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共振对比剂灌注成像在鉴别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玉林 刘梦雨 +4 位作者 王岩 肖华锋 孙璐 张军 马林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16-421,共6页
目的分析磁共振(MR)灌注成像在鉴别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3例脑胶质瘤术后放疗后并出现新强化灶的患者,所有患者均经二次手术病理或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证实为胶质瘤复发或放射性脑损伤。23例患者均行常规MR... 目的分析磁共振(MR)灌注成像在鉴别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3例脑胶质瘤术后放疗后并出现新强化灶的患者,所有患者均经二次手术病理或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证实为胶质瘤复发或放射性脑损伤。23例患者均行常规MR平扫、增强扫描和MR脑灌注成像。灌注成像采用梯度回波-回波平面成像(GRE-EPI)序列,感兴趣区(ROI)放置在横断面T1WI异常强化区域和对侧相对正常的脑白质内,大小为20~40mm2,每个患者平均测量10次,计算异常强化区与对侧正常区的参数比值,即相对脑血容量(rCBV)、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达峰时间(rTTP)及团注到达时间(rBAT),采用分组t检验比较胶质瘤复发和放射性脑损伤组间各灌注参数。结果 23例患者最终经手术和随访证实有13例胶质瘤复发,10例放射性脑损伤。胶质瘤复发rCBV和rCBF比值分别为3.60±3.86和2.88±2.27,明显高于放射性脑损伤的0.82±0.74(P=0.000)和0.84±0.80(P=0.000);rMTT(P=0.204)、rTTP(P=0.260)和rBAT(P=0.071)的比值在两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rCBV和rCBF鉴别诊断为胶质瘤复发或放射性脑损伤的曲线下面积均为0.876。结论 MR灌注成像是鉴别胶质瘤复发和放射性脑损伤的有效方法,rCBV和rCBF比值鉴别诊断界值分别为1.3088和1.1235,可作为可靠的临床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复发 脑损伤 放射性 磁共振成像 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典型部位心包囊肿的影像学诊断与手术对照 被引量:14
2
作者 孙红 蔡祖龙 +1 位作者 惠萍 王新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11期1705-1707,共3页
目的 描述不典型部位心包囊肿的影像学特点 ,提高对不典型部位心包囊肿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研究我院手术病理证实的 5例不典型部位心包囊肿的CT(n =5 )和MRI(n =2 )及临床手术资料。结果  4例位于右侧气管旁区 ,1例位于升主动脉根部... 目的 描述不典型部位心包囊肿的影像学特点 ,提高对不典型部位心包囊肿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研究我院手术病理证实的 5例不典型部位心包囊肿的CT(n =5 )和MRI(n =2 )及临床手术资料。结果  4例位于右侧气管旁区 ,1例位于升主动脉根部前方。 3例CT表现为水样密度 ,2例为软组织密度。MRIT2WI表现为近似于脑脊液的长T2信号 ,T1加权像上呈长T1和等T1信号各 1例。手术见病变通过蒂 (n =4)或直接与心包相连 (n =1) ,其中 2例与心包相通。结论 ①右侧气管旁区和升主动脉前方的囊肿的鉴别诊断应包括心包囊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肿 纵隔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观弥散系数值在鉴别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中的价值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玉林 刘梦雨 +4 位作者 李金锋 张军 孙璐 冯逢 马林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96-400,共5页
目的分析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在鉴别脑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3.0T磁共振扫描机,对23例脑胶质瘤术后放疗后的患者(随访中出现异常强化灶)行脑部常规MRI检查及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23例患者均经二次手术或随访证... 目的分析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在鉴别脑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3.0T磁共振扫描机,对23例脑胶质瘤术后放疗后的患者(随访中出现异常强化灶)行脑部常规MRI检查及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23例患者均经二次手术或随访证实为胶质瘤复发或放射性脑损伤。DWI原始数据采用Functool软件进行ADC值测量,感兴趣区(ROIs)放置在病灶中DWI信号均匀处,并参考增强T1WI以避开出血及液化坏死区。所选ROI的ADC值由Functool自动计算出,为了减少误差,在强化病灶内测量10处ADC值,得到平均值、最大值及最小值。结果胶质瘤复发及放射性脑损伤病灶中均常见出血、坏死、水肿等,导致ADC值具有较大差异。胶质瘤复发组平均ADC值及最大ADC值均小于放射性脑损伤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胶质瘤复发组最小ADC值明显小于放射性脑损伤组(P=0.016)。结论最小ADC值在鉴别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中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成像 表观弥散系数 放射性脑损伤 胶质瘤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线胸片与CT诊断1cm左右周围型小肺癌 被引量:17
4
作者 孙红 白友贤 +1 位作者 蔡祖龙 王新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1998年第1期10-12,共3页
目的:探讨X线胸片与CT对1cm左右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7例直径在1cm左右的周围型小肺癌的X线胸片资料与其中11例CT资料。结果:胸片上分叶征2例,胸膜凹陷征1例。有系列X线... 目的:探讨X线胸片与CT对1cm左右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7例直径在1cm左右的周围型小肺癌的X线胸片资料与其中11例CT资料。结果:胸片上分叶征2例,胸膜凹陷征1例。有系列X线胸片者见病变逐渐增大或从无到有。CT片病灶显示边缘清楚较整齐者7例,毛刺征3例,分叶征7例,血管集束征9例,空泡征或支气管充气征4例,胸膜凹陷征3例,空洞2例。结论:X线胸片是检出1cm左右周围型小肺癌的主要方法,但不能定性;CT是诊断1cm左右小肺癌的较好方法,但也有一定限度;二者结合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CT X线诊断 胸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诊断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被引量:8
5
作者 高凯波 吴坚 +1 位作者 胡罗健 赵绍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41-744,共4页
目的探讨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PLCH)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病理证实PLCH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影像资料,分析病变的分布、大小和形态等CT特征。结果单系统(SS)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7例,其中早期1例,中晚期6例... 目的探讨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PLCH)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病理证实PLCH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影像资料,分析病变的分布、大小和形态等CT特征。结果单系统(SS)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7例,其中早期1例,中晚期6例;多系统(MS)LCH 3例,其中早期1例,中晚期2例。10例病变均呈弥漫、对称性分布,并以中上肺野分布为主。2例早期PLCH患者CT表现以多发小叶中央性结节为主,并见厚壁或薄壁空洞结节;8例中晚期患者,CT表现以囊腔为主,为圆形或类圆形囊腔、形态多样的融合囊腔合并/不合并少量结节、空洞结节,其中2例融合性囊腔形成肺大疱,并破裂产生气胸。结论双侧中上肺野多发小叶中心性分布结节、空洞结节,合并囊腔,特别是形态多样的囊腔为PLCH的CT特征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细胞增生症 朗格汉斯细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薄层增强扫描及后处理技术诊断支气管肺隔离症 被引量:14
6
作者 陈波 邢宁 肖越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33-634,共2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薄层增强扫描及后处理技术对支气管肺隔离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支气管肺隔离症患者的多层螺旋CT薄层增强扫描图像及后处理技术资料。结果支气管肺隔离症分为叶内型和叶外型,叶内型21例,20例由...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薄层增强扫描及后处理技术对支气管肺隔离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支气管肺隔离症患者的多层螺旋CT薄层增强扫描图像及后处理技术资料。结果支气管肺隔离症分为叶内型和叶外型,叶内型21例,20例由胸主动脉分支供血,1例供血动脉为腹腔干的分支,引流静脉均进入肺静脉系统;叶外型1例,由降主动脉供血,静脉引流入半奇静脉。结论CT薄层动态增强扫描的重建后处理图像可以清楚显示病变异常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的全貌,是本病的重要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肺隔离症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L-Seminar”教学模式在介入放射专业人才培训中的应用与实践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肖 肖越勇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54-256,共3页
介入放射学是医学影像学专业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既不同于临床专业,又不同于影像诊断专业。"PBL-Seminar"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全面提高介入放射专业人才临床、科研及学术交流能力,保证学员整体素质全面发... 介入放射学是医学影像学专业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既不同于临床专业,又不同于影像诊断专业。"PBL-Seminar"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全面提高介入放射专业人才临床、科研及学术交流能力,保证学员整体素质全面发展。本文就此展开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摄影术 介入性 人才培养 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原发肺癌的诊断与管理策略 被引量:3
8
作者 金梅 赵绍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20-623,共4页
随着MSCT技术的发展和低剂量CT筛查的广泛应用,多原发肺癌(MPLC)检出率逐年升高,尤其是越来越多表现为磨玻璃密度(GGO)的MPLC被检出。但目前的临床病理诊断标准、分子遗传学技术及处理原则尚不能满足MPLC的个体化需求。本文旨在对MPLC... 随着MSCT技术的发展和低剂量CT筛查的广泛应用,多原发肺癌(MPLC)检出率逐年升高,尤其是越来越多表现为磨玻璃密度(GGO)的MPLC被检出。但目前的临床病理诊断标准、分子遗传学技术及处理原则尚不能满足MPLC的个体化需求。本文旨在对MPLC的诊断、雌激素浓度与同时MPLC(SMPLC)的相关性、MPLC的分子遗传学研究及管理策略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突变 雌激素 诊断 处理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RCT和MRI在颈静脉鼓室球瘤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
9
作者 郭晓东 马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11期1445-1446,共2页
目的 探讨HRCT和MRI在颈静脉鼓室球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颈静脉鼓室球瘤 2 6例。结果  2 6例颈静脉鼓室球瘤中 ,颈静脉球瘤 2 1例 ,鼓室球瘤 5例 (其中鼓岬呈扇形改变者 3例 ) ,CT平扫等密度 2 2例 ,... 目的 探讨HRCT和MRI在颈静脉鼓室球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颈静脉鼓室球瘤 2 6例。结果  2 6例颈静脉鼓室球瘤中 ,颈静脉球瘤 2 1例 ,鼓室球瘤 5例 (其中鼓岬呈扇形改变者 3例 ) ,CT平扫等密度 2 2例 ,混合密度 4例。MRIT1加权像为中等及混杂信号 ,T2加权像表现为特征性的“盐和胡椒”征者 80 % ( 4 / 5 ) ,1例鼓室球瘤在T1加权像为等信号 ,T2加权像为高信号 ,信号强度均匀。CT和MRI增强扫描均呈显著异常对比增强。结论 HRCT和MRI对颈静脉鼓室球瘤可在早期做出定位和定性诊断 ,是检查颈静脉鼓室球瘤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静脉鼓室球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敏感加权成像诊断Leigh综合征二例
10
作者 陈志晔 李金锋 +1 位作者 刘梦雨 马林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98-699,共2页
Leigh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病因不明的x连锁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目前认为主要是染色体突变累及电子链复合物(elec trontransport chain complexes,COs)I~V导致复合物缺陷所致。Leigh综合征脑部病变通常呈对称性分布于双侧壳核及... Leigh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病因不明的x连锁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目前认为主要是染色体突变累及电子链复合物(elec trontransport chain complexes,COs)I~V导致复合物缺陷所致。Leigh综合征脑部病变通常呈对称性分布于双侧壳核及导水管周围灰质。常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cance imaging,MRI)主要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敏感加权成像 LEIGH综合征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与软组织肿瘤的MRI诊断(附60例分析)
11
作者 惠萍 桂玉山 +2 位作者 吴新淮 高元桂 蔡幼铨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1993年第3期12-14,共3页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60例骨与软组织肿瘤的MRI诊断。其中恶性肿瘤47例,良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13例。通过对26例骨转移瘤MRI和X线平片对照分析,作者认为MRI能较早发现骨肿瘤,二者检出率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此外MRI可用于观察病变内...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60例骨与软组织肿瘤的MRI诊断。其中恶性肿瘤47例,良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13例。通过对26例骨转移瘤MRI和X线平片对照分析,作者认为MRI能较早发现骨肿瘤,二者检出率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此外MRI可用于观察病变内部结构及显示肿瘤范围,确定瘤周组织及血管有无受累,术后有无复发等。但大多数骨与软组织肿瘤的定性诊断尚缺乏特异性,诊断需密切结合其它影像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肿瘤 软组织肿瘤 NMR 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造影诊断双肾动脉纤维肌发育异常1例
12
作者 盛复庚 杨立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2年第1期75-75,共1页
关键词 纤维肌性发育不良 肾疾病 血管造影术 双肾动脉纤维肌发育异常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碳在血管造影和介入放射学中的应用
13
作者 杨立 时惠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1996年第5期386-388,共3页
二氧化碳在血管造影和介入放射学中的应用杨立①时惠平综述张金山高育审校近十年来,应用CO2作为阴性造影剂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CO2-DSA)相结合,用于显示血管及脏器病变,并指导介入放射治疗取得了很大进展。初步证明C... 二氧化碳在血管造影和介入放射学中的应用杨立①时惠平综述张金山高育审校近十年来,应用CO2作为阴性造影剂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CO2-DSA)相结合,用于显示血管及脏器病变,并指导介入放射治疗取得了很大进展。初步证明CO2是一种准确、安全、造价低廉、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造影 二氧化碳 介入放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cm以下磨玻璃密度肺腺癌的CT征象与病理亚型及免疫组织化学的相关性 被引量:43
14
作者 吴芳 蔡祖龙 +5 位作者 田树平 金鑫 景瑞 杨越清 李颖娜 赵绍宏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3-170,共8页
目的探讨1 cm以下局灶性磨玻璃密度(f GGO)肺腺癌的CT征象与病理亚型及免疫组织化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5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肺腺癌的最大直径≤1 cm的f GGO患者的CT、病理以及免疫组织化学资料,将CT征象(包括位置、大小、密... 目的探讨1 cm以下局灶性磨玻璃密度(f GGO)肺腺癌的CT征象与病理亚型及免疫组织化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5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肺腺癌的最大直径≤1 cm的f GGO患者的CT、病理以及免疫组织化学资料,将CT征象(包括位置、大小、密度、形状、空泡征、空气支气管征、病灶边缘、胸膜凹陷征、瘤肺界面)与病理亚型[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原位腺癌(AIS)、微浸润性腺癌(MIA)及浸润性腺癌(IPA)]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1、HER-2、Ki-6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拓扑异构酶Ⅱα(Top-Ⅱα)]对照,患者年龄、病变大小、密度与病理亚型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秩和检验;患者性别、病变位置、形状、空泡征、空气支气管征、病灶边缘、胸膜凹陷征、瘤肺界面与病理亚型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对照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结果 CT表现为1 cm以下f GGO的肺腺癌各病理亚型间,性别分布、年龄大小、病变位置、形状、空气支气管征、胸膜凹陷征、瘤肺界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194、0.126、0.609、0.678、0.091、0.374、0.339),各病理亚型间病变大小、密度、空泡征的有无以及边缘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8、0.002、0.003、0.046),Ki-67在不同形状结节间表达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HER-1在瘤肺界面是否清晰的结节间表达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HER-2在是否有空泡征的结节间表达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而CT征象与VEGF和Top-Ⅱα的表达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表现为1 cm以下f GGO的肺腺癌中,IPA的空泡征出现率最高,而AAH最低,且浸润前病变(AAH+AIS)多表现为边缘光滑,MIA和IPA则多表现为分叶征+毛刺征;且一些CT征象在特定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之间也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灶性磨玻璃密度 肺腺癌 免疫组织化学 病理亚型 计算机断层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胆管损伤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4
15
作者 王茂强 唐文捷 +3 位作者 林汉英 叶慧义 戴光海 王志强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5期493-497,共5页
目的观察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脏恶性肿瘤后继发胆管损伤的发生率、影响因素和临床过程。方法对1240例患者做TACE2680次,术前影像学检查均无明确胆系异常表现,18例于术后3周~3个月出现胆管损伤并发症。采用回顾性调查,观... 目的观察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脏恶性肿瘤后继发胆管损伤的发生率、影响因素和临床过程。方法对1240例患者做TACE2680次,术前影像学检查均无明确胆系异常表现,18例于术后3周~3个月出现胆管损伤并发症。采用回顾性调查,观察TACE术后胆管损伤的发生率、临床表现、转归以及影响因素。结果肝转移性肿瘤TACE后胆管损伤的发生率为8.8%(13148),肝细胞性肝癌(HCC)组为0.5%(51092)。胆管损伤的影像学表现有局灶性胆管扩张4例、多发性肝内胆管扩张8例、囊性病灶或胆汁瘤6例。3例多灶胆管损伤表现为轻度黄疸,2例对保守治疗反应良好,1例于出现黄疸后2周死于肝功能衰竭。4例胆汁瘤合并感染,3例采取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和抗生素治疗,其中2例死于感染囊腔破入腹腔、继发化脓性腹膜炎,1例治愈;1例仅用抗生素治愈。与胆管损有关的病死率为16.7%(318)。其余11例无相关症状。统计学分析显示:无肝硬变背景的肝转移瘤患者TACE术后胆管损伤发生率明显高于有肝硬变的HCC患者(P<0.01);其他高危因素有肿瘤为少血供型(P<0.01)和用铂类制剂与碘油乳化后做超选择性栓塞(P<0.01)。结论认识TACE后继发胆管损伤的影像学表现可避免误诊,特别是肿瘤复发。对存在胆管损伤高危因素患者,适当减少碘油乳化的化疗剂(特别是铂类)剂量,有可能降低胆系缺血损伤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肿瘤 化疗栓塞 胆管 损伤 介入治疗 并发症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化疗栓塞术后 胆管损伤 临床意义 TACE后 经皮穿刺置管引流 肝脏恶性肿瘤 肝内胆管扩张 损伤发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膈下动脉参与肝肿瘤供血的介入治疗研究 被引量:29
16
作者 王茂强 王仲朴 +3 位作者 刘风永 王立军 李志坚 高育璈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11期1551-1553,共3页
目的 评价经导管做膈下动脉 (IPA)栓塞化疗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 对 14 8例IPA参与肝肿瘤供血患者进行了 196例次TACE ,其中主要栓塞IPA占 11.5 %。做肝恶性肿瘤TACE时先用碘油 抗癌乳剂栓塞肿瘤末梢血管 ,然后注入明胶海绵碎粒。观... 目的 评价经导管做膈下动脉 (IPA)栓塞化疗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 对 14 8例IPA参与肝肿瘤供血患者进行了 196例次TACE ,其中主要栓塞IPA占 11.5 %。做肝恶性肿瘤TACE时先用碘油 抗癌乳剂栓塞肿瘤末梢血管 ,然后注入明胶海绵碎粒。观察内容有既往治疗史、IPA参与肿瘤供血的表现、肿瘤部位、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首次接受TACE者 2 2例 ( 14 .9% ) ,既往曾做多次TACE者 87例 ( 5 8.8% ) ,曾接受其他治疗 (超声波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治疗、肝脏外科手术 )者占 2 6.3 %。肿瘤位于接近肝脏表面者占 91.9% ,其中位于第 7段者占 5 4.7%。栓塞IPA的技术成功率为10 0 % ,异常造影表现有IPA管径增粗、肿瘤染色 ( 10 0 % )、非肿瘤性染色 ( 43 .2 % )、IPA与其他动脉形成交通支 ( 3 7.8% )和IPA 静脉瘘 ( 10 .8% )。治疗后复查CT显示肝肿瘤完全被碘油充填者占 94.6% ,血AFP下降至正常范围占 82 .7%。与栓塞IPA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为 8.1%。结论 任何位于接近肝脏表面的肿瘤都可能接受IPA供血。对参与肿瘤供血的IPA进行化疗栓塞是一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膈下动脉 栓塞化疗 动脉造影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次临床及CT表现对长期存在≤10mm纯磨玻璃密度结节进展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3
17
作者 吴芳 蔡祖龙 +5 位作者 田树平 金鑫 景瑞 杨越清 金梅 赵绍宏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71-377,共7页
目的探讨≤10 mm纯磨玻璃密度结节(p GGN)进展的危险因素,拟定≤10 mm p GGN进展的风险分层策略,以提出合理的随访计划。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5年4月随访时间超过1年的最大径≤10 mm的100例p GGN患者(108个病灶)的临床资料及CT... 目的探讨≤10 mm纯磨玻璃密度结节(p GGN)进展的危险因素,拟定≤10 mm p GGN进展的风险分层策略,以提出合理的随访计划。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5年4月随访时间超过1年的最大径≤10 mm的100例p GGN患者(108个病灶)的临床资料及CT图像。比较进展组(病灶增大或/和出现实性成分)与未进展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灶的CT征象;应用Cox回归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及CT表现与病变进展的关系;根据Cox回归分析结果及文献报道的对肺腺癌相关因素的界定,计算病变进展的风险指数;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风险指数与病变进展的关系,绘制风险指数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求得风险指数的界值,检验风险指数预测病变进展的效度。结果 100例(108个病灶)患者中有15例(15个病灶)出现进展,所有病灶平均随访时间为(1016.36±486.00)d;单因素分析显示,进展组与未进展组病变的大小、空气支气管征和血管改变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0,P=0.003,P=0.030);Cox回归模型显示病变的密度(CT值≥-542.5 HU)和空气支气管征为病变进展的危险因素(P=0.003,P=0.021);预测病变进展的风险指数的界值为4.25(灵敏度为46.7%、特异度为89.2%、符合率为83.3%)。结论对于长期存在≤10 mm的p GGN,病灶密度≥-542.5 HU和空气支气管征的出现可以预测病变的进展;风险指数<4.25提示病变进展的可能性较小,可以适当延长随访时间间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磨玻璃密度结节 肺肿瘤 腺癌 随访研究 计算机断层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下多种微创技术联合治疗肺癌 被引量:13
18
作者 张晶 张肖 +5 位作者 张啸波 何晓锋 张欣 魏颖恬 李竞 肖越勇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95-198,共4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多种微创技术联合治疗肺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34例原发肺癌患者共78个病灶行CT引导下物理消融(39个病灶)、化学消融(14个病灶)和/或放射性粒子植入(25个病灶),观察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对34例患者均成功实施微...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多种微创技术联合治疗肺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34例原发肺癌患者共78个病灶行CT引导下物理消融(39个病灶)、化学消融(14个病灶)和/或放射性粒子植入(25个病灶),观察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对34例患者均成功实施微创手术。术中出现少量咯血5例、轻中度疼痛4例,4例术后出现气胸。术中及术后患者均无大出血、支气管胸膜瘘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复查CT显示,69个(69/78,88.46%)病灶疗效显著,5个(5/78,6.41%)病灶稳定,4个(4/78,5.13%)病灶进展。结论 CT引导下多种微创技术联合治疗肺癌效果确切,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导管消融术 碘同位素 放射性粒子植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肺转移瘤 被引量:16
19
作者 张肖 张晶 +5 位作者 张啸波 何晓锋 张欣 魏颖恬 李竞 肖越勇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31-134,共4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RFA)治疗肺转移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2例患者128个肺部转移性病灶行CT引导下RFA,消融功率范围40~80 W,消融时间12~25 min;术后以CT随访评估疗效。结果对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RFA。治疗后完全消融病灶120个...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RFA)治疗肺转移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2例患者128个肺部转移性病灶行CT引导下RFA,消融功率范围40~80 W,消融时间12~25 min;术后以CT随访评估疗效。结果对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RFA。治疗后完全消融病灶120个,CT复查显示病灶无强化,边缘清晰,体积呈不同程度渐进性缩小,呈纤维条索状、结节状、空洞状等改变。术后3个月复查8个病灶可见边缘结节状强化,即刻行2次RFA消融术,术后复查其中7个病灶完全灭活,1个仍有增大趋势,行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控制病灶。术后6例出现中、大量气胸,予以胸腔闭式引流;少量气胸12例,发热12例,对症处理后均好转;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穿刺RFA治疗肺转移瘤安全、有效,具有高度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转移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导管消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头缺血坏死介入治疗(附68例分析) 被引量:16
20
作者 张孟增 刘沧君 +4 位作者 路福志 刘书青 鲁北 张文生 许楠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8期627-629,共3页
股骨头缺血坏死介入治疗(附68例分析)张孟增①刘沧君路福志刘书青②鲁北张文生许楠③指导:张金山④我们自1994年6月以来,开展了经皮股骨头骨髓穿刺减压术与经皮股动脉穿刺股内、外旋动脉药物灌注联合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68... 股骨头缺血坏死介入治疗(附68例分析)张孟增①刘沧君路福志刘书青②鲁北张文生许楠③指导:张金山④我们自1994年6月以来,开展了经皮股骨头骨髓穿刺减压术与经皮股动脉穿刺股内、外旋动脉药物灌注联合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68例,经临床观察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缺血性坏死 适应症 介入性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