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MRI影像组学鉴别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RADS)3分良、恶性病变
1
作者
田朋
李金锋
+3 位作者
李晶
陈穗惠
王新江
徐贤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20-1925,共6页
目的评价MRI影像组学鉴别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RADS)3分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7例PI-RADS 3分前列腺病变患者,按73比例随机将其分为训练集与测试集。采用回归分析筛选与前列腺癌(PCa)相关的临床特征,以最小绝对...
目的评价MRI影像组学鉴别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RADS)3分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7例PI-RADS 3分前列腺病变患者,按73比例随机将其分为训练集与测试集。采用回归分析筛选与前列腺癌(PCa)相关的临床特征,以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算法筛选病变影像组学特征,分别构建临床模型、单序列模型、多序列模型及多序列-临床联合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各模型鉴别良、恶性病变的效能;并以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评价模型性能及临床实用性。结果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为PCa独立临床预测因素,以之构建临床模型;分别以4个表观弥散系数(ADC)特征、10个弥散加权成像(DWI)特征及14个T2WI特征构建单序列模型;利用2个ADC特征、3个DWI特征及3个T2WI特征构建多序列组学模型。以所获联合模型鉴别训练集与测试集前列腺PI-RADS 3分良、恶性病变的AUC分别为0.940和0.906,提示其具有良好预测效能和临床净获益。结论基于MR多序列影像组学特征联合总PSA可鉴别PI-RADS 3分前列腺良、恶性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定量CT骨密度测定在中老年男性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
15
2
作者
李楠
曾静
+5 位作者
张培
刘贯中
李婷
刘敏燕
李春霖
黄先勇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0-43,共4页
目的探讨定量CT(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QCT)骨密度测定在中老年男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常规查体、年龄50岁以上的男性138例。每例患者均进行血清学指标检测、QCT和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DXA)骨密度测定。结果随年龄增加,QC...
目的探讨定量CT(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QCT)骨密度测定在中老年男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常规查体、年龄50岁以上的男性138例。每例患者均进行血清学指标检测、QCT和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DXA)骨密度测定。结果随年龄增加,QCT骨密度及DXA的股骨颈骨密度均呈下降趋势(P<0.05)。QCT方法检出低骨量69例(50.0%),骨质疏松27例(19.6%),而DXA方法检出骨量减少43例(31.2%),骨质疏松4例(2.9%),两种方法的检出率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在不同年龄组,QCT均比DXA对骨量减少的检出率高,且随年龄增加检出率逐渐升高(P<0.01)。结论中老年男性QCT较DXA骨密度测定的骨量减少检出率更高,随年龄增加检出率增加,QCT的方法可能更适于中老年男性骨质疏松防治过程中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CT
骨密度
骨质疏松
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MRI影像组学鉴别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RADS)3分良、恶性病变
1
作者
田朋
李金锋
李晶
陈穗惠
王新江
徐贤
机构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放射科
出处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20-1925,共6页
文摘
目的评价MRI影像组学鉴别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RADS)3分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7例PI-RADS 3分前列腺病变患者,按73比例随机将其分为训练集与测试集。采用回归分析筛选与前列腺癌(PCa)相关的临床特征,以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算法筛选病变影像组学特征,分别构建临床模型、单序列模型、多序列模型及多序列-临床联合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各模型鉴别良、恶性病变的效能;并以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评价模型性能及临床实用性。结果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为PCa独立临床预测因素,以之构建临床模型;分别以4个表观弥散系数(ADC)特征、10个弥散加权成像(DWI)特征及14个T2WI特征构建单序列模型;利用2个ADC特征、3个DWI特征及3个T2WI特征构建多序列组学模型。以所获联合模型鉴别训练集与测试集前列腺PI-RADS 3分良、恶性病变的AUC分别为0.940和0.906,提示其具有良好预测效能和临床净获益。结论基于MR多序列影像组学特征联合总PSA可鉴别PI-RADS 3分前列腺良、恶性病变。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Keywords
prostatic neoplasms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radiomics
分类号
R737.25 [医药卫生—肿瘤]
R445.2 [医药卫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定量CT骨密度测定在中老年男性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
15
2
作者
李楠
曾静
张培
刘贯中
李婷
刘敏燕
李春霖
黄先勇
机构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第二
医学
中心
内分泌科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国家老年疾病临床
医学
中心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放射科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第二
医学
中心
健康
医学
科
出处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0-43,共4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0YFC2004900)
军队保健专项科研课题面上项目(19BJZ29)
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专项科研课题拔尖项目(ZXBJ2003)。
文摘
目的探讨定量CT(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QCT)骨密度测定在中老年男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常规查体、年龄50岁以上的男性138例。每例患者均进行血清学指标检测、QCT和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DXA)骨密度测定。结果随年龄增加,QCT骨密度及DXA的股骨颈骨密度均呈下降趋势(P<0.05)。QCT方法检出低骨量69例(50.0%),骨质疏松27例(19.6%),而DXA方法检出骨量减少43例(31.2%),骨质疏松4例(2.9%),两种方法的检出率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在不同年龄组,QCT均比DXA对骨量减少的检出率高,且随年龄增加检出率逐渐升高(P<0.01)。结论中老年男性QCT较DXA骨密度测定的骨量减少检出率更高,随年龄增加检出率增加,QCT的方法可能更适于中老年男性骨质疏松防治过程中的检测。
关键词
定量CT
骨密度
骨质疏松
男性
Keywords
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
bone mineral density
osteoporosis
male
分类号
R681 [医药卫生—骨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MRI影像组学鉴别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RADS)3分良、恶性病变
田朋
李金锋
李晶
陈穗惠
王新江
徐贤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定量CT骨密度测定在中老年男性中的应用研究
李楠
曾静
张培
刘贯中
李婷
刘敏燕
李春霖
黄先勇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