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培哚普利对冠心病患者循环血内皮祖细胞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1
1
作者 谈红 王雪 +6 位作者 李晓燕 许琳 苏莉 胡瑛 杨燕 陈英剑 张国明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培哚普利在冠心病治疗中对循环血内皮祖细胞(EPCs)水平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7,给予常规药物),小剂量组(n=29,给予常规药物+4 mg培哚普利)和...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培哚普利在冠心病治疗中对循环血内皮祖细胞(EPCs)水平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7,给予常规药物),小剂量组(n=29,给予常规药物+4 mg培哚普利)和大剂量组(n=28,给予常规药物+8 mg培哚普利)。随访12周,治疗前后各组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EPCs水平,采用超声测定肱动脉血管舒张功能(FMD),同时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水平。结果:治疗12周后,对照组、小剂量组及大剂量组患者较治疗前循环血EPCs、肱动脉FMD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hs-CRP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小剂量组及大剂量组Ang Ⅱ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治疗后,小剂量组及大剂量组循环血EPCs、肱动脉FM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hs-CRP及Ang Ⅱ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同时,与小剂量组比较,大剂量组循环血EPCs及FMD均明显升高,hs-CRP及Ang Ⅱ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培哚普利对循环血EPCs有一定的动员作用,可显著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且较大剂量效果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培哚普利 内皮祖细胞 血管内皮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