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防压疮大便收集装置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肠道排异病人中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
作者 朱搏宇 张晓辉 黄玉婷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969-1971,共3页
[目的]探讨防压疮大便收集装置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肠道排异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52例造血干细胞移植后Ⅳ度肠道排异病人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6例,试验组使用防压疮大便收集装置,对照组使用普通便盆。... [目的]探讨防压疮大便收集装置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肠道排异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52例造血干细胞移植后Ⅳ度肠道排异病人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6例,试验组使用防压疮大便收集装置,对照组使用普通便盆。比较两组病人治疗中疼痛程度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Braden压疮评分、皮肤压疮分期及治疗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VAS评分、皮肤压疮分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感知水平、活动水平、移动能力、营养状况、潮湿度及摩擦力方面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57.69%)(P<0.05)。[结论]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肠道排异病人中使用防压疮大便收集装置能有效预防压疮并缓解压疮症状,显著改善病人治疗满意度,对预防压疮及病情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肠道排异 防压疮大便收集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C疫苗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转移性肾癌的长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杨岩丽 王丹红 +3 位作者 廖丽 孙鹏 胡亮钉 陈虎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95-699,共5页
目的:评价树突状细胞(DC)疫苗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治疗转移性肾癌的长期临床疗效及随访观察。方法:选择2011 年1 月至2013 年12 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造血干细胞移植科接受DC疫苗联合CIK细胞治疗的29 例转... 目的:评价树突状细胞(DC)疫苗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治疗转移性肾癌的长期临床疗效及随访观察。方法:选择2011 年1 月至2013 年12 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造血干细胞移植科接受DC疫苗联合CIK细胞治疗的29 例转移性肾癌患者,其中男性24 例、女性5 例,中位年龄55 岁(32~81 岁)。一线治疗12 例,分子靶向药物或细胞因子治疗进展后二线治疗6 例,三线及以上治疗11 例(包括二次手术治疗、细胞因子治疗和多线分子靶向药物治疗)。通过基因转染技术获得成熟的DC疫苗,体外细胞培养技术获得CIK细胞,经淋巴引流区及静脉输注方式按疗程回输患者体内,评价其长期临床疗效及总体生存率。结果:29 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5 年(1~7 年)。治疗疗程≥2(2~23 个疗程)。疗效评价:完全缓解1 例(3.4%),部分缓解9 例(31%),疾病稳定13 例(44.8%),疾病进展6 例(20.7%)。客观反应率34.4%,疾病控制率79.2%。疾病稳定1年以上19 例(65.5%)。1、3、5 年生存率分别为93.1%(27/29)、65.5%(20/29)和51.7%(15/29)。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及中位生存期均未达到。治疗期间均未观察到3 级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结论:DC疫苗联合CIK细胞治疗转移性肾细胞癌疗效肯定,可获得良好的疾病控制率及长期生存,安全性可控,延长了晚期肾癌患者的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性肾癌 树突状细胞 肿瘤疫苗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长期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化自体淋巴细胞过继性免疫治疗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3
作者 杨岩丽 廖丽 +6 位作者 张婧 孙鹏 高岛健一 张凤春 杨玉惠 张斌 胡亮钉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098-1106,共9页
目的:评价活化自体淋巴细胞过继性免疫治疗(adoptive immunotherapy,AIT)是否有助于改善原发性肝细胞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确诊的64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通过分层随机法分... 目的:评价活化自体淋巴细胞过继性免疫治疗(adoptive immunotherapy,AIT)是否有助于改善原发性肝细胞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确诊的64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通过分层随机法分为免疫治疗组(n=29)和对照组(n=35)。免疫治疗组患者取60 ml外周血分离制备单个核细胞并在含OKT-3和IL-2的培养基中活化培养,回输前进行质控检测。免疫治疗组中的Ⅰ-Ⅲ期患者(n=14)于一线治疗后接受自体淋巴细胞输注(3个月内输注6次),Ⅳ期患者(n=15)仅接受自体淋巴细胞输注;对照组患者接受肝细胞癌相关的其他治疗。疗效评估的主要终点是2年无复发生存(relapse-free survival,RFS)率,次要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结果:入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2.8年(0.2-4.2年)。免疫治疗组29名患者共接受了167次(计划174次,完成率96%)预定淋巴细胞输注(平均每人次回输9.30×10^(9)个细胞,其中CD3^(+)HLA-DR细胞约占63%),治疗期间未观察到3级或4级不良反应发生。与对照组相比,免疫治疗组患者2年RFS率显著升高(62.1%vs 22.9%,OR=0.181,95%CI:0.06-0.54,P=0.002),中位PFS(28 vs 8个月,P=0.004)和中位OS(38 vs 34个月,P=0.915)均显著延长。在Ⅰ-Ⅲ期患者中,免疫治疗组(n=14)2年RFS率较对照组(n=18)显著升高(92.9%vs 33.3%,OR=0.38,95%CI:0.004-0.368,P=0.005),中位PFS明显延长(38 vs 14.5个月,P=0.005),而两组OS间无显著差异;Ⅳ期患者两组间PFS(P=0.077)及OS(P=0.994)均未见显著差异。结论:活化自体淋巴细胞AIT为安全可行的肝细胞癌辅助性治疗方法,可提高Ⅰ-Ⅲ期肝细胞癌一线治疗后RFS率、延长患者RFS时间,而对进展期肝细胞癌患者的PFS和OS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细胞癌 活化自体淋巴细胞 过继性免疫治疗 无进展生存期 总生存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