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肠炎康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评价及对肠黏膜组织中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利平 高文艳 +2 位作者 林一帆 于丽 王长洪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725-2727,共3页
目的:观察肠炎康对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及通过其对肠黏膜组织中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UC的细胞因子作用机制。方法:通过症状、肠镜检查并结合活检结肠黏膜病理... 目的:观察肠炎康对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及通过其对肠黏膜组织中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UC的细胞因子作用机制。方法:通过症状、肠镜检查并结合活检结肠黏膜病理检查结果,明确诊断为UC的60例处于活动期的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随机分组,每组30例,其中治疗组应用肠炎康,对照组应用美沙拉嗪缓释颗粒(MS),疗程为8周,对两组疗效进行评价,并用随机数字表法从治疗组中随机抽取10例患者,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其病变肠道黏膜中IL2、IL-6、TNF-α表达的变化。对以上观察及检查、检验结果进行详细记录,并均采用积分综合计量,应用自身前后对照及组间对照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肠炎康治疗组与美沙拉嗪(MS)对照组,在总有效率上比较,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肠炎康组与MS组疗效之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的结果提示:按照治疗后-治疗前的负秩输出,P均<0.05,说明IL-2、IL-6及TNF-α表达水平在应用肠炎康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肠炎康治疗有效,与MS疗效相似,且从细胞因子机制角度得出,肠炎康可较好的抑制肠黏膜促炎细胞因子表达,而发挥保护肠黏膜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肠炎康 疗效观察 细胞因子 白细胞介素-2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联合益生菌治疗慢性复发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高文艳 林一帆 +4 位作者 王长洪 陈山泉 陆宇平 巩阳 刘杨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6期1330-1332,共3页
目的:探讨中药联合整肠生(有效成分为地衣芽孢杆菌)治疗慢性复发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疗效。方法:将40例慢性复发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试验组给予中药汤剂联合整肠生(500mg,3次/天)治疗8周;对照组只给予... 目的:探讨中药联合整肠生(有效成分为地衣芽孢杆菌)治疗慢性复发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疗效。方法:将40例慢性复发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试验组给予中药汤剂联合整肠生(500mg,3次/天)治疗8周;对照组只给予中药汤剂,治疗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状况、肠镜检查结果、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综合疗效、临床症状改善状况、肠镜检查结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的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治疗2周时,在临床主要症状记分上,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复发情况:随访6个月,试验组2例复发,而对照组8例复发。结论:整肠生联合中药治疗慢性复发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能够更快地控制临床症状,且明显减少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溃疡性 中药 整肠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黏膜病理类型与中医体质相关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王利平 高文艳 +1 位作者 林一帆 张建觅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44-546,共3页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中医体质的分布及UC患者肠黏膜病理类型与中医体质相关性情况,为UC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14年9月—2014年12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住院就诊的2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系统标准化的中医体质量表测定,并...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中医体质的分布及UC患者肠黏膜病理类型与中医体质相关性情况,为UC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14年9月—2014年12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住院就诊的2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系统标准化的中医体质量表测定,并总结出标准体质类型分布情况。统计26例UC患者的结肠黏膜的病理类型,归纳出常见的中医体质与结肠黏膜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结果:2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体质调查中以阳虚质(73.08%)与气虚质(61.54%)为最多,其余体质类型相对较少,各体质类型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2.94,P=0.000<0.05);其兼夹体质15例(57.69%)(兼夹2种体质2例,3种体质5例,4种体质3例,5种体质5例),单一体质11例(42.31%)。表现为糜烂浅溃疡、炎细胞浸润、隐窝结构改变、黏膜腺体增生、坏死或脱落的5种病理类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571,P=0.000<0.05),黏膜腺体增生和隐窝结构改变所占比例较高。5种病理类型的各中医体质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各型均以阳虚质为最多,气虚质次之。结论:UC患者以阳虚质与气虚质两种体质类型为主,且以多为兼夹体质。病理类型与中医体质具有相关性,各病理类型均以阳虚质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阳虚质 气虚质 中医体质 病理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粘膜异型增生微观辨证分型与细胞核DNA含量变化及随访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林一帆 周学文 +5 位作者 朱虹 王长洪 胡家露 陈希陶 丁华野 马福成 《中医药学刊》 CAS 2002年第3期296-297,共2页
目的 :探讨胃粘膜异型增生中医微观辨证分型与细胞核DNA含量及临床随访结果的关系。方法 :应用中医脏腑辨证理论与图象分析的方法对 12 0例胃粘膜异型增生进行内镜下微观辨证分型与细胞核DNA含量及倍体定量分析 ,同时进行临床随访研究... 目的 :探讨胃粘膜异型增生中医微观辨证分型与细胞核DNA含量及临床随访结果的关系。方法 :应用中医脏腑辨证理论与图象分析的方法对 12 0例胃粘膜异型增生进行内镜下微观辨证分型与细胞核DNA含量及倍体定量分析 ,同时进行临床随访研究。结果 :胃络瘀滞型与胃络灼伤型胃粘膜DNA含量、超 2倍体、超 4倍体细胞百分数及核平均面积、周长、体积均较胃热型与胃寒型明显增高 ,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0 .0 1) ,DNA含量直方图非整倍体型组中胃络瘀滞型粘膜(2 6 / 47)明显高于整倍体型组 (8/ 37) (P <0 .0 1)。对其中 6 3例进行了 6~ 72个月 (平均 2 4个月 )的随访 ,癌变组中胃络瘀滞型粘膜 (2 3/ 30 )明显高于未癌变组 (9/ 33)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胃络瘀滞型胃粘膜异型增生与癌变关系密切 ,在辨证施治中应给予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辨证 胃癌 异型增生 细胞抗与DNA含量 图像分析 随访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糜烂性胃炎146例治疗前后舌苔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王长洪 陆宇平 +4 位作者 王艳红 王立新 朱虹 陈山泉 杨卓 《中医药学刊》 2003年第8期1272-1273,共2页
目的 :观察舌苔在糜烂性胃炎治疗前后的动态变化。方法。 14 6例经内镜诊断的糜烂性胃炎 (EG) ,采用清热解毒法治疗 ,进行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胃镜、病理、Hp、舌苔等动态观察。结果 :舌苔与糜烂程度、HP感染 ,症状轻重有密切关系 ,Hp感... 目的 :观察舌苔在糜烂性胃炎治疗前后的动态变化。方法。 14 6例经内镜诊断的糜烂性胃炎 (EG) ,采用清热解毒法治疗 ,进行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胃镜、病理、Hp、舌苔等动态观察。结果 :舌苔与糜烂程度、HP感染 ,症状轻重有密切关系 ,Hp感染者 ,糜烂程度及症状重者 ,黄苔发生率显著增高 (P <0 .0 1) ,糜烂治愈后 ,黄苔发生率为 2 7.7% ,较治疗前的 82 .19% ,明显减少 (P <0 .0 1)。结论 :黄苔在胃热辨证及疗效评价中有重要参考意义 ,黄苔应引为胃热辨证的主证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糜烂性胃炎 清法 舌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董建华教授学术思想举要 被引量:7
6
作者 王长洪 《中医药学刊》 2001年第4期292-294,共3页
指出从病机分析入手 ,从总体上、动态上把握治疗是董师辨证施治的显著特点。辨证注意分析气机 ,立法重视调畅气机 ,用药谨防阻遏气机 ,从而形成了较为系统的调气思想。从四个方面论述了董建华学术思想。即 :重辨证 ,把握内在病因病机 ;... 指出从病机分析入手 ,从总体上、动态上把握治疗是董师辨证施治的显著特点。辨证注意分析气机 ,立法重视调畅气机 ,用药谨防阻遏气机 ,从而形成了较为系统的调气思想。从四个方面论述了董建华学术思想。即 :重辨证 ,把握内在病因病机 ;合生理 ,通降乃治胃之大法 ;研病机 ,主张胃热学说 ;论治法 ,处病先调气机 ;求创新 ,学贯寒温两门。董师调畅气机特点有三 :一是谙熟脏腑气机 ,二是注重调肝 ,三是调气不忘和血。认为初病在气 ,以调气为主 ;久则入络 ,必佐以行血之品 ,才能达到气血流畅而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建华 学术思想 治疗经验 中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