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镜下交叉过顶减压与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重度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1
作者 白杰 丁宇 +3 位作者 张晗硕 崔洪鹏 朱凯 卢正操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01-508,共8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交叉过顶减压(cross-overtop decompression,Cross-overtop)与单侧入路双侧减压(endoscopic unilateral laminotomy bilateral decompression,Endo-ULBD)治疗重度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21年7月~2... 目的:探讨内镜下交叉过顶减压(cross-overtop decompression,Cross-overtop)与单侧入路双侧减压(endoscopic unilateral laminotomy bilateral decompression,Endo-ULBD)治疗重度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21年7月~2022年12月于我科住院的单节段重度腰椎管狭窄症病例,采用Cross-overtop减压或Endo-ULBD减压,每组各30例患者;男37例,女23例,Cross-overtop组年龄66.2±8.8岁,Endo-ULBD组年龄71.4±8.7岁。对所有患者行术后1周、3个月、6个月及不少于12个月末次随访。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进行术后疗效评价;测量责任节段椎管矢状径评价术后中央椎管扩大程度,末次随访时采用MacNab量表评价术后优良率。结果:60例患者均获得完整随访数据,随访时间12~25个月;两组患者各随访时间点腰腿痛VAS评分及腰椎ODI评分均较前次随访改善,Cross-overtop组术后责任节段中央椎管矢状径扩大率(5.08%)大于Endo-ULBD组(1.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进行MacNab评估,其中Cross-overtop组优良率90.0%,Endo-ULBD组优良率83%。结论:Cross-overtop减压是治疗重度腰椎管狭窄症微创脊柱内镜手术方法之一,其安全有效,优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内镜 交叉过顶技术 重度腰椎管狭窄症 微创手术 单侧入路双侧减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内镜联合针刀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步行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钟毓贤 丁宇 +8 位作者 付本升 马广昊 崔洪鹏 刘倩 潘灵芝 陈婷婷 徐航晨 焦浩洋 关玲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74-280,共7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联合针刀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病人步行稳定性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选择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期间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中医医学部骨伤科、康复医学科、针灸科的104名LD...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联合针刀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病人步行稳定性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选择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期间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中医医学部骨伤科、康复医学科、针灸科的104名LDH病人,通过计算机随机分为研究组(n=52)和对照组(n=52)。研究组接受腰椎经皮穿刺椎间孔镜(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手术治疗,在突出间盘处理完成后给予针刀治疗,术后48 h开始进行2周的腰椎康复。对照组接受相同操作的PTED手术治疗,但不给予针刀治疗,术后48 h同样开始进行2周的腰椎康复。在术前基线和术后6个月利用步态分析系统对病人的步行稳定性指标—步行绝对对称指数(absolute symmetry index,ASI)进行评估,同时收集MRI显影下椎旁多裂肌(multifidus muscle,MM)的脂肪浸润横断面(cross-sectional area,CSA)以及两组病人的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病人的步速、步幅、髋屈曲均值角度、膝屈曲均值角度的ASI均显著降低;对照组病人的步幅、髋屈曲均值角度的ASI无显著变化。术前两组病人的JOA评分无明显差异,术后6个月,两组病人的JOA评分均显著改善。研究组JOA总分及其中的主观症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受限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在L4~5和L3~S1的总节段,研究组的MM脂肪浸润CSA明显减少。结论:PTED联合针刀治疗能够积极影响LDH病人的整体活动能力和步行稳定性,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善LDH病人特定节段的椎旁肌结构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步态 康复 多裂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针刺联合功能康复治疗运动训练所致鹅足滑囊炎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四喜 钟毓贤 +4 位作者 马广昊 刘峰 陈婷婷 杨兆强 付本升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081-1085,共5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针刺联合功能康复治疗运动训练引起的鹅足滑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我院康复医学科门诊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运动训练所致膝关节鹅足滑囊炎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针刺联合功能康复治疗运动训练引起的鹅足滑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我院康复医学科门诊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运动训练所致膝关节鹅足滑囊炎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针刺联合功能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盲法穿刺局部封闭联合功能康复治疗。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情况,采用国际通用膝关节评分(Lysholm评分)量表评价膝关节功能,采用生活质量测定量表(QOL)评估生活质量,通过超声影像及远红外线热成像观察病变区域炎症反应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及VAS、Lysholm、QOL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均<0.05),Lysholm、QOL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Lysholm和QO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声像图可见病变区血流信号明显减少或消失,远红外线热成像显示胫骨内髁处体表温度恢复正常。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24/25)vs 68%(17/25),P<0.05]。结论对于运动训练所致鹅足滑囊炎患者,超声引导下针刺联合功能康复治疗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且临床可行性、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训练伤 鹅足滑囊炎 超声引导 针刺 功能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