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透明细胞肾癌裸鼠模型构建及靶向药物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魏永 李晓娟 +4 位作者 姜棋予 张鹏 冯帆 李瑞生 王科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8-105,共8页
目的利用患者来源(patients-derived cells,PDCs)的透明细胞肾癌(clear cell renal cancer cell,ccRCC)细胞建立肿瘤动物模型(patient-derived tumor xenograft model,PDX model),检测ccRCC PDCs对分子靶向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诊疗提供... 目的利用患者来源(patients-derived cells,PDCs)的透明细胞肾癌(clear cell renal cancer cell,ccRCC)细胞建立肿瘤动物模型(patient-derived tumor xenograft model,PDX model),检测ccRCC PDCs对分子靶向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诊疗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将ccRCC PDCs接种裸鼠皮下建立肿瘤模型,使用分子靶向药物舒尼替尼(Sunitinib)、索拉非尼(Sorafenib)、乐伐替尼(Lenvatinib)、瑞戈非尼(Regorafenib)、阿帕替尼(Apatinib)以及安罗替尼(Anlotinib)口服灌胃给药,确定药物对ccRCC PDCs在裸鼠皮下成瘤的抑制作用。收集细胞与肿瘤组织标本,利用定量PCR技术检测分子靶向药物作用靶标(VEGFR等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以及ERK、AKT等MAPK信号通路所属蛋白激酶),确定ccRCC PDCs在实验过程中的遗传背景是否保持稳定。结果成功获得了5株ccRCC PDCs并利用上述ccRCC PDCs接种裸鼠获得了肾癌裸鼠皮下肿瘤模型;在体外培养PDCs细胞过程中,分子靶向药物作用靶标等的表达出现下降或丢失等现象,而通过裸鼠成瘤对PDCs细胞进行扩增,肿瘤组织中分子靶向药物作用靶标等的表达相对稳定;分子靶向药物对ccRCC PDCs裸鼠皮下成瘤的抑制作用存在明确患者来源的个体差异,在所选取的分子靶向药物中,Lenvatinib的抗肿瘤活性强于其他几种分子靶向药物。结论本研究利用患者来源的透明细胞肾癌细胞系成功建立了肾癌动物模型并检测了肾癌细胞对分子靶向药物的敏感性,能够为相关临床诊疗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细胞肾癌 患者来源肿瘤细胞 分子靶向药物 药物敏感性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DCFPyL PET/CT术前诊断前列腺癌区域转移淋巴结 被引量:6
2
作者 刘亚超 刘家金 +7 位作者 张晓军 王旻姝 董彦良 殷小涛 施彦坤 周晖 徐白萱 高江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68-872,共5页
目的观察18F-DCFPyL PET/CT显像术前诊断前列腺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同时接受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前列腺癌患者的术前18F-DCFPyL PET/CT图像及其临床资料,统计术中清扫淋巴结总数及转移淋巴... 目的观察18F-DCFPyL PET/CT显像术前诊断前列腺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同时接受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前列腺癌患者的术前18F-DCFPyL PET/CT图像及其临床资料,统计术中清扫淋巴结总数及转移淋巴结情况,计算18F-DCFPyL PET/CT对区域转移淋巴结的诊断效能,比较切除后转移淋巴结与非转移淋巴结的长径、中径及短径。结果49例共清扫511枚淋巴结,其中10例共14枚淋巴结转移,18F-DCFPyL PET/CT正确诊断出其中9例共12枚转移淋巴结。18F-DCFPyL PET/CT术前诊断前列腺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90.00%,特异度为100%,准确率为97.96%,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97.50%。切除后转移淋巴结与非转移淋巴结的长径均值为(1.64±0.33)cm和(1.12±0.79)cm,中径(1.05±0.23 cm)和(0.59±0.51)cm,短径(0.61±0.14)cm和(0.36±0.24)c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18 F-DCFPyL PET/CT对前列腺癌区域淋巴结转移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前列腺切除术 淋巴结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