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型肉毒毒素在美容皮肤科的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虞瑞尧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858-860,共3页
介绍A型肉毒毒素在美容皮肤科除皱、止汗的功效和方法。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除皱、止汗疗效肯定,而且安全性好,注射1次A型肉毒毒素可维持除皱约4个月,止汗效果可维持12个月。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是美容皮肤科用于除皱、止汗的新方法。
关键词 肉毒毒素 A型 美容皮肤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容皮肤科学的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虞瑞尧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7-58,共2页
介绍肉毒毒素除皱、软组织填充剂、功效性护肤品、紫外线和激光、光动力学疗法、瘢痕治疗法、化学剥脱剂、毛发修复、硬化剂、睑成形术、面部皮肤提升术、脂肪移植术、皮肤磨削术、Mohs显微外科术在美容皮肤科的应用。
关键词 美容皮肤科学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1177
3
作者 于生元 万有 +20 位作者 万琪 马柯 王家双 卢振和 刘延青 刘小立 刘慧 刘若卓 邓列华 李焰生 陈向军 陈军 张达颖 郑宝森 赵华 常建民 黄东 傅志俭 熊东林 樊碧发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3期161-167,共7页
一、定义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定义为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皮疹愈合后持续1个月及以上的疼痛^([1]),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2])。PHN是最常见的一种神经病理性疼痛,可表现为持续性疼痛,也可缓解一... 一、定义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定义为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皮疹愈合后持续1个月及以上的疼痛^([1]),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2])。PHN是最常见的一种神经病理性疼痛,可表现为持续性疼痛,也可缓解一段时间后再次出现^([3])。二、流行病学PHN的发病率及患病率因疼痛持续时间和强度的定义不同而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神经病理性疼痛 NEURALGIA 中国专家共识 疼痛持续时间 痛觉超敏 中枢敏化 加巴喷丁 阿片类药物 神经介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L-射频皮肤治疗仪消融分层祛除寻常疣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兴林 漆军 +4 位作者 蒋天裕 索伟 肖红雨 张立宁 高月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82-282,共1页
寻常疣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好发于面部和手足,影响美观。本院理疗科历时4年研究射频消融技术治疗皮肤病,采用XL-射频皮肤治疗仪治疗寻常疣,并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寻常疣 射频消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1例 被引量:3
5
作者 杨怡 樊平申 +1 位作者 王雷 高天文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527-528,共2页
1病历摘要 患者男,33岁。因背部皮肤肿块20余年,渐增大,于2008年12月至我科就诊。患者2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背部出现一黄豆大白色丘疹,稍隆起,无不适,未予处理。5年前丘疹明显增大并隆起于皮肤,于当地医院行手术治疗,组织病理诊... 1病历摘要 患者男,33岁。因背部皮肤肿块20余年,渐增大,于2008年12月至我科就诊。患者2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背部出现一黄豆大白色丘疹,稍隆起,无不适,未予处理。5年前丘疹明显增大并隆起于皮肤,于当地医院行手术治疗,组织病理诊断为“纤维瘤”,术后2年复发,且结节迅速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纤维肉瘤 隆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发性皮肤坏死性嗜酸性血管炎
6
作者 刘丹 巴伟 +1 位作者 杨怡 李承新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717-719,共3页
报告1例复发性皮肤坏死性嗜酸性血管炎。患者男,57岁。全身散在结节、斑块、结痂1个月余。皮肤科检查:面部满布厚黑焦痂,四肢散在同样皮疹,呈圆环状。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坏死,真皮全层脂肪小叶及间隙内可见大量增生扩张的血管,部... 报告1例复发性皮肤坏死性嗜酸性血管炎。患者男,57岁。全身散在结节、斑块、结痂1个月余。皮肤科检查:面部满布厚黑焦痂,四肢散在同样皮疹,呈圆环状。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坏死,真皮全层脂肪小叶及间隙内可见大量增生扩张的血管,部分血管壁纤维蛋白样变性,红细胞外溢,伴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浸润。诊断:复发性皮肤坏死性嗜酸性血管炎。治疗:口服糖皮质激素联合硫唑嘌呤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炎 嗜酸性 皮肤坏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翻译出版“安德鲁斯临床皮肤病学”巨著功德无量
7
作者 虞瑞尧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0-60,共1页
关键词 皮肤病学 临床 首创 诊疗 专家 书名 疑难问题 翻译出版 阅读 冠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喜读《杨国亮皮肤病学》
8
作者 虞瑞尧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800-800,共1页
关键词 皮肤病学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皮肤科学 科学技术 奠基人 主编 上海 出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喜读《实用皮肤性病诊疗图鉴》
9
作者 虞瑞尧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61-461,共1页
关键词 《实用皮肤性病诊疗图鉴》 英文索引 临床工作 图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Merkel细胞癌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紫嫣 杨怡 +2 位作者 巴伟 冯峥 李承新 《临床皮肤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575-577,共3页
报告1例皮肤Merkel细胞癌。患者女,77岁。右侧颊部暗红色结节2个月就诊。皮肤科检查:右侧颊部一2.5 cm×2.5 cm暗红色结节,表面附有少许鳞屑,有浸润感。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及皮下脂肪层嗜碱性细胞构成肿瘤团块,呈巢状或条索状分... 报告1例皮肤Merkel细胞癌。患者女,77岁。右侧颊部暗红色结节2个月就诊。皮肤科检查:右侧颊部一2.5 cm×2.5 cm暗红色结节,表面附有少许鳞屑,有浸润感。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及皮下脂肪层嗜碱性细胞构成肿瘤团块,呈巢状或条索状分布,胞质及胞核淡染。免疫组化:细胞角蛋白(CK)20、神经细胞黏附分子(CD56)、突触素(Syn)及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均阳性。诊断:Merkel细胞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RKEL 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α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及生物学活性检测与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冯峥 张郁 +1 位作者 李恒进 黎燕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54-355,共2页
目的:研究血清中α肿瘤坏死因子(TNF-琢)与寻常性银屑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症状典型的32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的血清标本,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TNF-α浓度,应用L929细胞检测血清中TNF-α的生物学活性,并与患者的病情、... 目的:研究血清中α肿瘤坏死因子(TNF-琢)与寻常性银屑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症状典型的32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的血清标本,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TNF-α浓度,应用L929细胞检测血清中TNF-α的生物学活性,并与患者的病情、病程、年龄等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与正常人的血清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正常人血清中TNF-α浓度及生物学活性分别为(3.1±6.3)pg/mL及7.9%±5.6%;银屑病患者血清中TNF-α浓度及生物学活性分别为(45.3±86.2)pg/mL及61.8%±10.5%。银屑病患者皮损面积及严重度指数(PASI)的总分与血清中TNF-α浓度及生物学活性均呈正相关。结论:血清中TNF-α水平及其生物学活性与寻常性银屑病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寻常性 Α肿瘤坏死因子 相关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NA调控恶性黑色素瘤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的分子网络及机制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冬 李永君 +6 位作者 丁楠 王均云 杨琼 杨雅冉 李艳明 方向东 赵华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73-682,共10页
黑色素瘤是一种极易发生转移的恶性皮肤肿瘤,具有高度的致死性。上皮–间充质细胞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在肿瘤的发生和恶化过程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mi RNA具有广谱... 黑色素瘤是一种极易发生转移的恶性皮肤肿瘤,具有高度的致死性。上皮–间充质细胞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在肿瘤的发生和恶化过程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mi RNA具有广谱的调节能力,对于肿瘤发生和EMT形成都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整合黑色素瘤细胞系转录组和mi RNA组测序数据,在转录组数据中筛选得到参与肿瘤EMT过程的基因,通过Mirsystem软件预测并从mi RNA组数据中筛选出与之负相关的11个mi RNA,包括mi R-130a-3p、mi R-130b-3p、mi R-125a-5p、mi R-30a-3p、mi R-195-5p、mi R-345-5p、mi R-509-3-5p、mi R-374a-5p、mi R-509-5p、mi R-148a-3p和mi R-330-3p。经过生物信息学分析mi RNA靶基因富集的分子网络和信号途径,发现了两个与细胞发育和细胞间相互作用密切相关的网络,以及多个参与调控EMT过程的信号通路。对11个mi RNA进行分子生物学验证,发现mi R-195-5p、mi R-130a-3p、mi R-509-5p和mi R-509-3-5p共4个可以调节重要肿瘤基因的mi RNA。本研究运用m RNA和mi RNA两种转录组的测序数据筛选EMT相关mi RNA的方法,为肿瘤多组学数据整合分析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并以期能为肿瘤精准基因组学的发展发挥重要的推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素色瘤 转录组 miRNA组 上皮–间充质细胞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维A酸治疗银屑病临床疗效观察及血清α-肿瘤坏死因子的检测 被引量:17
13
作者 冯峥 张郁 李恒进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78-280,共3页
目的:观察阿维A酸(新体卡松)治疗前后银屑病患者血清中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变化,初步探讨新体卡松的抗炎及免疫调节机制。方法:采用新体卡松犤0.75mg/(kg·d)犦口服治疗6例严重银屑病,症状缓解后,剂量逐渐减为0.50、0.25m... 目的:观察阿维A酸(新体卡松)治疗前后银屑病患者血清中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变化,初步探讨新体卡松的抗炎及免疫调节机制。方法:采用新体卡松犤0.75mg/(kg·d)犦口服治疗6例严重银屑病,症状缓解后,剂量逐渐减为0.50、0.25mg/(kg·d)服用,维持剂量为10mg/d。治疗前、后分别检测患者血清中TNF-α水平及其生物学活性,并与正常人进行对照。结果:6例患者均达到临床治愈,平均起效时间为(9.83±1.72)d;平均痊愈时间为(105.50±23.08)d;正常人血清TNF-α浓度为(0.55±1.34)pg/mL,生物学活性为(2.22±3.59)%;而银屑病患者治疗前后TNF-α浓度分别为(76.49±42.27)pg/mL、(12.50±7.67)pg/mL,生物学活性分别为(68.82±8.00)%、(20.72±8.94)%;与正常人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新体卡松治疗严重银屑病患者的效果较好,可能是通过抑制TNF-α的形成而起到抗炎及免疫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阿维A酸α-肿瘤坏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用咪喹莫特降低生殖器疱疹复发率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4
14
作者 赵梓纲 林碧雯 +1 位作者 李恒进 赵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92-193,共2页
复发性生殖器疱疹(recurrent genital herpes,RGH)系指原发性生殖器疱疹(GH)愈合后复发,是由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侵犯生殖器皮肤黏膜引起的炎症、水疱、糜烂性病变的性传播性疾病。笔者选择102例频繁复发的RGH患者,采用5%... 复发性生殖器疱疹(recurrent genital herpes,RGH)系指原发性生殖器疱疹(GH)愈合后复发,是由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侵犯生殖器皮肤黏膜引起的炎症、水疱、糜烂性病变的性传播性疾病。笔者选择102例频繁复发的RGH患者,采用5%咪喹莫特乳膏(艾达乐)、喷昔洛韦外用及阿昔洛韦单独日服进行1年抑制性治疗,降低其复发率,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疱疹 生殖器 咪喹莫特 复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性全白甲一家系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恒进 王建平 +3 位作者 温海鹰 葛平 冯峥 樊建峰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810-812,共3页
目的:分析一全白甲家系的发病情况及病变特征,明确其遗传方式,为进一步基因定位和克隆奠定基础。方法:对先证者及其家族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进行分析。结果:家系4代58名成员中共检出遗传性全白甲患者19例,其中男10例,女9例,有关的实... 目的:分析一全白甲家系的发病情况及病变特征,明确其遗传方式,为进一步基因定位和克隆奠定基础。方法:对先证者及其家族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进行分析。结果:家系4代58名成员中共检出遗传性全白甲患者19例,其中男10例,女9例,有关的实验室检查及环境因素调查均为阴性。结论:该遗传性全白甲家系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规律,为下一步全基因组扫描基因定位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白甲 遗传性 家系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良性及恶性增生性外毛根鞘囊肿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巴伟 杨怡 +2 位作者 王文娟 赵文斌 李承新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08-311,共4页
目的:分析良恶性增生性外毛根鞘囊肿(PTC/MPTC)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3例良性增生性外毛根鞘囊肿(PTC),1例恶性增生性外毛根鞘囊肿(MPTC)的临床及组织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例PTC均发生于头... 目的:分析良恶性增生性外毛根鞘囊肿(PTC/MPTC)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3例良性增生性外毛根鞘囊肿(PTC),1例恶性增生性外毛根鞘囊肿(MPTC)的临床及组织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例PTC均发生于头部,1例MPTC发生于下颌部,临床上4例患者均表现为头面部肤色或暗红色结节。组织病理上PTC表现为外毛根鞘型角化的囊肿形成多小叶结构。MPTC往往生长较快,容易出现坏死,如果在PTC的病理基础上,出现明显的细胞异形性和坏死,说明PTC出现了恶性转化。结论:对于头面部肤色或暗红色结节,组织病理是明确诊断的关键,对于MPTC,侵袭性生长模式,局灶性的坏死及明显的细胞异形性是诊断的关键。外毛根鞘来源的外毛根鞘囊肿、PTC,MPTC是一个谱系性疾病。是一个由良性到恶性连续的形态学谱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外毛根鞘囊肿 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7
17
作者 刘玲玲 冯信忠 +10 位作者 王群 赖维 王宝玺 郭在培 郑志忠 章伟 李恒进 骆丹 曾凡钦 许爱娥 朱学骏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540-541,共2页
关键词 荨麻疹 特发性 慢性 地氯雷他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腱鞘巨细胞瘤 被引量:2
18
作者 巴伟 杨怡 +3 位作者 邢晓婧 王祎琳 赵文斌 李承新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5-86,共2页
患者女,58岁。主诉:左手示指末端皮下结节2年余。现病史: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左手示指末端屈侧出现一皮下结节,缓慢增大,无明显自觉症状,未予诊治。
关键词 巨细胞瘤 腱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性汗腺棘皮瘤 被引量:2
19
作者 巴伟 杨怡 +1 位作者 周勇 李承新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47-148,共2页
患者男,46岁。主诉:左上臂红色斑块20年。现病史:患者20年前左上臂出现黄豆大红色丘疹,逐渐增大成斑块,病程中患者无明显不适。自行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膏(具体不详),效果不明显,于2015年5月来我科就诊。既往史:既往身体健康... 患者男,46岁。主诉:左上臂红色斑块20年。现病史:患者20年前左上臂出现黄豆大红色丘疹,逐渐增大成斑块,病程中患者无明显不适。自行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膏(具体不详),效果不明显,于2015年5月来我科就诊。既往史:既往身体健康。家族史:家族中无家族遗传病史,无类似疾病患者。皮肤科检查:左上臂伸侧一直径约2cm红色斑块,界限清楚,表面粗糙呈颗粒状,可见色素沉着(图1),未见明显出血及结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汗腺棘皮瘤 单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囊闭锁三联症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18
20
作者 虞瑞尧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634-635,共2页
毛囊闭锁三联症主要表现为聚合性痤疮、化脓性汗腺炎和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周围炎。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具有独特的临床表现。治疗上常采用维A酸及对症处理。该文对毛囊闭锁三联症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征、诊... 毛囊闭锁三联症主要表现为聚合性痤疮、化脓性汗腺炎和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周围炎。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具有独特的临床表现。治疗上常采用维A酸及对症处理。该文对毛囊闭锁三联症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作一系统性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囊闭锁三联症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