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6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部2006-2008年麻醉药品使用情况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祝芳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152-154,共3页
目的评价住院部麻醉药品的应用现状及趋势,为麻醉药品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集2006-2008年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部计算机管理系统麻醉药品应用数据。采用用药频度分析法对10种麻醉药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麻醉药... 目的评价住院部麻醉药品的应用现状及趋势,为麻醉药品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集2006-2008年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部计算机管理系统麻醉药品应用数据。采用用药频度分析法对10种麻醉药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麻醉药品用药金额逐年递增,使用品种趋向多样化,吗啡口服剂消耗量与芬太尼注射液的用药频度分别居第一。结论该院麻醉药品的应用基本合理,吗啡口服剂为该院临床缓解肿瘤疼痛之首选;哌替啶已不作为癌痛治疗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药品 限定日剂量 用药频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2008-2009年抗微生物药应用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祝芳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4期358-360,370,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我院抗微生物药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08-2009年抗微生物药出库数据,采用金额排序和用药频度(DDDs)值进行分析。结果我院两年的抗微生物药应用率均低于18%。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占... 目的通过分析我院抗微生物药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08-2009年抗微生物药出库数据,采用金额排序和用药频度(DDDs)值进行分析。结果我院两年的抗微生物药应用率均低于18%。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占主导地位,阿奇霉素片的用药频度最高,注射用氟氯西林销售金额最高。结论我院抗微生物药物应用基本合理,但应进一步规范抗微生物药的选择和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微生物药 应用分析 限定日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放军某医院儿童中药处方中金银花使用情况调查 被引量:1
3
作者 邢钢 刘皈阳 +1 位作者 马建丽 张清哲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30-32,共3页
目的:调查儿童中药处方中金银花的使用情况,为中医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提高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在儿童的合理使用水平。方法:从解放军某医院2010年8月至2011年7月的中药处方中选取符合条件(处方含金银花、处方对象为14岁以下儿童)的处方共... 目的:调查儿童中药处方中金银花的使用情况,为中医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提高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在儿童的合理使用水平。方法:从解放军某医院2010年8月至2011年7月的中药处方中选取符合条件(处方含金银花、处方对象为14岁以下儿童)的处方共220张,采用列表分析方法,找出金银花的用药规律。结果:患儿以3~4岁为主,占47.7%,绝大多数为外感类疾病患儿;处方药味数以8~13味(84.1%)居多,平均每张处方11味;处方每日(剂)剂量集中在40~120g,每味药每剂用量3~11g;处方用药金额80%以上集中于100元以下;与金银花配伍的中药以甘草、连翘居多。结论:金银花与其他中药配伍灵活,总体具有一定规律性,充分体现出辨证论治、随证加减的特点,可有效治疗儿童外感风热引起的发热、咳嗽、喉痹等疾病,比西药更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理用药 中药 处方分析 儿童 金银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急救设备专管共用模式分析 被引量:17
4
作者 帅万钧 晁勇 +4 位作者 李玉鑫 吕晓宁 李尧 董全亮 孙乐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460-463,共4页
为探索医院急救设备高效优质管理模式,提高设备使用率和应用质量,利用统计学方法对某医院急救设备专管共用模式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设备的使用效率、经济效益和管理质量,并结合医院工作实际,探讨了医院急救设备专管共用模式的优势和存在... 为探索医院急救设备高效优质管理模式,提高设备使用率和应用质量,利用统计学方法对某医院急救设备专管共用模式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设备的使用效率、经济效益和管理质量,并结合医院工作实际,探讨了医院急救设备专管共用模式的优势和存在问题以及改进措施,结果表明医院急救设备专管共用模式优化了医院资源配置,提高了设备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设备 急救设备 租赁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三甲医院甲状腺/乳腺手术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王芳 祝芳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6期438-440,共3页
目的了解某三甲医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方法抽取该院2011-08~2011-12甲状腺/乳腺手术病例128份,调查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结果该院甲状腺/乳腺手术抗菌药物应用率为65.62%。应用较多的药物为头孢曲松钠... 目的了解某三甲医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方法抽取该院2011-08~2011-12甲状腺/乳腺手术病例128份,调查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结果该院甲状腺/乳腺手术抗菌药物应用率为65.62%。应用较多的药物为头孢曲松钠;术前0.5-2 h应用抗菌药物占10.72%,术中及术后开始应用抗菌药物分别占57.14%和32.14%。结论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率高;选择抗菌药物起点高;应用时机不够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术期 Ⅰ类切口 预防用药 抗菌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1—2013年北京某三甲综合性医院住院患者质子泵抑制剂应用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王芳 李雪莲 《临床误诊误治》 2015年第4期103-107,共5页
目的分析北京某三甲综合性医院2011—2013年住院患者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PPI)的应用情况。方法对该院3年间住院患者应用PPI的品种、消耗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Dc)等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该院2011—201... 目的分析北京某三甲综合性医院2011—2013年住院患者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PPI)的应用情况。方法对该院3年间住院患者应用PPI的品种、消耗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Dc)等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该院2011—2013年住院患者PPI全年总消耗金额呈增长趋势,且占年药品消耗金额比例逐年增加,由2011年的1.81%增长至2013年的2.31%,其中奥美拉唑的消耗金额始终排在前列,但年增长率有所下降。3年间埃索美拉唑口服剂使用频度较高,注射用奥美拉唑DDDs排序上升幅度较大,泮托拉唑、雷贝拉唑口服剂DDDs排序不断下降。以奥美拉唑和埃索美拉唑口服剂序号比值>1的情况最为突出,大多数PPI的DDDc逐年下降。外科PPI使用率逐年升高。结论胃酸分泌相关性消化系统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第一代PPI在临床用药中仍占主要地位,但是已有被第二代取代的趋势。该院PPI临床用药基本合理,但在外科应用中尚需进一步加强规范使用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泵抑制剂 费用 药物 用药频度 日均费用 数据收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新闻宣传的功能定位及原则 被引量:6
7
作者 张献怀 《现代医院》 2012年第10期117-119,共3页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医院在市场竞争中的一种策略,医院宣传不仅能直接吸引病源、增加经济效益,更能积累医院无形资产,创造社会效益,对于医院良好公众形象的塑造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着重阐述了新闻宣传在医院建设中的...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医院在市场竞争中的一种策略,医院宣传不仅能直接吸引病源、增加经济效益,更能积累医院无形资产,创造社会效益,对于医院良好公众形象的塑造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着重阐述了新闻宣传在医院建设中的功能定位;医院新闻宣传的基本原则和做好医院新闻宣传的几点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 新闻宣传 原则 体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臂微型外固定器在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附32例报告)
8
作者 王庆雷 李文锋 +1 位作者 张伟佳 杨润功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7期35-36,共2页
将自行研制的单臂微型外固定器用于32例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患者.手术均在局麻下进行,先在透视下尝试牵引复位,拇指外展牵引下能够达到基本复位时行外固定器固定,骨折未累及腕掌关节者直接于骨折近端固定骨针,Bennett骨折或Rolundo骨折... 将自行研制的单臂微型外固定器用于32例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患者.手术均在局麻下进行,先在透视下尝试牵引复位,拇指外展牵引下能够达到基本复位时行外固定器固定,骨折未累及腕掌关节者直接于骨折近端固定骨针,Bennett骨折或Rolundo骨折的近端进针点选在大多角骨.结果术后随访3~18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5~9周,平均6.7周,无骨折移位、固定松动及严重针道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按照TAM系统评定,优24例,良5例,可3例,优良率90.6%.认为单臂微型外固定器用于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具有调整拆除方便、固定可靠、创伤小、可早期功能康复活动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骨 骨折 外固定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分离株耐药基因谱及亲缘性分析
9
作者 王宁 张娣 +1 位作者 常东 周山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4期120-121,共2页
采用PCR方法检测铜绿假单胞菌(Pa)医院感染分离株中耐药基因谱,并对检测结果作聚类分析以了解其亲缘性。发现TEM、OXA、PER、GES的阳性率分别为51.4%、42.8%、31.4%、22.9%,而SHV、VEB、CTX-MⅠ、IMP、VIM基因均阴性。oprD2缺失率为60%;... 采用PCR方法检测铜绿假单胞菌(Pa)医院感染分离株中耐药基因谱,并对检测结果作聚类分析以了解其亲缘性。发现TEM、OXA、PER、GES的阳性率分别为51.4%、42.8%、31.4%、22.9%,而SHV、VEB、CTX-MⅠ、IMP、VIM基因均阴性。oprD2缺失率为60%;qacE△1基因阳性率为94.3%。认为35株多重耐药的医院感染Pa可分为两群,在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中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多药耐药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军队中小医院早期救治批量重度烧伤患者的护理管理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丽梅 王淑君 罗志勇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5年第16期66-67,共2页
目的探讨军队中小医院在批量重度烧伤患者早期救治中的护理组织与管理办法。方法 2014年8月解放军第100医院收治8例重度烧伤患者,遂迅速启动批量伤员救治应急预案,准备各种抢救物资,合理分配人员,高效实施救治。结果8例患者均平稳度过... 目的探讨军队中小医院在批量重度烧伤患者早期救治中的护理组织与管理办法。方法 2014年8月解放军第100医院收治8例重度烧伤患者,遂迅速启动批量伤员救治应急预案,准备各种抢救物资,合理分配人员,高效实施救治。结果8例患者均平稳度过休克期,救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结论通过高效、规范的护理组织和管理,军队中小医院在批量重度烧伤患者早期救治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队医院 中小医院 批量 重度烧伤 早期救治 护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毒症患者高通量血液透析前后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水平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4
11
作者 殷培 李冀军 +4 位作者 宋岩 陈凤锟 张壹言 姚凤华 赵长征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6期4-6,共3页
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由常规血液透析转换为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后血清中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 TfR)水平的变化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0例,转换为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12个月。分别于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前(T0)及治疗后... 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由常规血液透析转换为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后血清中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 TfR)水平的变化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0例,转换为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12个月。分别于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前(T0)及治疗后2个月(T1)、6个月(T2)、12个月(T3)测定血清s TfR水平、贫血相关指标、铁代谢指标及炎症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血清s TfR水平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同时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铁剂治疗用量的变化趋势。结果与T0比较,T1、T2、T3血清s TfR水平明显降低(P均<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T1、T2、T3时血清s TfR水平与Ret%、SF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154、0.152,P均<0.05),与Hb、HCT、β2-MG、TBC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251、-0.299、-0.384、-0.166,P<0.05或<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患者的HCT、TSAT、β2-MG与血清s TfR水平密切相关(P均<0.01)。本组促红细胞生成素和铁剂治疗用量随高通量血液透析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少(P<0.05)。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可以改善常规血液透析患者的贫血情况,血清s TfR水平可以反映血液透析患者铁负荷状况及红细胞生成刺激的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高通量血液透析 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 贫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年以上随访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32
12
作者 郭继东 侯树勋 +4 位作者 李利 史亚民 吴闻文 王华东 商卫林 《中国骨伤》 CAS 2013年第1期24-28,共5页
目的:通过对143例获得10年以上长期随访的单节段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后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其随访时的临床疗效、复发率,并判断不同年龄段患者,不同椎间盘突出严重程度患者的随访结果是否存在差异。方法:143例... 目的:通过对143例获得10年以上长期随访的单节段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后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其随访时的临床疗效、复发率,并判断不同年龄段患者,不同椎间盘突出严重程度患者的随访结果是否存在差异。方法:14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手术时间1996年1月至2000年12月),其中男80例,女63例;患者手术时年龄18~66岁,平均37.85岁;随访时间10~15年,平均12.7年。按照手术时年龄将患者分为30岁以下,30~50岁,50岁以上3组分别进行疗效评价;所有获得随访的患者中87例收集到了术前的CT扫描结果,根据CT测量椎间盘突出的严重程度将87例患者分为Ⅰ、Ⅱ、Ⅲ度共3组进行疗效评价。2011年对所有患者行末次随访,选择JOA评分和ODI指数评价其总体手术效果和各组间疗效有无差异,使用改良Macnab标准对患者进行评价。结果:①143例患者术前JOA评分为5.11±2.02,末次随访为12.51±2.35;术前ODI评分为33.98±7.42,末次随访为13.39±6.79,末次随访时JOA与ODI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按照改良Macnab标准优良率达到了83.2%(119/143),复发率为6.3%。②30岁以下组与其他年龄组相比术后JO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两组间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间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椎间盘突出Ⅲ度的患者术后JOA和ODI评分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①长期随访证实单节段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远期疗效良好,复发率低,是多数该病患者的首选手术方法;②青年患者(30岁以下)施行该手术后部分患者51%(19/37)会有经常出现的腰背痛;③椎间盘突出程度严重的患者行单纯椎板开窗减压术远期疗效差于相对轻度突出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移位 椎板切除术 椎间盘切除术 随访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 被引量:69
13
作者 李振宙 吴闻文 +1 位作者 侯树勋 商卫林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4期332-335,共4页
目的探讨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短期疗效。方法采用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治疗25例经椎间盘造影证实的间盘源性腰痛,分析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内VAS评... 目的探讨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短期疗效。方法采用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治疗25例经椎间盘造影证实的间盘源性腰痛,分析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内VAS评分的变化及术后6个月MacNab评分。结果2例术后1周出现下肢日光烧灼综合征,均为L5~S1椎间盘破裂患者,经过脉冲电刺激治疗1周后缓解;无其他手术并发症发生。25例随访6~10个月,术前腰痛VAS评分为6.24±0.97,术后1周VAS评分0.80±0.65,术后1、3、6个月VAS评分均为0(0~2),术后腰痛VAS评分较术前有明显降低(Kruskal-Wallis法秩和检验,H=61.680,P=0.000),且术后6个月内腰痛VAS评分无明显反弹。术前伴有下肢疼痛不适的4例术后下肢症状均缓解。按照MacNab评分标准,6个月随访时11例优,12例良,2例可,优良率92.0%(23/25)。结论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治疗间盘源性腰痛短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源性腰痛 射频 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血栓泵在预防老年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4
作者 徐蕾 谷沫丽 +3 位作者 王翠 王莎莎 王晶 王佳佳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6年第20期51-52,共2页
目的探讨抗血栓泵在预防老年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heart disease,CHD)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09年1月至2... 目的探讨抗血栓泵在预防老年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heart disease,CHD)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5年5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经股动脉入路行PCI术的冠心病患者1823例,按入院先后将其分为对照组913例和观察组91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抗血栓泵,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8 h(抗血栓泵撤除后)DVT的形成情况。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分别有1例、23例患者发生DVT,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抗血栓泵的应用有利于减少老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DVT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血栓泵 下肢深静脉血栓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老年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 被引量:12
15
作者 翟红霞 夏云峰 +3 位作者 刘润梅 李良 殷亚昕 张津津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44-346,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的病变特点。方法临床诊断冠心病患者602例,其中老年女性207例(老年女性组),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123例,中青年女性129例(中青年女性组),老年男性266例(老年男性组)。对比分析老年女性组与中青年女性组患...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的病变特点。方法临床诊断冠心病患者602例,其中老年女性207例(老年女性组),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123例,中青年女性129例(中青年女性组),老年男性266例(老年男性组)。对比分析老年女性组与中青年女性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率,老年女性组与老年男性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不同特点。结果老年女性组不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率显著高于中青年女性组(77.3%vs57.7%,95.8%vs66.7%,P<0.01),两组患者稳定性心绞痛和陈旧性心肌梗死无统计学差异((78.2%vs76.5%,95.0%vs100.0%,P>0.05)。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的老年女性组与老年男性组患者不同临床类型的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支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老年女性组稳定性心绞痛和陈旧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均显著高于老年男性组[(54±7)分vs(46±5)分,(78±9)分vs(68±4)分,P<0.05],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女性患者冠状动脉病变阳性率高于中青年女性,部分老年女性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较老年男性患者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血管造影术 发病年龄 性别因素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二聚体对老年患者全髋置换术后DVT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16
作者 乔林 张树明 +3 位作者 侯树勋 陈福文 徐建强 张伟佳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0-60,共1页
关键词 血浆D-二聚体 诊断价值 老年患者 DVT 全髋置换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 全髋关节置换术 静脉壁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骨成形术后癫痫发作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梁树立 张绍辉 +5 位作者 张军臣 查炜光 傅相平 李安民 张志文 刘娜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55-457,共3页
目的分析颅骨成形术后癫痫发作的发生率、相关因素和预防性应用抗癫痫药物(AE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行颅骨成形术患者107例,分析术后癫痫发作、AED预防性使用及术后早期癫痫发作者术后住院日及晚期癫痫发作情况。结果术后早期癫痫发作1... 目的分析颅骨成形术后癫痫发作的发生率、相关因素和预防性应用抗癫痫药物(AE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行颅骨成形术患者107例,分析术后癫痫发作、AED预防性使用及术后早期癫痫发作者术后住院日及晚期癫痫发作情况。结果术后早期癫痫发作17例(15.9%),晚期癫痫发作19例(17.8%)。自体颅骨成形术后早期癫痫发作发生率低于钛网成形术(P<0.05)。术后未使用AED患者早期癫痫发作发生率为23.5%,术后使用AED发生率为2.6%(P<0.01)。术后出现早期癫痫发作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日和晚期癫痫发作发生率明显高于术后未出现早期癫痫发作患者(P<0.01)。结论颅骨修补术后早期和晚期癫痫发作发生率高,早期癫痫发作可导致平均住院日延长,并增加晚期癫痫发作的风险。预防使用AED可以显著减少术后早期癫痫发作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颅骨 神经外科手术 磁共振成像 抗惊厥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固定架与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不稳定性骨折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黄伟 李振宙 +2 位作者 商卫林 吴闻文 侯树勋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6期99-100,共2页
目的前瞻性研究外固定架固定与锁定加压钢板(LCP)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不稳定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48例新鲜成人桡骨远端关节内移位骨折进行正、侧位X片检查,并按照AO分级进行分级。随机采用外固定架固定或开放复位LCP内固定,平均随... 目的前瞻性研究外固定架固定与锁定加压钢板(LCP)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不稳定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48例新鲜成人桡骨远端关节内移位骨折进行正、侧位X片检查,并按照AO分级进行分级。随机采用外固定架固定或开放复位LCP内固定,平均随访1.6 a,最终采用功能评分判定功能。结果外固定架组优良率为88%,开放复位LCP内固定优良率为91.3%。结论外固定架和LCP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不稳定性骨折都能够取得良好效果。LCP内固定优良率高于外固定架组;外固定架手术时间更短,花费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锁定加压钢板 外固定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通量血液透析可以有效地清除β_2微球蛋白和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慢性炎症状态 被引量:80
19
作者 蔡砺 刘惠兰 +7 位作者 吴华 李冀军 徐丰博 汤天清 殷培 鲍云飞 程叙扬 左力 《中国血液净化》 2010年第1期25-28,共4页
目的前瞻性研究高通量血液透析对患者中分子毒素水平与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多中心、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136名维持性常规低通量血液透析患者,转换为高通量透析(Fresenius F60或FX60,超纯透析液)6个月。试验前(0个月)、后3个月、6个... 目的前瞻性研究高通量血液透析对患者中分子毒素水平与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多中心、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136名维持性常规低通量血液透析患者,转换为高通量透析(Fresenius F60或FX60,超纯透析液)6个月。试验前(0个月)、后3个月、6个月分别采透析前血样测定β2微球蛋白(β2-MG)、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胱抑素C(Cystatin C)水平。结果转换为高通量透析可以显著降低原低通量血液透析患者血β2-MG水平,从试验开始时0个月、3个月与6个月分别为(39.92±19.14)mg/L、(27.31±19.16)mg/L与(33.03±10.96)mg/L(P<0.001)。hsCRP水平也显著下降,分别为(11.23±21.77)mg/L、(8.37±11.61)mg/L与(8.82±11.66)mg/L(P=0.0412)。血cystatin C水平试验前后没有变化。结论高通量透析可以有效清除透析患者血液中的中分子毒素并减轻慢性微炎症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高通量 Β2微球蛋白 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椎旁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入路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20
20
作者 双峰 唐家广 +1 位作者 侯树勋 任东风 《中国骨伤》 CAS 2014年第9期734-737,共4页
目的:比较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入路对极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32例行手术治疗的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椎旁肌间隙入路17例,男11例,女6例;后正中入... 目的:比较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入路对极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32例行手术治疗的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椎旁肌间隙入路17例,男11例,女6例;后正中入路15例,男10例,女5例,均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5.3个月。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并比较两组术前术后的疼痛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结果:椎旁肌间隙入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后正中入路组(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间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旁肌间隙入路组ODI评分少于后正中入路组(P〈0.05)。结论:极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比传统后正中入路对椎旁肌损伤更小,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外侧椎间盘突出 手术入路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