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公众对异种肾移植接受度的预测模型构建及验证 被引量:2
1
作者 杨树军 卫浩 +3 位作者 彭江 崔梦一 尚攀峰 孙圣坤 《器官移植》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2-111,共10页
目的通过构建和验证基于异种移植调查问卷的预测模型,探讨中国公众对异种肾移植的态度。方法使用问卷星平台对中国公众进行方便抽样调查,分析公众对异种肾移植的接受度及影响因素。使用随机分配法将所有纳入的问卷(2280份)按7∶3分为训... 目的通过构建和验证基于异种移植调查问卷的预测模型,探讨中国公众对异种肾移植的态度。方法使用问卷星平台对中国公众进行方便抽样调查,分析公众对异种肾移植的接受度及影响因素。使用随机分配法将所有纳入的问卷(2280份)按7∶3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构建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共纳入2280份调查问卷,公众对于异种肾移植的接受度为71.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婚姻状况、居住地区、医保状况、宗教信仰、是否素食主义、异种肾移植知晓情况、是否肾移植等待者是公众能否接受异种肾移植的独立影响因素(均为P<0.05)。训练集预测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73,验证集预测模型的AUC为0.785,训练集和验证集校准曲线均提示预测模型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决策曲线分析(DCA)均提示模型预测效能较好。结论中国公众对于异种肾移植的接受度相对较高且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基于问卷调查所构建的预测模型预测效能较好,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移植 器官短缺 异种移植 肾移植 预测模型 列线图 基因修饰猪 接受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器官芯片在异种器官移植中的应用前景
2
作者 林禧龙 王玉 +2 位作者 彭江 魏红江 孙圣坤 《器官移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02-508,共7页
异种器官移植是解决供器官短缺的重要途径,但目前仍面临诸多挑战,如急性排斥反应、人畜共患病等。类器官芯片技术是指在体外模拟人体器官生理功能的微型细胞培养装置,近年来在同种移植领域已经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在异种移植领域具有... 异种器官移植是解决供器官短缺的重要途径,但目前仍面临诸多挑战,如急性排斥反应、人畜共患病等。类器官芯片技术是指在体外模拟人体器官生理功能的微型细胞培养装置,近年来在同种移植领域已经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在异种移植领域具有较大应用前景,为异种器官移植研究带来了新机遇。因此,本文就类器官芯片的研究现状与进展,结合异种器官移植面临的各种问题,探讨类器官芯片技术在解决异种器官移植免疫抑制方案选择、配型、病毒再激活方面的应用,为解决当前异种器官移植领域面临的问题开辟新的途径,促进异种器官移植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器官芯片 异种移植 器官移植 基因修饰猪 配型 免疫抑制 排斥反应 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骨肌疾病体外冲击波疗法指南(2019年版) 被引量:193
3
作者 邢更彦 张浩冲 +1 位作者 刘水涛 赵喆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4期1-10,I0001,共11页
1制定背景,体外冲击波疗法(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ESWT)具有非侵入、安全、有效的特点,已在骨肌疾病临床治疗领域广泛应用[1]。然而,ESWT临床治疗关键技术和治疗方案不统一,使其无法更好地推广应用。
关键词 体外冲击波疗法 肌疾病 指南 中国 ESWT 临床治疗 治疗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冲击波响应型唑来膦酸钙纳米颗粒靶向控释对骨质疏松骨代谢及骨量的影响
4
作者 李浩 肖健 +3 位作者 胡帆 王策 陈奎 邢更彦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7-54,I0002,共9页
目的研究体外冲击波(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ESW)响应型唑来膦酸(zoledronic acid,ZOL)钙纳米颗粒(ZOL-Ca nanoparticals,ZCNP)的制备及其靶向控释对骨质疏松骨代谢及骨量的影响。方法通过模板法以ZOL为磷源,CaCl2为钙源制备ZCNP。... 目的研究体外冲击波(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ESW)响应型唑来膦酸(zoledronic acid,ZOL)钙纳米颗粒(ZOL-Ca nanoparticals,ZCNP)的制备及其靶向控释对骨质疏松骨代谢及骨量的影响。方法通过模板法以ZOL为磷源,CaCl2为钙源制备ZCNP。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动态光散射对ZCNP进行表征。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发射光谱法评估ZOL的负载以及载药率。利用CCK-8法检测ZCNP对鼠源骨髓单核细胞(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s,BMMs)活力的影响;采用溶血实验检测ZCNP的生物相容性。通过荧光标记ZCNP对其骨靶向性进行验证。采用药物释放实验验证了ZCNP的ESW响应性。在体外,利用TRAP染色检验ZCNP的破骨抑制情况;ARS染色检验ZCNP对成骨活性的影响。在体内,利用卵巢摘除骨质疏松模型验证ZCNP对骨量的影响。结果ZCNP呈类球形结构,约60 nm。ZCNP的ZOL负载率为(59.68±1.48)%。ZCNP在0、0.01、0.1、1、10μmol/L浓度下对小鼠BMMs的细胞活性影响无明显差异(P>0.05)。ZCNP在ESW作用下可快速释放ZOL。ESW+ZCNP可抑制破骨细胞活性,促进成骨细胞增殖。ESW+ZCNP可明显提高卵巢摘除骨质疏松模型局部骨量。结论ESW响应型ZCNP可通过有效精准靶向控释,抑制破骨,促进成骨提升卵巢摘除模型局部骨量,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冲击波 唑来膦酸 靶向控释 骨质疏松性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胖对体外冲击波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刘彧 邬春虎 +6 位作者 吴坤 邢更彦 胡晓华 张联合 陈长松 尹华东 马玉海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8-43,共6页
目的探讨肥胖对体外冲击波治疗(extracorporeal shockwave therapy,ESWT)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武警浙江省总队医院进行ESWT的123例KOA患者,其中男性38例,女性85例;年龄(59.... 目的探讨肥胖对体外冲击波治疗(extracorporeal shockwave therapy,ESWT)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武警浙江省总队医院进行ESWT的123例KOA患者,其中男性38例,女性85例;年龄(59.36±5.69)岁;病程(14.92±6.9)个月。患者根据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分为正常组(BMI<25 kg/m^(2))和肥胖组(BMI≥25 kg/m^(2))。所有患者接受ESWT,每周1次,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第2周后及第8周后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膝骨性关节炎功能指数(Lequesne评分)及西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McMaster University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评分,以评价患者疼痛和功能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第2周后肥胖组VAS疼痛评分疼痛缓解优于正常组[(2.40±0.79)分比(3.28±1.17)分,P<0.01];肥胖组Lequesne评分改善优于正常组[(4.40±2.54)分比(5.81±2.58)分,P<0.01];肥胖组WOMAC评分中的疼痛评分、功能评分改善优于正常组[(6.76±2.58)比(7.98±2.24),P<0.01;(21.14±8.59)比(25.91±8.09),P<0.01]。治疗第8周后,VAS疼痛评分显示与正常组相比,肥胖组疼痛改善明显[(1.63±0.85)分比(2.27±1.44)分,P<0.01];Lequesne评分显示治疗第8周后与正常组相比,肥胖组患者治疗后功能改善明显[(3.09±1.68)分比(4.47±2.76)分,P<0.01];WOM-AC评分中疼痛评分、僵硬评分、功能评分治疗第8周后正常组为(5.00±2.74)、(2.54±1.15)、(22.25±8.17)分,与肥胖组(3.27±1.78)、(2.17±0.75)、(18.45±5.84)分相比,肥胖组患者治疗第8周后疼痛及功能改善明显(P<0.05),在治疗第2周后、第8周后,WOMAC评分中疼痛评分结果与VAS评分结果一致,疼痛明显减轻,WOMAC评分中的功能评分与Lequesne功能评分相一致,功能明显改善。结论ESWT可以早期缓解患者的疼痛及功能,早期治疗效果肥胖患者优于正常体重患者;在ESWT治疗过程中,对于肥胖的患者,ESWT对于膝骨关节炎的治疗效果优于正常体重患者;肥胖可以影响KOA发生发展,但是不影响ESWT对KOA的治疗,相较正常体重患者,肥胖患者更有利于ESWT对KOA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骨关节炎 膝关节 体外冲击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向临床的异种器官移植 被引量:4
6
作者 孙圣坤 杨树军 +3 位作者 卫浩 杨海宏 卢静 彭江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0-206,共7页
器官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器官衰竭的最佳方案,但器官短缺是全球性的问题,限制了器官移植的进一步发展。最新的研究表明,基因修饰猪可能很快成为临床器官移植供体的现实替代来源。异种移植可能是解决器官短缺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2021年以来... 器官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器官衰竭的最佳方案,但器官短缺是全球性的问题,限制了器官移植的进一步发展。最新的研究表明,基因修饰猪可能很快成为临床器官移植供体的现实替代来源。异种移植可能是解决器官短缺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2021年以来,全世界完成了2例活体异种器官移植、6例脑死亡异种器官移植,并启动了异种肾移植的Ⅰ期临床试验,取得了超出预期的结果。因此,本文在回顾、分析近几年活体及脑死亡受者异种移植临床试验结果的基础上,讨论与异种移植临床研究相关的科学、技术和伦理问题,希望为我国异种器官移植临床研究提供借鉴,促进临床异种移植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种移植 器官移植 基因修饰猪 非人灵长类动物 免疫抑制 生理性匹配 跨物种感染 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泪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病理特征及BCL10和MALT1的表达和意义
7
作者 姜帅 董志军 +4 位作者 董微莉 刘俊茹 张子平 黑砚 杨新吉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04-808,共5页
目的探讨泪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病理形态特征及肿瘤组织中BCL10和MALT1的表达和意义。方法选取19例泪腺MALT淋巴瘤患者(19眼,其中右眼9例,左眼10例)的病变泪腺组织标本为实验组,8例行眶内容物摘除患者(8眼,其中右眼3例,左... 目的探讨泪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病理形态特征及肿瘤组织中BCL10和MALT1的表达和意义。方法选取19例泪腺MALT淋巴瘤患者(19眼,其中右眼9例,左眼10例)的病变泪腺组织标本为实验组,8例行眶内容物摘除患者(8眼,其中右眼3例,左眼5例)的正常泪腺组织标本为对照组。采用HE染色观察泪腺组织形态特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泪腺中BCL10和MALT1的表达情况。结果实验组出现边缘区B细胞以及单核细胞样、小淋巴细胞样和浆细胞样肿瘤细胞浸润,偶见大细胞分布其中,可见肿瘤细胞侵入淋巴滤泡和上皮内,破坏正常结构,形成滤泡定植和淋巴上皮病变。实验组BCL10和MALT1的阳性表达面积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177,P=0.029;t=3.237,P=0.003)。结论泪腺MALT淋巴瘤出现了弥漫分布的边缘区B细胞和形态多样的肿瘤细胞、获得性淋巴滤泡及大细胞散在分布的病理改变,这可能与BCL10和MALT1表达上调导致的细胞凋亡阻断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泪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病理形态学 HE染色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BCL10 MALT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冲击波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实践指南(2024年版)
8
作者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 中日友好医院 +5 位作者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冲击波医学专业委员会 高福强 邢更彦 孙伟 刘天洋 闫君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1,I0001,共12页
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是骨科常见难治性、致残性疾病,是引起髋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的常见原因之一,给患者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体外冲击波疗法(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ESWT)... 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是骨科常见难治性、致残性疾病,是引起髋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的常见原因之一,给患者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体外冲击波疗法(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ESWT)具有非侵入、安全、有效的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包括股骨头坏死在内的骨肌疾病临床治疗领域。然而,现阶段ONFH的ESWT方案在适应证选择、治疗参数、评价方法等层面缺乏统一共识,限制了疗法的推广及应用。因此,如何规范、科学、有效地为早、中期ONFH患者提供ESWT干预是临床医生关注的问题。本指南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中日友好医院牵头,组织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冲击波医学专业委员会,以及国内ONFH、ESWT领域专家,参考国内外最新文献、结合国内临床经验及实际情况,采用改良2011年版牛津大学循证医学中心(Oxford Center for Evidence-Based Medicine,OCEBM)证据级别及推荐等级标准,遵循2014年版《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制订手册》及中华医学会发布的《中国制订/修订临床诊疗指南的指导原则(2022版)》。同时参考了指南研究与评价工具Ⅱ(Appraisal of Guide-lines for Research and EvaluationⅡ,AGREEⅡ)、卫生保健实践指南的报告条目(Reporting Items for Practice Guidelines in Healthcare,RIGHT)以及中国临床实践指南评价体系(Appraisal of Guidelines for Research and Evaluation in China,A-GREE-China)等方法,遴选出医生最为关注的9个临床问题,并最终形成9条循证医学推荐意见。本指南旨在为ONFH ESWT治疗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建设性意见及依据,提高ESWT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波 体外冲击波疗法 股骨头坏死 循证医学 物理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发并验证脉络膜黑色素瘤患者总生存和肿瘤特异性生存的预测模型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栓栓 王少军 李朝辉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60-1067,共8页
目的利用从监测、流行病学和终末结果研究计划(SEER)数据库中提取的数据构建列线图,预测脉络膜黑色素瘤(CM)患者的总体生存率(OS)和癌症特异性生存率(CSS),评估CM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生存期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从SEER数据库中提取了2... 目的利用从监测、流行病学和终末结果研究计划(SEER)数据库中提取的数据构建列线图,预测脉络膜黑色素瘤(CM)患者的总体生存率(OS)和癌症特异性生存率(CSS),评估CM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生存期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从SEER数据库中提取了2010年至2020年间诊断为CM的患者数据,纳入的患者按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n=1841)和验证集(n=789)。在训练集中,进行单变量Cox回归分析;然后将其纳入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在多变量Cox回归模型中筛选独立影响因素,分别构建预测CM的3、5年OS和CSS的列线图。使用决策曲线分析(DCA),通过量化列线图辅助决策的净收益来评估预测模型的临床效用,并且与SEER stage模型比较。根据已建立的列线图获得个体风险评分。结果共有2630例患者被纳入研究。结果显示,性别、年龄、肝转移、手术、放疗和化疗是影响CM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肝转移、手术和化疗是影响CM患者CSS的独立危险因素。CM的3、5年OS和CSS的列线图表明列线图具有较强的区分能力。此外,在OS和CSS的验证集中,DCA提示列线图具有良好的临床潜在价值。Kaplan-Meier(K-M)曲线显示,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高危组患者的OS和CSS率均低于低危组。结论年龄、肝转移、手术和化疗是共同预测CM患者OS和CSS的影响因素。基于SEER数据库建立一个对CM患者相对完善、准确的预后列线图模型,经过校准及后续进一步完善的列线图模型可在临床中应用,在患者治疗及预后中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黑色素瘤 列线图 总体生存率 癌症特异性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基因修饰巴马小型猪活体供肾切取研究报告
10
作者 许勇 宋翔宇 +8 位作者 王恒恩 杨树军 贾志博 卫浩 陈胜峰 崔梦一 任延玲 彭江 孙圣坤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9-235,共7页
目的总结基因修饰猪活体供肾切取的经验及其实践价值。方法采用活体供肾切取技术,切取六基因修饰猪左侧肾脏。首先阻断输尿管,游离下腔静脉及腹主动脉后,切取过程中依次完成输尿管、肾静脉、肾动脉的显露、游离。在腹主动脉、下腔静脉... 目的总结基因修饰猪活体供肾切取的经验及其实践价值。方法采用活体供肾切取技术,切取六基因修饰猪左侧肾脏。首先阻断输尿管,游离下腔静脉及腹主动脉后,切取过程中依次完成输尿管、肾静脉、肾动脉的显露、游离。在腹主动脉、下腔静脉上阻断钳,离断肾动脉、静脉后立即用4℃肾保存液进行灌注,保存在冰生理盐水中准备移植。同时完成供体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缺口的缝合。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热缺血和冷缺血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供、受体存活情况。结果成功切取基因修饰猪左肾,取肾术中出血5 mL,热缺血时间45 s,冷缺血时间2.5 h。供、受体均未输血,植入受体内的肾脏恢复泌尿功能。切取左肾后供体健康存活8个月余。结论基因修饰猪活体供肾切取技术安全可靠,游离肾脏过程中同时处理分支血管,减少了修肾过程,缩短了冷缺血时间,活体供肾切取有助于后续供体存活并进行其他科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种移植 活体供肾 肾切除术 终末期肾病 肾移植 供肾获取 基因修饰猪 微创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型固定液制备小鼠AMD模型和人胚胎眼球高质量视网膜石蜡切片
11
作者 孙拴桃 刘栓栓 王少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95-1097,共3页
将C57/B6J小鼠分别固定于传统固定液(4%甲醛液,下同)与新型固定液中,进行石蜡切片的常规制片程序,并将新型固定液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模型小鼠及人胚胎眼球HE染色石蜡切片中进行效果验证。用新型固定液处理的眼球石蜡切片质量优... 将C57/B6J小鼠分别固定于传统固定液(4%甲醛液,下同)与新型固定液中,进行石蜡切片的常规制片程序,并将新型固定液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模型小鼠及人胚胎眼球HE染色石蜡切片中进行效果验证。用新型固定液处理的眼球石蜡切片质量优于传统固定液,且成功模拟了AMD模型小鼠视网膜各层不同时间段的变化。新型固定液在制备高质量视网膜石蜡切片方面是可行的,为后续视网膜石蜡切片的有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固定液 小鼠AMD模型 人胚胎眼球 视网膜 石蜡切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DMAG对PD-1人源化小鼠肝癌移植瘤的抑制作用
12
作者 李晓娟 修叶 +2 位作者 李兴杰 孙岩峰 李瑞生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2-86,160,共6页
目的 探讨17-二甲基胺乙基-17-去甲氧基格尔德霉素(17-DMAG)对PD-1人源化小鼠人肝癌移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 选取30只PD-1人源化小鼠,将HepG2细胞悬液注射于小鼠右侧腹股沟皮下组织,构建人肝癌移植瘤模型;将荷瘤人源化小鼠随机分... 目的 探讨17-二甲基胺乙基-17-去甲氧基格尔德霉素(17-DMAG)对PD-1人源化小鼠人肝癌移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 选取30只PD-1人源化小鼠,将HepG2细胞悬液注射于小鼠右侧腹股沟皮下组织,构建人肝癌移植瘤模型;将荷瘤人源化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1)模型组(注射生理盐水10 mg/kg);(2)17-DMAG组(按25 mg/kg腹腔注射17-DMAG,3次/周);(3)顺铂组(腹腔注射20 mg/kg, 2次/周),实验持续4周。注射结束后测量人源化小鼠移植瘤的长、短径计算体积,测量肿瘤质量计算抑瘤率,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CD31(以阳性细胞数计算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 17-DMAG组和顺铂组的肿瘤体积和质量均较模型组显著减小(P<0.05),17-DMAG组的抑瘤率略高于顺铂组,但17-DMAG组和顺铂组肿瘤质量和体积以及抑瘤率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17-DMAG组和顺铂组MVD标记微血管数量及VEGF表达均低于模型组(P<0.05),且17-DMAG组又低于顺铂组(P<0.05)。结论 17-DMAG可显著降低肝癌移植瘤中VEGF的表达,抑制新生血管在肿瘤中发生发展,从而对人源化小鼠肝癌移植瘤发挥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1人源化小鼠 17-DMAG 肝癌 微血管密度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源大肠埃希菌系统进化分群及相关毒力基因检测 被引量:3
13
作者 朱子琦 魏斌 +10 位作者 但佳明 龙佳丽 蒋绍齐 黄晓山 刘海峰 周紫峣 马晓平 彭广能 王玉飞 黄克和 钟志军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06-512,共7页
【目的】探究腹泻犬源大肠埃希菌系统进化分群以及17种毒力因子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PCR对成都地区分离的30株腹泻犬源大肠埃希菌进行菌株系统进化分群鉴定,同时对17种毒力基因进行检测。【结果】系统进化分群结果显示,30株分离株中... 【目的】探究腹泻犬源大肠埃希菌系统进化分群以及17种毒力因子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PCR对成都地区分离的30株腹泻犬源大肠埃希菌进行菌株系统进化分群鉴定,同时对17种毒力基因进行检测。【结果】系统进化分群结果显示,30株分离株中A群系占53.33%(16/30),B1群系占23.33%(7/30),D群系占23.33%(7/30),未检出B2群系。17种毒力基因中fimC检出率最高(96.67%,29/30);其次为sitA(66.67%,20/30)、ompT(46.67%,14/30)、iss(16.67%,5/30)、fyuA(16.67%,5/30)、Irp2(16.67%,5/30)、iroN(13.33%,4/30);未检出毒力基因papA、tsh、hlyF、hlyA、cvaC、astA、estA、estB、eaeA和elt。【结论】成都地区分离的30株腹泻犬源大肠埃希菌系统进化分群多样,毒力基因检出率高且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 系统进化分群 毒力基因 犬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髓源性生长因子对糖尿病小鼠BMSCs骨向分化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翠 徐晓丽 +4 位作者 李金儒 朱彪 李欢 向光大 郭红延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65-869,共5页
目的:探讨髓源性生长因子(MYDGF)对糖尿病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及其信号机制。方法:分离、培养糖尿病小鼠BMSCs,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检测BMSCs的成骨活性,茜素红染色观察钙结节,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成骨相... 目的:探讨髓源性生长因子(MYDGF)对糖尿病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及其信号机制。方法:分离、培养糖尿病小鼠BMSCs,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检测BMSCs的成骨活性,茜素红染色观察钙结节,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成骨相关基因Runx2、Osx、ALP和OCN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I3K、Akt的磷酸化水平。结果:MYDGF呈浓度依赖性地增强ALP活性,促进钙结节形成,显著上调Runx2、Osx和ALP的表达(P<0.05),显著提高PI3K和Akt的磷酸化水平(P<0.05)。结论:MYDGF可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糖尿病小鼠BMSCs骨向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源性生长因子(MYDGF) PI3K/AKT信号通路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 成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术前血清学指标AFP和GGT的标准在预测肝细胞癌患者肝移植术后长期生存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严成 陈新国 +11 位作者 金海龙 矫宁 邱爽 吴凤东 李威 朱晓丹 邹卫龙 朱雄伟 杨洋 路宾 沈中阳 张庆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48-256,共9页
目的分析术前血清学指标对肝细胞癌(HCC)患者肝移植术后长期生存和肿瘤复发的预测作用,探索其对扩大米兰标准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669例HCC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最佳截取值,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 目的分析术前血清学指标对肝细胞癌(HCC)患者肝移植术后长期生存和肿瘤复发的预测作用,探索其对扩大米兰标准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669例HCC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最佳截取值,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HCC患者肝移植术后总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的危险因素,分析术前血清肝酶与肿瘤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比较甲胎蛋白(AFP)联合γ-谷氨酰转移酶(GGT)以及不同肝移植标准对HCC患者肝移植术后生存和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超米兰标准、肿瘤直径之和(TTD)>8 cm、AFP>200 ng/mL和GGT>84 U/L是影响HCC患者肝移植术后总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均为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血清GGT水平与TTD,肿瘤数量,静脉侵犯,微卫星病变,包膜侵犯,肿瘤、淋巴结、转移(TNM)分期,Child-Pugh评分,超米兰标准均存在相关性(均为P<0.05)。将米兰标准、TTD与血清肝酶指标(AFP和GGT)结合,提出Milan-AFP-GGT-TTD(M-AGT)标准。符合M-AGT标准者(其中111例超米兰标准)术后5年总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均高于符合杭州标准者(均为P<0.05),与符合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标准者的术后5年总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术前血清学指标AFP和GGT可有效预测HCC患者肝移植术后长期生存和肿瘤复发,建立基于血清学指标的M-AGT标准有助于补充米兰标准,且简单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米兰标准 杭州标准 γ-谷氨酰转移酶(GGT) 甲胎蛋白(AFP) 肿瘤直径之和(TTD) 总生存率 无复发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基因编辑猪-食蟹猴异种肾移植围手术期监测初步报道 被引量:9
16
作者 杨树军 卫浩 +13 位作者 许勇 王恒恩 宋翔宇 贾志博 彭江 崔梦一 杨博尧 陈蕾佳 郭爱桃 张小丽 潘登科 杜嘉祥 尚攀峰 孙圣坤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21-528,共8页
目的探讨六基因编辑猪-非人灵长类动物异种肾移植模型的构建。方法将人源化基因编辑猪(GTKO/β4GalNT2KO/CMAHKO/hCD55/hCD46/hTBM)的肾脏移植给食蟹猴,观察受体存活情况及恢复血流灌注后肾脏情况。定期监测肾脏实质回声、血流变化及大... 目的探讨六基因编辑猪-非人灵长类动物异种肾移植模型的构建。方法将人源化基因编辑猪(GTKO/β4GalNT2KO/CMAHKO/hCD55/hCD46/hTBM)的肾脏移植给食蟹猴,观察受体存活情况及恢复血流灌注后肾脏情况。定期监测肾脏实质回声、血流变化及大小;进行血常规、肾功能检测及电解质检测;监测尿液、粪便及体质量动态变化。食蟹猴生命终点取移植肾、心脏、肝脏、脾脏、肺脏、盲肠行病理学检查。结果受体术后7 d死亡。恢复血流后,肾脏灌注良好,器官质地柔软,色泽正常。受体生命终点时见肾脏腹侧有少量脓性分泌物附着,明显充血肿大,呈“大红肾”外观。术后随时间延长,肾实质回声增高,血流减少,皮质逐渐增厚,肾周及腹腔有少量积液。受体术后外周血红细胞、血红蛋白、白蛋白及血小板进行性下降,血清肌酐在术后7 d升高至308μmol/L,K^(+)变化不大。术后即有淡黄色尿液排出,术后3 h内即恢复饮食及饮水并排淡黄色成形大便1次。术后1 d内尿液颜色逐渐变淡红至恢复正常,尿常规检测结果相符。术后2 d晨起排褐色血便2次,量较多,予以奥美拉唑进行抑酸治疗,至术后4 d大便恢复正常。β2-微球蛋白在术后7 d增至0.75 mg/L。体质量增加1.7 kg。尸检病理学检查发现移植肾间质水肿出血,大量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小动脉壁及动脉腔内淋巴细胞浸润,有动脉炎改变;盲肠间质有淋巴细胞浸润;脾脏组织有淤血表现;其余器官未见明显异常改变。结论人源化基因编辑猪-非人灵长类动物异种肾移植模型构建获得初步成功,术后受体存活时间达1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种移植 肾移植 基因编辑猪 食蟹猴 排斥反应 α-1 3-半乳糖苷转移酶 β-1 4-N-乙酰氨基半乳糖转移酶2 补体调节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移植受者人类微小病毒B19感染临床诊疗技术规范(2022版) 被引量:7
17
作者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 国家肾脏移植质控中心 +3 位作者 金海龙 张庆 丁晨光 石炳毅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5-143,共9页
肾移植受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导致其免疫功能低下,容易伴发各种病原体感染。近年来随着人类微小病毒B19(HPV-B19)感染的检测技术发展和肾移植手术的增多,肾移植术后HPV-B19的感染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是导致术后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肾移植受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导致其免疫功能低下,容易伴发各种病原体感染。近年来随着人类微小病毒B19(HPV-B19)感染的检测技术发展和肾移植手术的增多,肾移植术后HPV-B19的感染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是导致术后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的重要原因之一,影响移植肾功能恢复,甚至导致移植肾损伤或预后不良。为了进一步规范肾移植受者HPV-B19感染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和国家肾脏移植质控中心组织专家,从HPV-B19病原学、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诊断、预防、治疗、存在的问题及展望等方面,制订肾移植术后HPV-B19感染的临床诊疗规范,以期为我国肾移植术后HPV-B19感染的规范化防治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微小病毒B19(HPV-B19)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STAT) 抗人T细胞免疫球蛋白(ALG) 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IVIG) 二代测序(NGS) 西多福韦 羟基脲 膦甲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冰山模型及双螺旋模型构建医疗护理员培训师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 被引量:14
18
作者 张志远 刘万芳 +4 位作者 张利岩 都永丽 刘红佳 郑姣 邵筱雯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91-696,共6页
目的:基于冰山模型及双螺旋模型构建医疗护理员培训师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方法:基于冰山模型及双螺旋模型,采用文献回顾、半结构式访谈、德尔菲法等构建医疗护理员培训师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由3名测评人员对50名医疗护理员培训师进行... 目的:基于冰山模型及双螺旋模型构建医疗护理员培训师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方法:基于冰山模型及双螺旋模型,采用文献回顾、半结构式访谈、德尔菲法等构建医疗护理员培训师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由3名测评人员对50名医疗护理员培训师进行胜任力评价。结果:最终确定了包括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10项及三级指标42项的医疗护理员培训师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指标区分度为0.505,组内相关系数为0.844,总Cronbach′s α系数为0.994,各条目Cronbach′s α系数为0.979~0.985,医疗护理员培训师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基于冰山模型及双螺旋模型构建的医疗护理员培训师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可靠,可作为医疗护理员培训师胜任力水平的测评工具,为其资格准入、培养和考核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护理员 培训师 胜任力 冰山模型 评价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入反转恢复序列在肝移植术后MR门静脉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柳计强 张海三 +4 位作者 李金平 宋浩 张雨 尹媛媛 穆学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12-415,共4页
目的探讨流入反转恢复(IFIR)序列在肝移植术后门静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6例肝移植术后患者依次行上腹部IFIR序列成像和对比增强MRA(CE-MRA),由2名医师采用盲法对门静脉显示质量进行评分,比较2组图像评分的差异并测量吻合口直径... 目的探讨流入反转恢复(IFIR)序列在肝移植术后门静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6例肝移植术后患者依次行上腹部IFIR序列成像和对比增强MRA(CE-MRA),由2名医师采用盲法对门静脉显示质量进行评分,比较2组图像评分的差异并测量吻合口直径。比较2组图像测量值的差异,评价医师间图像质量评分和测量吻合口直径的一致性。结果 26例IFIR序列和CE-MRA均能显示门静脉主干及门静脉左、右支近端血管,图像质量≥3分者分别为92.31%(24/26)和96.15%(25/26)。2名医师对IFIR序列与CE-MRA图像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医师1:Z=-1.077,P=0.282;医师2:Z=-0.629,P=0.529)。2组图像吻合口直径测量值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医师1:t=0.369,P=0.546;医师2:t=0.020,P=0.889)。2名医师图像质量评分和测量吻合口直径的一致性好。结论 IFIR序列可作为评估肝移植术后门静脉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流入反转恢复序列 门静脉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脂肪干细胞体外成骨能力的比较 被引量:7
20
作者 卓丽丹 冯顶丽 +2 位作者 芦笛 郭红延 李红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30-735,共6页
目的:比较大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与脂肪干细胞(ADSCs)成骨分化能力。方法:取同一大鼠髂骨及腹股沟脂肪组织,分别提取BMSCs和ADSCs,贴壁筛选培养并传代。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用P3代细胞计数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诱导成骨后进... 目的:比较大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与脂肪干细胞(ADSCs)成骨分化能力。方法:取同一大鼠髂骨及腹股沟脂肪组织,分别提取BMSCs和ADSCs,贴壁筛选培养并传代。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用P3代细胞计数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诱导成骨后进行碱性磷酸酶染色、茜素红染色以及q PCR检测成骨相关基因。结果:2种细胞均可传代至P10代,细胞形态均一,稳定;细胞增殖实验显示P3代ADSCs的增殖能力强于BMSCs;碱性磷酸酶染色及茜素红染色表明BMSCs成骨能力强于ADSCs; q PCR显示BMSCs成骨相关基因升高更为显著。结论:BMSCs和ADSCs生物学性状稳定,具有成骨分化潜能,BMSCs成骨能力强于ADS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 脂肪干细胞(ADSCs) 定向诱导 成骨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