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肾脏深度对SPECT测定肾小球滤过率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麻广宇 邵明哲 +4 位作者 陈云爽 徐白萱 陈英茂 田嘉禾 孙雪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00-804,共5页
目的评估6种肾脏深度估算公式对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测定肾小球滤过率(GFR)的影响。方法以232名北京地区健康居民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双血浆法和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法测定GFR(GFRdt和GFRGates)。分析6种肾脏深度估算公式所得GFRGates... 目的评估6种肾脏深度估算公式对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测定肾小球滤过率(GFR)的影响。方法以232名北京地区健康居民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双血浆法和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法测定GFR(GFRdt和GFRGates)。分析6种肾脏深度估算公式所得GFRGates与GFRdt间的相关性及一致性。结果公式1和5所得肾脏深度显著低于其他公式,公式3和6所得GFRGates与GFRdt的相关性最好(r=0.81)。公式1和5所得GFRGates与GFRdt一致性最差,差值均值分别为(-23.62±18.60)ml/(min.1.73m2)、(-20.66±18.00)ml/(min.1.73m2);公式3和4所得GFRGates与GFRdt一致性最好,差值均值分别为(-5.80±16.76)ml/(min.1.73m2)和(-3.81±17.87)ml/(min.1.73m2)。结论肾脏深度估算公式1、2、5准确性较差,其他公式结果差异较小;公式3、4和6均可用于临床,但公式3和4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深度 肾小球滤过率 放射性核素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功能异常与肾脏疾病的关系 被引量:9
2
作者 李敏侠 邱强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83-484,共2页
甲状腺激素在维持肾脏的发育、正常结构、水和电解质平衡、肾小球滤过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甲状腺功能异常时上述肾脏功能发生相应变化。正常情况下,肾脏可清除甲状腺激素,肾病综合征、肾功能不全等疾病可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分... 甲状腺激素在维持肾脏的发育、正常结构、水和电解质平衡、肾小球滤过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甲状腺功能异常时上述肾脏功能发生相应变化。正常情况下,肾脏可清除甲状腺激素,肾病综合征、肾功能不全等疾病可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分泌、代谢与清除。甲状腺自身免疫性疾病常并发肾脏疾病,可能与共同的免疫机制有关。了解甲状腺功能异常与肾脏疾病的相互影响对于两种疾病的诊治都具有较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激素 肾功能不全 慢性 肾病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数时间窗位置对SPECT测定肾小球滤过率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麻广宇 邵明哲 +4 位作者 陈英茂 徐白萱 田嘉禾 陈云爽 孙雪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67-971,共5页
目的观察计数时间窗位置对SPECT测定肾小球滤过率(GFR)的影响。方法以231名北京地区健康居民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双血浆法和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法测定GFR(GFRdt和GFRGates)。在以血流灌注相峰值点时间(峰时)为新时间原点的时间-计数... 目的观察计数时间窗位置对SPECT测定肾小球滤过率(GFR)的影响。方法以231名北京地区健康居民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双血浆法和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法测定GFR(GFRdt和GFRGates)。在以血流灌注相峰值点时间(峰时)为新时间原点的时间-计数率曲线上依次移动时间窗,于25个时间点上提取计数,并分别计算各点上的GFRGates。分析不同药物累积相峰时GFRGates与GFRdt的相关性。结果①左右肾脏血流灌注相峰时均值分别为(19.69±5.20)s和(20.29±5.19)s,基本呈正态分布。②肾滤过累积相峰时均值为(166.19±50.22)s,呈偏态分布,频数峰为132s。③时间窗位于累积相峰值区时GFRGates达到最大,在峰值两侧,GFRGates均减小。④时间窗位于累积相峰值左侧上升区时,GFRGates与GFRdt的相关系数随时间窗后移而增加;当后移到时间窗内含有部分峰值区段时,相关系数增速变缓;随着时间窗与峰值区段的重叠增加,相关系数达拐点,随后开始减小。结论在以肾血流灌注相峰时为原点的时间-计数率曲线上,提取86~145s时间窗计数,可获得受时间影响较小的GF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血浆法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肾小球滤过率 放射性核素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微泡介导肾小管上皮细胞β-半乳糖苷酶基因的转导(英文) 被引量:1
4
作者 陈俊香 李异 +4 位作者 马强 成梅初 刘伏友 张东山 彭佑铭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070-1077,共8页
目的:以β-半乳糖苷酶基因作为报告基因,探讨超声微泡介导在人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HKCs)中的转染效率和安全性。方法:体外培养HKCs,分为单纯超声组、单纯微泡组、裸质粒组、超声+质粒组、微泡+质粒组、超声+微泡+质粒组以及VigoFect+质... 目的:以β-半乳糖苷酶基因作为报告基因,探讨超声微泡介导在人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HKCs)中的转染效率和安全性。方法:体外培养HKCs,分为单纯超声组、单纯微泡组、裸质粒组、超声+质粒组、微泡+质粒组、超声+微泡+质粒组以及VigoFect+质粒组。超声+微泡+质粒组应用微泡和Plenti6-LacZ质粒转导HKCs后,给予不同强度不同时间超声辐照。采用X-gal染色观察细胞基因转导效率,台盼蓝染色观察细胞存活率,Hochest染色观察细胞凋亡率。结果:超声+微泡+质粒组转染效率高于其他各组;与VigoFect+质粒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超声声强增加和辐照时间延长,HKCs存活率下降,凋亡率升高。声强为0.3W/cm2时,辐照时间为60s时,细胞存活率和转导效率均较高,而细胞凋亡率较低。结论:在适当超声强度和辐照时间条件下,超声微泡可安全、有效地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基因转染,是一种较理想的基因转导方法,这为肾脏病的基因治疗提供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微泡 肾小管上皮细胞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止血治疗1例肾穿刺并发大出血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3
5
作者 曹翠明 《护理学杂志》 2005年第17期71-72,共2页
对1例肾穿刺并发大出血患者进行介入治疗的术前、后护理,分析肾穿刺出血的相关因素及经验教训。提出肾动脉介入栓塞止血具有诊断、治疗双重效果,做好术前、后护理是介入止血成功的基础。
关键词 放射学 介入性 肾穿刺 出血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癌基因PTEN随增龄在大鼠肾脏组织的表达
6
作者 陈俊香 蔡广研 +4 位作者 陈香美 卓莉 马强 师锁柱 刘伏友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48-651,共4页
目的:研究与张力蛋白同源、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基因(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ue deleted on chromosome 10,PTEN)随增龄在大鼠肾组织内表达的变化,并探讨其在肾脏衰老中的作用。方法:分别留取3、12、24月龄Wistar大鼠肾组... 目的:研究与张力蛋白同源、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基因(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ue deleted on chromosome 10,PTEN)随增龄在大鼠肾组织内表达的变化,并探讨其在肾脏衰老中的作用。方法:分别留取3、12、24月龄Wistar大鼠肾组织(n=6),石蜡切片CD34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肾组织微血管生成;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大鼠肾组织PTEN表达。结果:western blot显示,随增龄大鼠肾组织蛋白表达水平逐渐升高,24月龄大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3,12月龄大鼠(P<0.05);免疫组化显示PTEN在大鼠肾小球和肾小管均有表达,24月龄大鼠肾小球和肾小管阳性面积百分比均显著高于3、12月龄大鼠(P<0.05)。随增龄大鼠肾组织内出现微血管生成障碍,24月龄大鼠肾小球毛细血管和管周毛细血管密度均显著低于3、12月龄大鼠(P<0.05);相关分析显示,二者与大鼠肾组织PTEN蛋白表达水平均呈负相关(r=-0.761和-0.613,P<0.05)。结论:随增龄大鼠肾组织PTEN蛋白表达呈现上升趋势,可能通过影响血管生成参与肾脏衰老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EN 肾脏 衰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置换治疗新月体型IgA肾病的有效性分析:多中心队列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王梓 张军军 +11 位作者 左力 王悦 李文歌 程虹 蔡广研 裴华颖 王利华 周绪杰 师素芳 刘立军 吕继成 张宏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38-1046,共9页
目的:探究血浆置换治疗新月体型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20年9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等国内9家医院经肾活检确诊为原发性新月体型IgAN的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基线的临床、... 目的:探究血浆置换治疗新月体型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20年9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等国内9家医院经肾活检确诊为原发性新月体型IgAN的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基线的临床、病理资料及治疗方案信息。为了尽可能减少基线特征中潜在混杂因素的影响,研究采用倾向性评分最近邻匹配法1∶1匹配血浆置换组和常规强化免疫抑制治疗组患者临床及病理信息。研究以终末期肾病(end-stage kidney disease,ESKD)为主要结局,采用Kaplan-Meier方法比较两组患者肾生存差异。结果:共纳入95例新月体型IgA肾病伴急性肾病(acute kidney disease,AKD)患者,其中37例患者接受了血浆置换治疗,58例患者接受常规强化免疫抑制治疗。整体人群肾活检时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M(P_(25),P_(75))]12.77(7.28,21.29)mL/(min·1.73 m^(2)),24-h尿蛋白定量5.9(4.0,8.9)g,新月体百分比为64.71%(54.55%,73.68%)。倾向性评分匹配共23对患者,中位随访时间7(1,26)个月,共29例(63.0%)患者进入终末期肾病,其中血浆置换治疗组16例(69.6%),常规强化免疫抑制治疗组13例(56.5%)。两组患者基线eGFR[14.30(9.31~17.58)mL/(min·1.73 m^(2))vs.11.45(5.59~20.79)mL/(min·1.73 m^(2))]、24-h尿蛋白定量[(7.4±3.4)g vs.(6.6±3.8)g]、新月体百分比(64.49%±13.23%vs.66.41%±12.65%)、肾活检后应用激素治疗比例[23(100.0%)vs.21(91.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示生存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检验,P=0.933)。结论:在常规强化免疫抑制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浆置换治疗未能进一步改善新月体型IgA肾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肾炎 IGA肾病 新月体肾小球肾炎 血浆置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享外周循环对糖尿病肾病小鼠肾损伤的影响
8
作者 黄琪 周亦伦 孙雪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74-679,共6页
目的构建野生小鼠与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小鼠的连体动物模型,使得DKD小鼠与野生小鼠共享外周循环,探讨外周循环改变对DKD的作用。方法将8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与同品系、同性别、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诱导... 目的构建野生小鼠与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小鼠的连体动物模型,使得DKD小鼠与野生小鼠共享外周循环,探讨外周循环改变对DKD的作用。方法将8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与同品系、同性别、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诱导的不同DKD时期的小鼠(8周龄时STZ造模,分别取造模后12、20、28周)构建连体模型。连体8周后处死动物,分别采集各组小鼠的血液、尿液和肾脏组织标本。结果共获得24对连体小鼠,DKD 12周、20周及28周各8对,以无外周循环支持的同时期DKD小鼠作为阳性对照组,以同龄野生小鼠作为阴性对照组。与阳性对照组相比,接受共享外周循环的DKD小鼠无论是DKD 12周、20周还是28周,其血糖、胰岛素、三酰甘油及总胆固醇浓度均明显减低。自DKD 20周开始,接受共享外周循环的DKD小鼠,其尿蛋白/肌酐浓度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该优势在DKD 28周时更为显著。此外,DKD 28周时,阳性对照组的肾脏组织损伤程度及纤维化标志物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接受共享外周循环的DKD小鼠。结论共享外周循环可降低DKD小鼠的血糖浓度、增强其胰岛素敏感性、调节脂质代谢,进而减轻肾脏组织损害,改善肾脏纤维化,保护肾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外周循环 连体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TIMP-1 cDNA克隆、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在COS-7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6
9
作者 林洪丽 陈香美 +3 位作者 于志恒 李文歌 傅博 public.bta.net.cn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SCD 2000年第3期306-311,共6页
根据 Gen Bank中 TIMP- 1基因的碱基序列 ,用 RT- PCR方法从人的正常肾组织中克隆出包含信号肽在内的 TIMP- 1全长 c DNA序列 .采用 T- A克隆的方法将之插入 p CRR2 .1中间载体 ,DNA测序证实该片段序列与文献报告的完全一致 .利用亚克... 根据 Gen Bank中 TIMP- 1基因的碱基序列 ,用 RT- PCR方法从人的正常肾组织中克隆出包含信号肽在内的 TIMP- 1全长 c DNA序列 .采用 T- A克隆的方法将之插入 p CRR2 .1中间载体 ,DNA测序证实该片段序列与文献报告的完全一致 .利用亚克隆的方法将 TIMP- 1 c DNA片段克隆到 pc DNA3载体上 ,构建出 pc DNA3/ TIMP- 1的真核表达载体 ,通过脂质体 DOTAP转染至 COS-7细胞 ,Northern印迹及原位杂交证实在 COS- 7细胞上获得人 TIMP- 1的高效表达 ,细胞增殖实验表明 TIMP- 1的高产表达可促进 COS- 7细胞的增殖 ,证实了所转染人 TIM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MP-1 基因克隆 基因表达 糖蛋白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