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与非小细胞肺癌预后关系的Meta分析 被引量:18
1
作者 燕翔 焦顺昌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06-414,共9页
目的对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情况进行系统回顾和Meta分析,探讨其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预后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 databases、NIH英文数据库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统计库(CBM)、中国... 目的对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情况进行系统回顾和Meta分析,探讨其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预后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 databases、NIH英文数据库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统计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等中文数据库,并检索所获得文献的参考文献、综述及重要会议资料,纳入CD3+、CD4+、CD8+和Fox P3+细胞在非小细胞肺癌中预后价值的研究。采用Rev 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个研究,对1197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数据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CD3+和CD8+细胞的高表达与总生存期(OS)延长有关(OR=0.52,95%CI=0.40~0.68,P〈0.0001;OR=0.52,95%CI=0.34~0.79,P=0.002),且CD8+高表达与无病生存期(DFS)延长显著相关(OR=0.68,95%CI=0.51~0.91,P=0.01)。CD4+细胞表达水平与OS、DFS均无相关(P=0.14,P=0.73)。Fox P3+细胞高表达不利于DFS的延长(OR=1.78,95%CI=1.36~2.31;P〈0.0001)。结论 CD3+、CD8+及Fox P3+细胞在微环境中的表达水平是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相关因素,CD3+高表达与OS的延长相关,CD8+高表达与DFS和OS的延长均相关,而Fox P3+高表达不利于DFS的延长,CD4+细胞与生存及复发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确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微环境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细胞因子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肺癌脑转移诊治专家共识(2017年版) 被引量:164
2
作者 石远凯 孙燕 +47 位作者 于金明 丁翠敏 马智勇 王子平 王东 王征 王孟昭 王燕 卢铀 艾斌 冯继锋 刘云鹏 刘晓晴 刘基巍 伍钢 曲宝林 李学记 李恩孝 李薇 宋勇 陈公琰 陈正堂 陈骏 余萍 吴宁 吴密璐 肖文华 肖建平 张力 张阳 张沂平 张树才 宋霞 罗荣城 周彩存 周宗玫 赵琼 胡成平 胡毅 聂立功 郭其森 常建华 黄诚 韩宝惠 韩晓红 黎功 黄昱 史幼梧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3,共13页
一、概述原发性肺癌(以下简称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肺癌最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之一是脑部。肺癌脑转移患者预后差,自然平均生存时间仅1个月-2个月。放射治疗技术的进步和分子靶向治疗等新疗法的迅速发展,为晚期肺癌脑转移... 一、概述原发性肺癌(以下简称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肺癌最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之一是脑部。肺癌脑转移患者预后差,自然平均生存时间仅1个月-2个月。放射治疗技术的进步和分子靶向治疗等新疗法的迅速发展,为晚期肺癌脑转移提供了更多的治疗手段和更多的期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脑转移 原发性肺癌 平均生存时间 专家共识 转移部位 培美曲塞 手术减压 血清肿瘤标志物 颅内转移灶 吉非替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实世界吡咯替尼治疗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32
3
作者 宋国红 李惠平 +10 位作者 邸立军 严颖 姜晗昉 徐玲 万冬桂 李瑛 王墨培 肖宇 张如艳 冉然 王环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54-260,共7页
目的:评价真实世界中口服吡咯替尼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接受以口服吡咯替尼为治疗基础的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结果:72例... 目的:评价真实世界中口服吡咯替尼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接受以口服吡咯替尼为治疗基础的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结果:72例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69例(95.8%)在复发转移阶段和/或(新)辅助治疗阶段曾行抗HER2靶向治疗;61例(84.7%)在复发转移阶段接受过抗HER2靶向治疗药物,包括曲妥珠单抗56例(77.8%),拉帕替尼36例(50.0%),T-DM14例(5.6%)。72例患者中接受吡咯替尼联合化疗(±曲妥珠单抗)62例(86.1%),吡咯替尼联合内分泌治疗(±曲妥珠单抗)6例(8.3%),吡咯替尼(±曲妥珠单抗)4例(5.6%)。72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其中完全缓解1例(1.4%),部分缓解18例(25.0%),疾病稳定41例(56.9%),疾病进展12例(16.7%)。客观缓解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为26.4%,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为7.6个月(95%CI:5.5~9.7个月)。36例曾接受过拉帕替尼治疗的患者中,吡咯替尼治疗的中位PFS为7.9个月(95%CI:4.1~11.7个月),15例脑转移患者中,吡咯替尼治疗的中位PFS为6.0个月(95%CI:2.2~9.8个月)。吡咯替尼相关的主要毒副反应为腹泻,共57例(79.2%),1~2级者48例(66.7%),3级者9例(12.5%)。结论:以吡咯替尼为基础的方案能够有效治疗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包括拉帕替尼治疗失败及脑转移的患者,不良反应可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咯替尼 受体 表皮生长因子 乳腺肿瘤 曲妥珠单抗 拉帕替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癌患者化疗前后淋巴细胞亚群变化 被引量:16
4
作者 张国庆 赵宏 +3 位作者 温新宇 李瑾昱 吴亮亮 焦顺昌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5-160,共6页
目的分析62例大肠癌患者化疗前后21项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方法用三标荧光抗体对62例大肠癌患者接受FOLFOX4(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亚叶酸钙)、FOLFRI(伊立替康+5-氟尿嘧啶+亚叶酸钙)或XELOX(奥沙利铂+卡培他滨)方案化疗前后外周血21... 目的分析62例大肠癌患者化疗前后21项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方法用三标荧光抗体对62例大肠癌患者接受FOLFOX4(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亚叶酸钙)、FOLFRI(伊立替康+5-氟尿嘧啶+亚叶酸钙)或XELOX(奥沙利铂+卡培他滨)方案化疗前后外周血21项淋巴细胞亚型进行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化疗前后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并根据化疗方案及化疗周期数的不同进行亚组分析。结果大肠癌患者化疗后CD3+、CD3+CD8+、CD29+、CD4+CD29+、CD4+CD25+细胞在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百分比较化疗前明显升高,CD19+、人白细胞(位点)DR抗原(HLA-DR)+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FOLFOX4方案化疗组CD3+CD8+、CD4+CD25+细胞化疗后较化疗前明显升高,CD19+和HLA-DR+细胞明显降低(P<0.05);XELOX方案化疗组CD3+CD8+细胞明显升高,CD19+细胞明显降低(P<0.05),而接受FOLFRI方案化疗组所有细胞亚群化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4周期组患者CD3+、CD3+CD8+、记忆性T细胞(CD45RO+)、CD4+CD45RO+细胞化疗后较化疗前明显升高(P<0.05),化疗5~8周期组患者HLA-DR+细胞明显降低(P<0.05),化疗≥9周期组CD29+细胞明显升高(P<0.05)。结论化疗使大肠癌患者体液免疫功能下降;FOLFOX4化疗方案可能抑制机体细胞免疫功能;≤4周期的化疗可通过对机体免疫格局的调整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但随着化疗次数的增加,机体细胞免疫功能逐渐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化疗 免疫功能 淋巴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行根治性切除术的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婷婷 赵向前 +2 位作者 刘哲 焦顺昌 白莉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927-931,共5页
目的评价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经外科根治性切除的肝细胞癌(HCC)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其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5例2004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接受根治性切除术的HCC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Log-r... 目的评价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经外科根治性切除的肝细胞癌(HCC)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其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5例2004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接受根治性切除术的HCC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Log-rank单因素分析法评估各临床病理特征包括NLR对总生存时间的影响;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将有意义的变量进一步行多因素分析。结果以NLR值为1.5、2及3作为分界点,将研究对象分为4组,分别为NLR<1.5、1.5≤NLR<2、2≤NLR<3及NLR≥3,各组中位总生存时间分别为39.6、38.3、25.4和19.9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外周血NLR、AFP、ALT水平、肿瘤结节数量、肿瘤组织最大径以及门静脉癌栓是影响H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术前外周血NLR的水平可以作为外科切除术后HCC患者的新的预后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中性白细胞 淋巴细胞 肝切除术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特嗪胶囊治疗晚期胃癌的Ⅱ期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杨俊兰 焦顺昌 +3 位作者 戴广海 李方 赵宏 李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11,共4页
目的:以替加氟加顺铂为对照组,观察氟特嗪胶囊(FTQ)加顺铂,治疗晚期胃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单盲对照方法,共有226例晚期胃癌患者进入随机临床研究,其中191例患者可评价疗效。结果:试验组的有效率(31.31%对6.52%... 目的:以替加氟加顺铂为对照组,观察氟特嗪胶囊(FTQ)加顺铂,治疗晚期胃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单盲对照方法,共有226例晚期胃癌患者进入随机临床研究,其中191例患者可评价疗效。结果:试验组的有效率(31.31%对6.52%)、临床好转率(53.54%对23.91%)及临床受益率(90.91%对76.09%)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氟特嗪胶囊组的血液学毒性与替加氟组基本相同,但其消化道反应明显低于替加氟组。结论:氟特嗪胶囊加顺铂的联合方案是治疗晚期胃癌有效且安全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特嗪胶囊 顺铂 晚期胃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原发灶T淋巴细胞浸润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0
7
作者 于海明 焦顺昌 +1 位作者 杨俊兰 王建东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9-206,共8页
目的探讨Ⅰ~Ⅲ期乳腺癌原发灶中T淋巴细胞与临床病理特征以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00年1月至2002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手术的130例Ⅰ~Ⅲ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石蜡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乳腺癌原发灶中CD4+和CD8+淋巴... 目的探讨Ⅰ~Ⅲ期乳腺癌原发灶中T淋巴细胞与临床病理特征以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00年1月至2002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手术的130例Ⅰ~Ⅲ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石蜡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乳腺癌原发灶中CD4+和CD8+淋巴细胞浸润强度并分析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CD4+细胞癌巢浸润在COX多元分析中是无病生存(HR=0.248,95%CI=0.113-0.543,P=0.000)、远处无转移生存(DDFS)(HR=0.361,95%CI=0.157-0.830,P=0.017)、总生存(OS)(HR=0.297,95%CI=0.119-0.741,P=0.009)的独立预后因素,与较好预后相关。CD8+间质细胞密度和CD8+细胞癌巢浸润在激素受体阴性(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均为阴性)患者分别是OS(HR=0.286,95%CI=0.101-0.807,P=0.018)和DDFS(HR=0.293,95%CI=0.104-0.825,P=0.020)的独立预后因素,均与较好的预后相关。CD8+间质细胞密度和CD8+细胞癌巢浸润在激素受体阳性(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至少1个阳性)患者分别是OS(HR=4.854,95%CI=1.435-16.415,P=0.011)和DDFS(HR=10.493,95%CI=1.226-89.795,P=0.032)的独立预后因素,均与较差的预后相关。在激素受体阳性患者,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可显著改善CD8+间质细胞密度低患者的OS。结论乳腺癌原发灶CD4+细胞癌巢浸润与较好的预后相关。乳腺癌原发灶CD8+间质细胞密度和CD8+细胞癌巢浸润在激素受体阴性患者与较好的预后相关,但在激素受体阳性患者与较差的预后相关。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的远期疗效与乳腺癌原发灶CD8+间质细胞密度相关,进而影响CD8+细胞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以上结论为探索免疫相关的乳腺癌预后指标提供了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CD4 CD8 无病生存 远处无转移生存 总生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胸腔积液的综合治疗新进展 被引量:102
8
作者 王立伟 焦顺昌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36-239,共4页
恶性胸腔积液(malignantpleuraleffusion,MPE)是晚期恶性肿瘤的常见并发症。MPE治疗的主要目的在于有效地控制胸腔积液,缓解呼吸困难,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本文综述了近年来MPE的多学科多模式的综合治疗现状及研究进展,特别是生物... 恶性胸腔积液(malignantpleuraleffusion,MPE)是晚期恶性肿瘤的常见并发症。MPE治疗的主要目的在于有效地控制胸腔积液,缓解呼吸困难,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本文综述了近年来MPE的多学科多模式的综合治疗现状及研究进展,特别是生物治疗等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总结了近年来出现的新药物及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积液 肿瘤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预防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多中心上市后临床研究 被引量:45
9
作者 石远凯 许建萍 +22 位作者 吴昌平 张燕 杨俊泉 周涛 刘峥 茅卫东 张沂平 王嵬 于忠和 邬麟 陈建华 王娟 安永辉 蔡建辉 刘明 陈振东 李青山 任朝英 杨志勇 李宝兰 赵敏 刘哲峰 刘斌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679-684,共6页
目的:探究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ylated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PEG-rhG-CSF)在多个化疗周期中预防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前瞻性、开放性单臂临床试... 目的:探究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ylated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PEG-rhG-CSF)在多个化疗周期中预防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前瞻性、开放性单臂临床试验,对需接受多周期化疗的肺癌、卵巢癌、结直肠癌等恶性实体瘤患者连续2~4个周期预防性给予PEG-rhG-CSF。结果:PEG-rhG-CSF初级预防给药后,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从第1个化疗周期的4.76%(13/273)分别降至2~4个周期的1.83%(5/273)、1.15%(2/174)和2.08%(2/96),3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从第1个化疗周期的11.36%(31/273)分别降至2~4个周期的6.23%(17/273)、2.87%(5/174)和3.13%(3/96)。第1次随访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febrile neutropenia,FN)的发生率为0.73%(2/273);FN持续时间中1例为2 d,1例为5 d;第2~4次随访的FN发生率均为0;次级预防给药后,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从筛选期的25%(7/28),分别降至后续1~3个周期的3.57%(1/28)、0(0/28)和6.67%(1/15),3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则从71.43%(20/28)分别降至10.71%(3/28)、14.29%(4/28)和0(0/15)。研究中抗生素的使用率为10.48%(44/420)。结论:每个化疗周期应用1次PEG-rhG-CSF可有效预防恶性实体瘤患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多个周期应用可以显示同样的疗效,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肿瘤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肺腺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淋巴亚群的检测及危险因素评估 被引量:4
10
作者 燕翔 赵晓 +4 位作者 焦顺昌 胡毅 孙胜杰 吴亮亮 吴志勇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34-238,共5页
目的探讨晚期肺腺癌患者CD4+CD25+Treg细胞和其他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64例晚期肺腺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及其他T细胞亚群水平,并与33例健康对照者比较。结果晚期肺腺癌患者CD3+和CD3+CD4+比... 目的探讨晚期肺腺癌患者CD4+CD25+Treg细胞和其他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64例晚期肺腺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及其他T细胞亚群水平,并与33例健康对照者比较。结果晚期肺腺癌患者CD3+和CD3+CD4+比例分别为(66.5±11.0)%和(37.7±10.6)%,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的(72.0±6.0)%(t=-3.2,P=0.020)和(42.0±6.4)%(t=-2.4,P=0.015);CD4+CD25+的比例为(10.5±4.0)%,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8.4±3.5)%(t=-2.2,P=0.013);CD4+/CD8+为1.4±0.8,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的1.8±0.7(t=-2.2,P=0.029)。两组间CD3+CD8+、CD8+CD28-及CD8+CD28+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肺癌患者T细胞亚群功能的损害与吸烟与否、肿瘤分化程度及肿瘤病灶大小无明显联系,与外周血癌胚抗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结论晚期肺腺癌患者存在明显的细胞免疫功能障碍,Treg细胞在肺癌患者中比率明显升高,CD4+/CD8+明显降低,提示肺癌患者处于免疫抑制状态。吸烟与否、分化程度及肿瘤病灶大小与免疫功能紊乱的联系尚需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肺腺癌 CD4+CD25+调节性T细胞 T细胞亚群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p53蛋白异常表达与铂类化疗敏感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汪进良 焦顺昌 +1 位作者 叶平 李瑾昱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70-773,共4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p53蛋白表达与对铂类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应用Meta分析DerSimonian-Laird分析模型对有关NSCLC中p53蛋白表达与对铂类化疗敏感性的文献进行综合定量评价。结果入选16篇文献共1070例患者,p53阳性患者539...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p53蛋白表达与对铂类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应用Meta分析DerSimonian-Laird分析模型对有关NSCLC中p53蛋白表达与对铂类化疗敏感性的文献进行综合定量评价。结果入选16篇文献共1070例患者,p53阳性患者539例,p53阳性率50.4%。铂类化疗有效患者414例,合并有效率38.7%。异质性检验显示χ2=47.57,P<0.0001,文献具有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DerSimonian-Laird法进行分析,合并优势比(OR)为1.37,95%可信区间0.84~2.24。结论NSCLC中p53蛋白阴性表达患者对铂类药物化疗敏感性并不明显优于p53蛋白阳性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P53 化疗反应性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鳞癌相关性高钙血症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素洁 胡毅 +2 位作者 焦顺昌 刘哲峰 陶海涛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85-589,共5页
目的总结鳞癌相关性高钙血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36例鳞癌相关性高钙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观察其生存情况,总结其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结... 目的总结鳞癌相关性高钙血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36例鳞癌相关性高钙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观察其生存情况,总结其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结果 36例患者的中位血钙浓度为2.94 mmol/L(2.77~4.87 mmol/L),发现高钙血症后中位生存时间为45 d(1~839 d)。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精神症状(P=0.003)、骨转移(P=0.049)、确诊肿瘤至出现高钙血症时间>160 d(P=0.005)为不良预后因子。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精神症状(RR=5.721,P=0.000)及确诊肿瘤至出现高钙血症时间>160 d(RR=4.624,P=0.001)是鳞癌相关性高钙血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鳞癌相关性高钙血症多见于恶性肿瘤晚期,预后差。精神症状及确诊肿瘤至出现高钙血症时间>160d是预后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钙血症 鳞癌 预后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s Raf Mek Erk信号传导通路在肝细胞癌发生中的作用机制及在靶向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13
作者 蒋成英 戴广海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3期1377-1380,共4页
肝细胞癌(HCC)是我国原发性肝癌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也是全球癌性死亡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因此,研究肿瘤生长的细胞机制对于探索新的有效治疗方法非常重要。目前已知,所有真核细胞中均存在Ras/Raf/Mek/Erk这一高度保守的细胞信号传导通路... 肝细胞癌(HCC)是我国原发性肝癌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也是全球癌性死亡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因此,研究肿瘤生长的细胞机制对于探索新的有效治疗方法非常重要。目前已知,所有真核细胞中均存在Ras/Raf/Mek/Erk这一高度保守的细胞信号传导通路,这一信号传导通路广泛参与细胞的生长、增殖、分化、凋亡、转移等过程。Ras/Raf/Mek/Erk信号传导通路是"MAPK"众多通路中的一个,它在多种致瘤性疾病中通常是上调的。同样,该信号传导通路的异常激活与肝细胞癌的发生及恶性进展密切相关。Ras基因的突变,EGF、VEGF、PDGF等生长因子及相应的膜受体过度表达均可使其激活,诱导肝癌细胞异常增殖,侵袭生长和转移,从而参与和促进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因此,抑制Ras/Raf/Mek/Erk信号通路的传导将成为肝细胞癌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S RAF MEK Erk肝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水平对西妥昔单抗及其介导的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杀伤肺腺癌A549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瑾昱 焦顺昌 +1 位作者 张国庆 孙胜杰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4-167,共4页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水平对西妥昔单抗及其介导的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对肺腺癌A549细胞杀伤的影响。方法以肺腺癌A549细胞作为靶细胞,NKTm细胞作为效应细胞,将pEGFR-EGFP质粒用核转染技术导入A549细胞...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水平对西妥昔单抗及其介导的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对肺腺癌A549细胞杀伤的影响。方法以肺腺癌A549细胞作为靶细胞,NKTm细胞作为效应细胞,将pEGFR-EGFP质粒用核转染技术导入A549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转染组与野生组A549细胞表面EGFR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法检测西妥昔单抗以及西妥昔单抗介导的ADCC作用对转染后A549细胞与野生组A549细胞的体外杀伤率。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野生组A549细胞EGFR表达呈弱阳性,而转染后的A549细胞EGFR表达呈强阳性。西妥昔单抗介导的ADCC作用对转染后高表达EGFR的A549细胞具有更强的杀伤作用(P<0.05),而西妥昔单抗单独作用时,转染组与野生组间的杀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胞表面EGFR蛋白的表达水平能够影响西妥昔单抗介导的ADCC作用对肺腺癌A549细胞的杀伤,而对西妥昔单抗本身的杀伤作用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妥昔单抗 非小细胞肺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非替尼致间质性肺炎并囊样薄壁空洞形成一例 被引量:5
15
作者 吴志勇 张肖 +1 位作者 孙胜杰 张娟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2年第3期280-281,共2页
吉非替尼是一种选择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已成为肺癌靶向治疗的一种重要药物。间质性肺炎是吉非替尼少见且可以致命的最严重的不良反应。现将本院遇到的一例吉非替尼致间质性肺炎并空洞形成病例报道如下。
关键词 吉非替尼 药理学 间质性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硒酸酯多糖Ⅱ期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方 石廷章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09-311,共3页
关键词 硒酸酯多糖 药理作用 药理实验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脑转移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4
17
作者 付艳 焦顺昌 杜楠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8期1149-1152,共4页
肺癌脑转移严重影响患者的认知功能,生存时间及生活质量,预后极差,自然病程约1~3月。经过治疗后中位生存时间也仅有3~6个月,1年生存率为14%,2年生存率仅为7.6%。脑转移的部位、转移灶的数量与其症状及生存期相关,有中枢神经... 肺癌脑转移严重影响患者的认知功能,生存时间及生活质量,预后极差,自然病程约1~3月。经过治疗后中位生存时间也仅有3~6个月,1年生存率为14%,2年生存率仅为7.6%。脑转移的部位、转移灶的数量与其症状及生存期相关,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患者预后更差。目前,NSCLC脑转移的主要治疗手段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靶向治疗。临床上要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病理类型、组织分型等合理、系统的选择治疗方式,达到延长生存期的目的。本文旨在对当前有效的治疗方式及策略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脑转移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腺外内胚窦瘤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鞠艳芳 李方 +1 位作者 焦顺昌 杨俊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993-993,共1页
关键词 性腺外 内胚窦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肾母细胞瘤3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洪燕 焦顺昌 +1 位作者 林雁 王秀芹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719-720,共2页
关键词 肾母细胞瘤 成人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疗增强盐酸吉西他滨对人肺癌细胞株PLA-801D增殖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胜杰 吴志勇 焦顺昌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1年第11期1210-1215,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温度下的温热对化疗药盐酸吉西他滨增敏的规律及机制。方法:应用四氮唑蓝(MTT)快速比色法测定不同温度下的热疗组、单纯化疗组以及以不同序贯方式结合的热化疗组对人肺巨细胞癌细胞(PLA-801D)的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测定4... 目的:探讨不同温度下的温热对化疗药盐酸吉西他滨增敏的规律及机制。方法:应用四氮唑蓝(MTT)快速比色法测定不同温度下的热疗组、单纯化疗组以及以不同序贯方式结合的热化疗组对人肺巨细胞癌细胞(PLA-801D)的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测定42℃温热条件下各组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1)38~41℃的单纯热疗促进了肺癌细胞的生长(P<0.01);42~43℃的单纯热疗对肺癌细胞有抑制和杀伤作用(P<0.01);⑵温热与药物同时作用效果最佳(P<0.001),且抑制率与温度的变化呈正相关(r=0.9683,P=0.0001);⑶细胞周期分析发现热化同时组细胞各个周期增减的幅度最大。结论:临床热疗不宜单独进行,需与化疗同时联合应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高热化疗的疗效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疗 盐酸吉西他滨 人肺癌PLA-801D细胞株 细胞周期 化疗增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