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围术期输血对患者术后感染的影响 被引量:25
1
作者 庄远 张冬青 +3 位作者 王淑英 周武 潘纪春 汪德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14-217,共4页
本研究通过对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术后感染病例的回顾性分析,探讨患者围术期的输血状况是否会加重术后感染程度。应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输血科开发软件"临床输血数据库"进行检索,选取150例外科手术后感染病例,按感染部位... 本研究通过对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术后感染病例的回顾性分析,探讨患者围术期的输血状况是否会加重术后感染程度。应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输血科开发软件"临床输血数据库"进行检索,选取150例外科手术后感染病例,按感染部位分为深部感染组和浅部感染组,对两组患者的年龄、住院时间、红细胞输注量、非红细胞输注量、输血次数和平均每次输血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发生浅部感染患者的中位红细胞输注量和非红细胞输注量分别为4.50(0-59)U和2.95(0-119.6)U,深部感染组中位红细胞输注量和非红细胞输注量分别为9.00(0-153)U和8.05(0-136.6)U,两组患者存在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最显著的差异是输血次数的不同,发生浅部感染的患者中位输血次数为2(1-31)次,远远低于发生深部感染患者的输血次数4(1-49)次(P<0.001)。两组患者的平均每次输注量没有明显差异。结论:手术患者围术期的输血量及输血次数同患者术后感染的严重程度似乎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术期输血 术后感染 红细胞 输血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多酚酸盐导致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检测及输血效果评价 被引量:5
2
作者 马春娅 罗圆圆 +5 位作者 杨璐 封彦楠 孙晓琳 邹文娟 汪德清 于洋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04-908,共5页
目的:通过药物抗体检测及临床指标监测,评价丹参多酚酸盐导致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特点。方法:应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抗体鉴定试验;用丹参多酚酸盐、磷酸肌酸钠、左卡尼汀致敏与患者配血相合的红细胞,检测... 目的:通过药物抗体检测及临床指标监测,评价丹参多酚酸盐导致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特点。方法:应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抗体鉴定试验;用丹参多酚酸盐、磷酸肌酸钠、左卡尼汀致敏与患者配血相合的红细胞,检测患者血浆中是否存在对应的药物抗体;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溶血指标及输血效果。结果:患者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血清内存在类抗-Ce联合抗体;患者血清与丹参多酚酸盐致敏的红细胞反应为阳性,与磷酸肌酸钠、左卡尼汀致敏的红细胞反应为阴性;结论:丹参多酚酸盐导致该患者发生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多酚酸盐 药物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不规则抗体 类抗体 输血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6045例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被引量:25
3
作者 陈麟凤 潘继春 +6 位作者 冯倩 罗圆圆 于洋 庄远 李卉 封艳楠 汪德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81-1086,共6页
目的:研究影响血小板输注效果的相关因素,以进一步提高患者血小板输注有效率。方法:根据输血后患者临床状态(出血情况停止或好转)和血小板增加指数值(corrected count of increment,CCI)将患者分为血小板输注有效和无效两组。对20 671... 目的:研究影响血小板输注效果的相关因素,以进一步提高患者血小板输注有效率。方法:根据输血后患者临床状态(出血情况停止或好转)和血小板增加指数值(corrected count of increment,CCI)将患者分为血小板输注有效和无效两组。对20 671名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和26 045次血小板输注过程中涉及的主要因素诸如输血前血小板计数、血小板种类、保存时间、输注次数等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血小板输注有效组与无效组的患者年龄、性别无统计学差异(P>0.05)。将输注前血小板计数进行log转换,转换之后近似正态分布,两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输注前血小板保存时间与CCI之间无显著线性关系。对输注血小板患者的疾病进行分析,各疾病间的输注效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血液病患者数据显示,整体输注效果不良,输注有效率较低。经Wilcoxon秩和检验,不同输注次数与输注效果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即输注次数增多,输注效果变差。通过比较单纯输注血小板和同时输注血小板与其他血液成分的fisher检验结果显示,单纯输注血小板的输注效果差于联合输注其他血液制品(P<0.001)。结论:影响血小板输注效果主要因素有疾病种类、是否同时输注其他血液制品、输血前血小板计数、输注次数,而血小板在保存期内输注,保存时间的长短与输注效果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输注 血小板增加指数 合理用血 血小板输注无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处理和保存条件下体外HCV RNA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1
4
作者 刘长利 任芙蓉 +2 位作者 吕秋霜 刘景汉 庄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6期1238-1243,共6页
对献血者或病人进行HCV核酸检测时,如果标本的采集、处理、保存不当,会造成病毒核酸降解,从而影响检测结果的真实性。本研究的目的是对不同抗凝剂、不同温度、不同保存时间下的HCV RNA病毒稳定性进行研究,以考察常规采供血过程中,... 对献血者或病人进行HCV核酸检测时,如果标本的采集、处理、保存不当,会造成病毒核酸降解,从而影响检测结果的真实性。本研究的目的是对不同抗凝剂、不同温度、不同保存时间下的HCV RNA病毒稳定性进行研究,以考察常规采供血过程中,标本采集及保存方式对NAT检测的影响。采集7例HCV RNA阳性献血者的血样,采用不同的抗凝剂、经不同的温度和不同的时间保存后,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HCV RNA病毒含量,考察HCV RNA的稳定性。结果表明:①不同抗凝剂抗凝的全血于4℃保存48小时过程中,病毒含量下降至原滴度的42.7%;EDTA抗凝组各时间点的滴度均低于其它3组(分别相当于其它3组的67.6%-25.1%)。②ACD抗凝的全血在4、25和37℃保存48小时.病毒含量分剐下降到原滴度的53.8%、72.5%、29.8%。③ACD抗凝的全血离心分离出血浆,4℃或25℃继续保存7天,病毒含量分别下降至原滴度的70.9%和25.1%。④ACD抗凝的全血分离的血浆,反复冻融4次,病毒含量下降到原滴度的38.9%。结论:①用于核酸检测的标本应该用无菌采血管采样;②在无菌采血管采样的前提下,核酸检测标本用未抗凝血、EDTA、ACD、CPDA抗凝血均可;③采集的全血应避免放置37℃以上,ACD抗凝全血在4℃、25℃保存48小时内、37℃保存14小时内,HCV RNA病毒仍较为稳定;④分离后的血浆应避免放置25℃以上,ACD抗凝全血分离后的血浆在4℃保存7天,25℃保存3天,HCV RNA病毒仍比较稳定;⑤血浆标本应避免多次冻融,但冻融3次的血浆HCV RNA病毒含量仍然较为稳定;⑥无菌采样对维持病毒的稳定性非常重要;单纯的机械性溶血并不会明显导致病毒的降解;只要注意无菌的问题和有合适的核酸提取方法去除血红素,HCV RNA病毒实际上比以前认为的要稳定得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RNA 病毒稳定性 保存条件 抗凝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胞内海藻糖测定方法的建立和评价 被引量:32
5
作者 周俊 刘景汉 +2 位作者 欧阳锡林 庄远 李锡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837-840,共4页
本研究的目的是建立一种适用、方便和快速的血小板胞内海藻糖浓度的测定方法 ,用于海藻糖负载技术的优化和血小板冻干保存。采用三氯乙酸沉淀细胞蛋白 ,硫酸 蒽酮法测定血小板胞内海藻糖的浓度 ,同时作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 ,负... 本研究的目的是建立一种适用、方便和快速的血小板胞内海藻糖浓度的测定方法 ,用于海藻糖负载技术的优化和血小板冻干保存。采用三氯乙酸沉淀细胞蛋白 ,硫酸 蒽酮法测定血小板胞内海藻糖的浓度 ,同时作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 ,负载液中海藻糖浓度为 1.7% ,硫酸 蒽酮法测定血小板胞内海藻糖浓度为 0 .2 2 % ,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为 0 .2 0 %。硫酸 蒽酮法测定海藻糖的回收率平均为 10 0 .7% ,稳定性和重复性较好。结论 :该方法测定血小板胞内海藻糖较准确 ,可靠 ,适用于细胞内海藻糖浓度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海藻糖 硫酸-蒽酮测定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剂量效应”现象对意外抗体鉴定的影响 被引量:17
6
作者 孙晓琳 于洋 +2 位作者 关晓珍 陈麟凤 汪德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22-227,共6页
目的:本研究探讨血型抗原"剂量效应"现象对意外抗体鉴定结果判定的影响以及其出现的条件、范围、规律等。方法:选取利用微柱凝胶法明确鉴定出意外抗体格局的受血者标本共40例,使用AB型新鲜冰冻血浆作为介质,将受血者血浆稀释... 目的:本研究探讨血型抗原"剂量效应"现象对意外抗体鉴定结果判定的影响以及其出现的条件、范围、规律等。方法:选取利用微柱凝胶法明确鉴定出意外抗体格局的受血者标本共40例,使用AB型新鲜冰冻血浆作为介质,将受血者血浆稀释为不同的浓度梯度,选择谱细胞试剂中与受血者血浆意外抗体反应呈阳性的谱细胞,将其分为单剂量抗原谱细胞和双剂量抗原谱细胞,将前者分别与不同浓度梯度的受血者稀释后血浆进行反应(微柱凝胶法),选取出现阴性结果的血清最高稀释度来评价其与双剂量抗原阳性谱细胞反应的凝集强度,以此观察不同剂量的血型抗原与意外抗体反应时表现出的差异。结果:经过稀释的40例受血者血浆标本中,经微柱凝胶法检测后有31例出现了"剂量效应"现象,其中30例意外抗体与双剂量抗原谱细胞凝集强度≤2+,而与单剂量抗原谱细胞反应为阴性;1例意外抗体与双剂量抗原谱细胞凝集强度为3+,与单剂量抗原谱细胞反应为阴性;9例受血者血浆标本经稀释后与谱细胞反应均为阴性(此9例稀释前强度自1+-3+不等)。结论:Rh,MNS,Kidd,Duffy血型系统意外抗体与双剂量抗原谱细胞反应强度≤2+(微柱凝胶法)时,单剂量抗原反应通常会明显减弱甚至阴性,表现出"剂量效应"现象,进而可能干扰意外抗体鉴定。Rh,MNS,Kidd,Duffy血型系统的抗体易出现"剂量效应"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剂量效应 意外抗体鉴定 双剂量抗原 单剂量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去除对悬浮红细胞上清中肿瘤相关因子蓄积改变及其对肿瘤细胞体外增殖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庄远 张婷 +4 位作者 魏超 潘纪春 王淑芳 张爱群 汪德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17-221,共5页
目的:本研究探讨悬浮红细胞(pRBC)储存前白细胞滤除是否会降低pRBC上清中肿瘤相关细胞因子的蓄积浓度,以及是否会抑制pRBC上清对Hep G2肝癌肿瘤细胞的体外增殖。方法:将来自相同献血员捐献的同1次全血制备成的pRBC均分成为2组,其中一组... 目的:本研究探讨悬浮红细胞(pRBC)储存前白细胞滤除是否会降低pRBC上清中肿瘤相关细胞因子的蓄积浓度,以及是否会抑制pRBC上清对Hep G2肝癌肿瘤细胞的体外增殖。方法:将来自相同献血员捐献的同1次全血制备成的pRBC均分成为2组,其中一组储存前滤除白细胞,另一组未滤除白细胞。两组pRBC置于2℃-6℃冰箱,在保存第0 d和35 d以1 006×g离心10 min并留取上清。采用ELISA方法测定正常T细胞的表达和分泌因子(RANTES/CCL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在pRBC上清中的浓度。体外培养Hep G2肝癌细胞并观察其贴壁,加入保存第35天的两组pRBC上清,与Hep G2细胞共同孵育48 h,并用MTT法测定Hep G2细胞的体外增殖程度。结果: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两组pRBC上清中5种细胞因子均有不同程度的浓度蓄积,即在35 d保存期末的浓度高于0 d;其中VEGF的浓度蓄积变化有统计学差异,在非去白细胞组35 d保存期末的浓度升高了549.61±299.43 pg/ml,明显高于去白细胞组95.46±110.87 pg/ml(P<0.05)。体外Hep G2肿瘤细胞增殖的MTT实验数据表明,保存35 d的非去白细胞pRBC上清孵育组的OD值为0.49(95%CI,0.43-0.55),明显高于去白细胞组的0.40(95%CI,0.38-0.42)(P<0.05),即去白细胞组pRBC上清可明显降低体外肿瘤细胞增殖。结论:储存前白细胞去除,通过去除pRBC中白膜层中的血小板,降低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特别是VEGF的蓄积,有可能降低pRBC上清对体外Hep G2细胞增殖的正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红细胞 白细胞去除 肿瘤相关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患者围术期输红细胞量的评估及其对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3
8
作者 魏超 庄远 +6 位作者 陈麟凤 李卉 于洋 朱立国 席朝运 潘纪春 汪德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04-208,共5页
本研究旨在明确围术期红细胞输注量对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并对输红细胞量的影响因素进行评估。根据红细胞输注量不同,将292名患者分为未输红细胞组(n=71)、输1-4 U红细胞组(n=144)和输>4 U红细胞组(n=77)。用... 本研究旨在明确围术期红细胞输注量对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并对输红细胞量的影响因素进行评估。根据红细胞输注量不同,将292名患者分为未输红细胞组(n=71)、输1-4 U红细胞组(n=144)和输>4 U红细胞组(n=77)。用逐步增加变量的多元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围术期红细胞输注量与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关系;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围术期红细胞输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3组比较,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1.4%vs 14.6%vs 24.7%,P<0.001);红细胞输注量以逐级递增的趋势体现其与肺部并发症的相关性,OR值从回归分析模型1中1.205到模型2中1.241,直到模型3中的1.251(95%CI:1.120-1.398,P<0.001);多元线性分析影响红细胞输注量的因素包括:年龄(B:0.102;95%CI:0.046-0.157,P<0.001)、性别(B:1.825;95%CI:0.692-2.957,P=0.002)、术前Hct(B:-36.044;95%CI:-47.724--25.163,P<0.001)、体外循环时间(B:0.031;95%CI:0.013-0.050,P=0.001)和急性心肌梗塞(B:2.769;95%CI:1.295-4.243,P<0.001)。结论: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与围术期红细胞输注量显著相关,影响围术期红细胞输注量的因素主要有:术前HCT、年龄、急性心肌梗塞、性别和体外循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冠脉搭桥 输血评估 肺部并发症 红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66例创伤患者的临床用血调查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席朝运 于洋 +4 位作者 陈麟凤 朱立国 吕颖 王淑芳 汪德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28-233,共6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住院创伤患者创伤性凝血病发病率及临床用血情况,为指导创伤及手术科学用血提供参考。方法:从临床输血数据库选取2001年至2012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 766例创伤患者,其中输血1 211例,对凝血功能、输血前血红蛋白水平... 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住院创伤患者创伤性凝血病发病率及临床用血情况,为指导创伤及手术科学用血提供参考。方法:从临床输血数据库选取2001年至2012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 766例创伤患者,其中输血1 211例,对凝血功能、输血前血红蛋白水平、伤情、大量输血和总用血量等输血相关指标进行了回顾性研究;根据住院期间总用血量将1 211例创伤输血患者分为3组:低量输血组(≤5 U,n=471)、中量输血组(5-10 U,n=449)、高量输血组(>10 U,n=291),比较组间患者输血相关指标的差异,对高量输血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创伤输血患者中创伤性凝血病33例,大量输血52例。住院创伤患者输血率为68.6%,总输血量与是否手术及手术级别无关,大部分患者为血浆与红细胞两种成分搭配输注,创伤性凝血病患者的血浆-红细胞输注比例约为1.0。高量输血组患者年龄较小,男性居多,伤情严重,感染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中、低量输血组(P<0.01)。结论:约69%的住院创伤患者需要输血,高量输血组患者主要为易受严重创伤的中青年男性(以车祸伤、坠落伤为主)和易发生臀部骨折的老年女性(以跌倒伤为主)两类人群,创伤患者存在创伤性凝血病时需要通过血浆-红细胞高比例输注纠正凝血功能紊乱,大量输血(OR=95.2 2)、失血性休克(OR=17.2)、凝血功能紊乱(OR=4.52)是总输血量大于10 U的危险因素,大量输血(OR=16.257)也是创伤性凝血病的危险因素,需要对创伤患者的凝血功能进行常规动态监测以指导临床科学用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出血 输血 成分输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献血者O型血清抗-A、抗-B完全抗体与不完全抗体效价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肖瑞卿 赵树铭 +2 位作者 林武存 隆晓秋 刘景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916-917,共2页
目的 调查O型血清中抗 A、抗 B抗体效价浓度 ,分析其在临床输血中的意义。方法 用部分中和后抗球蛋白法及盐水法检测 10 0例O型献血者的完全与不完全血型抗体效价。结果  10 0例O型供血者中 ,IgM抗 A抗体效价在 1∶64以上占 3 7例... 目的 调查O型血清中抗 A、抗 B抗体效价浓度 ,分析其在临床输血中的意义。方法 用部分中和后抗球蛋白法及盐水法检测 10 0例O型献血者的完全与不完全血型抗体效价。结果  10 0例O型供血者中 ,IgM抗 A抗体效价在 1∶64以上占 3 7例 ,IgM抗 B抗体效价在 1∶64以上 42例。因此 ,当输注O型全血或血浆时 ,约 40 %或每 5单位 ( 10 0 0ml)就有 2单位的抗 A、抗 B抗体效价超过 1∶64。尽管A型、B型人的血中分别含有A或B抗原可以中和部分IgM抗体。含有IgG的抗 AB抗体也不能被中和。结论 上述结果提示 ,O型血浆最好是输给同型血受体 ,不要输给异型血受体 ;另外 ,O型的母亲怀孕其他血型胎儿时 ,母亲体内的不完全抗体可以通过胎盘引起新生儿溶血病 ,提示有必要对孕妇做产前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O血型系统 输血 血型不相容 新生儿溶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去除及其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18
11
作者 赵树铭 林武存 刘景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5期478-482,共5页
输血可因输入同种异体血液及其制剂而导致白细胞介导的输血反应及输血相关病毒的传播。去除血液及其制剂中白细胞则可有效地减低免疫抑制效应及传播病毒的危险。成分血液因制备时采用白膜法 ,通常可去除全血中 2 / 3的白细胞。采用白细... 输血可因输入同种异体血液及其制剂而导致白细胞介导的输血反应及输血相关病毒的传播。去除血液及其制剂中白细胞则可有效地减低免疫抑制效应及传播病毒的危险。成分血液因制备时采用白膜法 ,通常可去除全血中 2 / 3的白细胞。采用白细胞专用滤器 ,则可去除血液中 99.9%的白细胞 ,可以明显减少白细胞介导的输血反应 ,如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和移植物抗宿主病。白细胞去除可减少输血传播病毒的危险。另外 ,白细胞去除对治疗心外科病人因白细胞介导的炎症和器官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去除 输血 输血反应 临床应用 病毒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 Gy ^(60)Co辐照对不同保存时间的机采血小板理化性质和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罗圆圆 陈麟凤 +9 位作者 冯倩 张晓娟 吕颖 马春娅 王可 付丽辉 佟珊 孙晓琳 封艳楠 汪德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478-1482,共5页
目的:通过检测辐照后不同保存时间的血小板各项理化指标和凝血功能的变化,探讨60Coγ射线辐照对机采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采集健康献血员捐献的机采血小板15份,每份血小板平均分为两份,作为辐照组和对照组,其中辐照组血小板(n=15)用2... 目的:通过检测辐照后不同保存时间的血小板各项理化指标和凝血功能的变化,探讨60Coγ射线辐照对机采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采集健康献血员捐献的机采血小板15份,每份血小板平均分为两份,作为辐照组和对照组,其中辐照组血小板(n=15)用25 Gy的60Coγ射线照射,未经照射的15份血小板作为对照组(n=15);两组血小板均在(22±2)℃条件下常规振荡保存。分别于保存后1、2、3、4、5 d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PDW)、血小板pH值;比较两组血小板的低渗休克反应的变化和对血小板形态评分情况;最后用血栓弹力图(TEG)检测反应时间(R)、凝血时间(K)、α角(ANG)和最大振幅(MA)等参数。结果:辐照前后血小板计数无明显差异(P>0.05),但两组血小板计数在保存期末均有所下降;实验组和对照组平均血小板体积和血小板分布宽度无明显差异(P>0.05),辐照组的血小板pH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和实验组的血小板低渗休克反应水平在1-5 d无明显变化(P>0.05),Kunicki形态学评分显示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TEG检测结果显示两组间R值、K值、α角和MA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保存时间延长两组R值最终呈明显延长趋势(P<0.01),K值在保存期末比第1d时明显延长(P<0.01),α角无显著变化(P>0.05);MA值在保存1-4 d无显著变化,保存5 d时有明显下降(P<0.01)。结论:60Coγ射线辐照不会损伤保存过程中血小板的理化性质和凝血功能,但为保证最好的疗效,建议不论是普通血小板制品还是辐照血小板制品,均应尽早输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Co Γ射线 血小板 血液辐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多孔结构止血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3
作者 席朝运 庄远 汪德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26-529,共4页
实质性脏器创面出血和难以控制的创伤出血救治仍然是外科领域和院前急救面临的难题,许多学者致力于止血领域的研究,其中新型多孔结构止血剂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对近年来文献报道的多糖类、沸石类、硅灰石三类新型多孔结构止血剂... 实质性脏器创面出血和难以控制的创伤出血救治仍然是外科领域和院前急救面临的难题,许多学者致力于止血领域的研究,其中新型多孔结构止血剂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对近年来文献报道的多糖类、沸石类、硅灰石三类新型多孔结构止血剂的止血效果与性能特点、止血机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止血剂 多糖 沸石 硅灰石 止血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氨甲环酸多孔淀粉的制备及其止血性能评价 被引量:4
14
作者 席朝运 庄远 +3 位作者 陈麟凤 刘亚千 王淑芳 汪德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03-508,共6页
本研究通过物理和化学两种机制协同增强止血剂的止血性能,研发一种安全高效、方便使用的新型院前急救止血产品。实验以多孔淀粉(PS)为载体,以氨甲环酸(TA)为载药组分,制备了载氨甲环酸多孔淀粉(TAPS)。以吸水率评价TAPS的吸附性能,以体... 本研究通过物理和化学两种机制协同增强止血剂的止血性能,研发一种安全高效、方便使用的新型院前急救止血产品。实验以多孔淀粉(PS)为载体,以氨甲环酸(TA)为载药组分,制备了载氨甲环酸多孔淀粉(TAPS)。以吸水率评价TAPS的吸附性能,以体外促凝血试验和体内止血试验评价TAPS的止血性能。体外促凝血试验用Lee-White法测定全血凝固时间。实验设空白对照、PS、TAPS 3组,每组10个样本。体内止血试验采用雌性SD大鼠(27)只,随机分为PS、云南白药和TAPS组,每组9只动物,建立大鼠肝脏创伤出血模型,测定完全止血时间。结果表明:每克PS载TA不超过0.02 g时不影响PS的吸水率;TAPS与PS对全血凝固时间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P>0.05);TAPS用于大鼠肝脏左叶创伤的完全止血时间为236.67±55.00s,优于云南白药(P<0.05)和PS组(P<0.01),止血效果有显著性差异。结论:PS能够载药并释放药物成分发挥作用,每克PS载TA不超过0.02 g时不影响PS的物理吸水促凝血性能,载TA能够增强PS的止血效果,TAPS通过物理和化学两种止血机制协同作用提高了止血产品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止血剂 氨甲环酸 多孔淀粉 药物载体 止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浮红细胞上清中与肿瘤相关非细胞成分蓄积规律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庄远 魏超 +2 位作者 张婷 潘纪春 汪德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12-816,共5页
本研究探讨悬浮红细胞(pRBC)上清中与肿瘤相关的非细胞成分在整个保存期中的蓄积规律。在采集当日对悬浮红细胞进行五联袋分装,于保存第0、7、14、21、28、和35 d各取30 ml红细胞悬液,以1006×g离心10 min后取上清,采用ELISA方法测... 本研究探讨悬浮红细胞(pRBC)上清中与肿瘤相关的非细胞成分在整个保存期中的蓄积规律。在采集当日对悬浮红细胞进行五联袋分装,于保存第0、7、14、21、28、和35 d各取30 ml红细胞悬液,以1006×g离心10 min后取上清,采用ELISA方法测定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因子(RANTES/CCL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蓄积浓度。结果表明:RANTES/CCL5和TNF-α在新鲜pRBC上清中保持有较高的浓度,随着保存期的延长,其蓄积浓度未见有明显增高。VEGF在保存当天的pRBC上清中浓度为229.9 pg/ml,保存7 d末浓度迅速上升至749.08 pg/ml,之后较稳定地维持在高水平,保存35 d末其浓度为760.67 pg/ml,其浓度曲线显示了保存7 d后的一个明显上升,但配对t检验未见有统计学差异。PDGF的蓄积规律表现为:PDGF在保存当天的pRBC上清中浓度为13.54 ng/L,保存期内稳定上升,28 d末略有下降,保存35 d末其浓度迅速上升为22.13 ng/L(P<0.05),显示浓度增长有统计学差异。MCP-1在保存当天的浓度为39.98 ng/L,保存期内缓慢上升,35 d末浓度为49.83 ng/L。结论:随着保存期的延长,pRBC上清中生长因子类物质似乎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而RANTES/CCL5和TNF-α在新鲜pRBC上清中即保持有较高的浓度,且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蓄积浓度未见有明显增高,看来同保存期的延长无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红细胞 非细胞成分物质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存时间对去白悬浮红细胞上清中血小板相关生长因子蓄积的作用及其对肿瘤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庄远 张婷 +4 位作者 魏超 潘纪春 王淑芳 张爱群 汪德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41-545,共5页
目的:探讨保存时间对储存前去白红细胞(LR-pRBC)上清中血小板相关生长因子蓄积的作用及其对肿瘤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悬浮红细胞(pRBC)经200 ml红细胞白细胞滤器去除白细胞;随后用四联袋等量分装。所有血袋置于2℃-6℃常规保存。... 目的:探讨保存时间对储存前去白红细胞(LR-pRBC)上清中血小板相关生长因子蓄积的作用及其对肿瘤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悬浮红细胞(pRBC)经200 ml红细胞白细胞滤器去除白细胞;随后用四联袋等量分装。所有血袋置于2℃-6℃常规保存。于保存第0、14、21和35天各取1分装袋,以1 006×g离心10 min后留取上清。采用ELISA方法测定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蓄积浓度。体外培养Hep G2肝癌肿瘤细胞贴壁后,加入保存第0天和35 d LR-pRBC上清,与Hep G2细胞共同孵育48 h后,应用MTT法测定上清吸光度,以反映肿瘤细胞的体外增殖程度。结果:LR-pRBC上清中VEGF和PDGF浓度蓄积量随保存期延长进一步升高,VEGF在保存末期35 d时,浓度达900.16(95%CI,552.26-1248.07)pg/ml,而0 d LR-pRBC上清中浓度为[611.84(95%CI,356.45-867.23)pg/ml],其浓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PDGF在第0天LR-pRBC上清中的初始浓度为2.23(95%CI,0-5.37)ng/L,35 d末其浓度蓄积达5.66(95%CI,-1.16-12.48)(P=0.073)。LR-pRBC上清同Hep G2细胞体外共孵育48 h后,保存35 d的LR-pRBC上清OD值为0.40(95%CI,0.38-0.42),明显促进Hep G2细胞的增殖(P<0.05)。结论:LR-pRBC中残留血小板经2℃-6℃储存后,激活、崩解、释放颗粒物质,造成PDGF和VEGF随保存期延长的进一步蓄积,从而导致保存期末的LR-pRBC上清促进肿瘤细胞体外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红细胞 白细胞去除 保存期 血小板相关生长因子 肿瘤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亚砜对血小板冻存中功能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周俊 刘景汉 +2 位作者 金玉 欧阳锡林 杨连贵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6期1284-1288,共5页
本研究探讨二甲亚砜(DMSO)对血小板冻干保存中激活的抑制作用。以CD62p和PAC-1表达作为血小板的激活标志,CD62p和PAC-1再表达和血小板最大聚集率作为评价血小板功能的指标。对血小板经离心、洗涤及海藻糖负载等预处理过程中加与不加DMS... 本研究探讨二甲亚砜(DMSO)对血小板冻干保存中激活的抑制作用。以CD62p和PAC-1表达作为血小板的激活标志,CD62p和PAC-1再表达和血小板最大聚集率作为评价血小板功能的指标。对血小板经离心、洗涤及海藻糖负载等预处理过程中加与不加DMSO的实验组,分别进行血小板膜表面糖蛋白CD62p和PAC-1表达及再表达的流式细胞术(FCMs)分析,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和血小板平均体积(MPV)的测定,研究DMSO对血小板激活抑制作用的可逆性。结果显示,血小板经预处理后,不含DMSO组的CD62p和PAC-1表达率显著增高,分别达30.37%和15.01%;含DMSO的组,CD62p表达率为10.72%,PAC-1几乎不表达(0.11%),显著低于不含DMSO组(p<0.01)。DMSO稀释后,血小板CD62p再表达为54.39%,显著低于对照组(71.69%)和高于不含DMSO组(35.98%)(p均<0.01);PAC-1再表达率为49.28%,与对照组(54.48%)无显著差异,显著高于不含DMSO组(p<0.01)。在含DMSO组,血小板用原血浆稀释后,血小板聚集功能恢复,对restocetin,thrombin和propylgal late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92.76%,91.24%和89.66%,与对照组和无DMSO组比无显著性差异,对ADP诱导的聚集率有34.33%,显著高于无DMSO组(p<0.01),但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DMSO对体外处理所致的血小板膜表面CD62p和PAC-1表达具有抑制作用,且该抑制作用是可逆的,DMSO稀释后血小板仍具有CD62p和PAC-1表达能力和聚集反应功能,提示DMSO具有抑制激活损伤和低温保护的双重功能,这一生物学特性使DMSO在血小板的冻干保存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血小板冻干保存 DMS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AB型全血加入O型全血37℃对血型鉴定、抗体效价及抗球蛋白试验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肖瑞卿 赵树铭 +6 位作者 林武存 曾杰 许聃 陈英 吴建君 胡建 刘景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8期1885-1887,共3页
目的了解A、B、AB型全血加入O型全血不同剂量后血型正反鉴定、抗-A、抗-B抗体效价、直接与间接抗人-IgG实验变化。方法完全随机抽取4℃保存24 h A、B、AB型全血分别60 m l,按不同比例加入O型抗-A、抗-B效价1∶64的全血9、12、15、18 m ... 目的了解A、B、AB型全血加入O型全血不同剂量后血型正反鉴定、抗-A、抗-B抗体效价、直接与间接抗人-IgG实验变化。方法完全随机抽取4℃保存24 h A、B、AB型全血分别60 m l,按不同比例加入O型抗-A、抗-B效价1∶64的全血9、12、15、18 m l置入100 m l塑料血袋内混匀后,置37℃孵箱,间隔15 m in摇动1次。分别在1、2、4、8、12、24 h留取标本,做血型正反鉴定、抗-A、抗-B抗体效价、直接与间接抗人-IgG实验。结果不同型全血加入不同剂量O型全血,37℃不同时间血型正反鉴定相符;相对应抗-A、抗-B抗体效价逐渐下降到消失;直接与间接抗人-IgG实验的变化,以B型接受O型的反应最小,在接受600 m l直接与间接抗人-IgG均为阴性,800 m l同1 200 m l反应基本一致。A、AB型接受O型后直接与间接抗人-IgG反应基本一致,实验结果均为阳性。结论以B型接受O型的反应最小,在接受600 m l直接与间接抗人-IgG均为阴性。800 m l同1 200 m l反应基本一致,A、AB型直接与间接抗人-IgG均为阳性。原则上最好不输O型全血,从直接抗人-IgG实验分析,只要红细胞上存在不完全抗体,就一定会影响红细胞的寿命与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AB型全血加入O型全血 血型鉴定 抗体效价 抗人-IgG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红细胞冻干保护剂配方及浓度的优化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麟凤 刘景汉 +3 位作者 欧阳锡林 庄远 车辑 于洋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5期1368-1372,共5页
本研究探讨不同红细胞冻干保护剂配方及浓度的变化对红细胞冻干-复水后回收率的影响。应用一系列不同浓度的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海藻糖及不同渗透性保护剂组成的红细胞冻干保护剂保护冻干红细胞并检测冻干红细胞复冰后红细胞及血红蛋... 本研究探讨不同红细胞冻干保护剂配方及浓度的变化对红细胞冻干-复水后回收率的影响。应用一系列不同浓度的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海藻糖及不同渗透性保护剂组成的红细胞冻干保护剂保护冻干红细胞并检测冻干红细胞复冰后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的回收率。结果显示:荷载海藻糖的红细胞在添加不同浓度保护剂保护下各组的红细胞损失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或p<0.01),其中以有PVP360的保护液组中的细胞损失最大(0.24%),含有PVP40且胞外海藻糖浓度为150mmol/L时,红细胞的损失最小(0.02%)。海藻糖浓度为150mmol/L与海藻糖浓度为50mmol/L的保护剂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冻干红细胞在添加不同PVP40浓度的冻干保护剂作用再水化后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回收率也不相同。15%PVP40+150mmol/L海藻糖+2%BSA在红细胞冻干中的保护效果最好,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回收率分别为(61.29±4.93)%,(62.49±5.91)%,与其它各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含有甘油的冻干保护液对红细胞冻干过程中的保护效果最好,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回收率分别为(65.97±4.52)%和(67.24±5.94)%,与其它渗透性保护剂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红细胞冻干保护剂为0.8mol/L甘油+15%PVP40+150mmol/L海藻糖+2%BSA是最佳保护剂浓度配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 冻干保护剂 海藻糖 聚乙烯吡咯烷酮 渗透性保护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型全血加入O型全血后的血液流变学变化 被引量:3
20
作者 肖瑞卿 赵树铭 +5 位作者 林武存 曾杰 陈英 许汝福 郭辉 刘景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833-836,共4页
为了研究异型输血时A型受者接受大剂量O型全血的血液流变学 (红细胞计数、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全血还原黏度 )的变化 ,取 4℃保存 2 4小时的全血 ,于A型全血 60ml中分别加入 9、12、15、18mlO型全血 ,其... 为了研究异型输血时A型受者接受大剂量O型全血的血液流变学 (红细胞计数、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全血还原黏度 )的变化 ,取 4℃保存 2 4小时的全血 ,于A型全血 60ml中分别加入 9、12、15、18mlO型全血 ,其量相当于 5 0公斤个体输入 60 0、80 0、10 0 0和 12 0 0ml血液 ,然后置 3 7℃孵箱 ,用摇摆器以 80次 /分钟摇动混匀。分别在 3 0分钟、2、4、8、12和 2 4小时留取标本 ,使用FASCO—系列 3 0 2 0B型全自动血流仪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表明 :不同比例混合后不同比例间的红细胞计数、聚集指数、变形指数、刚性指数、全血还原黏度无显著性差异 ,混合血液不同时间红细胞聚集指数无差异 ,其它 4项指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A型全血与O型全血最大混合达 60∶18时 ,对混合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无影响 ,推测 5 0公斤体重伤病员 ,快速输入O型全血 12 0 0ml短期内对红细胞功能无明显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型输血 A型全血 O型全血 血液流变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