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淋巴外科手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专家共识(2025版)
1
作者 谢庆平 王伊龙 +14 位作者 潘伟人 杨晓东 郭辉 肖明 王海文 毛之奇 郑晓菊 付晓红 刘军 熊凌云 徐志鹏 陆芸 袁学谦 侯建玺 潘岳松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1-127,共7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表现为记忆力减退、失语、失用、失认等全面性痴呆症状。AD与衰老密切相关,具有病程漫长、持续进展、病理机制复杂的特点。患者可能经历几年甚至几十年...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表现为记忆力减退、失语、失用、失认等全面性痴呆症状。AD与衰老密切相关,具有病程漫长、持续进展、病理机制复杂的特点。患者可能经历几年甚至几十年漫长病程,从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进展至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这对患者和家属都是个极其痛苦的过程,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心理和社会负担。国内、外目前研究表明,AD治疗所面临的主要挑战来自其病因不明、发病机制不清和显著的个体差异。遗憾的是,至今尚未发现长期有效或可治愈的治疗方法。一般认为,β淀粉样黏蛋白(Aβ)是AD的核心致病物质。既往关于AD的临床干预主要是对症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外科手术 阿尔茨海默病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外科医师应更多关注脊柱脊髓外科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周定标 段国升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263-266,共4页
关键词 外科医师 脊髓损伤 脊髓内肿瘤 椎管内血管畸形 脊柱脊髓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技术革命前沿的神经外科
3
作者 卜博 周定标 《医学与哲学》 1999年第2期14-16,共3页
近年来,由于新技术革命的发展和信息交流的加快,神经外科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主要表现在CT、MRI、DSA、PET、IOM、术中导航系统和远程医疗的应用等方面,使神经外科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有了长足的发展。分析我国神经外... 近年来,由于新技术革命的发展和信息交流的加快,神经外科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主要表现在CT、MRI、DSA、PET、IOM、术中导航系统和远程医疗的应用等方面,使神经外科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有了长足的发展。分析我国神经外科的现状和我们的对策,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变相应的人才结构以适应知识的不断更新;投资改善科室基础设施,以利长远发展;对有限的资源进行重新分配和最大化利用,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采取恰当的方式抓住时机与国际接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新技术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传导束示踪成像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杨福兴 陈晓雷 许百男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560-564,共5页
语言是人类的高级神经功能,关于语言传导通路的认识最早来源于19世纪的神经解剖研究。Reil首次提出位于外侧裂深面有一束白质纤维连接额颞顶叶,而Burdach将它命名为弓状束;接着,Geschwind进一步提出弓状束连接Broca和Wernicke语言... 语言是人类的高级神经功能,关于语言传导通路的认识最早来源于19世纪的神经解剖研究。Reil首次提出位于外侧裂深面有一束白质纤维连接额颞顶叶,而Burdach将它命名为弓状束;接着,Geschwind进一步提出弓状束连接Broca和Wernicke语言功能区,且弓状束任何一处损伤都将导致传导性失语,直至今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状束 上纵束 扩散张量成像 语言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中磁共振联合功能神经导航在中央区胶质瘤手术的应用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家墅 陈晓雷 +5 位作者 侯远征 孙国臣 李方晔 郑刚 李晋江 许百男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39-243,共5页
目的探索术中磁共振联合功能神经导航在中央区胶质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2例中央区胶质瘤病例,患者均接受1.5T高场强术中磁共振联合功能神经导航下显微手术。评价肿瘤切除程度及手术前后神经功能变化。结果 22例中6例肿... 目的探索术中磁共振联合功能神经导航在中央区胶质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2例中央区胶质瘤病例,患者均接受1.5T高场强术中磁共振联合功能神经导航下显微手术。评价肿瘤切除程度及手术前后神经功能变化。结果 22例中6例肿瘤的切除程度发生误判。术中扫描使12例残余肿瘤得到进一步切除。术后三周,15例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或同术前,7例神经功能下降,功能下降者KPS(Karnofsky Performance Scale,KPS)评分均大于60,生活能够自理。结论对于中央区胶质瘤患者,术中磁共振联合功能神经导航有助于提高肿瘤切除程度,保护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中磁共振 功能神经导航 中央区 胶质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节选版)——脑出血临床管理 被引量:88
6
作者 曹勇 张谦 +7 位作者 于洮 刘艳芳 孙正辉 于嵩林 赵萌 王雯 赵继宗 《中国卒中杂志》 2019年第8期809-813,共5页
自发性脑出血是指发生在脑实质内的出血,具有发病急、病情变化快、致死率和致残率高等特点.中国卒中学会总结近5年国内外研究进展,形成总结及推荐意见稿,组织相关专家编写本指南,本部分主要适用于脑出血患者的管理(图1).
关键词 脑出血 管理 外科治疗 并发症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绵窦三角的显微外科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8
7
作者 张保中 刘吉祥 +2 位作者 于春江 江涛 张纪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04-106,共3页
目的:了解海绵窦(cavernoussinus,CS)有关的三角的显微解剖,为CS病变直接手术提供安全手术入路。方法:20例成人头部标本,在显微镜下对CS颅内三壁有关三角进行解剖观察和测量。结果:CS上壁内有前内侧三... 目的:了解海绵窦(cavernoussinus,CS)有关的三角的显微解剖,为CS病变直接手术提供安全手术入路。方法:20例成人头部标本,在显微镜下对CS颅内三壁有关三角进行解剖观察和测量。结果:CS上壁内有前内侧三角和内侧三角;外壁内及其附近有旁内侧三角、Parkinson三角、Mulan三角、外侧三角、Glascock三角和Kawase三角;后壁上有下外侧三角和下内侧三角。在总共10个三角中,上壁的内侧三角和外壁的Parkinson三角能暴露的CS结构最多。此二者结合起来几乎能显露CS的所有部位和结构。结论:CS三角为其病变直接手术提供既不损伤重要神经血管又能进入CS内的安全手术入路。其中最常用的是内侧三角和Parkinson三角。临床上最常应用的额颞骨瓣(翼点入路)CS上壁和外壁联合入路就是经该2个三角进入CS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窦 显微外科 解剖学 三角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低压氧舱治疗低频波动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临床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王秋菊 李倩 +21 位作者 刘岩 周其友 王立万 于黎明 于宁 冀飞 兰兰 姜辉 史伟 黄杰 王大勇 吴子明 尹自芳 娄昕 李宝民 蔡小兵 黄魏宁 倪道凤 杨仕明 余力生 范利 杨伟炎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6-143,共8页
目的探讨新型低压氧舱方法治疗低频波动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低压氧舱模拟低气压环境对20例低频波动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进行治疗。治疗方案为三个循环,以3m/s的速度从正常大气压降至2200m海拔气压水平(约7... 目的探讨新型低压氧舱方法治疗低频波动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低压氧舱模拟低气压环境对20例低频波动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进行治疗。治疗方案为三个循环,以3m/s的速度从正常大气压降至2200m海拔气压水平(约78.6kPa),保持5min后,以1m/s的速度增压至1100m气压水平;随后以同样的速度完成第二、三个循环,最后以1m/s的速度恢复至正常大气乐。患者在550m海拔以上气压水平以150L/h的流速采Ⅲ鼻吸管持续吸氧。每日治疗1次,5次为1疗程。轻度听力损失治疗1个疗程,中度听力损失一般治疗2个疗程,每疗程间休息2d。对比分析治疗前后患者纯音测听结果及耳闷堵、耳鸣、颅呜主观症状程度变化。结果20例患者全身状态良好,无不良反应。听力损失治愈7例,改善4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55%(11/20)。轻度和中度听力损失两组患者听力疗效之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耳闷堵感治愈17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19/20);耳呜有效1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60%(12/20);颅鸣共2例,无效。随访4-6个月,治疗有效的患者仅1例因上呼吸道感染后耳闷堵感复发,重复低压氧舱治疗效果为有效。结论新型低压氧舱为一种无创伤性治疗方法,对低频波动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尤其是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耳闷堵感,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氧舱 低频波动性 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耳鸣 耳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颈交界区不稳定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4
9
作者 余新光 林欣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267-270,共4页
关键词 颅颈交界区 手术治疗 生物力学 螺钉内固定术 CT三维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航引导下神经内镜导引器辅助脑室内肿瘤切除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磊 赵艺宁 +4 位作者 杨佳 姚书敬 杨兵 张家墅 陈晓雷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70-372,共3页
脑室内肿瘤位置深,暴露困难,常常需对正常脑组织进行牵拉,易导致脑挫伤、血肿形成、癫痫、神经功能缺陷、认知障碍等并发症。既往曾有少量研究报道使用内镜导引器辅助,对此类肿瘤进行切除,与传统手术相比,这种手术方式损伤更小[1]。我... 脑室内肿瘤位置深,暴露困难,常常需对正常脑组织进行牵拉,易导致脑挫伤、血肿形成、癫痫、神经功能缺陷、认知障碍等并发症。既往曾有少量研究报道使用内镜导引器辅助,对此类肿瘤进行切除,与传统手术相比,这种手术方式损伤更小[1]。我们采用自主研发的神经内镜导引器系统,并辅以小骨瓣开颅术在导航下应用内镜对脑室内肿瘤进行切除,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内肿瘤 神经导航 外科治疗 内镜导引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崔志强 凌至培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51-355,共5页
原发性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是指一侧面部肌肉阵发性、节律性抽搐、痉挛或强直发作,目前认为是由面神经根出脑干区(root exit zone,REZ)受搏动性血管(责任血管,offending vessel)压迫所致。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 原发性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是指一侧面部肌肉阵发性、节律性抽搐、痉挛或强直发作,目前认为是由面神经根出脑干区(root exit zone,REZ)受搏动性血管(责任血管,offending vessel)压迫所致。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已成为治疗HFS的首选方法。虽然MVD治疗HFS疗效肯定,但仍有术后效果不明显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本文就近年来MVD相关技术进展(如侧方扩散、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术前三维影像技术神经血管重建3D-TOF磁共振血管成像、神经内镜在术中的应用等进行综述,以提高MVD术后疗效及减少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微血管减压术 侧方扩撒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三维影像技术 神经内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影像学造影技术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和随访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宝民 曹向宇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422-424,共3页
颅内动脉瘤是一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出血性脑血管病,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其最常见的表现。由于多数动脉瘤体积较小,在不发生破裂的情况下可以没有任何临床症状,只有较大动脉瘤或邻近脑神经和脑脊液循环通路时方可产生一定的压迫和阻塞症... 颅内动脉瘤是一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出血性脑血管病,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其最常见的表现。由于多数动脉瘤体积较小,在不发生破裂的情况下可以没有任何临床症状,只有较大动脉瘤或邻近脑神经和脑脊液循环通路时方可产生一定的压迫和阻塞症状,因此对于颅内动脉瘤诊断方法的选择始终是一个难题。目前,脑血管造影检查仍然被认为是影像学技术诊断颅内动脉瘤方法中的“金标准”。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非侵入性检查方法如CTA和MRA在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和随访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神经影像学 诊断方法 造影技术 随访 出血性脑血管病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造影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G车载移动卒中单元医疗相关法律问题浅析
13
作者 吴喜 李洪岩 +7 位作者 张新博 郭松韬 李智强 杨军 郭伟 郭秀海 张洪钿 徐如祥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23-928,共6页
5G车载移动卒中单元已应用于临床诊疗,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是其应用中涉及的相关法律法规较少被探讨。本文依据医事法律法规并结合医疗合规管理经验,对5G车载移动卒中单元的医疗法律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医疗活动的依法合规开展提供... 5G车载移动卒中单元已应用于临床诊疗,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是其应用中涉及的相关法律法规较少被探讨。本文依据医事法律法规并结合医疗合规管理经验,对5G车载移动卒中单元的医疗法律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医疗活动的依法合规开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 车载 移动卒中单元 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田公式计算脑内血肿体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被引量:82
14
作者 徐兴华 陈晓雷 +1 位作者 张军 许百男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7-91,共5页
目的通过与3D-Slicer软件测量结果比较,研究多田公式计算脑出血后血肿体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方法收集184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头颅CT数据资料,分别采用多田公式和3D-Slicer软件测量血肿体积。将血肿按3D-Slicer测得体积分为:一组〈30m... 目的通过与3D-Slicer软件测量结果比较,研究多田公式计算脑出血后血肿体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方法收集184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头颅CT数据资料,分别采用多田公式和3D-Slicer软件测量血肿体积。将血肿按3D-Slicer测得体积分为:一组〈30mL(n=55),二组30-60mL(n=68),三组〉60mL(n=61);按形状分组:规则组(n=59),不规则组(n=107)和分叶状组(n=18)。分别根据血肿大小和形状对两种方法测量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多田公式法血肿平均体积(58.85±37.38)mL,3D-Slicer软件法血肿平均体积(50.08±31.1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54,P〈0.01),多田公式平均测量误差8.77mL,误差率17.23%。按血肿大小分组,多田公式法测量误差:一组2.90mL(16.22%),二组5.89mL(13.55%),三组17.27mL(18.76%);按血肿形状分组,多田公式测量误差:规则组3.46mL(8.76%),不规则组7.99mL(17.26%),分叶状组30.81mL(38.26%)。结论多田公式是一种粗略的血肿体积计算方法,结果存在较明显误差,误差大小主要取决于血肿形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内血肿 血肿体积 多田公式 3D-Slic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对比剂灌注成像在鉴别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5
作者 王玉林 刘梦雨 +4 位作者 王岩 肖华锋 孙璐 张军 马林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16-421,共6页
目的分析磁共振(MR)灌注成像在鉴别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3例脑胶质瘤术后放疗后并出现新强化灶的患者,所有患者均经二次手术病理或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证实为胶质瘤复发或放射性脑损伤。23例患者均行常规MR... 目的分析磁共振(MR)灌注成像在鉴别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3例脑胶质瘤术后放疗后并出现新强化灶的患者,所有患者均经二次手术病理或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证实为胶质瘤复发或放射性脑损伤。23例患者均行常规MR平扫、增强扫描和MR脑灌注成像。灌注成像采用梯度回波-回波平面成像(GRE-EPI)序列,感兴趣区(ROI)放置在横断面T1WI异常强化区域和对侧相对正常的脑白质内,大小为20~40mm2,每个患者平均测量10次,计算异常强化区与对侧正常区的参数比值,即相对脑血容量(rCBV)、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达峰时间(rTTP)及团注到达时间(rBAT),采用分组t检验比较胶质瘤复发和放射性脑损伤组间各灌注参数。结果 23例患者最终经手术和随访证实有13例胶质瘤复发,10例放射性脑损伤。胶质瘤复发rCBV和rCBF比值分别为3.60±3.86和2.88±2.27,明显高于放射性脑损伤的0.82±0.74(P=0.000)和0.84±0.80(P=0.000);rMTT(P=0.204)、rTTP(P=0.260)和rBAT(P=0.071)的比值在两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rCBV和rCBF鉴别诊断为胶质瘤复发或放射性脑损伤的曲线下面积均为0.876。结论 MR灌注成像是鉴别胶质瘤复发和放射性脑损伤的有效方法,rCBV和rCBF比值鉴别诊断界值分别为1.3088和1.1235,可作为可靠的临床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复发 脑损伤 放射性 磁共振成像 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和术中磁共振导航在颅内病变无框架活检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10
16
作者 宋志军 陈晓雷 +5 位作者 孙正辉 赵岩 孙国臣 王飞 王宇博 许百男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7-100,共4页
目的探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联合术中磁共振(in-traoperativ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iMRI)导航在颅内病变穿刺活检的应用。方法使用兼具有1H-MRS功能的1.5 T术中磁共振系统,并配有... 目的探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联合术中磁共振(in-traoperativ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iMRI)导航在颅内病变穿刺活检的应用。方法使用兼具有1H-MRS功能的1.5 T术中磁共振系统,并配有导航计算机成像系统。26例颅内病变患者,先使用1H-MRS分析病灶组织生化及代谢情况,然后在iMRI导航引导下根据病变不同部位代谢情况对病变相应区域进行穿刺活检。结果 26例患者穿刺成功,25例病变组织获得组织病理学诊断。所有病例术中及术后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如严重出血、新发神经功能障碍等。结论 1H-MRS分析能提供病变的代谢信息,并帮助确定最佳活检取材点,iMRI导航能精确定位,并在术中明确取材位置和排除出血等并发症,1H-MRS联合iMRI导航在颅内病变活检是一种精准、有效、安全的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中磁共振 神经导航 活组织检查 针吸 病理学 颅内肿瘤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血肿清除术与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出血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8
17
作者 王孟阳 段发亮 +4 位作者 吴京雷 丁伟 徐兴华 陈晓雷 罗明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54-457,461,共5页
目的比较2种微创手术方法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出血的疗效。方法对80例高血压基底节出血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40例采用内镜血肿清除术,40例采用钻孔引流术、术后辅助尿激酶纤溶治疗并引流,手术均使用神经导航进行定位指导,比较其疗效。结... 目的比较2种微创手术方法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出血的疗效。方法对80例高血压基底节出血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40例采用内镜血肿清除术,40例采用钻孔引流术、术后辅助尿激酶纤溶治疗并引流,手术均使用神经导航进行定位指导,比较其疗效。结果按血肿量40 mL为限分为2个组,血肿量小于40 mL为Ⅰ组,血肿量大于或等于40 mL为Ⅱ组,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第1、3、7天,Ⅰ、Ⅱ组钻孔术组血肿清除率分别为(52.18±15.74)%vs.(40.55±15.35)%、(70.95±13.33)vs.(58.57±14.49)%、(74.50±19.05)%vs.(71.48±5.11)%,Ⅱ组内镜术组疗效优于钻孔术组(均P<0.05)。结论 2种微创手术方式均能有效清除血肿,针对较大血肿,应优先考虑内镜血肿清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微创手术 神经内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内动脉颅内段创伤性假性动脉瘤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6
18
作者 姜金利 李宝民 +2 位作者 许百男 周定标 段国升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236-239,共4页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颅内段创伤性假性动脉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17例鼻腔大出血患者,男11例,女6例;平均年龄39岁。其中10例为颅脑创伤后6d~3个月突发鼻腔大出血;余7例均为经鼻-蝶窦入路手术后鼻腔大出血,6例发生于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颅内段创伤性假性动脉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17例鼻腔大出血患者,男11例,女6例;平均年龄39岁。其中10例为颅脑创伤后6d~3个月突发鼻腔大出血;余7例均为经鼻-蝶窦入路手术后鼻腔大出血,6例发生于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手术后1周左右,1例出现于脑脊液鼻漏修补手术后3d。17例均经股动脉穿刺置管行双侧选择性颈内和颈外动脉血管造影诊断为颈内动脉颅内段创伤性假性动脉瘤。其中14例经8F导引管置入Magic-BD导管,采用可脱式球囊闭塞颈内动脉破口及颈内动脉,或经5F造影导管送入金属弹簧圈闭塞同侧颈内动脉。1例脑脊液鼻漏患者,应用可脱性弹簧圈直接栓塞动脉瘤。余2例全脑血管造影检查显示健侧颈内动脉完全闭塞,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由患侧颈内动脉供血代偿,而椎-基底动脉系供血不能代偿。全身麻醉经翼点入路于显微镜下行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切除及颈内动脉破口修补手术。结果15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者,均一次性闭塞颈内动脉破口及颈内动脉,全脑血管造影显示动脉瘤消失,双侧大脑半球供血代偿良好。2例经显微外科手术切除动脉瘤并修补颈内动脉者,手术后1周全脑血管造影可见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消失,患侧颈内动脉通畅良好。6个月随访期间,均未再发生鼻腔大出血,无一例出现永久性并发症。结论全脑血管造影检查是诊断颈内动脉颅内段创伤性假性动脉瘤出血的首选方法。血管内治疗技术可直接栓塞动脉瘤或闭塞载瘤动脉,达到止血目的,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对于对侧颈内动脉已经完全闭塞,椎-基底动脉代偿不完全者,应选择显微外科手术修补颈内动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 颅内段 创伤性 假性动脉瘤 肿瘤 鼻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观弥散系数值在鉴别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中的价值 被引量:10
19
作者 王玉林 刘梦雨 +4 位作者 李金锋 张军 孙璐 冯逢 马林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96-400,共5页
目的分析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在鉴别脑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3.0T磁共振扫描机,对23例脑胶质瘤术后放疗后的患者(随访中出现异常强化灶)行脑部常规MRI检查及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23例患者均经二次手术或随访证... 目的分析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在鉴别脑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3.0T磁共振扫描机,对23例脑胶质瘤术后放疗后的患者(随访中出现异常强化灶)行脑部常规MRI检查及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23例患者均经二次手术或随访证实为胶质瘤复发或放射性脑损伤。DWI原始数据采用Functool软件进行ADC值测量,感兴趣区(ROIs)放置在病灶中DWI信号均匀处,并参考增强T1WI以避开出血及液化坏死区。所选ROI的ADC值由Functool自动计算出,为了减少误差,在强化病灶内测量10处ADC值,得到平均值、最大值及最小值。结果胶质瘤复发及放射性脑损伤病灶中均常见出血、坏死、水肿等,导致ADC值具有较大差异。胶质瘤复发组平均ADC值及最大ADC值均小于放射性脑损伤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胶质瘤复发组最小ADC值明显小于放射性脑损伤组(P=0.016)。结论最小ADC值在鉴别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中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成像 表观弥散系数 放射性脑损伤 胶质瘤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手术前病情加重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伍刚 许百男 +1 位作者 姜金利 孙正辉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467-470,共4页
目的探讨和分析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手术前病情加重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2年5月-2006年3月诊断明确的189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均于首次发病后2周内接受手术治疗。根据手术前Hunt-Hess分级分为颅内动脉瘤手... 目的探讨和分析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手术前病情加重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2年5月-2006年3月诊断明确的189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均于首次发病后2周内接受手术治疗。根据手术前Hunt-Hess分级分为颅内动脉瘤手术前病情加重组(27例)和手术前病情未加重组(162例)。通过Logistic回归方程对11项与蛛网膜下腔出血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从中归纳总结出与手术前病情加重最为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首诊Hunt-Hess分级(OR=2.739,95%CI:1.721~4.359;P=0.000)、意识障碍(OR=4.863,95%CI:1.687~14.020;P=0.003)和运动功能障碍(OR=3.579,95%CI:1.064~12.042;P=0.039)等3项因素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手术前病情加重相关;而与性别、年龄、失语、脑积水、脑内或脑室出血及高血压病史等因素无关,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首诊Hunt-Hess分级≥3级、意识障碍和运动功能障碍等项指标可以作为预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手术前病情加重的独立危险因素,对预测患者病情的变化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疾病恶化 LOGISTIC模型 危险因素 意识障碍 运动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