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酶法制备汉麻籽蛋白抗氧化肽 被引量:21
1
作者 周徐慧 钱平 +4 位作者 卢蓉蓉 陈天鹏 史玲 何锦风 王璋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6-81,共6页
采用不同蛋白酶酶解汉麻籽蛋白,确定Alcalase 2.4L碱性蛋白酶是酶解汉麻籽蛋白制备抗氧化肽的优良酶源。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回归分析,得到Alcalase 2.4L碱性蛋白酶酶解汉麻籽蛋白的优化条件为:底物浓度50 mg/mL、水解时间2 h、温度50℃... 采用不同蛋白酶酶解汉麻籽蛋白,确定Alcalase 2.4L碱性蛋白酶是酶解汉麻籽蛋白制备抗氧化肽的优良酶源。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回归分析,得到Alcalase 2.4L碱性蛋白酶酶解汉麻籽蛋白的优化条件为:底物浓度50 mg/mL、水解时间2 h、温度50℃、加酶量2.2%、pH 9.4。优化酶解条件下,水解度约为20%,10 mg/ mL酶解产物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82.65%,显示出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麻籽蛋白 酶法 抗氧化肽 响应面分析法 DPPH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时蒸馏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汉麻叶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9
2
作者 蒋勇 李靖宇 +3 位作者 杜军强 何锦风 何聪芬 祝钧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226-229,共4页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汉麻叶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考察以二氯甲烷为萃取溶剂,不同萃取时间对分析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萃取时间为4h,从汉麻叶中鉴定出44种挥发性成分,占挥发油总组分的86.04%,其中酮类7种(4....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汉麻叶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考察以二氯甲烷为萃取溶剂,不同萃取时间对分析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萃取时间为4h,从汉麻叶中鉴定出44种挥发性成分,占挥发油总组分的86.04%,其中酮类7种(4.67%)、酚类2种(6.13%)、醛类4种(3.88%)、醇类8种(15.35%)、烃类13种(29.40%)、杂环化合物类2种(0.97%)、其他8种(25.64%)。在鉴定出的成分中含量较多的是石竹烯氧化物(14.36%)、石竹烯(8.08%)和α-石竹烯(7.05%)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麻 同时蒸馏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 挥发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汉麻叶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9
3
作者 朱晨瑜 曹蕊 +3 位作者 蒋勇 祝钧 何聪芬 何锦风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4期44-49,共6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汉麻叶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考察3种不同萃取纤维(DVB/CAR/PDMS,CAR/PDMS,PDMS/DVB)对分析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佳萃取纤维为CAR/PDMS.从汉麻叶中检出59种挥发性成分,占挥发油总组分的93....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汉麻叶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考察3种不同萃取纤维(DVB/CAR/PDMS,CAR/PDMS,PDMS/DVB)对分析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佳萃取纤维为CAR/PDMS.从汉麻叶中检出59种挥发性成分,占挥发油总组分的93.18%,其中醛类3种(0.71%)、醇类1种(0.06%)、烃类37种(57.23%)、杂环化合物类3种(0.19%)、萜烯类12种(34.49%)、其他3种(0.50%).在鉴定出的成分中含量较多的是[1R-(1R*,4Z,9S*)]-4,11,11-三甲基-8-亚甲基-二环[7.2.0]4-十一烯(18.81%)、(1α,3α,5α)-1,5-二甲基-3-甲基-2-亚甲基环己烷(18.18%)、α-石竹烯(11.52%)、异柠檬烯(6.78%)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麻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 挥发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酰胺/马来酸酐电子束辐照接枝涤纶改性 被引量:5
4
作者 冯新星 张建春 刘梅军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7-71,共5页
丙烯酰胺(AM)较马来酸酐(MA)有更高的接枝率。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对AM/MA体系接枝的织物进行结构分析发现,AM与MA都接枝到织物上;利用核磁共振测试分析AM接枝涤纶织物的接枝机理,是涤纶大分子链α-H所在碳原子及部分脂肪链中的CH2与AM... 丙烯酰胺(AM)较马来酸酐(MA)有更高的接枝率。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对AM/MA体系接枝的织物进行结构分析发现,AM与MA都接枝到织物上;利用核磁共振测试分析AM接枝涤纶织物的接枝机理,是涤纶大分子链α-H所在碳原子及部分脂肪链中的CH2与AM发生接枝;抗熔滴测试发现接枝AM/MA后的织物抗熔滴性能得到提高;扫描电子显微镜显示主要是骨架炭层起到支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束辐照 丙烯酰胺 马来酸酐 接枝率 抗熔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含锌离子阻燃共聚酯的合成及其性能表征 被引量:5
5
作者 刘梅军 冯新星 张建春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24,共6页
利用新型含锌离子阻燃剂2-羧乙基苯基次膦酸乙二醇酯锌盐(CEPPA-Zn)合成阻燃聚酯,由于含金属离子的阻燃剂加入,聚合反应过程中,缩聚反应时间缩短,缩聚反应温度降低。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试阻燃聚酯的热性能,发现阻燃聚酯的玻璃化... 利用新型含锌离子阻燃剂2-羧乙基苯基次膦酸乙二醇酯锌盐(CEPPA-Zn)合成阻燃聚酯,由于含金属离子的阻燃剂加入,聚合反应过程中,缩聚反应时间缩短,缩聚反应温度降低。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试阻燃聚酯的热性能,发现阻燃聚酯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结晶化温度及熔点均提高。热重测试(TGA)结果显示聚酯的热稳定性能提高,而且由于Zn离子的存在使得残炭量增加。极限氧指数(LOI)测试结果显示,当含Zn离子阻燃剂的质量分数达到7%时,阻燃聚酯的LOI值达到3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阻燃剂CEPPA—Zn 阻燃共聚 极限氧指数值 成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