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沉默PDCD4表达可减轻脓毒症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基于改善线粒体动力学
1
作者 于佳池 李芮冰 +4 位作者 夏天 王佳楠 金家丞 袁漫秋 李绵洋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35,共11页
目的探究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在缓解脓毒症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体外分别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和小鼠血管内皮细胞(C166)并给予脂多糖(LPS)处理,建立脓毒症血管内皮损伤细胞模型。分别设立对照组(NC)、... 目的探究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在缓解脓毒症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体外分别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和小鼠血管内皮细胞(C166)并给予脂多糖(LPS)处理,建立脓毒症血管内皮损伤细胞模型。分别设立对照组(NC)、LPS诱导组(NC+LPS)、si-PDCD4转染组(si-PDCD4)、si-PDCD4转染后LPS诱导组(si-PDCD4+LPS)、si-PDCD4转染后LPS诱导加线粒体分裂激动剂(FCCP)组(si-PDCD4+LPS+FCCP)。通过LC-MS/MS技术,分析PDCD4敲低前后蛋白组学变化。通过RT-PCR检测对照组和LPS组转染前后PDCD4、细胞炎症、凋亡以及线粒体分裂融合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量的变化;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线粒体分裂融合关键蛋白FIS1、DRP1和OPA1的表达水平;通过激光共聚焦技术观察JC-1、MitoSOX探针荧光强度以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和线粒体活性氧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PS组炎症相关指标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基因的mRNA表达升高(P<0.05);PDCD4在脓毒症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中高表达(P<0.05);蛋白组学分析结果表明,PDCD4敲低与线粒体动力学存在相关性;Westernblot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LPS组诱导线粒体分裂蛋白FIS1、DRP1表达增加,融合蛋白OPA1减低(P<0.05);MitoSOX和JC-1荧光探针结果提示LPS诱导下内皮细胞线粒体发生氧化应激,膜电位显著降低(P<0.05),敲减组的氧化应激和线粒体膜电位有所缓解。PDCD4敲减后的保护效应可被线粒体分裂激动剂FCCP逆转。敲减PDCD4后能够抑制LPS所引起的炎症和氧化应激水平,线粒体分裂和融合指标恢复平衡。结论沉默PDCD4基因通过调控线粒体的动力学维持线粒体功能正常,减轻氧化应激,从而有利于缓解脓毒症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血管内皮细胞 线粒体动力学 PDCD4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对肿瘤治疗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俞荣 马欢欢 +7 位作者 邓小博 马斌 马晨辉 宋克薇 俞阳 王琛 张樱 陈昊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411-416,共6页
2019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在全球蔓延,促使世界卫生组织宣布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流行为国际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人群普遍易感SARS-CoV-2,而肿瘤患者由于肿瘤生长和抗... 2019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在全球蔓延,促使世界卫生组织宣布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流行为国际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人群普遍易感SARS-CoV-2,而肿瘤患者由于肿瘤生长和抗癌治疗抑制全身免疫系统,成为更易感染并发展为重症SARS-CoV-2症状的脆弱人群。SARS-CoV-2感染后的炎症因子风暴与免疫抑制在SARS-CoV-2感染的肿瘤患者体内产生矛盾,其表现和预后及治疗结果仍未明确。本文基于现有研究文献综述,旨在了解SARS-CoV-2感染对肿瘤患者的生物学及生存预后的影响,以期为疫情期间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感染 肿瘤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UP98::CCDC28A融合基因阳性成人早期前体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
3
作者 刘邵梅 陈平 +3 位作者 刘要伟 董丽丽 窦立萍 黄赛 《中国肿瘤临床》 2025年第14期755-756,共2页
患者女性,22岁,主诉双侧颜面浮肿伴颌下淋巴结肿大、发热6个月余。2021年12月患者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CT检查示:纵隔内、双侧腋窝及双侧腹股沟多发肿大淋巴结,前纵隔软组织密度影,盆腔少量积液;超声检查示:双侧颈部及锁骨... 患者女性,22岁,主诉双侧颜面浮肿伴颌下淋巴结肿大、发热6个月余。2021年12月患者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CT检查示:纵隔内、双侧腋窝及双侧腹股沟多发肿大淋巴结,前纵隔软组织密度影,盆腔少量积液;超声检查示:双侧颈部及锁骨上窝、双侧腋下及双侧腹股沟可见多发低回声结节;淋巴结穿刺病理示:结合形态学表现及免疫组化,符合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骨髓细胞形态学意见:多考虑淋巴瘤/白血病骨髓象,白血病细胞形态,见图1;骨髓免疫分型结果示:表型异常的幼稚T细胞占28.16%,表达CD7、CD38、CD33,少量细胞表达CD5、HLA-D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前体T 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融合基因 NUP98::CCDC28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