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黏膜病理类型与中医体质相关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王利平 高文艳 +1 位作者 林一帆 张建觅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44-546,共3页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中医体质的分布及UC患者肠黏膜病理类型与中医体质相关性情况,为UC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14年9月—2014年12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住院就诊的2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系统标准化的中医体质量表测定,并...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中医体质的分布及UC患者肠黏膜病理类型与中医体质相关性情况,为UC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14年9月—2014年12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住院就诊的2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系统标准化的中医体质量表测定,并总结出标准体质类型分布情况。统计26例UC患者的结肠黏膜的病理类型,归纳出常见的中医体质与结肠黏膜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结果:2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体质调查中以阳虚质(73.08%)与气虚质(61.54%)为最多,其余体质类型相对较少,各体质类型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2.94,P=0.000<0.05);其兼夹体质15例(57.69%)(兼夹2种体质2例,3种体质5例,4种体质3例,5种体质5例),单一体质11例(42.31%)。表现为糜烂浅溃疡、炎细胞浸润、隐窝结构改变、黏膜腺体增生、坏死或脱落的5种病理类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571,P=0.000<0.05),黏膜腺体增生和隐窝结构改变所占比例较高。5种病理类型的各中医体质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各型均以阳虚质为最多,气虚质次之。结论:UC患者以阳虚质与气虚质两种体质类型为主,且以多为兼夹体质。病理类型与中医体质具有相关性,各病理类型均以阳虚质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阳虚质 气虚质 中医体质 病理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炎康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评价及对肠黏膜组织中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利平 高文艳 +2 位作者 林一帆 于丽 王长洪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725-2727,共3页
目的:观察肠炎康对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及通过其对肠黏膜组织中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UC的细胞因子作用机制。方法:通过症状、肠镜检查并结合活检结肠黏膜病理... 目的:观察肠炎康对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及通过其对肠黏膜组织中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UC的细胞因子作用机制。方法:通过症状、肠镜检查并结合活检结肠黏膜病理检查结果,明确诊断为UC的60例处于活动期的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随机分组,每组30例,其中治疗组应用肠炎康,对照组应用美沙拉嗪缓释颗粒(MS),疗程为8周,对两组疗效进行评价,并用随机数字表法从治疗组中随机抽取10例患者,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其病变肠道黏膜中IL2、IL-6、TNF-α表达的变化。对以上观察及检查、检验结果进行详细记录,并均采用积分综合计量,应用自身前后对照及组间对照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肠炎康治疗组与美沙拉嗪(MS)对照组,在总有效率上比较,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肠炎康组与MS组疗效之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的结果提示:按照治疗后-治疗前的负秩输出,P均<0.05,说明IL-2、IL-6及TNF-α表达水平在应用肠炎康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肠炎康治疗有效,与MS疗效相似,且从细胞因子机制角度得出,肠炎康可较好的抑制肠黏膜促炎细胞因子表达,而发挥保护肠黏膜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肠炎康 疗效观察 细胞因子 白细胞介素-2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