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托伐他汀通过PPARβ/δ途径下调老年大鼠心肌细胞IL-1β表达 被引量:1
1
作者 韩磊 叶平 李鸣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363-1366,共4页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下调老年大鼠心肌细胞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表达的作用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β/δ(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β/δ,PPARβ/δ)信号途径的关系。方法:分离培养24月龄...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下调老年大鼠心肌细胞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表达的作用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β/δ(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β/δ,PPARβ/δ)信号途径的关系。方法:分离培养24月龄大鼠心肌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阿托伐他汀组、PPARβ/δ拮抗剂GSK0660+阿托伐他汀组。分别加入细胞培养液、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阿托伐他汀、阿托伐他汀+GSK0660处理。分别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细胞IL-1βmRNA和蛋白含量。结果:(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溶剂对照组细胞的IL-1βmRNA和蛋白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2)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阿托伐他汀组的IL-1βmRNA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3)阿托伐他汀+GSK0660组的IL-1βmRNA和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阿托伐他汀组(P<0.05或P<0.01),但仍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激活PPARβ/δ信号通路来下调衰老心肌细胞IL-1β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老 阿托伐他汀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β δ 白细胞介素-1Β 大鼠 心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血脂异常的治疗(续6)
2
作者 叶平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15-316,共2页
关键词 血脂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在凋亡过程中释放膜微粒 被引量:2
3
作者 边素艳 崔华 +2 位作者 张新宁 祁莉萍 李冬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53-457,共5页
间充质干细胞(MSC)已经用于多种损伤组织的修复,但无论全身或局部应用,培养的MSC进入体内后短期内大量死亡。为探讨死亡细胞发挥组织修复作用的机制,本研究以大鼠MSC为对象,利用低氧及乏营养为诱导条件,对凋亡MSC释放的亚细胞结构进行... 间充质干细胞(MSC)已经用于多种损伤组织的修复,但无论全身或局部应用,培养的MSC进入体内后短期内大量死亡。为探讨死亡细胞发挥组织修复作用的机制,本研究以大鼠MSC为对象,利用低氧及乏营养为诱导条件,对凋亡MSC释放的亚细胞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低氧(1%O2)及无血清培养均可诱导MSC凋亡,尤以二者联合为著,72 h后细胞凋亡比例达(17.44±2.15)%。与此同时,培养上清经低温超速离心后,流式细胞仪分析证实,细胞可释放大量的膜微粒(microparticles,MP),其表面同时表达CD29、CD44A和凋亡相关的磷脂酰丝氨酸。结论:MSC经诱导后释放MP,其量相当于原细胞数目的15.2倍。MP是组织损伤后细胞间信息传递的重要介质。本研究为探讨MSC治疗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膜微粒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族性心房纤颤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洪昌明 郑强荪 舒青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2-183,共2页
目的分析一个家族性心房纤颤家系的遗传学特点。方法查此家族成员的病史,记录心电图,绘制家系图。结果该家系3代19人中有6人患有心房纤颤。结论经过遗传分析,认为该家系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关键词 心房颤动 系谱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微粒:干细胞组织修复的新机制? 被引量:2
5
作者 边素艳 崔华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6-100,共5页
多种干细胞对衰老和病变引起的组织损伤有修复作用,但机制不明。除了可溶性分子,细胞释放的膜微粒(microparticles,MPs)是细胞间信息传递的新机制。MPs是包括干细胞在内的多种细胞在诱导或凋亡后分泌的小囊泡。MPs与靶细胞通过特异的受... 多种干细胞对衰老和病变引起的组织损伤有修复作用,但机制不明。除了可溶性分子,细胞释放的膜微粒(microparticles,MPs)是细胞间信息传递的新机制。MPs是包括干细胞在内的多种细胞在诱导或凋亡后分泌的小囊泡。MPs与靶细胞通过特异的受体-配体相互作用,转移蛋白质、脂质、RNA等生物活性物质。干细胞来源MPs的组成及功能是近年研究的新视点。本文综述MPs的组成、产生机制、在信息传递中的作用以及干细胞衍生MPs的研究进展,为干细胞组织修复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膜微粒 组织修复 信息传递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CA1-565C/T基因多态性对心梗患者来源的巨噬细胞胆固醇外流功能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祁莉萍 严晓伟 +1 位作者 叶平 陈连凤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1427-1430,共4页
目的比较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子A1(ABCA1)启动子区-565C/T不同基因型的心肌梗死患者巨噬细胞胆固醇外流功能及ABCA1蛋白表达。方法应用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原代细胞培养及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Ac-LDL)诱导获得巨噬细胞,3H标记的胆固醇测量... 目的比较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子A1(ABCA1)启动子区-565C/T不同基因型的心肌梗死患者巨噬细胞胆固醇外流功能及ABCA1蛋白表达。方法应用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原代细胞培养及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Ac-LDL)诱导获得巨噬细胞,3H标记的胆固醇测量巨噬泡沫细胞胆固醇外流功能;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测量ABCA1蛋白表达。结果(1)单核细胞原代培养分化成巨噬细胞,经Ac-LDL诱导成泡沫细胞;(2)ABCA1-565C/TTT型巨噬泡沫细胞胆固醇流出率低于CT型和CC型;(3)TT型巨噬细胞中ABCA1蛋白表达显著低于CT型和CC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BCA1-565C/T位点TT基因型ABCA1的蛋白表达及胆固醇外流功能较CC、CT型减低,推测TT基因型通过影响ABCA1蛋白表达而影响巨噬细胞胆固醇外流功能而促进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子A1 胆固醇逆向转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2他汀类药物安全性再认识 被引量:13
7
作者 叶平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2年第8期1-4,6,共4页
大量研究奠定了他汀类药物在心血管疾病一级和二级预防中不可动摇的地位,强化调脂的理念已经深入临床。他汀治疗对肝脏和肌肉潜在的不良反应已得到医患的重视,2012年2月29日,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的官方网站上又发布了有关他汀类药... 大量研究奠定了他汀类药物在心血管疾病一级和二级预防中不可动摇的地位,强化调脂的理念已经深入临床。他汀治疗对肝脏和肌肉潜在的不良反应已得到医患的重视,2012年2月29日,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的官方网站上又发布了有关他汀类药物说明书需要修改的告示,包括他汀的肝酶监测、药物相互作用、神经系统不良反应、血糖异常和新发糖尿病等,以及以往关于肿瘤、肾脏安全性的争议再次引起人们对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问题的关注。重新认识他汀的安全性对于贯彻指南、推动临床降脂实践非常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汀类 心血管疾病 剂量 FDA 用药量 药物 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脂异常治疗的热点与展望 被引量:1
8
作者 叶平 边素艳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561-564,共4页
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他汀类是干预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药物。进一步研发针对脂代谢的不同作用靶点、更为安全、有效的新型降脂药物是目前血脂领域的热点之一。针对进一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研发的... 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他汀类是干预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药物。进一步研发针对脂代谢的不同作用靶点、更为安全、有效的新型降脂药物是目前血脂领域的热点之一。针对进一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研发的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抑制剂已进入国际多中心Ⅲ期临床试验,apoB抑制剂和微粒体甘油三酯转移蛋白抑制剂为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虽然在他汀基础上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药物治疗未获得减少心血管事件的预期结果,但全球仍未放弃针对胆固醇逆向转运的新药研发。在他汀类药物时代,研发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新型降脂药物具有很大的挑战性,血脂异常的最佳干预策略仍在不断探索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脂异常 治疗 靶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