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区高龄老年人衰弱与失能的发生率及其相关性:664例报告 被引量:7
1
作者 左婧 张航铭 +6 位作者 鹿达 刘少妮 呼延小媛 孙静 刘云霞 范利 胡亦新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2年第5期331-335,共5页
目的观察社区高龄老年人衰弱与失能现状,探讨衰弱与失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11月~2019年11月在北京某社区居住的664名≥80岁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结构化问卷、Fried衰弱表型、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对受访者进行调查评估。采... 目的观察社区高龄老年人衰弱与失能现状,探讨衰弱与失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11月~2019年11月在北京某社区居住的664名≥80岁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结构化问卷、Fried衰弱表型、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对受访者进行调查评估。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衰弱与失能的相关性。结果664名社区高龄老年人中,衰弱评估有效结果636例,失能评估有效结果655例,衰弱患病率为17.1%(109/636),失能患病率为42.4%(278/655)。高年龄段、冠心病及2型糖尿病患者衰弱患病率更高(P<0.05)。女性、低受教育程度及冠心病患者失能患病率更高(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社区老年人衰弱与失能呈正相关(r=0.400,P<0.01),衰弱和失能的各子项之间也存在普遍的相关性(P<0.05或P<0.01)。结论社区老年人衰弱和失能的患病率处于较高水平,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慢性病等因素均会对衰弱和失能的患病率产生影响。衰弱与失能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各子项之间也表现出广泛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衰弱 失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长期随访期间糖化血红蛋白控制达标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2
2
作者 方福生 王宁 +3 位作者 刘星宇 闫双通 李春霖 田慧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2年第7期490-495,共6页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长期随访期间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达标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住院,行动态血糖监测的200例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60岁≤年...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长期随访期间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达标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住院,行动态血糖监测的200例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60岁≤年龄<70岁57例、70岁≤年龄<80岁51例、年龄≥80岁92例)、糖尿病病程(病程<10年57例、10年≤病程<20年89例、病程≥20年54例)、基线HbA1c(HbA1c<6.5%74例、6.5%≤HbA1c<7.5%72例、HbA1c≥7.5%54例)分别将患者分为3组。比较不同组别患者长期随访期间HbA1c水平的差异。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方差分析或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随访期间HbA1c控制达标的影响因素。结果 平均随访12.5年。不同年龄组随访期间HbA1c均值、HbA1c控制达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糖尿病病程<10年组比较,糖尿病病程≥20年组随访期间HbA1c均值升高(P<0.01),HbA1c控制达标率降低(P<0.05);随着基线HbA1c增加,随访期间HbA1c均值逐渐增加(P<0.01),HbA1c控制达标率逐渐降低(P<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基线HbA1c、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糖波动、胰岛素治疗是随访期间HbA1c控制达标的影响因素(P<0.01)。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基线HbA1c(OR=5.73,95%CI 3.02~10.88,P<0.001)是随访期间HbA1c控制达标最重要的影响因素。结论 糖尿病病程、基线HbA1c、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糖波动、胰岛素治疗是老年2型糖尿病随访期间HbA1c控制达标的影响因素,其中基线HbA1c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2型糖尿病 糖化血红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男性人群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减低与全因死亡风险的相关性 被引量:1
3
作者 方福生 王宁 +5 位作者 王良宸 闫双通 卢艳慧 李剑 李春霖 田慧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1年第9期660-664,共5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减低(IGT)对老年男性人群全因死亡风险的影响。方法纳入2005年5月至2007年5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检出的老年男性IGT患者和正常糖耐量(NGT)人群,根据基线时是否存在高血压病史和IG...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减低(IGT)对老年男性人群全因死亡风险的影响。方法纳入2005年5月至2007年5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检出的老年男性IGT患者和正常糖耐量(NGT)人群,根据基线时是否存在高血压病史和IGT分为4组:非高血压(NH)+正常糖耐量(NGT)组、高血压(H)+NGT组、NH+IGT组、H+IGT组,每年至少随访1次。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不同组别全因死亡风险的差异。结果与NH+NGT组比较,H+IGT组(HR=2.55,95%CI 1.56-4.16;P<0.001)和NH+IGT组(HR=2.40,95%CI 1.35-4.25;P=0.003)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显著升高。单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提示,与NH+NGT组比较,H+IGT组(HR=2.59,95%CI 1.34-5.01;P=0.005)全因死亡风险明显升高,而H+NGT组和NH+IGT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调整相关危险因素后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H+IGT组(HR=1.83,95%CI 0.90-3.70;P=0.095)全因死亡风险较NH+NGT组虽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有升高的趋势。结论老年男性人群高血压合并IGT与全因死亡风险密切相关,高血压与IGT并存可导致全因死亡风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高血压 糖耐量减低 全因死亡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尿酸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治疗后6个月内再入院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冬云 林莹 +2 位作者 董文静 狐亚磊 李可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2年第9期675-678,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SUA)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治疗后6个月内再入院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3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ACS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分析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SUA...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SUA)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治疗后6个月内再入院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3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ACS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分析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SUA对ACS患者治疗后6个月内再入院的相关危险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UA对于再入院的预测价值。采用SAS9.4和R4.0.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及Bonferroni检验。结果共纳入462例患者,再入院组47例,非再入院组415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治疗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入院组高血压、SUA、关节结石及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均高于非再入院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4例(72.34%)和231例(55.66%),(394.77±106.29)和(346.17±91.58)μmol/L,13例(27.66%)和18例(4.34%),12例(14.46%)和16例(3.86%);均P<0.05];再入院组肾小球滤过率和他汀类药物使用人数低于非再入院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81.04(72.01,106.02)和92.98(78.76,106.62)ml/(min·1.73 m^(2)),36例(76.60%)和372例(89.64%);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SUA(OR=1.004,95%CI 1.001~1.006)、治疗方式(OR=5.027,95%CI 2.855~8.853)、住院期间不良事件(OR=0.144,95%CI 0.050~0.410)与出院后6个月再住院相关(P<0.05)。且随血清尿酸水平的升高,ACS患者再入院比例升高。SUA对出院后6个月内再入院事件的曲线下面积为0.649。结论SUA水平升高会增加ACS患者治疗后6个月内再入院的风险,并对再入院的风险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尿酸 急性冠脉综合征 再入院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