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疾病诊断相关分组的普通外科住院患者护理难度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常荣 程艳爽 +4 位作者 周静 胡敬利 马燕兰 黄静 张宇宏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31-736,共6页
目的:分析不同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agnosis Related Groups,DRG)的普通外科住院患者护理难度,为普通外科护理人力配置及绩效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专家会议法确定普通外科住院患者护理难度评分表,采用系统抽样法抽取20个DRG组共400份... 目的:分析不同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agnosis Related Groups,DRG)的普通外科住院患者护理难度,为普通外科护理人力配置及绩效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专家会议法确定普通外科住院患者护理难度评分表,采用系统抽样法抽取20个DRG组共400份病历资料,邀请24名普通外科护理专家对患者进行住院期间的护理难度评分。结果:普通外科消化系统疾病及功能障碍与肝、胆、胰疾病及功能障碍患者的护理难度均明显高于皮肤、皮下组织及乳腺疾病及功能障碍与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及功能障碍患者的护理难度;普通外科DRG组护理难度评分介于23.10~60.18,不同DRG组的护理难度存在差异,其中HC39(除胆囊切除手术以外的胆道手术组)护理难度最高,JB39(其他乳房手术)护理难度最低。结论:不同DRG的护理难度具有明显差异,普通外科不同亚专科护理人力资源配置及绩效管理应予以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难度 普通外科 住院患者 疾病诊断相关分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甲状腺外科近十年成就 被引量:3
2
作者 田文 刘军言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近10年来,中国甲状腺外科发展迅速。随着甲状腺诊断技术的提高、手术治疗的规范、系统治疗的应用和基础研究的突破,甲状腺外科实现了全面发展,为甲状腺疾病患者提供了更规范、更安全、更有效、更多样的治疗,最终实现患者获益,5年生存率... 近10年来,中国甲状腺外科发展迅速。随着甲状腺诊断技术的提高、手术治疗的规范、系统治疗的应用和基础研究的突破,甲状腺外科实现了全面发展,为甲状腺疾病患者提供了更规范、更安全、更有效、更多样的治疗,最终实现患者获益,5年生存率显著提高。此外,我国专家学者牵头撰写了众多甲状腺外科相关指南和专家共识,使甲状腺疾病诊疗全流程趋向于规范化,尤其是多学科诊疗模式的发展为复杂甲状腺疾病的规范化诊疗提供了条件。本文将从术前诊断、手术方式、手术安全性、微创技术应用、特殊甲状腺癌诊疗、多学科诊疗模式和术后规范化管理等方面,阐述近10年来中国甲状腺外科的进步和发展,普及甲状腺疾病规范化诊疗理念,提高甲状腺外科规范化诊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手术治疗 规范化诊治 微创手术 多学科诊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叉头框蛋白O的调控及其在胃癌中的作用
3
作者 刘诗贺 宋奇赢 +1 位作者 张兰 郗洪庆 《生理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8-295,共8页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上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绝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进展期,临床预后较差。叉头框O(forkhead box O,FOXO)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的转录因子,在发育、代谢以及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等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关键...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上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绝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进展期,临床预后较差。叉头框O(forkhead box O,FOXO)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的转录因子,在发育、代谢以及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等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临床研究发现,FOXO在胃癌中异常表达,并且与胃癌的增殖、迁移、治疗及耐药等密切相关。本文概述了FOXO的调控机制、FOXO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作为胃癌治疗靶点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XO 胃癌 凋亡 调控 非编码RNA 翻译后修饰 治疗靶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1抑制剂在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中的疗效及影响因素
4
作者 进淑娟 刘晓静 +3 位作者 孟迪 左思 毕艳 梁峰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217-1222,共6页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新辅助治疗中的疗效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8年1月1日至2024年1月1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接受新辅助治疗、符合入组要求的TNBC患者86例,收集其临床病理...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新辅助治疗中的疗效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8年1月1日至2024年1月1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接受新辅助治疗、符合入组要求的TNBC患者86例,收集其临床病理资料。按照新辅助治疗方案分为两组,40例接受TP+PD-1抑制剂(紫杉醇+卡铂+帕博利珠单抗)方案治疗的患者归入TP+PD-1抑制剂组,46例接受TP(紫杉醇+卡铂)方案治疗的患者归入TP组,比较两组患者新辅助治疗6周期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根据新辅助治疗疗效,将患者分为病理完全缓解(pCR)组和非pCR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探讨新辅助治疗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随访至2024年12月31日,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TP+PD-1抑制剂组与TP组患者新辅助治疗后客观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0%(38/40)vs 91.3%(42/46),P=0.351],TP+PD-1抑制剂组pCR率高于TP组[65.0%(26/40)vs 43.5%(20/46),P=0.047]。两组的无病生存期、总生存期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发现,Ki-67表达、治疗方案是新辅助治疗后pCR的影响因素(OR=3.382,95%CI 1.290~8.868,P=0.013;OR=2.524,95%CI 1.013~6.285,P=0.047)。pCR组出现远处转移并死亡1例,非pCR组出现远处转移8例、死亡4例。pCR组无病生存期长于非pCR组(P=0.031),但总生存期与pCR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7)。结论与6周期TP方案相比,6周期TP+PD-1抑制剂方案能够提高TNBC患者新辅助治疗的pCR率,且不良反应可控,可作为TNBC新辅助治疗的优选方案。Ki-67可作为pCR的预测指标。获得pCR的TNBC患者无病生存期优于未获得pCR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新辅助治疗 程序性死亡蛋白1抑制剂 病理完全缓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跟跑并跑到领跑:再论中国腹膜肿瘤学的建设发展与国际化历程
5
作者 李雁 朱正纲 +9 位作者 崔书中 梁寒 王辉 蔡国响 许洪斌 彭正 党诚学 武爱文 杨盈赤 杨智冉(翻译)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1256-1262,共7页
腹膜癌是癌症治疗历史上遗留的“老大难”问题,近40年来国际上致力于腹膜癌诊断治疗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尤其是肿瘤细胞减灭术(cytoreductive surgery,CRS)加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体系... 腹膜癌是癌症治疗历史上遗留的“老大难”问题,近40年来国际上致力于腹膜癌诊断治疗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尤其是肿瘤细胞减灭术(cytoreductive surgery,CRS)加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体系的形成和优化。近20年来,中国的腹膜癌研究进步迅速,在仪器设备研发、技术方案优化、人才队伍培养、学科组织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并快速融入腹膜肿瘤学国际联盟的国际化发展大格局。中国胃癌腹膜转移癌临床研究成果成为国际里程碑事件,C-HIPEC方案的推广实施,2021年国内主办第12届国际腹膜癌大会,都是该领域的突出成果,也使中国在腹膜癌诊治方面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历史性转变。但是,与中国腹膜癌患者的巨大治疗需求相比,腹膜肿瘤学发展事业仍然任重而道远,需要全国肿瘤学家加倍努力,推动立足于国情的中国腹膜癌防治研究走向新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癌 肿瘤细胞减灭术 腹腔热灌注化疗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中心490例胃神经内分泌肿瘤建立的列线图具有良好的预后预测性能 被引量:7
6
作者 张奔龙 鲁意迅 +6 位作者 李力 高云鹤 梁文全 郗洪庆 王鑫鑫 张珂诚 陈凛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3-190,共8页
目的 开发和验证一种有效的列线图,用以评估胃神经内分泌肿瘤(G-NEN)患者的个体预后。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收集2000年1月~2021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确诊为G-NEN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依据严格的纳排标准筛选,... 目的 开发和验证一种有效的列线图,用以评估胃神经内分泌肿瘤(G-NEN)患者的个体预后。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收集2000年1月~2021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确诊为G-NEN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依据严格的纳排标准筛选,共纳入4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SPSS 26.0与R 4.2.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及分析统计:log-rank检验分析生存率的组间差异,Cox回归模型分析得出影响G-NEN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并纳入列线图,采用一致性指数(Cindex)、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其曲线下面积(AUC)、校准曲线、临床决策曲线(DCA)及其曲线下面积(AUDC)验证该模型的效能,并与第8版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的TNM分期系统进行比较。结果 490例G-NEN患者年龄58.6±10.92岁;男性346例(70.6%),女性144例(29.4%);病理分级为NET G1的患者130例(26.5%),NET G2患者54例(11.0%),NEC患者206例(42.0%),MiNEN患者100例(20.5%),未发现NET G3的患者;Ⅰ~Ⅳ期患者个数分别为:222例(45.3%),75例(15.3%),130例(26.5%),63例(12.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病理分级、Ki-67指数、肿瘤形态、肿瘤位置、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F-NLR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病理分级、肿瘤位置、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F-NLR是影响G-NEN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列线图模型C-index为0.829(95%CI:0.800~0.858),1年、3年、5年总体生存率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0.883、0.895、0.944。校准曲线证实模型与实际观测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TNM分期系统与列线图模型的1年、3年、5年总体生存率DCA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033和0.0218、0.191和0.148、0.248和0.197,表明列线图模型与TNM分期系统都具有明显的正向净收益,但列线图预测模型表现了更高的净收益,显示出更好的临床效用。结论 本研究基于490例G-NEN患者数据建立的列线图预后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和临床应用价值,对于临床医生更加简便快捷的评估G-NEN个体化预后具有显著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神经内分泌肿瘤 列线图模型 预后 总体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术治疗外科手术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 被引量:6
7
作者 田磊 魏俊成 +3 位作者 卢卫航 王世华 张朝军 杨坤秋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600-603,共4页
目的观察AngioJet经皮机械血栓清除术(PMT)治疗外科手术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接受AngioJet PMT治疗的外科手术后急性下肢DVT患者,对比术前与术后7天大腿和小腿患-健侧周径差及外周血D-二聚体水平,检测... 目的观察AngioJet经皮机械血栓清除术(PMT)治疗外科手术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接受AngioJet PMT治疗的外科手术后急性下肢DVT患者,对比术前与术后7天大腿和小腿患-健侧周径差及外周血D-二聚体水平,检测下肢静脉各段血栓清除率,记录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PMT后7天,大腿和小腿患-健侧周径差均较术前减小(P均<0.05),外周血D-二聚体较术前下降(P<0.05);下肢静脉髂段、股段及腘段有效(Ⅱ、Ⅲ级)血栓清除率分别为97.37%(74/76)、98.06%(101/103)及94.83%(55/58),Ⅲ级血栓清除率分别为77.63%(59/76)、70.87%(73/103)和55.17%(32/58),髂段、股段Ⅲ级血栓清除率均高于腘段(P均<0.01)。血栓清除术中11例(11/103,10.68%)出现一过性心律失常,均于停止吸栓操作2 min内恢复正常。术后3例发生穿刺点出血,一过性血红蛋白尿38例,一过性肌酐升高2例,患肢疼痛3例;未见新发肺栓塞和急性肾衰竭。2例滤器未取出;6例取出滤器内见明显血栓。结论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术治疗急性下肢DVT效果较好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 腔静脉滤器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肿瘤标志物对胃癌新辅助治疗后病理完全缓解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崔昊 梁文全 +6 位作者 袁震 宋立强 杜家俊 卢誉元 崔建新 卫勃 陈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676-683,共8页
目的:探究局部进展期胃癌(locally advanced gastric cancer,LAGC)新辅助治疗后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pCR)的影响因素,评估胃肿瘤标志物在LAGC患者pCR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4年4月期间于中... 目的:探究局部进展期胃癌(locally advanced gastric cancer,LAGC)新辅助治疗后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pCR)的影响因素,评估胃肿瘤标志物在LAGC患者pCR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4年4月期间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接受新辅助治疗后行胃癌根治术及胃肿瘤标志物检查的213例患者临床与病理资料,其中pCR组20例,非pCR组193例。比较pCR与胃肿瘤标志物、临床病理特征的相互关系,探究pCR的独立预测因素,并构建诺曼图预测模型。结果:213例患者中,20例(9.4%)患者术后病理结果提示pCR。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P=0.067)、肿瘤瘤床直径(P<0.001)、胃泌素-17(P=0.005)、CA72-4(P=0.073)、胃蛋白酶原比值(PG1/PG2)(P=0.024)及新辅助免疫治疗(P=0.022)与LAGC患者新辅助治疗后pCR显著性相关(P<0.1)。将上述指标纳入多因素分析,表明新辅助免疫治疗、CA72-4<2.5 U/mL、胃泌素-17<1.48 pmol/L、肿瘤瘤床直径<2.85 cm是LAGC患者pCR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依托多因素指标构建诺曼图预测模型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AUC(95%CI)为0.863(0.785~0.942)。校准曲线及临床决策曲线提示诺曼图校准良好且具有较好的净收益。结论:胃肿瘤标志物可有效预测LAGC患者新辅助治疗后pCR,以胃肿瘤标志物为基础构建的诺曼图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可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肿瘤标志物 新辅助治疗 病理完全缓解 诺曼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酮饮食在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
9
作者 刘诗贺 《生理科学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3-79,共7页
癌症是目前全球人类重要死因之一,其传统的临床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等。然而,癌症的传统治疗手段有明显的局限性,因此临床上亟需发展有效安全的治疗或辅助治疗手段。高脂低糖的生酮饮食(ketogenic diet)能够利用肿瘤代谢重编... 癌症是目前全球人类重要死因之一,其传统的临床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等。然而,癌症的传统治疗手段有明显的局限性,因此临床上亟需发展有效安全的治疗或辅助治疗手段。高脂低糖的生酮饮食(ketogenic diet)能够利用肿瘤代谢重编程特性,限制肿瘤细胞的能量来源。本文概述了生酮饮食在肿瘤治疗方面的可行性、单独应用的抗肿瘤疗效、作为辅助手段联合应用的抗肿瘤疗效及其可能机制,为生酮饮食在肿瘤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酮饮食 肿瘤 辅助治疗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与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中复杂部位淋巴结清扫对比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张珂诚 曹博 +1 位作者 卫勃 陈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546-550,共5页
目的:旨在探究机器人与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在复杂部位区域内淋巴结的效果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接受胃癌根治术的29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机器人组61例,腹腔镜组235例。收集患者临床特征... 目的:旨在探究机器人与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在复杂部位区域内淋巴结的效果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接受胃癌根治术的29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机器人组61例,腹腔镜组235例。收集患者临床特征、手术指标、病理和相关肿瘤数据,并根据手术程度分析各站切除淋巴结的数量。结果:机器人组的淋巴结清扫数量显著增加(P=0.046),在N2区域也能较腹腔镜组清扫更多的淋巴结(P=0.038)。对于远端胃切除术,机器人组和腹腔镜组可分别切除脾动脉区域的(2.8±1.7)和(2.2±1.2)个淋巴结(P=0.036)。对于全胃切除术,机器人组和腹腔镜组可分别切除脾动脉区域的(2.8±1.2)和(2.1±1.0)枚淋巴结(P=0.049)。脾门周围淋巴结的切除数为(1.8±0.8)和(1.3±0.7)枚(P=0.0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术中输血率(P=0.617)、术后住院天数(P=0.071)、近端切缘(P=0.064)和远端切缘(P=0.667)无显著差异。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无显著差异(P=0.854),但是根据Clavien-Dindo分级,机器人组的术后并发症程度显著下降(P=0.039)。结论:机器人辅助胃癌根治术能够在复杂部位的区域淋巴结中发挥更大的优势,并且可能有助于降低根治性D2淋巴结清扫后并发症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芬奇机器人 腹腔镜 胃癌根治术 术后并发症 淋巴结清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联合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对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3
11
作者 刘智龙 杜晓辉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78-783,共6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联合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CAR)对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20年8月就诊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普通外科的187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吻合口...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联合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CAR)对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20年8月就诊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普通外科的187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吻合口瘘发生与否分为吻合口瘘组(27例)和非吻合口瘘组(160例),比较两组在不同时间点的NLR、CAR差异。采用ROC曲线评价NLR、CAR及两者联合对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预测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吻合口瘘组直肠癌患者的NLR在术后第3、5天均高于非吻合口瘘组(P<0.05、P<0.001),CAR在术后第5天高于非吻合口瘘组(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术后第5天的NLR联合CAR预测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AUC值为0.814,术后第3、5天NLR和术后第5天CAR单独预测吻合口瘘的AUC值分别为0.652、0.746和0.789,其中术后第5天NLR联合CAR的AUC值与术后第3天NLR的AU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饮酒史、术后第3天NLR≥5.610、术后第5天NLR≥11.259和术后第5天CAR≥2.447是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术后第5天NLR联合CAR、术后第3天NLR、术后第5天NLR和术后第5天CAR均对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有预测价值,其中术后第5天NLR联合CAR预测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 直肠肿瘤 直肠切除术 吻合口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锥形束乳腺CT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乳腺结节状腺病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啸波 张雨 +6 位作者 李捷 张艳君 付岩宁 马丽 吴赛赛 陈思 李颖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61-264,共4页
目的报道1例锥形束乳腺CT(CBBCT)引导下微波消融(MWA)治疗乳腺结节状腺病患者,结合复习文献初步观察CBBCT引导下MWA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患者女,60岁,左乳溢液3年余;超声示左乳3点方向距乳头约3 cm处1.7 cm×0.6 cm×0.9 cm... 目的报道1例锥形束乳腺CT(CBBCT)引导下微波消融(MWA)治疗乳腺结节状腺病患者,结合复习文献初步观察CBBCT引导下MWA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患者女,60岁,左乳溢液3年余;超声示左乳3点方向距乳头约3 cm处1.7 cm×0.6 cm×0.9 cm低回声结节;穿刺病理诊断乳腺结节状腺病。行CBBCT引导下MWA,观察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即刻消融区呈稍高密度,完全覆盖病灶;术后3天增强CBBCT扫描显示消融区无强化。术中患者感轻度刺痛,术后2天消融侧乳腺区胀痛,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本例以CBBCT引导下MWA成功治疗乳腺结节状腺病,提示此法具有安全、有效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消融技术 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子材料在胃滞留给药系统中的应用
13
作者 魏爱玲 陈煜 +1 位作者 吴欣 聂真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427-433,共7页
近年来胃滞留给药系统在口服给药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高分子材料作为药物载体的应用也得到广泛的重视和研究,适宜的载体对于选择满足不同要求的给药系统具有重要意义。胃滞留给药系统可以有效延长药物在胃或十二指肠的释放时间,其能否... 近年来胃滞留给药系统在口服给药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高分子材料作为药物载体的应用也得到广泛的重视和研究,适宜的载体对于选择满足不同要求的给药系统具有重要意义。胃滞留给药系统可以有效延长药物在胃或十二指肠的释放时间,其能否成功应用的关键在于药物载体高分子材料的选择。高分子作为载体应满足生物安全性、可降解性、增加药物稳定性、提高药物疗效和降低药物毒性等要求。随着对胃滞留给药系统的深入研究和需求深化,高分子材料在胃滞留给药系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材料 胃滞留给药系统 胃滞留制剂 生物粘附 漂浮制剂 聚合物溶胀 生物利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