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评估右美托咪啶对老年患者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麻醉苏醒期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机器人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患者100例,年龄65~80岁,美国麻醉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目的:评估右美托咪啶对老年患者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麻醉苏醒期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机器人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患者100例,年龄65~80岁,美国麻醉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I^III级,随机双盲分为对照组和右美托咪啶组,每组50例。右美托咪啶组将右美托咪啶以0.8μg/(kg·h)静脉泵注10 min,再以0.3μg/(kg·h)恒速维持至手术结束前30 min;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气腹建立后,所有患者采用40°Trendelenberg体位。观察记录患者手术结束时(T0)、苏醒时(T1)、拔管即刻(T2)、拔管10 min(T3)四个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数值;对患者进行Ramsay镇静评分、术毕舒适度评分、术后谵妄分级量表评分和VAS评分;在术前1 d,术后第1天,术后第5天通过6个认知量表评估患者记忆、注意、神经运动反应速度多领域的认知功能测试及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判断;患者于术前1 d,术后1 d,术后5 d采血以检查其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结果:右美托咪啶组患者在T1和T2时刻平均动脉压、心率比对照组患者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右美托咪啶组患者术后谵妄分级量表评分降低(P<0.05)、Ramsay镇静评分升高(P<0.05);术后1 d对照组17人,右美托咪啶组11人,术后5 d对照组12人,右美托咪啶组9人发生POCD;在术后1 d和术后5 d右美托咪啶组血清TNF-α,NSE,IL-6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右美托咪啶组血清SOD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对老年患者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麻醉苏醒期及术后有神经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右美托咪啶能减轻炎症反应有关。展开更多
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是指以循证医学证据为基础,通过外科、麻醉、护理、营养等多学科协作,对围术期处理的临床路径加以优化,以缓解手术创伤应激反应,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快速康复。2...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是指以循证医学证据为基础,通过外科、麻醉、护理、营养等多学科协作,对围术期处理的临床路径加以优化,以缓解手术创伤应激反应,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快速康复。2010年,ERAS研究小组在瑞典成立ERAS学会(http://www.erassociety.org),通过不断的研究教育,制定最佳围术期实践流程的模型,聚焦并巩固围术期最优流程的建立。展开更多
目的观察俯卧位应用不同呼气末正压条件下对每搏量变异度、脉搏压变异度及脉搏灌注变异指数预测容量状态的准确性及诊断阈值的影响。方法选择在全麻下俯卧位行颈椎或腰椎手术患者60例,全麻后连续监测每搏量变异度(SVV)、脉搏压变异度(P...目的观察俯卧位应用不同呼气末正压条件下对每搏量变异度、脉搏压变异度及脉搏灌注变异指数预测容量状态的准确性及诊断阈值的影响。方法选择在全麻下俯卧位行颈椎或腰椎手术患者60例,全麻后连续监测每搏量变异度(SVV)、脉搏压变异度(PPV)、脉搏灌注变异指数(PVI)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在俯卧位体位下分别加以0、5、10、15 mm Hg的呼气末正压(PEEP),记录每个PEEP时点的各血流动力学指标数值,后以7 ml/kg进行补液试验后,再分别加以0、5、10、15 mm Hg的PEEP值后记录输液后各血流动力学指标数值。然后以输液前后每搏量变异指数的差值(ΔSVI)将患者分为两组,即有反应组(ΔSVI≥15%)和无反应组(ΔSVI<15%)组,分别绘制SVV、PPV和PVI判断扩容效应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性(ROC)曲线,确定俯卧位时在不同PEEP条件下对SVV、PPV和PVI预测容量状况的准确性、诊断阈值及其相关性。结果与平卧位相比较,俯卧位条件下SVV、PPV、PVI均增大(P<0.05),平均动脉压降低(P<0.05),心率、每搏量、每搏量指数、心输出量、心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俯卧位时,在PEEP=0、5、10、15 mm Hg条件下,SVV判断扩容有效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4、0.759、0.718、0.521,PPV判断扩容有效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3、0.792、0.705、0.505,PVI判断扩容有效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1、0.765、0.709、0.512。当PEEP=0 mm Hg时,SVV、PPV、PVI诊断阈值分别为10.5、11.5、13.5;当PEEP=5 mm Hg时,SVV、PPV、PVI诊断阈值分别为11.5、13.5、14.5;当PEEP=10 mm Hg时,SVV、PPV、PVI诊断阈值分别为13.5、14.5、16.5。俯卧位时在不同PEEP条件下SVV、PPV、PVI变化分别与PEEP值变化呈正相关(r分别为0.424、0.561、0.553,P<0.01)。结论 SVV、PPV和PVI在PEEP≤10 mm Hg时可以准确预测俯卧位时应用全麻机械通气患者的容量状况,三者预测容量状况的准确性相似,诊断阈值随PEEP值增大而增大,诊断的准确性随PEEP值增大而下降;在PEEP=15 mm Hg时,SVV、PPV和PVI不能准确预测俯卧位时应用全麻机械通气患者的容量状况。展开更多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预先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42只,体重250~280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EX组),每组14只。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预先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42只,体重250~280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EX组),每组14只。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具体方法为线栓法栓塞大脑中动脉2h后恢复再灌注。Sham组仅分离血管,不留置线栓;于大脑中动脉栓塞前30 min DEX组给予腹腔注射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100μg/kg(4μg/ml),IR组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三组均于再灌注24h后取8只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测定脑梗死体积;剩余6只大鼠取脑组织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 IR组和DEX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高于Sham组,脑梗死体积明显大于Sham组,SOD、GSH-PX、GR、CAT活性明显低于Sham组(P〈0.05);DEX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低于IR组,脑梗死体积明显小于IR组,SOD、GSH-PX、GR、CAT活性明显高于IR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有保护内源性抗氧化酶活性作用,可能有助于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展开更多
目的比较气压弹道式放散性冲击波和超声引导下类固醇激素治疗足底筋膜炎的中长期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7年2月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疼痛门诊的足底筋膜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冲击波组(A组)和超声组(B组)。比较两组治疗前(T0)与...目的比较气压弹道式放散性冲击波和超声引导下类固醇激素治疗足底筋膜炎的中长期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7年2月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疼痛门诊的足底筋膜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冲击波组(A组)和超声组(B组)。比较两组治疗前(T0)与治疗后1周(T1)、1月(T2)、3月(T3)、6月(T4)晨起第1步数字量表疼痛评分(NR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超声下足底筋膜的厚度,末次随访时记录2组患者的疗效、复发率和满意度。结果最终A组纳入39人,B组纳入38人。治疗前两组患者NRS评分相近,治疗后早晨第1步NR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1周(T1)、1月(T2)B组晨起第1步NRS评分均低于A组(P<0.01),治疗后3月(T3)、6月(T4)B组晨起第1步NRS评分高于A组(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AOFAS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A组高于B组(90.44±13.27 vs 75.76±21.40,P<0.05);A组、B组有效率分别为92.31%、76.32%,A组高于B组(P<0.05);A组复发1例(2.56%),B组复发8例(21.05%),B组复发率高(P<0.05);A组、B组满意度评分分别为8.13±2.67、6.63±3.7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结论气压弹道式放散性冲击波中长期疗效和患者满意度优于超声引导下激素注射组,在疼痛医学、运动医学和康复医学治疗上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展开更多
文摘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是指以循证医学证据为基础,通过外科、麻醉、护理、营养等多学科协作,对围术期处理的临床路径加以优化,以缓解手术创伤应激反应,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快速康复。2010年,ERAS研究小组在瑞典成立ERAS学会(http://www.erassociety.org),通过不断的研究教育,制定最佳围术期实践流程的模型,聚焦并巩固围术期最优流程的建立。
文摘目的观察俯卧位应用不同呼气末正压条件下对每搏量变异度、脉搏压变异度及脉搏灌注变异指数预测容量状态的准确性及诊断阈值的影响。方法选择在全麻下俯卧位行颈椎或腰椎手术患者60例,全麻后连续监测每搏量变异度(SVV)、脉搏压变异度(PPV)、脉搏灌注变异指数(PVI)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在俯卧位体位下分别加以0、5、10、15 mm Hg的呼气末正压(PEEP),记录每个PEEP时点的各血流动力学指标数值,后以7 ml/kg进行补液试验后,再分别加以0、5、10、15 mm Hg的PEEP值后记录输液后各血流动力学指标数值。然后以输液前后每搏量变异指数的差值(ΔSVI)将患者分为两组,即有反应组(ΔSVI≥15%)和无反应组(ΔSVI<15%)组,分别绘制SVV、PPV和PVI判断扩容效应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性(ROC)曲线,确定俯卧位时在不同PEEP条件下对SVV、PPV和PVI预测容量状况的准确性、诊断阈值及其相关性。结果与平卧位相比较,俯卧位条件下SVV、PPV、PVI均增大(P<0.05),平均动脉压降低(P<0.05),心率、每搏量、每搏量指数、心输出量、心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俯卧位时,在PEEP=0、5、10、15 mm Hg条件下,SVV判断扩容有效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4、0.759、0.718、0.521,PPV判断扩容有效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3、0.792、0.705、0.505,PVI判断扩容有效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1、0.765、0.709、0.512。当PEEP=0 mm Hg时,SVV、PPV、PVI诊断阈值分别为10.5、11.5、13.5;当PEEP=5 mm Hg时,SVV、PPV、PVI诊断阈值分别为11.5、13.5、14.5;当PEEP=10 mm Hg时,SVV、PPV、PVI诊断阈值分别为13.5、14.5、16.5。俯卧位时在不同PEEP条件下SVV、PPV、PVI变化分别与PEEP值变化呈正相关(r分别为0.424、0.561、0.553,P<0.01)。结论 SVV、PPV和PVI在PEEP≤10 mm Hg时可以准确预测俯卧位时应用全麻机械通气患者的容量状况,三者预测容量状况的准确性相似,诊断阈值随PEEP值增大而增大,诊断的准确性随PEEP值增大而下降;在PEEP=15 mm Hg时,SVV、PPV和PVI不能准确预测俯卧位时应用全麻机械通气患者的容量状况。
文摘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预先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42只,体重250~280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EX组),每组14只。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具体方法为线栓法栓塞大脑中动脉2h后恢复再灌注。Sham组仅分离血管,不留置线栓;于大脑中动脉栓塞前30 min DEX组给予腹腔注射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100μg/kg(4μg/ml),IR组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三组均于再灌注24h后取8只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测定脑梗死体积;剩余6只大鼠取脑组织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 IR组和DEX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高于Sham组,脑梗死体积明显大于Sham组,SOD、GSH-PX、GR、CAT活性明显低于Sham组(P〈0.05);DEX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低于IR组,脑梗死体积明显小于IR组,SOD、GSH-PX、GR、CAT活性明显高于IR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有保护内源性抗氧化酶活性作用,可能有助于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文摘目的比较气压弹道式放散性冲击波和超声引导下类固醇激素治疗足底筋膜炎的中长期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7年2月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疼痛门诊的足底筋膜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冲击波组(A组)和超声组(B组)。比较两组治疗前(T0)与治疗后1周(T1)、1月(T2)、3月(T3)、6月(T4)晨起第1步数字量表疼痛评分(NR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超声下足底筋膜的厚度,末次随访时记录2组患者的疗效、复发率和满意度。结果最终A组纳入39人,B组纳入38人。治疗前两组患者NRS评分相近,治疗后早晨第1步NR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1周(T1)、1月(T2)B组晨起第1步NRS评分均低于A组(P<0.01),治疗后3月(T3)、6月(T4)B组晨起第1步NRS评分高于A组(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AOFAS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A组高于B组(90.44±13.27 vs 75.76±21.40,P<0.05);A组、B组有效率分别为92.31%、76.32%,A组高于B组(P<0.05);A组复发1例(2.56%),B组复发8例(21.05%),B组复发率高(P<0.05);A组、B组满意度评分分别为8.13±2.67、6.63±3.7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结论气压弹道式放散性冲击波中长期疗效和患者满意度优于超声引导下激素注射组,在疼痛医学、运动医学和康复医学治疗上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