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病人抢救成功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罗莎莉 李惠惠 +2 位作者 宋晓娟 张婕 苗洁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4年第13期37-39,共3页
回顾性分析 4 6 0例门静脉高压症并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住院病人的临床资料 ,对不同影响因素抢救成功率进行分析。结果不同疾病病种、出血部位、首发症状及出血程度 ,与其抢救成功率显著相关 (P <0 .0 5 ,P <0 .0 1) ;出血程度、... 回顾性分析 4 6 0例门静脉高压症并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住院病人的临床资料 ,对不同影响因素抢救成功率进行分析。结果不同疾病病种、出血部位、首发症状及出血程度 ,与其抢救成功率显著相关 (P <0 .0 5 ,P <0 .0 1) ;出血程度、止血治疗方法和疾病种类是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病人抢救成功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提示细致观察病情 ,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准确判断出血量 ,为救治提供依据和创造有效治疗条件是抢救成功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高压症 上消化道出血 急救 成功率 数据收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胆管损伤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4
2
作者 王茂强 唐文捷 +3 位作者 林汉英 叶慧义 戴光海 王志强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5期493-497,共5页
目的观察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脏恶性肿瘤后继发胆管损伤的发生率、影响因素和临床过程。方法对1240例患者做TACE2680次,术前影像学检查均无明确胆系异常表现,18例于术后3周~3个月出现胆管损伤并发症。采用回顾性调查,观... 目的观察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脏恶性肿瘤后继发胆管损伤的发生率、影响因素和临床过程。方法对1240例患者做TACE2680次,术前影像学检查均无明确胆系异常表现,18例于术后3周~3个月出现胆管损伤并发症。采用回顾性调查,观察TACE术后胆管损伤的发生率、临床表现、转归以及影响因素。结果肝转移性肿瘤TACE后胆管损伤的发生率为8.8%(13148),肝细胞性肝癌(HCC)组为0.5%(51092)。胆管损伤的影像学表现有局灶性胆管扩张4例、多发性肝内胆管扩张8例、囊性病灶或胆汁瘤6例。3例多灶胆管损伤表现为轻度黄疸,2例对保守治疗反应良好,1例于出现黄疸后2周死于肝功能衰竭。4例胆汁瘤合并感染,3例采取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和抗生素治疗,其中2例死于感染囊腔破入腹腔、继发化脓性腹膜炎,1例治愈;1例仅用抗生素治愈。与胆管损有关的病死率为16.7%(318)。其余11例无相关症状。统计学分析显示:无肝硬变背景的肝转移瘤患者TACE术后胆管损伤发生率明显高于有肝硬变的HCC患者(P<0.01);其他高危因素有肿瘤为少血供型(P<0.01)和用铂类制剂与碘油乳化后做超选择性栓塞(P<0.01)。结论认识TACE后继发胆管损伤的影像学表现可避免误诊,特别是肿瘤复发。对存在胆管损伤高危因素患者,适当减少碘油乳化的化疗剂(特别是铂类)剂量,有可能降低胆系缺血损伤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肿瘤 化疗栓塞 胆管 损伤 介入治疗 并发症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化疗栓塞术后 胆管损伤 临床意义 TACE后 经皮穿刺置管引流 肝脏恶性肿瘤 肝内胆管扩张 损伤发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膈下动脉参与肝肿瘤供血栓塞后并发症及其预防 被引量:21
3
作者 王茂强 刘凤永 +3 位作者 关俊 辜小芳 林汉英 王志强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1期38-42,共5页
目的 观察经导管做膈下动脉 (IPA)化疗栓塞后并发症的频次、类型和高危因素。方法 对 16 8例经血管造影确认有IPA参与肝肿瘤供血者进行了 2 2 6例次经导管动脉内化疗栓塞术 (TACE) ,其中单独或主要栓塞IPA者占 11.3% ,与栓塞肝动脉和 ... 目的 观察经导管做膈下动脉 (IPA)化疗栓塞后并发症的频次、类型和高危因素。方法 对 16 8例经血管造影确认有IPA参与肝肿瘤供血者进行了 2 2 6例次经导管动脉内化疗栓塞术 (TACE) ,其中单独或主要栓塞IPA者占 11.3% ,与栓塞肝动脉和 (或 )其他侧支同时进行占 88.7%。原发性肝癌15 2例 ,转移瘤 14例 ,血管瘤 2例。做肝恶性肿瘤TACE时先用碘油 抗癌乳剂栓塞肿瘤末梢血管 ,然后注入明胶海绵颗粒。观察术后临床经过、相关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表现 ,并与血管造影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既往未做其他治疗、首次接受TACE者 2 5例 (14 .9% ) ,曾做多次TACE者 97例 (5 7.8% ) ,曾做超声波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治疗 2次以上 2 8例 (16 .7% ) ,肝脏肿瘤外科术后复发 18例 (10 .7% )。异常造影表现有IPA增粗、肿瘤染色 (10 0 % ) ,非肿瘤性造影剂染色 (36 .3% ) ,IPA与其他动脉形成交通支(36 .9% )和IPA 静脉瘘 (7.1% )。做IPA化疗栓塞术中有 96 .4 %患者诉肩区疼痛。与栓塞IPA相关的并发症累计发生率为 8.9% ,包括呃逆 13例 (5 .8% )、胸痛伴咳嗽和少量咯血 9例 (4 .0 % )、膈肌麻痹 8例 (3.5 % )、心绞痛伴心电图异常 4例 (1.8% )、血清肌酸磷酸激酶等明显增高 6例 (2 .7% )、可逆性脊髓损伤 2例 (0 .9% )、膈下脓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膈下动脉 肝肿瘤 并发症 预防措施 IPA 血管栓塞 化疗灌注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内镜下经胃、十二指肠乳头引流治疗胰腺假性囊肿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被引量:19
4
作者 温静 梁浩 +2 位作者 蔡逢春 令狐恩强 杨云生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94-197,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下经胃或十二指肠乳头置管引流治疗胰腺假性囊肿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4年6月至2013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在超声内镜引导下经胃或十二指肠乳头穿刺置管引流治疗15例胰腺假性囊肿患者。以"胰腺假性囊肿&q...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下经胃或十二指肠乳头置管引流治疗胰腺假性囊肿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4年6月至2013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在超声内镜引导下经胃或十二指肠乳头穿刺置管引流治疗15例胰腺假性囊肿患者。以"胰腺假性囊肿"并"引流"为主题词检索中国知识仓库医学专题全文数据库(1994至2012年)以及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1989至2012年)。共纳入5篇文献,103例患者。回顾性分析118例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经胃穿刺置管引流94例,经十二指肠乳头穿刺置管引流24例。成功率为94.9%,囊肿完全消失率为83.9%。并发症发生率为19.5%,多为术中出血、支架移位堵塞、继发囊肿内感染。1例失访、1例复发。结论超声内镜下经胃、十二指肠乳头穿刺置管引流术是治疗胰腺假性囊肿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假性囊肿 引流 支架 超声内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orrmannⅣ型胃癌微探头超声图像特征 被引量:5
5
作者 王志强 王向东 +3 位作者 王永华 刘迎娣 刘庆森 杨云生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5年第3期197-199,共3页
目的探讨BorrmannⅣ型胃癌的微探头超声(MPEUS)图像特征。方法对胃镜检查疑似BorrmannⅣ型胃癌的28例患者同时进行MPEUS检查及MPEUS指导下的挖掘样活检。结果病理证实胃癌19例,淋巴瘤5例,炎性胃壁增厚4例。MPEUS检查:19例胃癌病变处胃... 目的探讨BorrmannⅣ型胃癌的微探头超声(MPEUS)图像特征。方法对胃镜检查疑似BorrmannⅣ型胃癌的28例患者同时进行MPEUS检查及MPEUS指导下的挖掘样活检。结果病理证实胃癌19例,淋巴瘤5例,炎性胃壁增厚4例。MPEUS检查:19例胃癌病变处胃壁全层增厚,其中11例印戒细胞癌病变处黏膜表层回声增强,后方声衰减明显,动态观察:胃壁僵硬,运动消失;5例胃淋巴瘤病变处胃壁黏膜和黏膜下层分界不清,明显增厚,回声偏低、均匀,肌层结构、回声正常,浆膜层显示清晰、完整;4例炎性胃壁增厚病变处黏膜及黏膜下层分界不清,明显增厚,回声增强、不均匀,内可见散在的小片状低回声区,肌层结构、回声正常,浆膜层显示清晰、完整,动态观察:胃壁运动基本正常。结论BorrmannⅣ型胃癌的MPEUS图像特征为胃壁全层增厚,黏膜及黏膜下层结构不清,回声低、不均匀;肌层明显增厚;动态观察胃壁僵硬、蠕动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RRMANN 超声图像特征 Ⅳ型 动态观察 黏膜下层 US检查 胃壁增厚 回声增强 胃壁僵硬 微探头超声 胃镜检查 同时进行 病理证实 胃癌病变 印戒细胞 胃淋巴瘤 MPE 浆膜层 声衰减 结构 肌层 低回声 炎性 全层 运动 分界 显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茯苓多糖PCP-Ⅰ和PCP-Ⅱ作为疫苗佐剂的免疫原性 被引量:12
6
作者 李海霞 刘坤璐 +7 位作者 李文斐 贾培媛 于卫立 武军华 胡涛 王玉霞 单俊杰 孙国辉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55-261,共7页
目的研究茯苓多糖(PCP)中PCP-Ⅰ和PCP-Ⅱ作为疫苗佐剂的免疫原性。方法 1采用钥孔戚血蓝蛋白(KLH)和牛血清白蛋白(BSA)为载体蛋白分别与PCP-Ⅰ或PCP-Ⅱ连接制备免疫抗原KLHPCP-Ⅰ和KLH-PCP-Ⅱ及筛选抗原BSA-PCP-Ⅰ和BSA-PCP-Ⅱ。KLH-PCP... 目的研究茯苓多糖(PCP)中PCP-Ⅰ和PCP-Ⅱ作为疫苗佐剂的免疫原性。方法 1采用钥孔戚血蓝蛋白(KLH)和牛血清白蛋白(BSA)为载体蛋白分别与PCP-Ⅰ或PCP-Ⅱ连接制备免疫抗原KLHPCP-Ⅰ和KLH-PCP-Ⅱ及筛选抗原BSA-PCP-Ⅰ和BSA-PCP-Ⅱ。KLH-PCP-Ⅰ和KLH-PCP-Ⅱ分别与弗氏佐剂联用id免疫家兔2次,ELISA检测家兔血清中抗多糖抗体。2PCP-Ⅰ或PCP-Ⅱ单独im免疫小鼠2次,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抗多糖抗体。3PCP-Ⅰ或PCP-Ⅱ为佐剂分别配伍重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 Ag)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灭活疫苗(PRRSV)im或sc免疫小鼠2次,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抗多糖抗体。结果1KLH-PCP-Ⅰ或KLH-PCP-Ⅱ与弗氏佐剂联用免疫2次,可产生抗KLH和抗多糖抗体。2PCP-Ⅰ或PCP-Ⅱ单独im免疫小鼠2次,检测出低水平Ig M抗体,未检测出IgG抗体。3HBs Ag或PRRSV抗原联用PCP-Ⅰ或PCP-Ⅱ免疫小鼠2次,未检出抗多糖IgG抗体。结论 PCP-Ⅰ和PCP-Ⅱ本身免疫原性较弱,作为疫苗佐剂可能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多糖 佐剂 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药丸对习惯性便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7
作者 张绍刚 程留芳 +1 位作者 郭荣斌 孙晓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1年第6期497-498,共2页
关键词 习惯性便秘 电子药丸 临床疗法 胃肠激素 胃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囊腺肌增生症2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李贞 范铁艳 程留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367-368,共2页
目的探讨胆囊腺肌增生症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在1046例胆囊切除术中,对病理检查确诊的23例胆囊腺肌增生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术前均行超声、CT或MRI检查。结果23例胆囊腺肌增生症临床表现与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类似。... 目的探讨胆囊腺肌增生症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在1046例胆囊切除术中,对病理检查确诊的23例胆囊腺肌增生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术前均行超声、CT或MRI检查。结果23例胆囊腺肌增生症临床表现与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类似。病变大体形态:局限型13例(均位于胆囊底部)、节段型7例和弥漫型3例。23例均行胆囊切除,合并胆囊结石6例,合并胆囊炎14例。结论胆囊腺肌增生症是一种好发于成年人的胆囊壁增生性病变,此病常与慢性胆囊炎、胆石症并存,临床诊断困难,确诊需依赖病理检查。联合超声、CT和MRI等影像学检查可提高术前诊断准确度。目前手术是治疗的最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腺肌增生症 罗-阿氏窦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内镜鉴别纵隔良、恶性淋巴结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志强 王建东 +2 位作者 王向东 程留芳 杨云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5期673-675,共3页
目的 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内镜在纵隔良、恶性淋巴结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内镜(CDEUS)扫查CT检查已发现有纵隔淋巴结肿大并将进行手术治疗或超声内镜引导下活检 (EUS FNA)的患者 3 6例 (手术2 1例 ,EUS FNA 15例 ... 目的 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内镜在纵隔良、恶性淋巴结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内镜(CDEUS)扫查CT检查已发现有纵隔淋巴结肿大并将进行手术治疗或超声内镜引导下活检 (EUS FNA)的患者 3 6例 (手术2 1例 ,EUS FNA 15例 ) ,记录CDEUS检查所见淋巴结的大小、部位、回声、边界及淋巴结内部有无彩色血流信号 ,术中或EUS FNA时将对应部位的淋巴结逐一标记后送病理检查 ,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判别CDEUS在纵隔良、恶性淋巴结鉴别诊断中的作用。结果 CDEUS共发现纵隔肿大的淋巴结 118枚 ,其中有彩色血流信号的淋巴结 2 8枚 ,无血流信号的淋巴结 90枚。术后病理检查证实有彩色血流信号的 2 8枚淋巴结均为恶性淋巴结 ,良性淋巴结中无一探及彩色血流信号 ,但仍有 3 1枚恶性淋巴结内 ,未检出彩色血流信号。CDEUS对纵隔良、恶性淋巴结诊断的特异度为 10 0 % ,阳性预测值 10 0 % ,阴性预测值 65 .5 % ,灵敏度 47.4%。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内镜在纵隔良、恶性淋巴结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 淋巴结 彩色多普勒 腔内超声检查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曲肽对肝癌细胞SMMC-7721增殖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长政 王志强 方翼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4年第8期919-921,共3页
目的 :探讨奥曲肽抑制肝癌细胞生长的作用。方法 :人肝癌细胞SMMC 772 1培养于含 10 %胎牛血清、10 0U·ml-1青霉素、链霉素的RPMI16 40培养液中。以 4个稀释度 10 -5、10 -4、10 -3 、10 -2 g·L-1将奥曲肽加入培养液 ,于加药... 目的 :探讨奥曲肽抑制肝癌细胞生长的作用。方法 :人肝癌细胞SMMC 772 1培养于含 10 %胎牛血清、10 0U·ml-1青霉素、链霉素的RPMI16 40培养液中。以 4个稀释度 10 -5、10 -4、10 -3 、10 -2 g·L-1将奥曲肽加入培养液 ,于加药后第 4 8h行MTT比色实验检测生长抑制率。奥曲肽浓度为 10 -3 g·L-1时于0、6、12、2 4、36h行DNA染色分析细胞周期。结果 :MTT比色法测定显示奥曲肽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 ,在浓度为 10 -5、10 -4、10 -3 、10 -2 g·L-1作用 4 8h生长抑制率分别为 9.33%、 12 .70 %、 19.70 %、2 0 .93%。药物作用 12、2 4h ,G0 -G1期细胞比例增加 ,G2 -M期细胞比例减少。结论 :奥曲肽抑制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的增殖 ,机制可能是将肝癌细胞阻滞于G0 -G1期 ,阻止细胞进入G2 -M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曲肽 肝癌 细胞培养 细胞增殖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准备口服硫酸镁饮水时限的探讨 被引量:15
11
作者 魏畅 王秀芬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2年第12期920-921,共2页
关键词 结肠镜检查 硫酸镁 饮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体微生态研究伦理:生命伦理学的新领域 被引量:1
12
作者 马永慧 杨云生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7年第7期814-821,共8页
近些年人体微生态(或称人体微生物组)研究的迅猛发展为揭示微生物和人类健康与疾病的密切关系开辟了新的医学前景。作为人的第二基因组,人体微生物与宿主的特殊关系和重要功能也给研究带来了新的伦理、社会问题,需要对现有的伦理规范做... 近些年人体微生态(或称人体微生物组)研究的迅猛发展为揭示微生物和人类健康与疾病的密切关系开辟了新的医学前景。作为人的第二基因组,人体微生物与宿主的特殊关系和重要功能也给研究带来了新的伦理、社会问题,需要对现有的伦理规范做出反思和变革。将侧重从"身份"、所有权、知情同意、风险受益评估、隐私、商业化、公共卫生七个视角探讨,论证构建微生态研究伦理的重要性,在理论上将丰富和拓展生命伦理学的内涵,在实践中更好保证微生态研究的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微生态 肠道菌群 伦理 风险 知情同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PSS术后肝性脊髓病(附5例报告)
13
作者 王茂强 王志强 +5 位作者 崔志鹏 谢春明 任伟新 张金山 程留芳 高育璈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1998年第2期76-78,共3页
目的:报告5例经颈静脉途径肝内分流术(TIPSS)后肝性脊髓病(HM)的临床表现。资料和方法:5例均有乙型肝炎和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病史。TIPSS术前影像学检查显示肝萎缩明显,术后分流道通畅。曾做脊髓MR14例,1例做脊柱CT和脊髓造影。5例均行腰... 目的:报告5例经颈静脉途径肝内分流术(TIPSS)后肝性脊髓病(HM)的临床表现。资料和方法:5例均有乙型肝炎和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病史。TIPSS术前影像学检查显示肝萎缩明显,术后分流道通畅。曾做脊髓MR14例,1例做脊柱CT和脊髓造影。5例均行腰椎穿刺。结果:5例于TIPSS后4周~4个月出现进行性下肢痉挛性瘫痪,1例伴上肢无力,1例伴有尿失禁。5例术后有1次以上(1~6次)HE发作史。体检发现患者腱反射亢进,踝阵挛阳性,浅感觉正常,1例深感觉减退,除1例外,其余无明显肌萎缩表现。受累节段椎管影像学检查及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均无异常。5例均有术后持续高血氨及低蛋白血症。结论:TIPSS术后出现进行性下肢痉挛性瘫痪、不伴有感觉障碍者应考虑HM。与TIPSS相关HM的高危因素有术前明显肝萎缩、术后持续高血氨及肝性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PSS 手术后 肝性脊髓病 介入疗法 肝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合并胃肾分流1例
14
作者 孙潇 刘迎娣 +7 位作者 王茂强 刘凤永 柴国君 孙国辉 段峰 王娟 杨竞 杨云生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4年第2期129-129,共1页
患者 男,50岁,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呕血,约100ml,伴黑便;
关键词 食管和胃静脉曲张 胃肾分流道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及组织中钙敏感受体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检测 被引量:3
15
作者 景坤玉 董腾慧 +1 位作者 郭明洲 薛乐勋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5-159,共5页
目的:研究钙敏感受体(CASR)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与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发生之间的关系,探讨CASR甲基化作为潜在的ESCC早期诊断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分析6株食管癌细胞系、8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以及68... 目的:研究钙敏感受体(CASR)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与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发生之间的关系,探讨CASR甲基化作为潜在的ESCC早期诊断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分析6株食管癌细胞系、8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以及68例原发ESCC组织中CASR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分析甲基化酶抑制剂5-氮杂-2'-脱氧胞嘧啶核苷(5-Aza)处理前后食管癌细胞系中CASR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5株食管癌细胞系(KYSE30、KYSE70、KYSE140、TE8、BIC1)CASR启动子区发生甲基化,而KYSE510未发生甲基化。KYSE30、KYSE140细胞系CASR基因表达缺失,5-Aza处理96h后恢复表达;而KYSE510处理前后均有表达。在68例原发ESCC组织中,CASR启动子区甲基化率为71%(48/68),而在8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CASR启动子区均未甲基化(0/8)。CASR启动子区甲基化与ESCC患者的年龄构成(χ2=1.114,P=0.291)、性别(χ2=0.342,P=0.558)、肿瘤位置(χ2=1.209,P=0.546)、临床TNM分期(χ2=0.181,P=0.670)及淋巴结转移(χ2=1.169,P=0.280)无关。结论:CASR基因在ESCC组织中的表达受启动子区甲基化的调控;CASR启动子区甲基化在ESCC组织中频繁发生,可能作为食管癌早期诊断的潜在标志物和治疗靶点并在其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癌 表观遗传学 DNA甲基化 钙敏感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支架置入治疗老年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许长起 陈景礼 +2 位作者 蔡蓬春 刘宪民 张秀英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11期928-929,共2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胆管支架置入治疗老年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方法2000年4月~2004年4月我院收治了50例老年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支架组30例,采用内镜胆管支架置入;对照组20例,采用手术胆肠吻合或保守治疗。比较两组患... 目的探讨内镜下胆管支架置入治疗老年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方法2000年4月~2004年4月我院收治了50例老年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支架组30例,采用内镜胆管支架置入;对照组20例,采用手术胆肠吻合或保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STB)水平和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STB水平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置入后7d,对照组术后7d或保守治疗后7d,两组患者STB水平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疗效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支架组、手术治疗组和保守组患者生存期分别为3~16个月、15d~1年、15d~2个月。支架组患者治疗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内镜下胆管支架治疗老年恶性梗阻性黄疸疗效优于手术和保守治疗,而且操作简便、安全,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疸 阻塞性 恶性 内镜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