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下肢外骨骼机器人在脊髓型颈椎病微创术后康复中的应用价值
1
作者
娄凤桐
王海军
+2 位作者
曹蕊
赵国彤
丁宇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548-1554,共7页
目的 探讨应用外骨骼机器人对脊髓型颈椎病微创术后患者下肢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56例脊柱内镜微创手术后患者,根据术后康复治疗的不同方式,分为观察组(机器人康复组)和对照组(常规康复组)...
目的 探讨应用外骨骼机器人对脊髓型颈椎病微创术后患者下肢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56例脊柱内镜微创手术后患者,根据术后康复治疗的不同方式,分为观察组(机器人康复组)和对照组(常规康复组)。观察术前、术后4周、术后8周的颈脊髓功能JOA评分、下肢体感诱发电位波幅以及下肢步态分析指标:步频、步速、支撑相比值。结果 术后4周、8周两组患者JOA评分、下肢体感诱发电位波幅以及下肢步态分析指标(步频、步速、支撑相比值)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 <0.05);其中,观察组在术后4周、8周的JOA评分、下肢体感诱发电位波幅以及步态分析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期数据(P <0.05),但在术后2年的随访中,观察组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下肢外骨骼机器人康复较传统康复可更快促进脊髓型颈椎病微创术后患者的脊髓功能和下肢步行功能的恢复,较传统康复具有更优的短期临床疗效,但长期随访二者并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微创手术
下肢外骨骼机器人
功能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内镜下单侧小关节分级切除对颈椎节段稳定性影响
被引量:
1
2
作者
杨广南
刘江
+4 位作者
蒋强
张晗硕
李土胜
马靖博
丁宇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0-406,共7页
目的 探究颈椎内镜下不同范围小关节切除对颈椎节段稳定性的影响,为临床手术提供生物力学理论基础。方法 基于CT数据建立颈椎C5~6正常有限元模型,并模拟颈椎内镜手术操作获得不同范围(0、25%、50%、75%、100%)单侧小关节切除椎板开窗模...
目的 探究颈椎内镜下不同范围小关节切除对颈椎节段稳定性的影响,为临床手术提供生物力学理论基础。方法 基于CT数据建立颈椎C5~6正常有限元模型,并模拟颈椎内镜手术操作获得不同范围(0、25%、50%、75%、100%)单侧小关节切除椎板开窗模型(模型1~5),分析比较各组模型节段活动度(range of motion, ROM)及椎间盘von Mises应力情况。结果 除前屈工况外,模型1、2较正常模型各方向下ROM及椎间盘von Mises应力改变不明显,模型3较正常模型各方向下ROM及椎间盘von Mises应力出现较为明显增加,前屈、后伸、左侧弯、右侧弯、左旋转及右旋转时ROM分别增加27%、4%、3%、13%、5%、16%,von Mises应力分别增加32%、4%、2%、5%、9%、5%。模型4、5较正常模型各方向下ROM及椎间盘von Mises应力增加显著,模型4的ROM分别增加27%、14%、6%、24%、7%、167%,von Mises应力分别增加33%、13%、3%、32%、10%、130%;模型5的ROM分别增加27%、17%、6%、25%、7%、167%,von Mises应力分别增加33%、29%、8%、33%、12%、138%。结论 随着单侧小关节切除范围的增加,颈椎节段ROM和椎间盘von Mises应力极值逐渐增加。当单侧小关节切除超过1/2时,颈椎出现较大的ROM增加及应力改变。临床手术中应尽量保留1/2以上颈椎小关节,避免医源性失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内镜手术
颈椎管狭窄症
小关节
分级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下肢外骨骼机器人在脊髓型颈椎病微创术后康复中的应用价值
1
作者
娄凤桐
王海军
曹蕊
赵国彤
丁宇
机构
锦州医
科
大学研究生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中医骨伤科
出处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548-1554,共7页
基金
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创新培育基金项目(编号:CXPY202221)。
文摘
目的 探讨应用外骨骼机器人对脊髓型颈椎病微创术后患者下肢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56例脊柱内镜微创手术后患者,根据术后康复治疗的不同方式,分为观察组(机器人康复组)和对照组(常规康复组)。观察术前、术后4周、术后8周的颈脊髓功能JOA评分、下肢体感诱发电位波幅以及下肢步态分析指标:步频、步速、支撑相比值。结果 术后4周、8周两组患者JOA评分、下肢体感诱发电位波幅以及下肢步态分析指标(步频、步速、支撑相比值)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 <0.05);其中,观察组在术后4周、8周的JOA评分、下肢体感诱发电位波幅以及步态分析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期数据(P <0.05),但在术后2年的随访中,观察组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下肢外骨骼机器人康复较传统康复可更快促进脊髓型颈椎病微创术后患者的脊髓功能和下肢步行功能的恢复,较传统康复具有更优的短期临床疗效,但长期随访二者并无显著性差异。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微创手术
下肢外骨骼机器人
功能康复
Keywords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lower limb exoskeleton ro-bot
functional rehabilitation
分类号
R493 [医药卫生—康复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内镜下单侧小关节分级切除对颈椎节段稳定性影响
被引量:
1
2
作者
杨广南
刘江
蒋强
张晗硕
李土胜
马靖博
丁宇
机构
华南理工大学
医学
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第六
医学
中心
中
医学
部
骨伤
科
出处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0-406,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2274637)。
文摘
目的 探究颈椎内镜下不同范围小关节切除对颈椎节段稳定性的影响,为临床手术提供生物力学理论基础。方法 基于CT数据建立颈椎C5~6正常有限元模型,并模拟颈椎内镜手术操作获得不同范围(0、25%、50%、75%、100%)单侧小关节切除椎板开窗模型(模型1~5),分析比较各组模型节段活动度(range of motion, ROM)及椎间盘von Mises应力情况。结果 除前屈工况外,模型1、2较正常模型各方向下ROM及椎间盘von Mises应力改变不明显,模型3较正常模型各方向下ROM及椎间盘von Mises应力出现较为明显增加,前屈、后伸、左侧弯、右侧弯、左旋转及右旋转时ROM分别增加27%、4%、3%、13%、5%、16%,von Mises应力分别增加32%、4%、2%、5%、9%、5%。模型4、5较正常模型各方向下ROM及椎间盘von Mises应力增加显著,模型4的ROM分别增加27%、14%、6%、24%、7%、167%,von Mises应力分别增加33%、13%、3%、32%、10%、130%;模型5的ROM分别增加27%、17%、6%、25%、7%、167%,von Mises应力分别增加33%、29%、8%、33%、12%、138%。结论 随着单侧小关节切除范围的增加,颈椎节段ROM和椎间盘von Mises应力极值逐渐增加。当单侧小关节切除超过1/2时,颈椎出现较大的ROM增加及应力改变。临床手术中应尽量保留1/2以上颈椎小关节,避免医源性失稳。
关键词
颈椎内镜手术
颈椎管狭窄症
小关节
分级切除
Keywords
cervical endoscopic surgery
cervical spinal stenosis
facet joints
graded facetectomy
分类号
R318.01 [医药卫生—生物医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下肢外骨骼机器人在脊髓型颈椎病微创术后康复中的应用价值
娄凤桐
王海军
曹蕊
赵国彤
丁宇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内镜下单侧小关节分级切除对颈椎节段稳定性影响
杨广南
刘江
蒋强
张晗硕
李土胜
马靖博
丁宇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