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介入引导操作规范 被引量:1
1
作者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介入微创专业委员会 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分会 +4 位作者 胡效坤 肖越勇 滕皋军 刘士锋 李伟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3期361-364,共4页
前言:CT导引已经成为介入诊疗的重要手段之一。CT图像视野大、分辨率高,不受气体和骨骼及体内金属植入物的影响,有利于进行精确的经皮穿刺诊疗[1];CT扫描原始数据方便储存和传送,易于进行图像重建、导航引导和治疗计划的设定[2-5]。其... 前言:CT导引已经成为介入诊疗的重要手段之一。CT图像视野大、分辨率高,不受气体和骨骼及体内金属植入物的影响,有利于进行精确的经皮穿刺诊疗[1];CT扫描原始数据方便储存和传送,易于进行图像重建、导航引导和治疗计划的设定[2-5]。其缺点是非实时引导,具有射线辐射。为保障CT介入技术操作医疗质量和安全,规范CT介入引导操作技术,为医疗机构开展CT介入引导技术提供依据,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介入微创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分会组织专家讨论制定本规范,供临床参考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医师协会 射线辐射 参考应用 实时引导 分会组织 金属植入物 图像重建 介入诊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侧支撑髓内钉和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A3.3型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聂少波 李建涛 +5 位作者 赵燕鹏 赵喆 朱保璋 闫云超 张里程 唐佩福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0年第12期1161-1165,共5页
目的:A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是极其不稳定的骨折,临床上常常采用髓内治疗,但是髓内固定失败率高,股骨后内侧结构不能重建是主要原因。介绍一种可以早期重建股骨内侧支撑的新型内侧支撑髓内钉,通过生物力学试验验证力学效果。方法:利用人工... 目的:A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是极其不稳定的骨折,临床上常常采用髓内治疗,但是髓内固定失败率高,股骨后内侧结构不能重建是主要原因。介绍一种可以早期重建股骨内侧支撑的新型内侧支撑髓内钉,通过生物力学试验验证力学效果。方法:利用人工股骨模型(Sawbones)制作内侧失支撑的A3.3型转子间骨折模型,分别用新型内侧支撑髓内钉(medial sustainable nail-Ⅱ,MSN-Ⅱ)和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Ⅱ)固定后,行轴向加载和轴向破坏试验,测定两种内固定物的轴向刚度、屈服载荷、头颈骨块的位移和断端扭转角度,比较两种内固定的生物力学差异,明确重建内侧支撑的髓内钉早期重建股骨内侧支撑的效果。结果:MSN-Ⅱ的轴向刚度、屈服载荷、当轴向载荷为1800 N时头颈骨块的位移、破坏试验后的骨折断端扭转角度分别为(222.76±62.46)N/mm,(4241.71±847.42)N,(11.51±0.62)mm,(1.71±0.10)°;PFNA-Ⅱ分别为(184.58±40.59)N/mm,(3058.76±379.63)N,(16.15±1.36)mm,(2.52±0.26)°,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SN-Ⅱ轴向刚度优于PFNA-Ⅱ,在固定A3.3型骨折时能耐受更大的载荷,具有更大的轴向和旋转稳定性,是重建A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内侧支撑有效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内侧支撑 髓内钉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的MRI表现及对临床治疗的参考价值 被引量:4
3
作者 李晓景 宋军伟 +2 位作者 林桂宏 张玉军 张啸波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1期91-95,共5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MRI影像表现及临床价值。方法对2014年1月~2018年10月期间136例原发GIST患者的MRI图像及相关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36例GIST患者,男性78例(57.4%),女性58例(42.6%),均行常规MRI检查及强化扫描,影像...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MRI影像表现及临床价值。方法对2014年1月~2018年10月期间136例原发GIST患者的MRI图像及相关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36例GIST患者,男性78例(57.4%),女性58例(42.6%),均行常规MRI检查及强化扫描,影像分型瘤体位于粘膜下51例(37.5%),壁间39例(28.7%),浆膜下46例(33.8%);行胃肠镜下切除23例(16.9%),外科手术治疗113例(83.1%),伊马替尼辅助治疗75例(55.1%)。结论通过GIST的MRI形态学及功能性检查,可以对其后续治疗方法及疗效评估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间质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度颅脑损伤合并上矢状窦血栓形成成功救治一例
4
作者 申文彬 李亚阁 +6 位作者 张静 倪军 刘新云 李凯 葛海燕 毛利宾 陈韵岱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3年第9期696-697,共2页
1临床资料患者男,63岁,因“外伤后意识不清,头部出血2 h余”于2021年6月16日入院,伤及头部,随即出现意识不清、呼之不应,急就诊于陆军第83集团军医院,体温35.8℃,脉搏111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23/86 mmHg(1 mmHg=0.133 kPa),给予患... 1临床资料患者男,63岁,因“外伤后意识不清,头部出血2 h余”于2021年6月16日入院,伤及头部,随即出现意识不清、呼之不应,急就诊于陆军第83集团军医院,体温35.8℃,脉搏111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23/86 mmHg(1 mmHg=0.133 kPa),给予患者多巴胺7μg/(kg·min)持续泵入,患者神志呈浅昏迷,双侧瞳孔直径1.5 mm,对光反射迟钝。格拉斯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睁眼能力(eye response,E)1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上矢状窦损伤 颅脑损伤 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