉TACE治疗(化疗方案:吉西他滨1 000mg+顺铂90mg;栓塞材料:... 目的探讨TACE联合经皮射频消融(PRFA)治疗中央型非小细胞肺癌(CNSCLC)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不可手术切除的中晚期CNSCLC患者(共50个病灶),均接受肿瘤供血动脉TACE治疗(化疗方案:吉西他滨1 000mg+顺铂90mg;栓塞材料:Embosphere微球),并于术后5天接受PRFA治疗肿瘤。术后以增强CT随访观察肿瘤大小及其强化情况,并根据改良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价联合治疗效果,计算术后3、6、12个月的客观有效率(ORR)。通过Kaplan-Meier生存分析获得患者术后无进展生存时间(PFS)。观察并记录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对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TACE及PRFA治疗。术后3、6、12个月ORR分别为92.68%(38/41)、78.05%(32/41)和68.29%(28/41)。患者中位PFS为14.8个月。32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包括胸疼13例、气胸8例、少量咯血6例、血胸3例、喉返神经损伤1例、胸膜反应1例,均较轻微,可自行缓解或经对症处理后好转,未出现脊髓损伤、大咯血及大量血气胸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TACE联合PFRA为治疗中晚期CNSCLC的有效方法,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化学栓塞 治疗性 射频消融 治疗结果 手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经皮髓核旋切术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0
2
作者 杜鹏 肖越勇 卢伟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66-269,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髓核旋切术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成臭氧治疗组、经皮旋切治疗组和经皮旋切术联合臭氧治疗组,每组20例。比较3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视... 目的探讨经皮髓核旋切术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成臭氧治疗组、经皮旋切治疗组和经皮旋切术联合臭氧治疗组,每组20例。比较3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AS)的变化及临床疗效。分析术中及术后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 3组术后VAS评分较术前均降低(P均<0.017);经皮旋切术联合臭氧组近期及远期VAS评分均低于臭氧治疗组和经皮旋切治疗组(P均<0.017)。但3组间近期及远期优良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17)。手术相关并发症主要为腰部疼痛、下肢酸胀及疼痛。结论经皮髓核旋切术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提高手术疗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斑块切除术 臭氧 髓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癌痛 被引量:7
3
作者 杜鹏 肖越勇 卢伟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545-549,共5页
目的探讨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癌痛的有效性。方法收集33例肿瘤患者,采用CT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对引起患者疼痛的责任病灶进行治疗。术前利用放射性粒子源植入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粒子植入计划,术中实时调整手术方案,术... 目的探讨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癌痛的有效性。方法收集33例肿瘤患者,采用CT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对引起患者疼痛的责任病灶进行治疗。术前利用放射性粒子源植入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粒子植入计划,术中实时调整手术方案,术后即刻利用TPS进行植入后验证。对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采用CT扫描评价肿瘤局部控制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于术前及术后3天、1个月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比较VAS评分的变化。分析术中及术后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对33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患者第2、4、6个月局部控制率分别为27.27%(9/33)、72.72%(24/33)、84.85%(28/33)。33例患者术后VAS评分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术后3天VAS评分3.80±1.25,术后1个月为2.25±1.0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3,P<0.05)。手术相关并发症主要为疼痛、发热、软组织肿胀、气胸、局部出血。结论对肿瘤患者癌痛责任病灶行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可有效缓解疼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放射学 介入性 近距离放射疗法 组织间照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轴半自动活检枪在肺小结节穿刺活检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4
作者 杜鹏 肖越勇 卢伟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35-338,共4页
目的探讨同轴半自动活检枪在肺小结节穿刺活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因肺部小结节行CT引导穿刺活检的40例患者资料,以术后病理或影像随访结果为金标准,计算穿刺活检诊断恶性肺小结节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并分析术中手... 目的探讨同轴半自动活检枪在肺小结节穿刺活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因肺部小结节行CT引导穿刺活检的40例患者资料,以术后病理或影像随访结果为金标准,计算穿刺活检诊断恶性肺小结节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并分析术中手术相关并发症及穿刺技巧。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手术操作,术后病理或影像随访最终诊断为恶性病变29例、良性病变11例。穿刺活检诊断恶性肺小结节的敏感度为89.65%(26/29)、特异度为100%(11/11)、准确率为92.50%(37/40)。手术相关并发症主要为气胸和局部出血。结论采用同轴半自动活检枪对肺小结节患者行穿刺活检,具有较高的准确率、特异度及敏感度,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活组织检查 肺结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肝穿刺胆道内射频消融处理恶性胆道梗阻的应用 被引量:8
5
作者 杨超 卢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31-834,共4页
恶性胆道梗阻是由胆道恶性肿瘤或胰头癌、肝癌等外源性压迫所致,临床表现为黄疸、皮肤瘙痒及肝功能衰竭等症状,患者生存时间短、生活质量较差。治疗恶性胆道梗阻关键在于疏通胆汁引流通道,及时降黄减压、保护肝功能。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利... 恶性胆道梗阻是由胆道恶性肿瘤或胰头癌、肝癌等外源性压迫所致,临床表现为黄疸、皮肤瘙痒及肝功能衰竭等症状,患者生存时间短、生活质量较差。治疗恶性胆道梗阻关键在于疏通胆汁引流通道,及时降黄减压、保护肝功能。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利用HabibTMEndoHPB导管进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内射频消融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相关文献,阐明了该方法是一种治疗恶性胆道梗阻安全可行的方法,可降低胆管内金属支架植入后再狭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胆道梗阻 导管消融术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椎体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唑来膦酸治疗肺癌椎体转移的的恶性生物学及骨代谢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卢伟 杨超 +7 位作者 张嘉成 马军朋 杜鹏 杨剑 蒋富强 金鑫荔 解鹏 张哲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20期2501-2504,共4页
目的:研究经导管椎体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唑来膦酸治疗肺癌椎体转移的恶性生物学及骨代谢情况。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肺癌椎体转移患者46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23)接受经导管椎体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唑来膦酸治疗,对照组(n=23)仅... 目的:研究经导管椎体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唑来膦酸治疗肺癌椎体转移的恶性生物学及骨代谢情况。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肺癌椎体转移患者46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23)接受经导管椎体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唑来膦酸治疗,对照组(n=23)仅接受经导管椎体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治疗后8周时,取血清并测定肿瘤标志物含量、侵袭分子含量、骨转化指标含量。结果:治疗后8周时,观察组血清中CEA、NSE、Cyfra21-1、TK1、RCAS1、CatB、CatD、CatX、MMP7、MMP9、MMP13、N-MID、BALP、OC、PINP、β-CTX、NTX、ICTP、TRACP5b的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经导管椎体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唑来膦酸治疗能够更为有效的杀伤椎体转移灶内的癌细胞、抑制蛋白酶的分泌、调节骨代谢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椎体转移 动脉化疗栓塞 唑来膦酸 骨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B~ ⅡB期宫颈癌患者术前新辅助化疗对病灶内恶性生物学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翟妍 杨超 +2 位作者 马军朋 顾苡铭 张俊莉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4期534-536,540,共4页
目的:研究ⅠB~ⅡB期宫颈癌患者术前新辅助化疗对病灶内恶性生物学特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7年5月海军总医院诊断为ⅠB~ⅡB期宫颈癌并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术前接受新辅助化疗的辅助化疗组和进行常规术前... 目的:研究ⅠB~ⅡB期宫颈癌患者术前新辅助化疗对病灶内恶性生物学特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7年5月海军总医院诊断为ⅠB~ⅡB期宫颈癌并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术前接受新辅助化疗的辅助化疗组和进行常规术前准备的对照组。手术切除后,通过荧光定量PCR测定宫颈癌组织中抑癌基因、增殖基因、迁移和侵袭基因的mRNA表达量。结果:手术切除后,辅助化疗组宫颈癌组织中抑癌基因THBS2、PTEN、LAST1、eIF4E3的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常规手术组,增殖基因RUNX2、CyclinD1、ALEX1、ALDH1、ABCG2及迁移和侵袭基因CXCL12、CXCR4、MMP9、S100A6、N-cadherin的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常规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ⅠB~ⅡB期宫颈癌患者术前新辅助化疗能够抑制病灶内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新辅助化疗 抑癌基因 增殖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