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共振成像表现特征鉴别成人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与胼胝体压部缺血性脑梗死 被引量:25
1
作者 邢新博 习伟 +6 位作者 王鑫坤 杨淑辉 聂明明 胡明艳 任敬梅 杨家斐 娄昕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33-241,共9页
目的对成人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RESLES)与缺血性脑梗死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特征进行对比观察,分析MRI征象在两者疾病鉴别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7年6月临床诊断为RESLES的7例患者及存在胼胝体压部缺血性梗死... 目的对成人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RESLES)与缺血性脑梗死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特征进行对比观察,分析MRI征象在两者疾病鉴别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7年6月临床诊断为RESLES的7例患者及存在胼胝体压部缺血性梗死的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RI表现特点,重点对胼胝体压部病变的MRI表现位置、形态、信号强度、最大横截面面积、扩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进行分析。结果 7例RESLES患者(男5例、女2例)病变中心部位位于胼胝体压部中线部,呈圆形、椭圆形或梭形,以胼胝体为中心对称分布,DWI均呈现高信号,ADC值减低,最大横截面面积平均为(56.9±32.6)mm^2,ADC值平均为(0.3963±0.0715)×10^(-3)mm^2/s,通过复查(平均10 d),病灶消失;而13例胼胝体压部缺血性脑梗死病灶的患者(男10例、女3例)胼胝体压部病变大多数偏一侧,位于中线部位少见,呈现片状或不规则型,DWI也均为高信号,最大横截面面积平均为(55.1±43.9)mm^2,ADC值平均为(0.4978±0.0123)×10^(-3)mm^2/s。两组最大横截面面积(t=0.096,P=0.925)和ADC值(t=-1.988,P=0.06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比7例RESLES患者与13例有胼胝体梗死灶患者的MRI特征显示,胼胝体压部病灶的位置、形态以及脑内是否存在其他病灶对两者的鉴别有一定价值。而两者病灶的信号、ADC值及病灶面积无差异,两者的鉴别尚需结合临床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表现 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 缺血性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