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机器人研究之我见 被引量:2
1
作者 赵辉 郑凡君 +4 位作者 任巍 徐聪 张晨 于洪健 杜志江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37-642,共6页
人工耳蜗植入术作为治疗感音神经性聋的重要治疗手段迄今已发展了40余年,手术机器人的发展促进了各专业领域手术术式的革新。本文通过概述近年国内外手术机器人在人工耳蜗植入术中的发展现状及应用情况,分析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机器人研... 人工耳蜗植入术作为治疗感音神经性聋的重要治疗手段迄今已发展了40余年,手术机器人的发展促进了各专业领域手术术式的革新。本文通过概述近年国内外手术机器人在人工耳蜗植入术中的发展现状及应用情况,分析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机器人研究和应用中的优势与不足,并讨论了其可能的改进方式及面对的挑战。针对国内外的工作进展,结合本团队的前期工作,对国内人工耳蜗手术机器人的的快速健康发展,提出了本团队的研究方向和设计思路,强调了精度控制、规划和导航、术中安全监控在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机器人研究中的应用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耳蜗 人工耳蜗植入术 手术机器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蜗内细胞连接蛋白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王博 胡博华 杨仕明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5-29,共5页
耳蜗内的细胞连接具有高度复杂性和有序性,它们是维持耳蜗结构和听觉功能的必要条件。本文将对耳蜗内的细胞连接蛋白进行分类,并简要综述连接蛋白在耳蜗中的功能和作用。
关键词 耳蜗 细胞连接 连接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硬化症和中耳畸形患者的宽频声导抗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陈露静 兰兰 +5 位作者 黄鑫 丁海娜 谢林怡 熊芬 韩维举 王秋菊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7-62,共6页
目的探讨宽频声导抗测试对耳硬化症和中耳畸形辅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耳硬化症组45耳,先天性中耳畸形组13耳,另有正常组76耳作为对照,所有受试者均行宽频声导抗测试,对各组峰压下的声能吸收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峰压下,耳硬化... 目的探讨宽频声导抗测试对耳硬化症和中耳畸形辅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耳硬化症组45耳,先天性中耳畸形组13耳,另有正常组76耳作为对照,所有受试者均行宽频声导抗测试,对各组峰压下的声能吸收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峰压下,耳硬化症组的声能吸收率在917/972~1029/1091~1297/1456/1731/2059~3462/4000~5339Hz比正常组的显著减小(P<0.05)。耳硬化症患者在1kHz以下较正常组无异常切迹。峰压下,先天性中耳畸形组的声能吸收率在408~749/7336~7772Hz比正常组的显著增大(P<0.05),在1059~1224/1297/1414~1456/4000~4490Hz比正常组的显著减小(P<0.05)。69%(9/13)的先天性中耳畸形患者在1kHz以下有一切迹。结论声能吸收率鼓室图在1kHz以下出现切迹提示患者存在镫骨畸形合并锤骨和/或砧骨畸形。仅镫骨固定患者1kHz以下无切迹。宽频声导抗对于术前评估耳硬化症和中耳畸形患者中耳听骨链情况具有现实意义,可作为辅助耳硬化症和中耳畸形诊断的听力学检查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频声导抗 声能吸收率 耳硬化症 中耳畸形 听骨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性耳聋规范化筛查与诊断的探讨 被引量:34
4
作者 袁永一 戴朴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11-615,共5页
先天性耳聋中60%由遗传因素导致,通过基因筛查明确遗传风险、通过基因诊断明确耳聋分子病因,能够阻断遗传性耳聋在家庭内的垂直传递,是耳聋防控的有效手段。本文就耳聋基因诊断方法和检测基因范围的选择、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和携带者筛... 先天性耳聋中60%由遗传因素导致,通过基因筛查明确遗传风险、通过基因诊断明确耳聋分子病因,能够阻断遗传性耳聋在家庭内的垂直传递,是耳聋防控的有效手段。本文就耳聋基因诊断方法和检测基因范围的选择、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和携带者筛查的意义及筛查位点纳入原则、检测前及检测后遗传咨询等进行探讨,期望促进遗传性耳聋规范化筛查与诊断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耳聋 基因诊断 基因筛查 产前诊断 胚胎植入前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国耳蜗微音电位相关指南解读 被引量:4
5
作者 史伟 兰兰 +1 位作者 冀飞 王秋菊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67-372,共6页
2004年英国新生儿筛查项目组(Newborn Hearing Screening Programme,NHSP)颁布了首版《婴幼儿听神经谱病系障碍评估和处理指南》,指南包含听神经谱系障碍/听神经病(auditory neuropathy spectrum disorder,ANSD)的诊断标准、方法及综合... 2004年英国新生儿筛查项目组(Newborn Hearing Screening Programme,NHSP)颁布了首版《婴幼儿听神经谱病系障碍评估和处理指南》,指南包含听神经谱系障碍/听神经病(auditory neuropathy spectrum disorder,ANSD)的诊断标准、方法及综合听功能评估,干预指导原则、方法和效果评估两大部分内容[1]。2011-2012年,英国NHSP对上一版指南进行了更新,删除了上一版指南附录2耳蜗微音电位(Cochlear Microphonic,CM)内容,作为独立CM测试指南[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蜗微音电位 新生儿筛查 听神经病 指南解读 诊断标准 功能评估 谱系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内科病房临床实践探索 被引量:3
6
作者 尹自芳 王大勇 +2 位作者 赵立东 周玉虹 王秋菊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34-636,共3页
耳内科是一门新兴学科,耳内科专病病房是近年来学科发展的产物,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我院耳内科病房作为国内耳内科病房的标杆单位,经过十余年的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病房管理经验。围绕患者评估与风险管理、症状管理、患者咨询与教育、... 耳内科是一门新兴学科,耳内科专病病房是近年来学科发展的产物,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我院耳内科病房作为国内耳内科病房的标杆单位,经过十余年的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病房管理经验。围绕患者评估与风险管理、症状管理、患者咨询与教育、结构化电子病历、临床路径管理等方面,将我们病房规范化临床实践的做法结合当前国际耳内科情况进行介绍,旨在对于国内耳内科专科病房的规范化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内科 规范化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LC26A4基因突变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效果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许晖雁 袁永一 +4 位作者 刘杰 黄莎莎 杨苏燕 康东洋 戴朴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80-286,共7页
目的探讨SLC26A4基因突变患者人工耳蜗植入后听力及言语康复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15年7月在解放军总医院聋病分子诊断中心行基因检测并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314例患者临床资料,包括突变基因、植入年龄... 目的探讨SLC26A4基因突变患者人工耳蜗植入后听力及言语康复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15年7月在解放军总医院聋病分子诊断中心行基因检测并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314例患者临床资料,包括突变基因、植入年龄、术后康复时长、术前佩戴助听器、术后佩戴助听器、术耳侧别、在康复中心进行发音及言语训练时长、是否有家庭训练。通过单因素卡方分析、分层分析以及多元回归分析SLC26A4基因突变与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觉及言语康复效果之间的关系及影响。结果考虑到术后康复时间(Cox模型时间变量),在未调整模型,SLC26A4基因突变与满意的听力康复(HR 2.14,95%CI 1.51~3.04,P﹤0.00001)及言语康复(HR 1.88,95%CI 1.21~2.94,P=0.0053)显著相关,调整性别、手术年龄、术前及术后佩戴助听器时长、术耳侧别、在语训学校康复时长、家庭训练、规律调机等变量发现,SLC26A4基因突变与满意的听力康复(HR 2.29,95%CI 1.63~3.31,P﹤0.00001)及言语康复(HR 2.06,95%CI 1.26~3.36,P=0.0062)显著相关。结论SLC26A4基因突变患者人工耳蜗术后听力言语康复效果普遍较好,经多元回归分析控制其他影响因素表明,SLC26A4基因突变是独立的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C26A4基因突变 耳聋 人工耳蜗植入 听力及言语康复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耳道胆脂瘤的诊疗现状 被引量:7
8
作者 黄晶 李云 +1 位作者 彭涛 冯勃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57-961,共5页
外耳道胆脂瘤(external auditory canal cholesteatoma,EACC)是耳科的相对常见病之一,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临床误诊率偏高,需要和其他疾病鉴别。作者复习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对EACC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临床分期、治疗及预... 外耳道胆脂瘤(external auditory canal cholesteatoma,EACC)是耳科的相对常见病之一,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临床误诊率偏高,需要和其他疾病鉴别。作者复习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对EACC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临床分期、治疗及预后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耳道胆脂瘤 病因学 诊断学 治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噪声损伤和苯扎贝特干预对豚鼠耳蜗脂肪酸转运蛋白1和4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胡一勇 石敏 +6 位作者 杨风波 吕萍 蒋晴晴 袁硕龙 张悦 杨仕明 于宁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7-183,共7页
目的观察豚鼠耳蜗脂肪酸转运蛋白1和4(fatty acid transport protein,FATP1,FATP 4)在噪声损伤和促脂肪酸代谢药物苯扎贝特干预前后的变化,探讨噪声性听力损失与FATP1、FATP4的关系。方法正常听力健康成年雄性Dunkin Hartley豚鼠21只随... 目的观察豚鼠耳蜗脂肪酸转运蛋白1和4(fatty acid transport protein,FATP1,FATP 4)在噪声损伤和促脂肪酸代谢药物苯扎贝特干预前后的变化,探讨噪声性听力损失与FATP1、FATP4的关系。方法正常听力健康成年雄性Dunkin Hartley豚鼠21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5只)和干预组(6只),对照组在噪声暴露前随机选取3只(6耳)动物行耳蜗取材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12只(24耳)与干预组(6只,12耳)一起予以白噪声(110 dB SPL,每天4小时,连续12天)暴露,干预组在噪声暴露的同时给予苯扎贝特(5 mg·kg-1·d-1)灌胃干预;在开始噪声暴露第6、12、24天行听性脑干反应(ABR)检测,采用脂肪酸特异性探针荧光标记技术检测脂类物质在豚鼠耳蜗的分布,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噪声暴露前后FATP1、PATP4在两组豚鼠耳蜗的表达变化。结果噪声暴露后对照组和干预组click声及4、8、16 kHz短纯音(tone burst)ABR(tb-ABR)反应阈较噪声暴露前显著升高,在噪声暴露的第12天,干预组4 kHz tb-ABR反应阈(16.25±5.82 dB SPL)明显低于对照组(32.27±5.92 dB SPL)(P<0.05);特异性脂肪酸探针荧光染色提示正常对照组豚鼠耳蜗脂类物质主要分布于基底膜外侧的Hensen细胞、螺旋神经节、血管纹,噪声暴露前免疫荧光染色显示FATP1主要表达于Corti器、螺旋唇,在螺旋神经节细胞、螺旋韧带、血管纹等少量表达;FATP4主要表达于耳蜗Corti器及螺旋韧带,在Corti器外侧的Hensen细胞、螺旋神经节、血管纹极少表达或不表达。噪声暴露后对照组(第12天)FATP1在Corti器、Hensen细胞、螺旋突、螺旋韧带的表达较噪声暴露前明显增加(P<0.01),对照组(第12天)和干预组(第24天)FATP4在Hensen细胞、螺旋唇、螺旋神经节的表达均较噪声暴露前明显增加(P<0.01),干预组(第24天)FATP4在血管纹的表达均较噪声暴露前增加(P<0.05),但对照组(第12天)FATP4在血管纹的表达均较噪声暴露前及干预组(第24天)明显降低(P<0.05);Western blot结果则提示对照组和干预组FATP1和FATP4在全耳蜗的表达均较噪声暴露前增加(P<0.05)。结论噪声损伤可提高FATP1和FATP4在豚鼠耳蜗部分组织的表达水平,促进耳蜗内脂肪酸转运;促脂肪酸代谢药物(苯扎贝特)干预可进一步改变FATP4在耳蜗的表达分布,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噪声性听力损失或促进噪声性听力损失恢复;提示耳蜗内脂肪酸代谢水平可能是改善噪声性听力损失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蜗 Hensen细胞 噪声性聋 脂肪酸转运蛋白 苯扎贝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耳道胆脂瘤不同累及程度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黄晶 王楠 +2 位作者 彭涛 马鹏 冯勃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1-106,共6页
目的收集、分析近5年不同累及程度的外耳道胆脂瘤(External Auditory Canal Cholesteatoma,EACC)患者临床特征,为临床早期诊断、治疗EACC提供依据及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国内某知名三甲医院5年间收治的237例EACC患者的临床资料,将EACC... 目的收集、分析近5年不同累及程度的外耳道胆脂瘤(External Auditory Canal Cholesteatoma,EACC)患者临床特征,为临床早期诊断、治疗EACC提供依据及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国内某知名三甲医院5年间收治的237例EACC患者的临床资料,将EACC患者分为:EACC局限于外耳道内且无明显骨质破坏为Ⅰ型;EACC破坏外耳道骨质,但未侵犯鼓室或乳突为Ⅱ型;侵入乳突或(和)鼓室或(和)颞骨外结构为Ⅲ型。分析EACC不同累及范围时外耳道壁破坏情况、症状、体征、病因学组成的差异。结果EACC好发人群为中青年(16-45岁),不同累及范围EACC性别、侧别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造成听力损害多为传导性听力下降,常见前五症状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耳漏、听力下降、耳痛、耳闷、耳鸣。Ⅰ型患者的疼痛发生率与Ⅱ型、Ⅲ型EACC疼痛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Ⅲ型患者听力损伤程度、外耳道上壁累及率、耳漏发生率、鼓膜穿孔率与Ⅰ型、Ⅱ型EACC有统计学差异(P<0.05),Ⅰ型EACC患者继发性EACC构成比与Ⅱ、Ⅲ型继发性EACC构成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疼痛多发生于病变仅累及外耳道骨壁阶段,累及鼓室和(或)乳突和(或)颞骨外的患者听力损伤程度、外耳道上壁累及率、耳漏发生率、鼓膜穿孔率显著高于局限于外耳道病例,病变局限于外耳道且无明显骨质破坏的EACC患者中继发性EACC构成比较累及鼓室、颞骨骨质病例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耳道胆脂瘤 临床特征 诊断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聋病易感基因筛查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5
11
作者 李倩(综述) 王秋菊(审校)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1-96,共6页
先天性聋已成为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WHO 2014年估计,全球因聋致残人数高达3.6亿,约占世界总人口5.14%(3.6亿/70亿),其中约80%生活在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1]。语前重度和极重度聋及先天性聋不仅严重阻碍患儿的言语和... 先天性聋已成为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WHO 2014年估计,全球因聋致残人数高达3.6亿,约占世界总人口5.14%(3.6亿/70亿),其中约80%生活在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1]。语前重度和极重度聋及先天性聋不仅严重阻碍患儿的言语和认知发育,甚至严重影响患儿的智力发育,更会是人际交往的严重障碍,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先天性聋在新生儿期的发病率约为1‰~1.86‰,是由多种环境和/或遗传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也可由单一基因或不同基因的复合突变所导致[2]。1970年美国成立了婴儿听力联合委员会(Joint Committee of Infant Hearing ,JCIH ),至今,该机构已公布了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 )住院超过5天、儿童期永久性听力障碍家族史等13种新生儿耳聋相关的高危因素[3]。随着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开展,耳聋患儿的检出增加和诊断的日益完善,遗传因素导致耳聋的比例也在显著增加。Fortnum[4]和Nance等[5]在对4岁及以内听力损失婴幼儿进行病因分析发现,遗传因素致聋比例已由1991年报道的50%上升至61%~66%,而且迟发性和有些基因缺陷所导致的耳聋并不一定在新生儿期表现出来,因此,对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同时进行聋病易感基因的筛查可以弥补听力筛查的不足[3,6~8],自王秋菊[6~8]提出新生儿听力及基因联合筛查的新理念和策略,以及Morton等[9]提出对所有新生儿进行遗传因素的检测以后,至今聋病易感基因筛查在新生儿和先天性聋新生儿中逐步开展,本文对新生儿聋病易感基因筛查的研究及其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期 基因筛查 易感基因 聋病 新生儿听力筛查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耳聋患儿 先天性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龄段突聋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2
作者 侯志强(综述) 王秋菊(审校)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18-421,共4页
突发性聋(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SSNHL)患病的平均年龄为50~60岁[1],针对来自美国、欧洲和日本的约7 500例突聋患者的研究表明,典型突聋发生在43~53岁之间[2],但它也可以发生在儿童、青少年、老年等各年龄阶段[3]。由... 突发性聋(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SSNHL)患病的平均年龄为50~60岁[1],针对来自美国、欧洲和日本的约7 500例突聋患者的研究表明,典型突聋发生在43~53岁之间[2],但它也可以发生在儿童、青少年、老年等各年龄阶段[3]。由于人体各年龄段生理特点不同,因此各年龄段的突聋患者在临床表现、预后等方面可能会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均年龄 突聋 临床特点 患者 预后 突发性聋 生理特点 临床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V型胶原蛋白相关听力损失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金源 袁永一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06-710,共5页
IV型胶原蛋白是基底膜等组织的重要组成成分,广泛存在于肾脏、耳蜗等人体器官中。相比引起如肾脏等器官的疾病而言,国内外研究对IV型胶原蛋白相关听力损失的关注相对较少。本文旨在总结已报道的部分IV型胶原蛋白亚型与听力损失相关疾病... IV型胶原蛋白是基底膜等组织的重要组成成分,广泛存在于肾脏、耳蜗等人体器官中。相比引起如肾脏等器官的疾病而言,国内外研究对IV型胶原蛋白相关听力损失的关注相对较少。本文旨在总结已报道的部分IV型胶原蛋白亚型与听力损失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研究方向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V型胶原蛋白 ALPORT综合征 听力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MG修正对颈部及眼部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的影响 被引量:13
14
作者 于澜 赵苗苗 +10 位作者 李清溪 刘兴健 谌国会 熊芬 谢林怡 兰兰 王大勇 吴子明 冀飞 赵立东 王秋菊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7-152,共6页
目的研究肌电图(electromyogram,EMG)修正对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s,VEMPs)结果产生的影响,并建立修正后的cervical Vestibular-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c VEMP)及ocularVestibular Evoked Myoge... 目的研究肌电图(electromyogram,EMG)修正对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s,VEMPs)结果产生的影响,并建立修正后的cervical Vestibular-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c VEMP)及ocular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o VEMP)正常值范围,为临床上准确评估前庭感受器功能提供更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采用500Hz tone-burst刺激声对20名(40耳)听力正常且无耳蜗及前庭系统疾病的正常青年人进行c VEMP及o VEMP测试。受试者年龄为20-30岁,平均年龄(23.76±2.81)岁。测试强度为100d B n HL,通过ER-3A标准插入式耳机给声,测试时体位采取坐姿。结果所有受试者均能引出清晰可重复的c VEMP及o VEMP波形。Tone-burst c VEMP的P1潜伏期为14.13±1.97(ms),N1潜伏期为21.54±2.23(ms),幅值为1.63±0.60(μV)。Tone-burst o VEMP的N1潜伏期为10.15±0.72(ms),P1潜伏期为15.79±1.01(ms),幅值为1.38±1.02(μV)。cVEMP修正前后的振幅有显著性差异(*P<0.05),修正前后比值达到40~50倍。结论 EMG修正对振幅标准化有重要意义,其中对c VEMP的测试结果影响较大,建立一组EMG修正后VEMPs的正常参考值范围能够更准确评估双侧不对称性。Tone-burst c VEMP及o VEMP引出率高,可作为临床上评估椭圆囊和球囊功能的常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 眼部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 振幅标准化 肌电图修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性听力损失的诊断方法探讨 被引量:11
15
作者 戚国伟 于宁 杨仕明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6-151,共6页
隐性听力损失是一类表现为嘈杂环境中语言理解能力下降、空间定位能力降低的阈上听觉功能缺失性疾病。由于缺乏国际公认的诊断标准,目前临床诊断隐性听力损失有一定困难,更遑论进行正确治疗。本文结合隐性听力损失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特... 隐性听力损失是一类表现为嘈杂环境中语言理解能力下降、空间定位能力降低的阈上听觉功能缺失性疾病。由于缺乏国际公认的诊断标准,目前临床诊断隐性听力损失有一定困难,更遑论进行正确治疗。本文结合隐性听力损失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特点,综述了隐性听力损失诊断性研究与基础实验中所涉及到的检查方法,以期对后续该课题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听力损失 听力检查 临床诊断 基础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