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血压对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前后左心室舒张功能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金岩 王辉山 +2 位作者 姜辉 陶登顺 于岩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568-1571,共4页
目的探讨对伴有高血压的冠心病患者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前后的左心室舒张功能变化特点。方法 93例接受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患者根据是否合并高血压病,分为高血压组(HP组,38例)和血压正常组(NBP组,55例),术前、术后分... 目的探讨对伴有高血压的冠心病患者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前后的左心室舒张功能变化特点。方法 93例接受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患者根据是否合并高血压病,分为高血压组(HP组,38例)和血压正常组(NBP组,55例),术前、术后分别采集过二尖瓣的舒张早期(E)和舒张晚期(A)峰速及二尖瓣侧壁瓣环的收缩期(Sm)、舒张早期(Em)和舒张晚期(Am)峰速。结果 HP组术前室壁运动积分(WMI)及肺动脉收缩压低于NBP组(P<0.05);NBP组患者的术前E/A和E/Em值显著高于HP组(P<0.05),术后1个月E/Em值即可降至接近正常范围,而HP组患者的E/Em值术后3个月才接近正常;两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术前均降低,术后1个月恢复正常。HP组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分级较集中于1级和2级,共33例(33/38,86.84%),而NBP组患者各级所占比重较分散,最多为3级,20例(20/55,36.36%),其次为2级,17例(17/55,30.91%)。结论 NBP组患者的左心室舒张功能受损程度较HP组严重;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恢复较慢,长期、稳定降压治疗是改善冠状动脉搭桥术预后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功能障碍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超声心动图评价原发性心脏黏液瘤及肺动脉压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2
作者 金岩 王辉山 +2 位作者 邓东安 侯传举 于岩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889-1891,共3页
目的探讨术前超声心动图综合评价黏液瘤的形态、大小、发生部位以及肺动脉压的价值。方法采集132例(男47例,女85例)心脏黏液瘤患者的术前超声评价、临床症状、术中所见及预后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临床症状:心慌、气短84例(... 目的探讨术前超声心动图综合评价黏液瘤的形态、大小、发生部位以及肺动脉压的价值。方法采集132例(男47例,女85例)心脏黏液瘤患者的术前超声评价、临床症状、术中所见及预后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临床症状:心慌、气短84例(63.64%),栓塞12例(9.09%),晕厥11例(8.33%),发热5例(3.79%),贫血2例(1.52%),胸腔积液2例(1.52%),心房颤动9例(6.82%),肾炎3例(2.27%)。②术中所见:左心房黏液瘤121例(91.67%),右心房黏液瘤11例(8.33%)。起源于房间隔左心房面81例(61.36%),左心房后壁19例(14.39%),左心房顶部16例(12.12%),靠近二尖瓣环5例(3.79%);起源于房间隔右心房面5例(3.79%),下腔静脉开口附近5例(3.79%),冠状静脉窦内1例(0.76%)。本组中2例复发。③根据是否有肺动脉压力增高将121例左心房黏液瘤患者分为两组,两组间瘤体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起源于左心房顶部者瘤蒂明显长(P<0.05),伴有肺动脉压力增高的例数所占比重明显低于其他黏液瘤(P<0.05),该黏液瘤质量也明显大于其他黏液瘤(P<0.01)。结论黏液瘤形态、大小、发生部位与肺动脉压有一定关系,超声心动图应作为术前诊断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黏液瘤 高血压 肺性 超声心动描记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心脏停搏液对心肌保护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马朝晖 张仁福 +2 位作者 姜辉 宋恒昌 张静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0-42,共3页
目的 :评估 3种心脏停搏液的心肌保护作用。  方法 :3 0例风湿性单纯二尖瓣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温血停搏液持续灌注组 (温血组 ,n=10 )、冷血停搏液间断灌注组(冷血组 ,n=10 )及冷晶体停搏液间断灌注组 (冷晶体液组 ,n=10 ) ,观察血浆心... 目的 :评估 3种心脏停搏液的心肌保护作用。  方法 :3 0例风湿性单纯二尖瓣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温血停搏液持续灌注组 (温血组 ,n=10 )、冷血停搏液间断灌注组(冷血组 ,n=10 )及冷晶体停搏液间断灌注组 (冷晶体液组 ,n=10 ) ,观察血浆心肌肌钙蛋白 T( c Tn T)、内皮素 - 1( ET- 1)、心钠素 ( ANP)和心肌超微结构改变。  结果 :1体外循环后冷晶体液组血浆 c Tn T较其它 2组明显增高 ;2血浆 ET- 1在主动脉开放后温血组下降速度最快 ,冷晶体液组含量最高 ;3血浆 ANP在主动脉阻断后 15分温血组上升 ,其它 2组在主动脉阻断后迅速下降 ;4复跳后心肌超微结构冷晶体液组损伤最重 ,温血组最轻。  结论 :血浆 c Tn T、ET- 1、ANP及心肌超微结构改变 ,反映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温血停搏液的心肌保护作用优于冷血停搏液和冷晶体停搏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保护 CTNT ANP 心肌缺血 心脏停搏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