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3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心房颤动预测模型构建:基于中国人群窦性心律期间心电定量特征
1
作者 朱晓庆 石亚君 +5 位作者 沈娟 王清松 宋婷婷 修建成 陈韬 郭军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3-228,共6页
目的基于中国人群的心电大数据开发早期房颤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纳入2009年~2023年于解放军总医院有多次心电图检查记录的患者30383例。患者按7∶3的比例随机划分为训练集和内部测试集。使用训练集数据,采用单因素分析、LASSO回归... 目的基于中国人群的心电大数据开发早期房颤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纳入2009年~2023年于解放军总医院有多次心电图检查记录的患者30383例。患者按7∶3的比例随机划分为训练集和内部测试集。使用训练集数据,采用单因素分析、LASSO回归、Boruta算法筛选预测因子。基于Cox比例风险回归建立心电模型以及结合年龄、性别和心电模型评分的复合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分析曲线下面积(AUROC)、校准曲线、决策曲线评估模型区分度、校准度及临床净获益。结果纳入患者的中位年龄为51(36,62)岁,男性占比51.1%,房颤的发生率为4.5%(1370/30383)。在心电模型中,P波相关参数及QRS波相关参数是重要预测变量。在测试集中,心电模型预测5年房颤风险的AUROC为0.77(95%CI:0.74-0.80),加入年龄和性别后的复合模型AUROC提升至0.81(95%CI:0.78-0.83),净重新分类指数为0.123,综合判别改善指数为0.04(P<0.05)。模型校准曲线斜率接近对角线。决策曲线分析显示复合模型的临床净获益在绝大多数风险阈值范围内均高于心电模型。结论基于中国人群窦性心律期间的心电图定量特征及年龄和性别开发的复合模型可有效预测未来房颤风险,为房颤的早期风险评估及预防干预提供了低成本的筛查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 心房颤动 LASSO回归 Boruta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群33104例单基因病携带者筛查的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侯伟 付晓琳 +17 位作者 谢潇潇 张春燕 边佳昕 毛翛 文娟 罗春玉 金华 祝茜 戚庆炜 钱叶青 袁静 赵彦艳 尹爱兰 李树铁 蒋宇林 张蔓丽 肖锐 卢彦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15-1023,共9页
目的 通过大规模多中心的多种遗传病携带者筛查,调查中国人群单基因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以及突变谱,为制定适合中国人群的遗传病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本研究在中国的12个临床中心共招募33 104例受检者(16 610例女性),基于高通量测序和多... 目的 通过大规模多中心的多种遗传病携带者筛查,调查中国人群单基因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以及突变谱,为制定适合中国人群的遗传病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本研究在中国的12个临床中心共招募33 104例受检者(16 610例女性),基于高通量测序和多种PCR对223个基因的携带者状态进行检测。结果 197个常染色体基因的合并携带者频率为55.58%,26个X连锁基因的合并携带者频率为1.84%。在16 669例家系中,共检出874对(5.24%)高危夫妇。其中常染色体基因高危夫妇584对(3.50%),X连锁基因高危夫妇306对(1.84%),16对夫妇同时为常染色体基因和X连锁基因高危夫妇。最常检出的常染色体高危基因包括GJB2(常染色体隐性耳聋1A,393对),HBA1/HBA2(α-地中海贫血,36对)和PAH(苯丙酮尿症,14对),SMN1(脊髓性肌萎缩症,14对)。最常检出的X连锁高危基因包括G6PD(G6PD缺乏症,236对),DMD(进行性假肥大性肌营养不良,23对)和FMR1(脆性X综合征,17对)。除外G6PD后的高危夫妇率为3.91%(651/16 669),进一步除外GJB2 c.109G>A位点后,高危夫妇率为1.72%(287/16 669)。理论上严重的单基因病出生缺陷的发病率约为4.35‰(72.5/16 669)。对导致高危夫妇最多的22个基因进行筛查可检出95%以上的高危夫妇,对导致高危夫妇最多的54个基因进行筛查可检出99%以上的高危夫妇。结论 本研究揭示了我国人群中223种单基因病的携带者频率,为中国人群的携带者筛查策略制定和panel设计提供依据。在携带者筛查实践中,针对某些特殊基因或变异位点的遗传咨询可能会面临困难。这些特殊基因或变异需要在检测前告知受检夫妇,并在可能的情况下提供不筛查这些基因或变异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携带者筛查 单基因病 遗传咨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临床营养评估和管理专家共识 被引量:1
3
作者 中国营养学会 中国女医师协会心脏与血管专业委员会 +7 位作者 李响 刘鹏举 刘鹿 李迪 窦攀 杨婷婷 史文丽 闫凤 《中国循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15-330,共16页
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由于疾病本身或治疗中及治疗后并发症的存在易发生营养不良,而治疗前以及治疗过程中出现的营养不良又是影响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早期识别存在营养不良或营养风险的患者,并给予适宜的营养支持或干预可... 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由于疾病本身或治疗中及治疗后并发症的存在易发生营养不良,而治疗前以及治疗过程中出现的营养不良又是影响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早期识别存在营养不良或营养风险的患者,并给予适宜的营养支持或干预可能改善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短期和长期的临床预后。因此,制定规范化的临床营养评估和管理专家共识十分必要,对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综合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心血管疾病 营养支持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携手共进,引领介入医学新征程
4
作者 肖越勇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共1页
祥龙摆尾辞旧岁,金蛇昂首启新程。在这充满希望与憧憬的2025年,《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杂志踏上了全新的征程,我谨代表全体编委与编辑部同仁,向长期以来给予本刊大力支持及密切关注的专家、作者和读者朋友们致以最诚挚的新春祝福与衷... 祥龙摆尾辞旧岁,金蛇昂首启新程。在这充满希望与憧憬的2025年,《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杂志踏上了全新的征程,我谨代表全体编委与编辑部同仁,向长期以来给予本刊大力支持及密切关注的专家、作者和读者朋友们致以最诚挚的新春祝福与衷心感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辑部同仁 龙摆尾 辞旧岁 新征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大语言模型用于超声医学进展
5
作者 陈璐 张明博 罗渝昆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05-1008,共4页
生成式大语言模型(GLLM)的快速发展在影像医学研究中备受关注,尤其在超声医学应用中展现出潜力。目前GLLM已具有执业医师的理论水平,可通过生成可靠的结构化超声报告和辅助性诊断意见而提高工作效率,对于降低时间成本和提高医患沟通效... 生成式大语言模型(GLLM)的快速发展在影像医学研究中备受关注,尤其在超声医学应用中展现出潜力。目前GLLM已具有执业医师的理论水平,可通过生成可靠的结构化超声报告和辅助性诊断意见而提高工作效率,对于降低时间成本和提高医患沟通效果等具有一定价值。本文就GLLM在超声医学知识问答、生成结构化超声报告、诊断和管理疾病等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生成式大语言模型 结构化报告 知识问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钟在口腔医学研究中合理应用专家共识 被引量:1
6
作者 杨凯 孙沫逸 +27 位作者 李龙江 唐瞻贵 任国欣 郭伟 祝颂松 郑家伟 张杰 孙志军 任杰 郑佳雯 吕晓强 唐洪 陈丹 席庆 黄欣 武和明 马洪 尚伟 孟箭 李吉辰 李春洁 李一 赵宁波 谭雪梅 杨轶昕 吴亚东 尹仕琳 张志伟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5-460,共6页
机体生物钟(也称昼夜节律)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体能适者生存在地球自转环境中的基础。昼夜节律是生命活动最基本的调控机制,在维持人体正常生理生化稳态、疾病发生及治疗中均扮演关键角色。研究表明,生物钟在口腔组织发育生长、口腔疾病发... 机体生物钟(也称昼夜节律)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体能适者生存在地球自转环境中的基础。昼夜节律是生命活动最基本的调控机制,在维持人体正常生理生化稳态、疾病发生及治疗中均扮演关键角色。研究表明,生物钟在口腔组织发育生长、口腔疾病发生及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由于目前还没有包括口腔医学在内的生物钟研究方法的指导性文献,研究者主要基于已发表的参考文献进行探讨,致使口腔医学中有关生物钟的研究方法存在争议,如何合理应用昼夜节律的研究方法还存在诸多困惑。该共识在总结生物钟的作用特点以及分析目前生物钟在口腔医学研究中不足的基础上,组织相关专家归纳推荐了生物钟在口腔医学研究中合理实施的10条原则,为生物钟在口腔医学研究中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钟 昼夜节律 口腔医学 医学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听力学测试相关标准与规范在临床实践中的意义——京津冀儿童听力诊断中心2019年第一季度学术活动报道 被引量:1
7
作者 邵薏汀 左建 +2 位作者 兰兰 冀飞 王秋菊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44-445,共2页
京津冀地区0-6岁儿童听力诊断中心2019年第一季度学术活动,于3月16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举行。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儿童医院、中国聋儿康复中心等北京市六家儿童听力诊... 京津冀地区0-6岁儿童听力诊断中心2019年第一季度学术活动,于3月16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举行。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儿童医院、中国聋儿康复中心等北京市六家儿童听力诊断中心,以及来自天津、河北等多家诊断中心和多家妇幼保健机构的百余名同道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的主题为“听力学测试相关标准与规范在临床实践中的意义”。此次讨论会共有8位讲者围绕会议主题,分别就听力学测试相关标准与规范在临床实际中的应用进行汇报发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儿童医院 听力学测试 听力诊断 临床实践 学术活动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标准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甲状腺外科近十年成就 被引量:3
8
作者 田文 刘军言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近10年来,中国甲状腺外科发展迅速。随着甲状腺诊断技术的提高、手术治疗的规范、系统治疗的应用和基础研究的突破,甲状腺外科实现了全面发展,为甲状腺疾病患者提供了更规范、更安全、更有效、更多样的治疗,最终实现患者获益,5年生存率... 近10年来,中国甲状腺外科发展迅速。随着甲状腺诊断技术的提高、手术治疗的规范、系统治疗的应用和基础研究的突破,甲状腺外科实现了全面发展,为甲状腺疾病患者提供了更规范、更安全、更有效、更多样的治疗,最终实现患者获益,5年生存率显著提高。此外,我国专家学者牵头撰写了众多甲状腺外科相关指南和专家共识,使甲状腺疾病诊疗全流程趋向于规范化,尤其是多学科诊疗模式的发展为复杂甲状腺疾病的规范化诊疗提供了条件。本文将从术前诊断、手术方式、手术安全性、微创技术应用、特殊甲状腺癌诊疗、多学科诊疗模式和术后规范化管理等方面,阐述近10年来中国甲状腺外科的进步和发展,普及甲状腺疾病规范化诊疗理念,提高甲状腺外科规范化诊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手术治疗 规范化诊治 微创手术 多学科诊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体育赛事应急医学救援资源配置决策研究
9
作者 刘亮 刘晓东 +1 位作者 林绵端 郝昱文 《运筹与管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2-37,共6页
针对大型体育赛事应急医学救援资源配置缺乏定量分析手段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资源需求模型和计算机仿真模拟进行应急医学救援资源配置的决策方法。首先,该方法结合概率分析,基于比赛场馆发生突发事件的不同组合方式生成对应的仿真算... 针对大型体育赛事应急医学救援资源配置缺乏定量分析手段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资源需求模型和计算机仿真模拟进行应急医学救援资源配置的决策方法。首先,该方法结合概率分析,基于比赛场馆发生突发事件的不同组合方式生成对应的仿真算例;其次,使用资源需求模型进行仿真模拟,得到满足资源需求效果的各种资源配置方案;最后,对资源需求模型生成的资源配置方案进行分析、比较、判断,实现大型体育赛事应急医学救援资源配置决策。结合北京2022年冬奥会实际背景,通过该方法分析研究救援资源配置决策问题,得到针对各种规模突发事件的资源配置方案,同时总结提出有关大型体育赛事应急医学救援资源配置工作的建设性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体育赛事 突发事件 资源配置 整数规划 仿真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相位对比MRI颅内血流动力学参数预测急性高原反应 被引量:2
10
作者 孙硕 刘文佳 +3 位作者 张浩 王明霄 鱼笑 马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06-711,共6页
目的观察基于相位对比(PC)MRI颅内血流动力学参数预测急性高原反应(AMS)的价值。方法前瞻性招募72名健康青年志愿者,于平原地区采集平静呼吸及轻、中及重度瓦尔萨尔瓦动作(VM)下的颈内动脉(ICA)及颈内静脉(IJV)PC MRI并记录ICA及IJV血... 目的观察基于相位对比(PC)MRI颅内血流动力学参数预测急性高原反应(AMS)的价值。方法前瞻性招募72名健康青年志愿者,于平原地区采集平静呼吸及轻、中及重度瓦尔萨尔瓦动作(VM)下的颈内动脉(ICA)及颈内静脉(IJV)PC MRI并记录ICA及IJV血流动力学参数;根据急进海拔4411 m的高原地区10 h后路易斯湖评分(LLS)结果划分AMS组(n=9)与无AMS组(n=63);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各状态下AMS的独立预测因素,构建单一及联合VM状态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各模型预测效能。结果轻度VM下ICA搏动指数(PI ICA)、中度VM下IJV面积(S IJV)及重度VM下IJV阻力指数(RI IJV)均为AMS独立预测因素(P均<0.05)。联合VM状态模型(AUC=0.869)预测AMS的效能高于单一VM状态模型(AUC=0.698~0.738)。结论基于轻度VM PI ICA、中度VM S IJV及重度VM RI IJV构建的模型可有效预测A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高原反应 血流动力学 磁共振成像 前瞻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超声深度学习模型诊断腰部多裂肌慢性损伤
11
作者 闫龙涛 毛鹏 +5 位作者 朱谦 张超 陈伊葶 郑锐 张明博 樊碧发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43-448,共6页
目的:多裂肌作为稳定脊柱的核心肌群,其慢性退行性改变导致腰痛。本研究通过三维超声成像解析多裂肌纹理,探索人工智能无创评估腰部慢性损伤的可行性。方法:纳入2024年5月至2025年1月在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就诊的46例腰痛病人,采用三维... 目的:多裂肌作为稳定脊柱的核心肌群,其慢性退行性改变导致腰痛。本研究通过三维超声成像解析多裂肌纹理,探索人工智能无创评估腰部慢性损伤的可行性。方法:纳入2024年5月至2025年1月在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就诊的46例腰痛病人,采用三维容积探头采集L2~S1节段双侧多裂肌共368个三维超声容积数据。同步记录病人临床资料。以MRI脂肪浸润诊断为金标准,分别构建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机器学习模型和深度卷积神经网络(deep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DCNN)模型进行特征分析,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比较模型性能。结果:DCNN模型诊断多裂肌脂肪浸润的准确率达69%(AUC=0.76),显著优于RF模型的62%(AUC=0.68)(P=0.032)。结论:基于三维超声的深度学习技术能有效评估多裂肌慢性损伤,为腰痛的精准诊疗提供了新型无创影像学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超声 多裂肌 深度学习 脂肪浸润 慢性腰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_(el)亚型新等位基因(c.803G>T,p.Gly268Val)的家系研究
12
作者 马晓莉 董文安 +3 位作者 杨贺才 耿明璐 王丽萍 于洋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04-510,共7页
目的:分析1个家系B_(el)亚型基因突变及其遗传机制。方法:通过血清学试验鉴定ABO血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进行ABO基因分型,对ABO基因1-7外显子、侧翼内含子区域进行Sanger测序,7外显子单链测序确认突变点位置。利... 目的:分析1个家系B_(el)亚型基因突变及其遗传机制。方法:通过血清学试验鉴定ABO血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进行ABO基因分型,对ABO基因1-7外显子、侧翼内含子区域进行Sanger测序,7外显子单链测序确认突变点位置。利用Missense3D软件预测该突变点导致的蛋白质结构改变。结果:常规血清学试验未能检测到先证者及其3个家族成员的红细胞B抗原,只能通过吸收放散试验发现有微量的B抗原表达。DNA分析显示,在正常ABO基因基础上,第7外显子803位置出现G>T替换,导致第268位氨基酸由Gly转变为Val。进一步单链测序分析发现该突变位点位于B基因上。结论:该家系中先证者及其父、其子、其女均因B基因第7外显子发生c.803G>T新的点突变导致B型糖基转移酶活性降低,B抗原只能通过吸收放散的方法才能够被检出,该点突变能够稳定遗传给子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_(el)亚型 ABO亚型 血清学 新等位基因 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钟对口腔颌面部鳞状细胞癌精准诊疗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13
作者 杨凯 孙沫逸 +33 位作者 李龙江 唐瞻贵 郭伟 任国欣 张志伟 唐洪 张杰 孙志军 席庆 李春洁 黄欣 武和明 尚伟 孟箭 李吉辰 马洪 朱桂全 李一 李尧旭 何海涛 张富贵 章杰 赵丹 孙德平 吕晓强 陈丹 张福军 陈睿 李雅冬 张劲松 付小娟 项立 李受益 尹仕琳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9-156,共8页
研究表明,口腔黏膜细胞的生理稳态受到生物钟的调控,生物钟异常或紊乱与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基于生物钟的研究将为口腔鳞癌的发生机制及治疗模式带来全新的认识。但目前的相关研究较少,人们对生物钟的理解和认识还很有限。鉴于... 研究表明,口腔黏膜细胞的生理稳态受到生物钟的调控,生物钟异常或紊乱与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基于生物钟的研究将为口腔鳞癌的发生机制及治疗模式带来全新的认识。但目前的相关研究较少,人们对生物钟的理解和认识还很有限。鉴于作为医学研究第四维度的生物钟的复杂性和挑战性,我们组织相关专家在总结目前生物钟在人口腔鳞癌发生机制及精准诊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生物钟作用的科学原理和自身长期的研究经验,归纳推荐了生物钟对口腔颌面部鳞癌的发生机制及精准诊疗研究的共识意见,希望能为生物钟或昼夜节律在口腔颌面部鳞癌发生机制及精准诊疗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中提供参考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钟 昼夜节律 鳞状细胞癌 口腔 颌面部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发性聋患者睡眠状况及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14
作者 刘静 赵诺 +2 位作者 郭菲菲 李志红 王大勇 《中华耳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17-823,共7页
目的了解突发性聋患者睡眠状况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23年5月至2024年1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学部耳内科收治的突聋患者101例,年龄18~65岁。采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 目的了解突发性聋患者睡眠状况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23年5月至2024年1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学部耳内科收治的突聋患者101例,年龄18~65岁。采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耳鸣残障评估量表(tinnitus handicap inventory,THI)、眩晕评估问卷(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耳闷视觉模拟评估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听觉过敏调查问卷(hyperacusis questionnaire,HQ)、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对患者展开调查。结果突发性聋患者的PSQI得分为(7.53±4.45)分,睡眠质量差(PSQI>7分)患者占比为45.6%,性别(t=-2.389,P=0.019)、是否伴随声敏感(t=2.348,P=0.021)、是否合并偏头痛(t=2.792,P=0.006)是突发性聋患者睡眠的影响因素,睡眠质量差亚组患者合并耳鸣(Z=3.267,P=0.001)、耳闷(Z=2.054,P=0.04)、声敏感(Z=2.091,P=0.037)、焦虑(Z=3.892,P<0.01)的人数更多、等级更高;睡眠质量不同两亚组患者听力损失程度、听力曲线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778、0.092,P=0.436、0.927)。结论近半数突发性聋患者存在睡眠问题,有睡眠问题的患者受疾病影响更重,应特别关注睡眠质量差的患者,帮助患者有效应对,降低疾病影响,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聋 睡眠 耳鸣 耳闷 声敏感 焦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秩耕耘,声影筑章:我国妇科超声发展历程及展望
15
作者 秦佳乐 张新玲 +2 位作者 董晓秋 汪龙霞 戴晴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40-1345,共6页
40年来我国妇科超声实现了由二维成像向多模态成像、定量分析、人工智能分析及微创治疗的跨越式发展,对于诊疗妇科疾病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我国妇科超声诊断及治疗技术发展历程及临床应用进展进行述评,并展望其未来发展前景。
关键词 妇科学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例肺腺癌合并肺内软骨瘤
16
作者 靳云凤 崔梦秋 +4 位作者 于平年 任守君 毕麟 孙永雷 王丽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1-352,共2页
病例1,男,60岁,3个月前体检发现右肺上叶尖段磨玻璃结节及前段实性结节、近1个月前者增大,患者无明显症状;既往体健。查体及实验室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胸部平扫+增强CT:右肺上叶尖段0.8 cm磨玻璃结节(图1A),右肺上叶前段0.8 cm实性结... 病例1,男,60岁,3个月前体检发现右肺上叶尖段磨玻璃结节及前段实性结节、近1个月前者增大,患者无明显症状;既往体健。查体及实验室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胸部平扫+增强CT:右肺上叶尖段0.8 cm磨玻璃结节(图1A),右肺上叶前段0.8 cm实性结节平扫CT值43 HU、边界清晰(图1B),增强后均未见明显强化。行胸腔镜下右肺上叶尖段、前段楔形切除术。术后病理:右肺上叶尖段结节内见略大、核及细胞质深染的异型性细胞沿肺泡壁生长(图1C);右肺上叶前段结节由无异型性、细胞量较少的透明软骨组织构成,具有完整纤维包膜(图1D)。病理诊断:右肺上叶尖段附壁型腺癌,右肺上叶前段肺内软骨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瘤 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肾病病人心血管健康知识掌握度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雪桐 黄静 +2 位作者 王南方 胡鑫 王玉玲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95,共5页
目的:编制慢性肾病病人心血管健康知识掌握度量表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采用文献分析、德尔菲法、小组讨论构建量表初稿。选取2023年4月—6月在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肾内科就诊的231例病人进行调查,检验量表的信效度。结果:编制的慢性... 目的:编制慢性肾病病人心血管健康知识掌握度量表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采用文献分析、德尔菲法、小组讨论构建量表初稿。选取2023年4月—6月在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肾内科就诊的231例病人进行调查,检验量表的信效度。结果:编制的慢性肾病病人心血管健康知识掌握度量表包括危险因素知识、行为知识、慢性肾病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知识、药物知识、心理风险知识、心血管疾病症状知识6个维度、33个条目。量表总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71,折半信度为0.925。结论:慢性肾病病人心血管健康知识掌握度量表信效度良好,可用于测量该病人心血管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病 心血管健康 知识 评估工具 信度 效度 德尔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消融离体猪肺血管热沉效应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泽南 张忠亮 +10 位作者 王思斌 郭新垣 张晶 张啸波 何晓锋 孟亮亮 张欣 魏颖恬 肖越勇 南群 张肖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3-388,共6页
目的观察微波消融(MWA)离体猪肺血管热沉效应的影响因素。方法针对离体猪肺组织块利用气泵等压充气、玻璃管与蠕动泵循环灌注鸭血等建立体外模拟模型,于8种不同组合条件下(血管直径3或5 mm、血流灌注30或50 cm/s及血管与消融天线距离5或... 目的观察微波消融(MWA)离体猪肺血管热沉效应的影响因素。方法针对离体猪肺组织块利用气泵等压充气、玻璃管与蠕动泵循环灌注鸭血等建立体外模拟模型,于8种不同组合条件下(血管直径3或5 mm、血流灌注30或50 cm/s及血管与消融天线距离5或10 mm)行MWA,每种重复3次;记录消融中血管侧最高温度T V、对照侧最高温度T C,以及完成后血管侧消融深度D V及对照侧消融深度D C;基于模拟血管直径、血流灌注及其与消融天线的距离构建多因素线性回归方程,分别观察|T C-T V|及|D C-D V|的影响因素。结果模拟血管直径与|T C-T V|及|D C-D V|均呈线性正相关(P均<0.001);模拟血管与消融天线距离与|T C-T V|及|D C-D V|均呈线性负相关(P均<0.001),尤其后者对血管热沉效应的影响更为显著;模拟血液流速与|T C-T V|及|D C-D V|均无明显线性相关(P均>0.05)。结论模拟血管直径及血管与消融天线距离均为MWA离体猪肺热沉效应的影响因素且后者更为显著,而模拟血液流速对此则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实验 血管 消融技术 热沉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动态卷积和注意力机制的多层感知机语音情感识别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雨萌 张欣 +1 位作者 高谋 赵虎林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65-1075,共11页
语音情感识别技术通过分析语音信号推断说话者情绪,增强人机交互的自然性和智能性。然而,现有模型往往忽视时频语义信息,影响识别准确性。为此,提出了一种融合动态卷积与注意力机制的多层感知机模型,显著提高了情感识别的准确度及信息... 语音情感识别技术通过分析语音信号推断说话者情绪,增强人机交互的自然性和智能性。然而,现有模型往往忽视时频语义信息,影响识别准确性。为此,提出了一种融合动态卷积与注意力机制的多层感知机模型,显著提高了情感识别的准确度及信息利用效率。将输入的语音信号转化为梅尔频谱图,捕捉信号细节变化,更贴切地反映人类对声音的感知,为后续特征提取奠定了基础。通过词元化处理将梅尔频谱图转化为词元,降低了数据的复杂性。借助动态卷积与分离注意力机制高效提取关键的时频特征。一方面,动态卷积能够适应不同时间和频率上的尺度变化,优化了特征捕捉效率;另一方面,分离注意力机制增强了模型对关键信息的聚焦能力,有效提升了模型对特征的表达能力。结合动态卷积与分离注意力机制的优势,该模型能够更加充分地提取关键声学特征,从而实现了更高效、更精准的情感识别。在RAVDESS、EmoDB和CASIA三个语音情感数据库上的测试显示,模型识别准确率显著优于现有技术,达到86.11%、95.33%和82.92%。这验证了模型在复杂情感识别任务的高效性和准确性,以及动态卷积和注意力机制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音情感识别 梅尔频谱图 多层感知机 动态卷积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监护室重症病人肢体活动分级护理路径的构建及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冰 马燕兰 +6 位作者 赵宏宇 侯云静 邹国芬 陆翠玲 王蒨 祝红娟 唐晟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416-1424,共9页
目的:构建综合重症监护室(ICU)重症病人肢体活动分级护理路径并探讨其初步应用效果。方法:基于以目标为导向的早期活动理念,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开展专家咨询,构建危重症病人肢体活动分级护理路径。于2024年2月—3月在北京市某三级甲等... 目的:构建综合重症监护室(ICU)重症病人肢体活动分级护理路径并探讨其初步应用效果。方法:基于以目标为导向的早期活动理念,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开展专家咨询,构建危重症病人肢体活动分级护理路径。于2024年2月—3月在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综合ICU收治的21例危重症病人(试验组)中进行初步应用,并与2023年12月—2024年1月实施常规护理的18例病人(对照组)进行比较,评价路径的安全性、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专家会议的参会率和专家咨询有效问卷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6。第2轮咨询后各条目的重要性评分及可行性评分均>3.5分,变异系数均<0.25,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311(P<0.001)。构建的重症病人肢体活动分级护理路径包括3个一级条目、11个二级条目和42个三级条目。初步应用结果显示,路径实施过程中无不良事件发生,试验组实施路径前后双手握力和差值高于对照组(P=0.005)。结论:构建的综合ICU重症病人肢体活动分级护理路径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且临床可行强、安全好,有待扩大样本量,进一步验证其临床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专家咨询 早期活动 康复护理 肢体活动 分级护理 不良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