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期军队医院机动卫勤分队组训骨干队伍建设探讨 被引量:4
1
作者 王丹 陈德报 +2 位作者 秦尚谦 郭树森 彭海文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08-810,共3页
抓好新时期军队医院机动卫勤分队战备训练,组训骨干队伍建设是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关键因素。我军几十年来军事训练的丰富实践深刻表明,军事训练必须将组训骨干队伍建设放在突出位置,着重发挥好训练骨干的组织和带头作用,才能提高部队的训... 抓好新时期军队医院机动卫勤分队战备训练,组训骨干队伍建设是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关键因素。我军几十年来军事训练的丰富实践深刻表明,军事训练必须将组训骨干队伍建设放在突出位置,着重发挥好训练骨干的组织和带头作用,才能提高部队的训练水平和效果。对于军队医院机动卫勤分队来说,解决战备训练指挥员、专业和技术人才短缺问题已成为燃眉之急;要在人才选拔、使用和管理等方面勇于开拓创新,建立健全新型战备训练人才的培养机制;采取直接引进、联合培养等新时代军民融合的新形式,拓宽组训人才骨干培养渠道,加速推进组训骨干人才培养的体系建设,锻造一支能够熟练驾驭新时期军队医院机动卫勤分队战备训练的骨干队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 军队医院 机动卫勤分队 军事训练 骨干队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在股骨大转子疼痛综合征诊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2
作者 吴凡 毛译 +2 位作者 李春宝 闫龙涛 张明博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9-294,共6页
股骨大转子疼痛综合征(GTPS)是一种由股骨大转子附近的肌肉、筋膜、韧带和滑囊等结构的病变而导致的疾病。GTPS导致髋关节外侧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超声具有实时动态、操作便携、无辐射、高分辨率等诸多优势,在GTPS的诊断与介... 股骨大转子疼痛综合征(GTPS)是一种由股骨大转子附近的肌肉、筋膜、韧带和滑囊等结构的病变而导致的疾病。GTPS导致髋关节外侧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超声具有实时动态、操作便携、无辐射、高分辨率等诸多优势,在GTPS的诊断与介入治疗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本文主要综述超声在GTPS诊断及介入治疗方面的现状,并展望其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大转子 疼痛 综合征 髋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军队医院机动卫勤分队模拟化训练探要 被引量:4
3
作者 王丹 郭洋 +3 位作者 秦尚谦 彭海文 郭树森 刘晓军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00-703,共4页
新形势下,实战化训练是确保我军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决战决胜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军队医院机动卫勤分队紧贴实战化训练背景,密切关注中外军队实战化训练进展,逐步开展了模拟伤员、模拟场景和模拟器材等多种形式的模拟化训练。目前,这些... 新形势下,实战化训练是确保我军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决战决胜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军队医院机动卫勤分队紧贴实战化训练背景,密切关注中外军队实战化训练进展,逐步开展了模拟伤员、模拟场景和模拟器材等多种形式的模拟化训练。目前,这些模拟化训练逐渐成为军队医院机动卫勤分队实战化训练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进一步强化信息化条件下军队医院机动卫勤分队战备训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战备训练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 军队医院 机动卫勤分队 模拟化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并联骨折手术机器人的安全运动控制方法 被引量:3
4
作者 宋轶民 贾殿魁 +3 位作者 贺志远 连宾宾 孙涛 姚琦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21-231,共11页
骨折手术机器人是实现精准微创骨折复位的优势方案.现有骨折复位手术器械存在效率低、精度差、缺乏复位安全策略等问题,难以保证安全高效的治疗.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并联骨折手术机器人及基于全关节逆解算法的安全运动控制方法... 骨折手术机器人是实现精准微创骨折复位的优势方案.现有骨折复位手术器械存在效率低、精度差、缺乏复位安全策略等问题,难以保证安全高效的治疗.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并联骨折手术机器人及基于全关节逆解算法的安全运动控制方法.首先,针对该并联机构开展全关节逆解分析.由骨折复位轨迹的离散轨迹点获取机器人末端的位姿,建立机器人机构的闭环矢量方程,以关节转角为未知量整理多元一次方程组,考虑关节间的运动约束通过两条运动链解析求解所有关节转角.其次,设计安全运动控制系统.上位机设置正常、预警及超限3种状态.在机器人运行过程中,由上位机读取复位轨迹离散点的位姿信息,通过全关节逆解模型计算出下一轨迹离散点对应的关节转角并判断运行状态,若超限则发送指令使机器人停止运动,并显示发生危险的关节位置.最后,开展安全运动仿真与实验研究.仿真表明全关节逆解模型可快速计算出全部关节的运动状态并准确进行安全判断.实验结果表明,骨折手术机器人运行过程中,控制系统可及时发现机器人临近危险状态并使机器人停止运动.本文提出的安全运动控制方法无需增设安全检测或保护装置,既保证了骨折手术机器人的轻质便携需求,又保证了安全高效精准的骨折复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手术机器人 并联机构 全关节逆解 安全运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畸形患者骨盆-下肢冠状位影像学参数的测量及其平衡代偿机制 被引量:8
5
作者 宋凯 迟鹏飞 +4 位作者 吴兵 成俊遥 王兆瀚 崔赓 王征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00-508,共9页
目的:测量脊柱畸形患者冠状位骨盆-下肢参数,探讨骨盆-下肢在脊柱畸形冠状位序列及平衡中的代偿机制。方法:收集49例以胸腰弯/腰弯为主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和46例退行性腰椎侧凸(degenerat... 目的:测量脊柱畸形患者冠状位骨盆-下肢参数,探讨骨盆-下肢在脊柱畸形冠状位序列及平衡中的代偿机制。方法:收集49例以胸腰弯/腰弯为主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和46例退行性腰椎侧凸(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DLS)患者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的全脊柱X线片,在正位X线片上测量骨盆-下肢冠状位参数:骶骨倾斜角(sacral obliquity,SO)、髂嵴倾斜角(iliac obliquity,IO)、髋臼倾斜角(hip obliquity,HO),由两位脊柱外科主治医生分别测量,间隔1个月后重复测量,检验其信度。同时测量脊柱冠状位参数:冠状位失平衡距离(coronal decompensation,CD)、胸腰弯/腰弯(thoracolumbar/lumbar curve,TL/L)和腰骶弯(lumbosacral curve,LS)、骨盆-下肢弯(pelvis-leg curve,PL)。将矫形前冠状位骨盆参数与TL/L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对比其与矫形后及末次随访时的差异。结果:AIS组SO、IO、HO的观察者间信度分别为0.986、0.979、0.989,观察者内信度为0.988、0.983、0.976;DLS组观察者间信度分别为0.863、0.979、0.996,观察者内信度为0.920、0.986、0.995。矫形前,AIS组和DLS组的TL/L与SO、IO、HO均有显著相关性(r分别为0.805、0.735、0.324和0.649、0.651、0.457,P<0.05),SO与IO、HO亦有显著相关性(r分别为0.800、0.518和0.529、0.359,P<0.05)。AIS组矫形前、后及末次随访时的SO分别为4.5°±2.6°、2.3°±2.1°、3.3°±2.3°,IO分别为2.0°±1.6°、0.6°±1.8°、1.4°±1.6°,HO分别为0.5°±1.5°、-0.9°±1.8°、-0.1°±1.6°;DLS组SO分别为3.1°±3.4°、1.1°±4.3°、1.4°±3.2°,IO分别为1.2°±2.0°、-0.2°±3.1°、0.4°±2.1°,HO分别为0.5°±1.9°、-0.9°±2.9°、-0.5°±2.0°;与矫形前比较,两组矫形后SO、IO、HO均显著性减小(P<0.05);AIS末次随访时SO、IO、HO有所增加(P<0.05),DLS末次随访时SO、IO、HO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SO、IO、HO作为简单、可靠的骨盆-下肢冠状位影像学参数可用于评价骨盆及下肢的冠状位序列;骨盆-下肢弯可延续脊柱畸形的冠状位序列并参与躯干冠状位平衡的代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畸形 冠状位平衡 骨盆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裂肌损伤对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后邻近节段生物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魏巍 王天昊 +2 位作者 刘建恒 毛克亚 赵永飞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40-447,共8页
目的:应用有限元分析探讨多裂肌损伤对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后邻近节段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提取1名健康成年人的腰骶椎CT图像数据,建立L1~L5和骶椎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有效性验证,通过建立参考点并设置载荷方向和大小模拟多裂肌的作用,得... 目的:应用有限元分析探讨多裂肌损伤对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后邻近节段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提取1名健康成年人的腰骶椎CT图像数据,建立L1~L5和骶椎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有效性验证,通过建立参考点并设置载荷方向和大小模拟多裂肌的作用,得到正常生理模型(normal model,NM),并分别建立14/5后路融合模型(posterior fusion model,PFM)、多裂肌离断模型(multifidus severed model,MSM)、L4/5后路融合同时离断近端多裂肌模型(posterior fusion and multifidus severed model,PFMSM).在NM的L1上终板调整多裂肌肌力和外部载荷,施加7.5N·m力矩载荷分别模拟前屈、后伸、侧弯和扭转运动,记录这四种运动工况下L1上终板的转动角度分别为18.8°、14.4°、15.4.和12.5°,其余三种模型以此参照在L1上终板施加不同力矩载荷模拟前屈、后伸、侧弯和扭转运动达到相同转动角度,分析各模型的多裂肌肌力及总做功情况、上下邻近节段(L3/4、L5/S1)的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和椎间盘最大Von Mises应力.结果:正常腰骶椎模型有效性得到验证.相比NM,PFM、MSM和PFMSM的多裂肌平均肌力分别增加63.41%、38.16%和84.43%,多裂肌总做功在前屈时分别增加30.02%、6.40%和39.95%,其他三种工况增加的百分比与前屈时相近.在不同运动工况下邻近节段ROM的变化,相比NM,PFM在L3/4增加12.85%~40.06%,在L5/S1增加11.73%~68.77%;MSM在L3/4前屈、后伸增加13.78%、7.51%,侧弯和扭转时分别减少7.30%和4.81%,在L5/S1增加0.26%~20.72%;PFMSM在L3/4增加16.15%~27.86%,在L5/S1增加14.38%~39.67%.椎间盘最大Von Mises应力方面,相比NM,PFM在L3/4增加15.52%~48.55%,在L5/S1增加6.97%~65.13%;MSM在L3/4前屈、后伸时分别增加1.05%、0.10%,侧弯和扭转时分别减少6.13%和12.33%,在L5/S1前屈时增加15.09%,后伸、侧弯和扭转时分别减少12.91%、4.96%、2.18%;PFMSM在L3/4增加18.94%~30.85%,在L5/S1增加20.08%~38.92%.结论:腰椎后路椎间融合和近端多裂肌的离断均会导致上下邻近节段ROM和椎间盘的Von Mises应力增加,腰椎后路椎间融合和近端多裂肌离断同时存在时对邻近节段的生物力学影响最大,尤其在前屈运动时较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后路椎间融合 多裂肌 生物力学 邻近节段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源性外泌体:骨质疏松治疗新策略 被引量:6
7
作者 陈铭 李毅 +5 位作者 尹鹏滨 郭忠奎 顾亚 吕厚辰 张里程 唐佩福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21-428,共8页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降低、骨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骨病,易增加骨折风险。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在于成骨细胞介导的骨形成与破骨细胞介导的骨吸收之间的动态失衡,进一步研究其发病机制、探索新型治疗策略意义重大。间充...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降低、骨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骨病,易增加骨折风险。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在于成骨细胞介导的骨形成与破骨细胞介导的骨吸收之间的动态失衡,进一步研究其发病机制、探索新型治疗策略意义重大。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可通过旁分泌途径产生的外泌体参与骨代谢过程中的多个环节,修复并调控骨相关细胞增殖、迁移、分化功能,促进血管再生与调节免疫炎性反应,有望成为未来治疗骨质疏松的新方向。本文对MSC源性外泌体与骨质疏松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探究其实现治疗效应的潜在机制,分析其优势与可行性,旨在为MSC源性外泌体在骨质疏松的临床诊治与基础研究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骨质疏松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骶骨形态与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宋凯 吴兵 +1 位作者 成俊遥 王征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93-499,共7页
目的:探索人体骶骨形态与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2例18~35岁健康成年人自然站立位的腰骶部正侧位X线片资料,测量其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 目的:探索人体骶骨形态与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2例18~35岁健康成年人自然站立位的腰骶部正侧位X线片资料,测量其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采用Ferguson法测量T12、L1-L5、S1-S5、S5Co1相对S1上终板垂线的倾斜角。测量骶骨形态学参数:S1-2倾斜线与S1终板垂线夹角(S1-2T)、S1-2倾斜线与S5Co1倾斜线夹角(骶骨后凸,sacral kyphosis,SK);S2前缘与S4Co1倾斜线夹角(α)、S1上终板与S2前缘夹角(β)、S4Co1倾斜线与S1上终板夹角(θ)。测量骶骨体位学参数:S2前缘水平角(S2HA)、S5Co1倾斜线水平角(S5Co1HA)。对相关参数进行统计学描述、相关性分析、线性回归、配对检验。结果:S2为矢状位腰骶段"端椎";S1-2T与PI及LL相关系数分别为0.656、0.260 (P<0.01)。SK与PI及LL相关系数分别为0.527、0.434(P<0.01),S1、S2倾斜角差值与下腰椎倾斜角相关;PI=35°+0.52×β-0.37×θ(R=0.87);LL=79°-0.45×θ(R=0.52);PI=α±10°、LL=SK±12°;SS=S2HA+1.5°±12°、S5Co1HA=91°±11°。结论:S1-2相对S1终板垂线向后倾斜程度越大,PI、LL越小,骶椎后凸程度越大,PI、LL越大;S1相对S2倾斜程度差异可反映下腰椎的前凸贡献程度;骶骨形态学参数可预测PI、LL,骶骨体位学参数可反映骨盆倾斜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 脊柱骨盆参数 矢状位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成年人骶骨参数与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博 宋凯 +5 位作者 吴兵 成俊遥 于洋 王兆瀚 迟鹏飞 王征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93-199,共7页
目的:探讨未成年人骶骨参数与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对120例2~17岁正常未成年人自然站立位脊柱全长X线侧位片进行影像学参数测量。其中男性55例,女性65例,平均年龄9.9±3.2岁。测量其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 目的:探讨未成年人骶骨参数与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对120例2~17岁正常未成年人自然站立位脊柱全长X线侧位片进行影像学参数测量。其中男性55例,女性65例,平均年龄9.9±3.2岁。测量其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测量骶骨形态学参数:骶1-2(S1-2)的倾斜线与S1终板垂线的夹角(S1-2倾斜角,S1-2T)、S1-2倾斜线与S5尾1(S5Co1)倾斜线的夹角(骶骨后凸角,sacral kyphosis,SK)、S1-S3中点倾斜线与S4中点-Co1倾斜线的夹角(新骶骨后凸角,SK′)、S2椎体前缘与S4Co1倾斜线夹角(α)、S1上终板与S2椎体前缘夹角(β)、S4Co1倾斜线与S1上终板夹角(θ);测量骶骨体位学参数:S2椎体前缘水平角(S2HA)、S5Co1倾斜线水平角(S5Co1HA)。对PI与LL、PI与SK′、LL与SK、S2HA与SS、S5Co1HA与固定值90°行配对t检验并两两求差值,对骶骨形态学参数与PI、LL以及PI与LL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制作β、θ与PI散点图并求得β、θ与PI线性回归方程;分析儿童(2~9岁)、青少年(10~17岁)PI、SK、SK′、α、θ与LL相关性。结果:LL=50.3°±12.1°,PI=43.9°±11.0°,PT=5.7°±9.0°,SS=36.4°±7.6°,S1-2T=-15.5°±5.6°,SK=51.4°±10.7°,SK′=44.3°±10.5°,α=47.5°±9.7°,β=68.5°±8.2°,θ=64.0°±13.0°,S2HA=32.1°±9.0°,S5Co1HA=90.3°±11.8°。PI与LL、S2HA与SS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PI与SK′、LL与SK、S5Co1HA与固定值90°均无统计学差异(P>0.01),差值关系为PI=SK′±12°,LL=(SK-1.4°)±15°,S5Co1HA=90°±12°;S1-2T、SK、SK′、α、β、θ与PI均有相关性(P<0.01),相关性系数(r)分别为0.578、0.440、0.429、0.374、0.641、-0.683;SK、SK′、α、θ与LL有显著相关性(P<0.01),r值分别为0.265、0.282、0.273、-0.314;S1-2T、β与LL无明显相关性(P>0.01),r值分别为0.136、0.173;PI与LL无相关性(r=0.164,P>0.01);线性回归方程:PI=0.451β-0.39θ+37.973(r=0.728)。儿童PI、SK、SK′、α、θ与LL的r值分别为0.054、0.076、0.074、0.066、0.059,均无明显相关性(P>0.01);青少年PI与LL无明显相关性(r=0.246,P>0.01),SK、SK′、α、θ与LL有显著相关性(P<0.01),r值分别为0.391、0.417、0.411、0.481。结论:未成年人PI可由SK′、β、θ预测,PI与LL无显著相关性;青少年骶骨形态参数与LL具有良好相关性,利用骶骨形态参数预测青少年LL可能比PI更稳定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 脊柱-骨盆参数 矢状位序列 未成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足弓高度的足部运动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冯勇 周皓 汪爱媛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441-441,共1页
目的通过分析新入伍战士在展开训练前的足部运动学特征与足弓高度的关系,探索足弓高度的变化对足部运动学特征的影响。方法选取中国陆军某部2019年新入伍战士129人为研究对象。在展开共同科目训练前,采集新兵足印图像以计算足弓指数,通... 目的通过分析新入伍战士在展开训练前的足部运动学特征与足弓高度的关系,探索足弓高度的变化对足部运动学特征的影响。方法选取中国陆军某部2019年新入伍战士129人为研究对象。在展开共同科目训练前,采集新兵足印图像以计算足弓指数,通过动态步态体态分析系统收集足部运动学参数,包括着地仰角、着地内翻角、离地仰角、外翻幅度、拍地速度、着地外翻速度。根据足弓指数将纳入的108人的216例下肢样本分为较高足弓组(n=50)、中间足弓组(n=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科目训练 运动学特征 足弓 运动学参数 特征分析 足部运动 仰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臀大肌及臀中肌功能与下肢应力性骨折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冯勇 周皓 汪爱媛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339-339,共1页
目的通过分析新兵入伍训练期间发生下肢应力性骨折的战士,在训练前的臀大肌与臀中肌表面肌电特征,探讨应力性骨折的运动生理学发生机制及防治方法。方法选取陆军某部2019年新入伍战士116名,应用无线表面肌电测试系统检测所有战士步行过... 目的通过分析新兵入伍训练期间发生下肢应力性骨折的战士,在训练前的臀大肌与臀中肌表面肌电特征,探讨应力性骨折的运动生理学发生机制及防治方法。方法选取陆军某部2019年新入伍战士116名,应用无线表面肌电测试系统检测所有战士步行过程中臀大肌、臀中肌的表面肌电,通过系统自带软件,计算均方根值(RMS)、积分肌电(IEMG)、中位频率(MF)和平均功率频率(MPF)。根据其训练期间是否发生下肢应力性骨折及其他军事训练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性骨折 臀中肌 军事训练伤 臀大肌 表面肌电 积分肌电 运动生理学 均方根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